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4083字 //
適應能力,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不管你是來到一所新學校,進入一家新的公司,從事一個新的崗位,甚至處理各種的人際關係,良好的適應能力,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應對各種改變和困難。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成不變——即便我們只想安於現狀,很多時候也不得不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被迫地適應外界的變化。
雖然對於這種變化,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抵制、抗拒,但如果我們懂得去適應環境的改變,那我們心裡的「痛苦感」就會降低很多。
只有那些不願意改變而又不得不去改變的人,才會心生痛苦,讓自己陷入各種悲觀、消極的情緒當中。
所以我們就知道,所謂「適應能力」,指的就是為了跟隨環境的變化而主動讓自身做出變化的能力。
接下來,本文就通過三個方面去講述何為適應力,同時分享五個實用的方法,告知你如何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適應能力。
提升適應能力的關鍵因素
適應能力,是我們人類的一項基本生存技能。
這種技能可以帶領我們超越當前的情形,對自己的身心做出相應的調整,這樣人類才能持續繁衍,不斷進步。
而適應能力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要素,就是我們能不能對事物持有一個開放的態度,而這個「事物」,往往是在我們舒適區以外的事物。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對這些「外界事物」說「不」,認為自己做不到或者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到,那麼我們自身的適應能力就會大打折扣了。
可以說,如果一個人具有適應能力,意味著他有超越自我的實際能力,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用超越自己想像中的能力去面對外界的變化。
好比你是一個在編制內的老師,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適應能力,那麼你可能就會一直待在這個圈子裡,不太敢去接觸這個圈子以外的事物,諸如創業,換其他工作等。
但如果你具有適應能力,那麼你就會覺得自己是具備超越當前圈子能力的潛能,還可以將其充分發揮出來。
這時,你就會跳出舒適區,在舒適區以外參加更多活動,思考更多東西,獲得更多經歷。如此一來,你的舒適區範圍就會擴大。當舒適區變得越大,你的適應能力也就會越強。
可以說,舒適區大的人,其適應能力就會越強,反之,其適應能力就會越弱。
這就很明白了,想要提升我們的適應能力,首要的任務就是你要對外界事物持有一個開放的態度。
你當然可以很喜歡、很滿意當前的環境。但是,如果你硬是「死守」當前的環境,無法對於世事的改變持有一個開放的態度,那麼任何一丁點的變動,都會「要了你的命」。
其結果,就是你無法適應外界的變化,而讓自己陷入困境之中。
而當你對外界的變化持有開放的態度,同時願意擴大你的舒適區,那麼你的適應能力就會飆升,到了這個地步,我們就會做到如下的狀況:
面對困難時,能夠保持足夠的冷靜;
接受凡事都無定數的事實;
不會輕易被當前的困難所擊倒;
無論事物怎麼變化,始終都做到主次分明;
具備足夠的應變能力;
能從挫折中回復,並且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
保持願意接受新事物的心態;
善於應對突如其來的狀況。
等等。
可以說,一個適應力強的人,都會有以下特質:
頭腦靈活,能夠整合新的信息。
樂於接受,能以積極的態度應對變化,並且願意用新的方法去做事或者看待某事。
具有創造性,喜歡積極探索新鮮的事物,不會因循守舊。
注重交流方式,他們會懂得調整自己的交流方式,以適應不同的場景和情形。
所以,想要成為這樣一個適應能力強的惡人,我們就需要進一步提高並有意將自己推向舒適區以外的環境。
只有這樣,我們的「身心」才能獲得更好的成長,打造出適應能力的基本條件。
阻礙培養適應能力的障礙
既然適應力有這麼多好處,那為什麼很多人還是很難行動起來改變?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待在舒適區裡,對我們實在有太強大的吸引力了,以至於即便自身當前的情況不是很好,我們也會恐懼改變
那為什麼我們會選擇待在固有的舒適區呢?這就要談到阻礙我們培養適應能力的三個問題。
阻礙一:固有的心理慣性
阻礙我們形成適應能力的障礙之一,就是我們大腦加工新信息的方式。
我們的大腦會對我們的行為創造出一種「心理慣性」。這種慣性的模式,會促使我們的行為變得自動化。不管做什麼,我們就是出於這種心理慣性而做出選擇。
例如騎自行車,當我們通過不斷的練習而形成一種自動化行為之後,我們幾乎不用思考,坐上自行車就能夠騎動起來。
而我們的大腦,已經形成了很多這樣的慣性模式。有時候這種模式,可以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有效率。
但不利的一面是,心理模式會導致我們很容易忽視現實,忽視一些信號或者新的信息。因為我們的大腦似乎已經「知道做什麼」了。
由於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這麼做」,最終,我們就會有意無意地拒絕去了解和接受新情形下的現實。
倫敦大學的心理學家亨利·普洛特金曾說過一句話:「我們總是把過去起作用的東西,推及到將來。」
不管在過去起到作用的是什麼東西,我們都會將其延續,最終導致我們面對一些新的情形發生時,無法及時做出改變。
阻礙二,缺乏嘗試的機會
對於我們來說,檢驗自身適應力的機會有很多。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積極去尋找這些機會。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旅行或者嘗試新事物的機會很少,那麼按照心理慣性的模式,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就會繼續抵制這種行為。
不管我的工作再忙,一旦到了休息天,我都會給自己「沒事找事做」。原因之一,就是這些與以往不同的行為,可以讓我的思維保持靈動,而不會讓自己限制在自身的心理慣性模式當中。
所以,過度的自我保護,是會削弱我們的適應能力。我當然不會鼓勵嘗試去做一些違法亂紀或者危害自身安全的事情。
但如果你無意間聽到別人提起某個APP,或者聊到了哪些你沒有聽過的社會變化,最好主動去了解它們。
阻礙三:固執與恐懼的思維
恐懼或許是培養適應能力的最大阻礙,害怕被拒絕,害怕失敗,害怕外界的變化,害怕問題的發生,這種恐懼就會導致我們產生壓力。
美國戰略創新作家馬克思·麥吉翁在《適應能力:動蕩年代的取勝之術》(Adaptability:The Art of Winning in an Age of Uncertainty)一書中講到:
如今,適應能力是商業生存的門檻,隨著各種變化步伐的加快,不少公司已經越來越難以攀上去。而最成功的適應者總會懷有一顆好奇之心,他們知道,所謂穩定,只不過是一種危險的幻覺。
正因如此,勇於克服恐懼和固執的思維,擴展我們的舒適區才變得如此重要。
不管我們從事什麼工作,強大的適應能力,都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成長、不斷改變,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培養適應能力的五個方法
以下五個方法,可以幫助你提高適應能力,增強綜合意識。
但還是一句話,學習任何東西,都好像鍛鍊肌肉那樣,需要堅持和下苦功,才能夠有所斬獲的。
萬事開頭難,直至成習慣。
方法一,意識到機會無處不在
尋找機會嘗試新鮮的事物,對新穎的觀點保持開放的態度,這聽起來似乎都沒有什麼難度。但我們總會下意識地認為,這些機會和觀點都不常碰到。
其實,通過一些簡單的方式去實踐,我們就能夠發現,鍛鍊適應力的機會真的是無法不在。例如參加演講鍛鍊,在短時間內製定計劃,讓自己學會冷靜地應對突如其來的挑戰。
再如學習演講,或者學習一門新的語言,都可以鍛鍊我們的適應能力。就演講而言,它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和鍛鍊多種能力:
1,語言表達的技巧;
2,自我姿態的呈現方式;
3,聲音節奏的把握;
4,語言組織的思維能力;
5,心理素質的提升。
這些都是各方面去提升我們的適應能力。
所以,一定要樂於學習新的做事方法、程序和處事方式,勇於接觸一些不同的事物,根據新的信息得出結論。
例如我每次拿快遞,就會跟快遞小哥說上兩句;如果覺得聊天的內容太重複和普通,我就會開啟其他話題,那每次的對話都是一次新的體驗。
總結一句就是,將對自己的挑戰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
方法二,開闊自己的思維
只有思維開闊,我們才會獲得一些新鮮的想法。通過這些新想法,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實現自己的計劃和目標。
因為舊有的思維方式,只能解決舊有的問題,當面對一些新的問題時,只有採取一些新的思維方式,才能夠獲得新的答案。
那麼怎樣才能夠擁有開闊的思維呢?有兩個基本做法:
1)挑戰你的限制性信念;
如果你曾經說過「我認為不太行」這些話,那麼這種限制性信念就會影響到你的思維,你需要改變說法,變成「我覺得嘗試其他方法也許可行」,這樣就讓思維開闊起來。
2)改變你的心理慣性模式;
要敢於挑戰自己的「老套」思維。如果你對於某些問題,都是採取同一個解決方法,說明你已經陷入心理慣性的模式之中,試著改變一下,用新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看看怎樣。
當思維開闊了,你才能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方法三,制定遠離舒適區的計劃
我們一定要懂得主動去做一些遠離舒適區的事情,將其變成習慣。
你可以制定一個計劃,每天或者每個月要完成幾次「跳出舒適區」的挑戰,發起某項活動,然後嘗試去完成它們。
例如:
每半年一個新的地方遊玩;
每年認識一個新的朋友:
每個月學習一個新的技能;
每天做一件新的事情;
等等,這些都可以幫助我提升對外界的適應程度。
剛開始你肯定會覺得不舒服,但你要接受挑戰,接受改變,以此去改造你自己。
方法四,體驗式學習一段時間
通過體驗去學習一個新的事物,是很容易提高我們的適應能力的。
例如我現在介紹你玩一個遊戲,我推薦的是「蔚藍」,一個橫版跳躍、評分為滿分的遊戲。你嘗試體驗一下到底是什麼回事。
你可能喜歡玩,也可能不喜歡玩,沒關係,一定要讓自己體驗一段時間。這種不適應或者抗拒的心理,如果你能夠堅持一段時間去遊玩,甚至挖掘出遊戲的有趣部分,它們就會慢慢減弱,直到消失。
當一種心理特徵轉變成另一種心理特徵,這個過程就是一個適應的過程,長此以往,就會提升你的心理適應能力的。
無論是玩遊戲,還是做其他事情,都可以通過這種體驗式的學習,讓自己的心理獲得改變。
持之以恆,很重要。
方法五,找到做事的樂趣
樂趣就是興趣,它是指,要有積極的態度,並且從你所做的事情中學到東西,而不是遠離你所做的事情、甚至抗拒它。
我們對於某些事情不適應,是因為我們暫時找不到其中的樂趣,從而感到不想接觸。如果我們迎接挑戰的時候,能夠主動挖掘其中的樂趣,我們就能夠欣然接受挑戰了。
不用帶著壓力去做事的,也沒必要用一種必勝的決心去對待事情。即便你之前從來沒有與快遞小哥打招呼,只要你找到彼此對話的好玩地方,相信你就敢於去嘗試了。
任何時候,主動改變,比起被動改變,會讓我們獲得的進步更大。這樣,我們才獲得更強大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