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電視劇《琅琊榜》時,可能被胡歌,王凱,靳東的帥氣所迷惑(偷笑),覺得林殊很可憐,林家很冤,梁帝很可惡。可只要再看一遍,就會發現,不管換成哪個皇帝,像祁王這樣得臣心,林家這樣手握兵權的外戚重臣,下場都不會好到哪裡。
每個不是靠繼承得來皇位的皇子要不就是足夠心狠手辣,要不就是有很好的人脈或者曾經對朋友真心相待,得朋友全力擁戴。梁帝顯然是後者。曾經的他有林燮和言侯這樣一文一武的真心朋友,如果不是他們,非嫡非長的梁帝不可能成為皇帝。
可成了皇帝的梁帝先是娶了林燮的妹妹林樂瑤,為什麼,可能有一部分是愛,更重要的原因是言侯愛林樂瑤,梁帝不能讓朝堂上最厲害的文臣和武將聯姻,他要分開他們。單純的友誼關係是無法跟姻親相比的。
是的,梁帝登基之後就開始忌憚林家和言家。說起來寒心,可哪個皇帝不是呢。年羹堯為雍正的登基和平定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到最後還不是被賜死,家破人亡。
或許有年羹堯飛揚跋扈,覺得自己勞苦功高,忘記了君臣尊卑的關係,可祁王的死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當然祁王沒有飛揚跋扈,沒有覺得自己勞苦功高。可他的賢名,在朝堂一呼百應,一件事情,梁帝和祁王的意見不一致,贊同祁王的倒是多過皇帝的。這是他梁帝的江山嗎,這分明是祁王的江山。別說身為一個皇上,就是身為一個家長,自己的意見處處不如兒子的,想必也會不舒服吧。
林殊說祁王有什麼意見都是當面和梁帝對峙,這樣的光明磊落在梁帝眼裡竟成了忤逆。這也只能說所站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站在林殊的位置,祁王那是光明磊落,不陰奉陽違,可站在梁帝的位置,就是故意給他難堪,不把他放在眼裡。那是梁帝的朝堂,朝臣們卻大多附和祁王的意見,怎能不讓梁帝害怕。他才中年,不是病入膏肓,他才坐到那個位置多少年,兒子的舉動,朝臣的表現,無不在告訴他,那個位置快不屬於他了。
天家只有君臣,沒有父子。無論曾經多麼單純善良的一個人,只要登上那個位置,首先要學的就是冷酷無情。誰敢覬覦那個位置,都是他的仇人,朝臣不行,父子也不行。最是無情帝王家,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那是先人最幾千年封建帝王的總結。為什麼皇子拜見皇上的自稱是「兒臣」是的,你是他的兒子,更是他的臣子,兒子要聽父親的話,臣子更要聽君主的話。是祁王忘記了自己身份,忘記了掩蓋自己的鋒芒,才招來了殺身之禍。
同樣的道理也用在林家和赤焰軍身上,林家雖然沒有造反之心,卻有足夠造反的資本。年羹堯雖然目中無人了些,但他也絕沒有造反之心。可皇帝不會這麼想,你的權勢對他造成了威脅,他就得想法除掉。人心隔肚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尤其作為一個皇帝,他每天除了操心天下之事,最最關心的就是誰在肖想他的位置。誰對他造成了威脅。
你說你沒有造反之心,他能信嗎,作為皇帝,他只相信自己想的。他不能等著你真的造反了再去挽回,那就遲了。所以只要你有那個能力,就是危險分子,寧可錯殺,絕不放過。
當然,赤焰軍的事最直接的加害者是謝玉和夏江,事後梁帝可能也是知道有隱情的,可他選擇了睜隻眼閉隻眼,不去查,任由流言蜚語污衊林家。畢竟這是他的心頭大患,有人幫他除掉,他樂得坐享其成。就算後來他不願意重翻舊案,為林家伸冤,不過是因為他不想把自己的卑鄙和冷血展現在眾人面前,那會讓天下人恥笑他的忘恩負義。林家輔助他登基,卻遭到他這樣的對待,換任何人,都會覺得心寒吧。
縱觀全劇,祁王的死跟梁帝的猜忌脫不了關係,甚至也是他下旨將祁王關進大牢的。可赤焰軍的事,梁帝只是知道有隱情,卻不去查,裝糊塗,視而不見。讓林家和赤焰軍蒙冤十幾年。但從他將穆霓凰許配給林殊,要知道穆王府的權勢也是不容小覷的,可以知道之前的梁帝雖有所堤防,但還沒有太過忌憚林家。是祁王的威望越來越大,赤焰軍越來越強,祁王的娘親又是林燮的親妹妹,娘舅大於天,比起越來越年長的好友,想必林燮更願意輔助很得人心的外甥,才引起了梁帝的滅絕之心。
現代專制的家長,孩子不聽話,都恨不得斷絕關係,更何況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社會。沒有哪個皇帝能容忍別人威脅他的地位,辦不了事他覺得你沒本事,太能辦事他又覺得你太有本事,威脅到了他。所謂伴君如伴虎,既要讓他相信你,又讓他感覺你對他沒有威脅,談何容易。
祁王林家和梁帝都沒有錯,錯的是對方的立場不同,考慮的問題不同,卻不知不覺中越了界。如果你不是那個說話有絕對權威的人,還是不要讓自己太過出眾,畢竟一不小心影響了別人的利益,就會招來殺身之禍或者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