-
普洱:墨江哈尼族——一個把歷史和財富訂在衣服上的民族
本網訊(記者 敏塔敏吉 賴秀紅 倉文利)哈尼族在數千年來的民族發展中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創造了五彩斑斕的民族文化。其中絢麗多姿的民族服飾讓人過目不忘、流連忘返。據了解,在墨江境內,哈尼族支系有卡多、碧約、豪尼、白宏、切弟、阿木、臘米、西摩洛、卡別九個支系,哈尼服飾包括衣服、圍腰、腰帶、鞋、帽及裝飾品。
-
鄉愁普洱丨哈尼族「哭」嫁:幸福的眼淚,美好的祝福
鄉愁普洱丨哈尼族「哭」嫁:幸福的眼淚,美好的祝福 2020-03-22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6個民族服飾——哈尼族服飾!
哈尼族哈尼族人多居住在雲南省的西部,是一個開墾梯田種植稻穀的山地農耕民族,獨特的生存環境形成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裝服飾文化。哈尼族服飾是哈尼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僅是簡單的禦寒防風蔽身之物,它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信息,構成展示和追憶祖先遷徙壯舉英雄業績的物化態載體。
-
「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普洱哈尼家園文化:拳拳之心守護...
拳拳之心守護哈尼民族色彩。供圖對於沒有傳統文字的哈尼族來說,民族服飾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信息。哈尼族服飾構成了哈尼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曾有人把哈尼族服飾讚譽為穿戴神話,即哈尼族人穿的是歷史,戴的是神話。12月18日至22日,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將於昆明新迎新城和公園1903兩個會場同期舉辦。屆時,來自雲南普洱的哈尼家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攜帶特色鮮明的哈尼服飾產品亮相時尚T臺,為觀眾帶來一場哈尼文化盛宴。拳拳之心守護哈尼民族色彩。
-
在巍巍青山之上,哈尼族姑娘在稻田裡歌唱,在田埂上跳舞
其中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紅河、元陽、綠春和金平四縣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此外,普洱地區的墨江、江城、普洱、瀾滄、鎮源,西雙版納州的勐海、景洪和勐臘,玉溪地區的元江和新平,以及峨山、建水、景東和景谷等縣也有分布。
-
民族團結故事|永不磨滅的團結之證:雲南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
此刻的人們在看到碑上的銘文時,依稀能感受到過去的那份凝聚而成的心意。 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都矗立著他們的國家或是民族為紀念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雕刻出的石碑。 1 在彩雲之南的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中,有著一塊特別的石碑,作為「鎮園之寶」樹立在普洱民族團結園中。
-
哈尼族的禁忌,懷孕的女人在哈尼族竟被視為不吉利?
眾所周知,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不一樣的傳統文化習俗,而且各不相同。當然各個民族也難免會有一些或被人知曉或不為人知的民族禁忌。身處雲南的哈尼族一樣也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的民族禁忌,今天大家就隨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普洱:喜報!普洱民族團結園成功申報3A級景區
本網訊(記者 王君雲)近日,普洱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下發《關於批准普洱民族團結園等3家景區為國家級3A級旅遊景區的決定》,普洱民族團結園成功申報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普洱民族團結園地處普洱市寧洱縣縣城內,距普洱市約45公裡,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
旅居雲南普洱!過上「睡進山野裡,醉夢泡池中」的野奢「漫」生活
但隨著「全國唯一的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北回歸線上最大的一片綠洲」、歷史「茶馬古道」重要驛站、「世界茶源」和「中國咖啡之都」等一系列品牌標籤的樹立,區域旅遊市場吸附力不斷增長。目前普洱市年旅遊人次突破3000萬,旅遊總收入增幅連續5年居雲南省前列,市場秩序不斷優化,旅遊業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
同為剪紙藝術,哈尼族剪紙有什麼不同?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玉溪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以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紅河、瀾滄江沿岸和無量山、哀牢山地帶。哈尼族人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勤勞而勇敢,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哈尼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民族文化只能通過口傳或符號標記的方式進行傳承,這就促使哈尼族形成了大量的口傳文化,其中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古歌、山歌、祭祀祭詞等。在這樣的文化生態下,哈尼族創造出絢麗繽紛的民族藝術,剪紙就是其中的一項。透過哈尼族剪紙,可以了解一個民族的風俗民情、宗教信仰、經濟活動和思想觀念。
-
普洱人:把民族文化穿在身上
普洱少數民族佔全市總人口的61%多彩的民族風情為普洱增添了神秘、瑰麗的色彩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視角各少數民族的「盛裝」再次領略普洱民族文化的深沉與雋永哈尼族服飾(以寧洱、墨江哈尼族為代表)哈尼族服飾是哈尼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示和追憶祖先遷徙壯舉的物化載體。
-
有個民族歷史上最不在乎財富,卻喜歡珠寶,把積蓄都戴在女人頭上
歷史上大部分藏族是以遊牧形式存在的,他們居無定所,根據草場的變化不斷的搬家,家的概念不是房屋,而是草場和他們的牛羊。這生活習慣和習俗,也早就了他們對財富認知的不同,沒有固化的財產,但有移動中的希望。卓瑪說平時她們是不帶的,只有到了節日、有群體活動或參加婚禮等隆重的場合才會戴上。這樣既顯示自己的尊貴,也是對參加活動的敬重,用來顯示財富和精神氣質,當然彼此之間也是顯示和羨慕。
-
來參加雲南移動首屆視頻彩鈴大賽 繪製美麗普洱綠色新畫卷
光影定格雲南美,手機鏡頭拍鄉愁。今天,讓我們用鏡頭聚焦普洱,一起去感受普洱的美。 2019年,普洱市76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8個貧困縣實現高質量摘帽,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高質量通過第三方實地評估檢查,全市提前一年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
雲南綠春縣子雄村哈尼族生態博物館引發關注
專家參觀後表示,該博物館濃縮了下子雄厚重的人文底蘊和民間藝術精華,是社會公眾乃至學術界陶冶情操、觀摩學習的理想場所。 子雄村哈尼族生態博物館引發關注 子雄村,是子雄上寨和子雄下寨的總稱。歷史上的下子雄寨偏居一隅,鮮為外人知曉,但也正是因此保留了較為完整的哈尼族民間歌舞和生活習俗。
-
普洱:千年邊城,文明一躍
普洱市位於我國西南部北回歸線上,與越南、寮國、緬甸接壤,擁有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5個直過民族。與內地發達地區相比,這座茶馬古道上的邊境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文明發育起點較低、文明創建起步較晚。然而,半月談記者近期在普洱採訪期間感受到,當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6年來共同雕琢出文明城市的細節與輪廓。
-
雲南普洱邊境管理支隊奏響民族特色法治宣傳交響曲
12月3日,在「國家憲法日」前夕,雲南普洱邊境管理支隊的移民管理警察來到少數民族家中,用民族語言宣講國家根本法。民族語言普法,讓群眾聽得懂「大部分邊境地區,一個寨子裡全是少數民族,他們都用口口相傳的民族語言交流,一些年長的少數民族群眾甚至聽不懂漢語,我們在法治宣傳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少數民族群眾聽不懂的現象。」
-
雲南有一個奇特的公園,在這裡可以踩著地球的北回歸線來回踱步!
雲南省墨江縣,北回歸線穿城而過,這裡孕育著勤勞且能歌善舞的哈尼族人民,以北回歸線為軸建立景區,即為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融合哈尼族的民族風情以及當地神秘的雙胞胎文化,形成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櫻花綻放的時節,粉紅色點綴夢幻,我們到訪這裡。
-
哈尼族、彝族可人的小妹妹和小哥哥,希望再次遇見你
2017年和2018年的2月,連續兩年都去了雲南元陽的哈尼梯田,吸引我的不僅僅是千百年來哈尼族人們創造的奇蹟,還有哈尼族這個神奇質樸的民族2018年兩位彝族小姑娘在老虎嘴梯田售賣特產,大大方方讓我拍照,為了感謝,我買了她們的明信片整理照片時,發現這張無意中在2017
-
普洱:人民日報頭版刊發《我在那柯裡等著你》那柯裡迎來高光時刻
雲南發布、雲南日報、雲南網、普洱發布、雲上普洱等多個省市媒體平臺也進行了轉載,紛紛聚焦雲南普洱市寧洱縣那柯裡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走向小康生活。那柯裡是茶馬古道時期從普洱府南行出發的第一個古驛站,隨著歷史的進程與變遷,曾經喧鬧繁華的古驛站逐漸變成了一個山區裡的普通小村寨。2007年6月,寧洱發生6.4級地震,那柯裡是重災區。
-
中國傳統民族節日,西南民族節日,土地神
農業祭祀和節日不能孤立存在,而應該是一個系統。即既有反映生態背景的方面,也有反映本體的方面。西南民族的許多農事祭祀往往超乎自身,要先從土地、森林、村寨、水等生態背景物加以祭拜,即反映了西南這些民族具有較為獨特、完整的生態觀。在這種生態觀支配下的農業,與自然條件、生態環境融為一體,堪稱土地、森林與水的交響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