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時,新四軍第四師有四個旅,旅長都是誰?

2020-12-22 魅力時尚穿搭

「盧溝橋事變」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此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國共雙發迅速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軍主力改編為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而在南方數省堅持遊擊作戰的紅軍及遊擊隊則被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新四軍軍部組建於1937年底,葉挺任軍長,全軍於1938年三四月間整編完成,共有四個支隊,總兵力約1.03萬人。新四軍成立後活動於長江兩岸,1941年1月國民黨製造「皖南事變」,1月下旬新四軍軍部於江蘇鹽城重建,原有新四軍部隊及隴海路以南的八路軍整編為七個師又一個獨立旅,其中新四軍第四師就為八路軍第四縱隊改編而來。

1941年3月,八路軍第四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彭雪楓,轄第十旅、第十一旅、第十二旅、蕭縣獨立旅共四個旅。1944年9月,彭雪楓於夏邑戰鬥中犧牲後,張愛萍繼任師長兼政治委員,到抗日戰爭勝利時,第四師仍為四個旅,分別為第九旅、第十一旅、第十二旅、蕭縣獨立旅,旅長分別是誰?

第九旅成立時為新四軍第三師所轄,1941年9月與第十旅對調,抗日戰爭勝利時旅長為滕海清,政治委員康志強。滕海清是安徽金寨人,1930年加入工農紅軍,曾參加長徵,抗日戰爭爆發後任129師385旅教導大隊大隊長,後曾任新四軍遊擊支隊第二團團長、八路軍第四縱隊第五旅旅長、新四軍第四師第十一旅旅長、第九旅旅長等職。抗日戰爭勝利後,滕海清率第九旅北上山東,曾任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第九旅旅長、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第六師師長、第十三縱隊副司令員、第二縱隊司令員等職。1955年,滕海清授銜中將。

第十一旅旅長為張震,張震是湖南平江人,1930年加入工農紅軍,參加了長徵,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竹溝留守處參謀長、新四軍遊擊支隊參謀長、新四軍第六支隊參謀長、八路軍第四縱隊參謀長、新四軍第四師參謀長、新四軍第四師參謀長兼第十一旅旅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副司令員、華野第一兵團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參謀長、第三野戰軍參謀長等職。1955年,張震授銜中將。

第十二旅旅長為饒子鍵,此十二旅非第四師成立時的十二旅,而是1945年8月由淮北第三軍分區武裝組成。饒子鍵是湖南瀏陽人,1930年加入工農紅軍,參加了長徵、西徵,抗日戰爭爆發後饒子鍵曾任新四軍第六支隊團長、八路軍第四縱隊第六旅代旅長、新四軍第四師十二旅代旅長、第十一旅副旅長、十二旅旅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華中野戰軍九縱隊副司令員、淮北軍區司令員、江淮軍區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三十四軍第一副軍長等職,1955年授銜中將。

蕭縣獨立旅旅長為吳信元,此蕭縣獨立旅也不是新四軍第四師成立時的蕭縣獨立旅,當時旅長為縱翰民,第四師成立不久原蕭縣獨立旅就撤銷番號編入第十二旅,抗戰勝利時的蕭縣獨立旅成立於1944年9月起義的吳信元等部改編組成。

相關焦點

  • 新四軍四師成立時四個旅,旅長一上將一中將一少將,一位成了教師
    這支軍隊是黨領導抗戰正面戰場上主力部隊。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進行了重建,由隴海鐵路以南的新四軍、八路軍部隊整編而成,共轄七個師,總兵力達到九萬多人。建國後,新四軍七個師的師長粟裕、張雲逸、黃克誠3人授予開國大將,有三個師的師長李先念、譚震林、張鼎丞未授軍銜,都成為開國元勳,後來擔任重要領導職務。
  • 新四軍第六師轄二個旅,師長和旅長都是誰?一人壯烈犧牲
    新四軍第六師是「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部在江北重建後統一改編的七個主力師之一,該師是由蘇南的江南指揮部所屬部隊及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等部隊改編的。第六師組建之初約8000餘人,下轄第十六、第十八兩個主力旅,及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兩個保安司令部,那麼第六師的師長和兩個旅長都是誰呢?
  •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第四師的主要領導人是誰?軍銜各是什麼?
    軍長葉挺與國民黨軍隊談判時被扣押,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被叛徒殺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皖南事變後蔣介石宣布新四軍為叛軍,取消其番號。中共很快宣布重建新四軍軍部,以陳毅為代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重建後的新四軍下轄七個師,那麼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第四師主要領導人都是誰,軍銜各是什麼呢?
  • 抗戰勝利後,河南軍區部隊改為中原第一縱隊,三個旅長後都為中將
    河南軍區先後成立了第一到第六軍分區,到抗日戰爭勝利後,為爭取和平主動南下桐柏,讓出了豫西根據地。1949年10月,河南軍區南下部隊與北返的三五九旅、新四軍第五師等於桐柏會師,組建以大別山為中心的中原軍區,司令員為李先念,政治委員鄭位三,第一副司令員王樹聲,第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震。
  • 新四軍第七師,師長和四個支隊長都是誰?三人開國中將
    新四軍在「皖南事變」後在江北重建軍部,將原有各部隊和南下八路軍整合改編,改編後的新四軍轄七個主力師。這七個師中,第七師兵力最少組建之初約3000人,和其他師都有旅一級的建制不同,第七師一開始只有四個團和一個教導大隊,張鼎丞任師長但是並未到任,所以由皖江軍區司令員譚希林任代師長、師長。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新四軍在抗戰中犧牲的十大名將:四人有成為開國大將的資歷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新四軍在抗戰中浴血奮戰,創造了車橋戰役、高郵戰役等一系列輝煌的勝利。
  • 八路軍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最低是上將
    抗戰爆發之後,國共兩黨再次攜手一直抵抗外來侵略,於是在陝北的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按照當時的合作聲明八路軍下轄三師六旅,共三萬多人,正是這三萬多人最後發展成為百萬大軍,三個師的首任正副師長除了120師的蕭克是上將,其他的都是元帥,那麼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國共雙方迅速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軍主力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新四軍則由於南方數省堅持遊擊作戰的紅軍及遊擊隊合編組成。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於漢口組建,1938年三四月間新四軍整編完成,全軍共四個支隊十個團,總兵力1.03萬人,軍長為葉挺。
  • 八路軍一二九師這個旅,政委成開國上將,旅長解放後任副縣級幹部
    八路軍第129師,是中共領導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之一,主要由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改編而成,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這個師中有一個旅,旅政委成了開國上將,旅長解放後擔任副縣級幹部。
  • 抗戰中,戰鬥力最強的386旅,四巨頭都有誰?後來都授予什麼軍銜!
    在抗戰中,八路軍分別有六個旅,而要說戰鬥力最強的旅,當屬三八六旋,被稱之為當時最好的一個旅。今天小熊給大家介紹一下,戰鬥力最強386旅,四巨頭都有誰?後來都授予什麼軍銜!
  • 1940年八路軍115師整編後,6個旅的旅長都是誰?其中1人叛變
    八路軍第115師挺進山東後,為了適應嚴峻的戰爭形勢,發展壯大革命力量,曾多次進行局部整編。1940年10月,第115師將直屬分隊、第343旅和魯西、魯南、蘇魯豫、冀魯邊等地的武裝力量,統一整編為教導第1旅至教導第6旅,這6個旅的旅長都是抗戰時期鼎鼎大名的抗日誌士。
  • 抗戰勝利後,十萬大軍挺進東北,分別有哪些部隊
    1945年8月15日,日軍無條件宣布投降,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來在全國人民的浴血奮戰下,前前後後經歷了14年的抗日戰爭終於結束,當全國人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東北無疑成為了國共雙方所關注的焦點,可以說東北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於是從1945年開始,便有10萬大軍陸續挺進東北,那麼這10萬大軍都有哪些部隊和名將?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四野戰軍第41軍的前身是由天福山起義編成的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先後編為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5支隊、膠東軍區第5旅、山東軍區第5師,抗戰勝利後進軍東北,編為第4縱隊,1948年11月改稱為第41軍。第41軍是被稱為「軍紀最好的部隊」之一。
  • 著名的386旅,歷任旅長都是誰,最後結局如何
    說起386旅,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抗日劇《亮劍》中,抗日戰爭晉西北鐵三角李雲龍、丁偉,孔捷所屬的旅部就是386旅。雖說只是電視劇,但是真的存在386旅,而且旅長就是我們的陳賡將軍。陳賡將軍抗戰時期的八路軍一共有3個師,6個旅,其中386旅的名頭是最響的,當時在旅長陳賡的率領下,下轄的771團和772團在七亙村、神頭嶺、響堂口都給日軍迎頭痛擊,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
  • 軍隊中的旅是怎樣演變的?旅長是什麼軍銜?
    個別旅團長為中將,如在黃土嶺戰鬥中被八路軍迫擊炮擊斃的獨立混成第二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只是個例。中國近代最早的旅——北洋新軍的「協」中國很早就出現旅這個名稱。從商朝開始,旅有時泛指軍隊,如「軍旅」、「勁旅」、「一旅之師」,同時也是軍隊的一級組織。《周禮·地官》載:「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按此編制,當時的旅有500人。
  • 抗戰時期,八路軍六個主力旅,為何只有一二九師386旅名氣最大?
    當然,為了限制我黨武裝的發展,當時主力部隊,只給了三個師的編制。第個師轄兩個旅,第個旅,轄兩個團。這個六個旅,分別是八路軍一一五師第343旅,兵力全部來自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旅長由時任陳光擔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第344旅,兵力來自由紅一方面軍第十五軍團,旅長由徐海東擔任。
  • 四野4個兵團,第一副司令員都是上將,第二副司令員為何卻不同呢
    今天小編和大家接著來聊聊第四野戰軍,聊什麼呢?第四野戰軍4個兵團,在四大野戰軍中四野所有兵團都有第一副司令員和第二副司令員,這在其他野戰軍中下轄的兵團中是很少看到的。第四野戰軍成立後下轄12到15四個兵團,當然就有4個兵團第一副司令員了,後來他們四位都被授予了開國上將,分別是12兵團第一司令員陳伯鈞,13兵團第一副司令員李天佑14兵團,第一副司令員黃永勝,15兵團第一副司令員洪學智,而洪學智將軍在1988年再次榮獲上將,是我國唯一的「六星上將」。
  • 新四軍「雪楓刀」,劈碎2個疊加銅板!抗戰騎兵,讓日軍聞風喪膽
    到1933年,原紅26軍第2團的騎兵連擴編為騎兵團,下轄兩個連,並在陝甘寧邊區進行襲擾作戰,並屢有斬獲。到長徵時期,紅四方面軍也在西康地區成立了騎兵師,下轄3個團,共計3000名騎兵,這支騎兵算是當時所有紅軍隊伍裡規模最大的騎兵力量。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抗戰爆發後,國共達成協議,南方八省遊擊隊統一改編為新編第四軍。1937年10月,分散在各處山區打遊擊的紅軍戰士們陸續開出遊擊區接受改編,全軍共有共1.03萬餘人,各種槍6200支(挺),編為4個支隊9個團(不含四支隊手槍團)27個營(含軍部特務營,九團只有兩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