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偉:創業板或處於第二輪牛市中 科創牛可期

2020-12-16 網易財經

7月7日上午,融通創業板指數基金經理蔡志偉在參與網易財經「聚焦全球金融市場大震蕩」直播時表示,創業板過去10年經歷了「兩熊一牛」,在四個周期的作用下,目前創業板或正處於第二輪牛市之中。

創業板過去10年經歷「兩熊一牛」

蔡志偉表示,創業板2020年上半年表現非常好,A股市場在全球來說都是佔優的狀態,國內行業漲幅結構主要看兩個方向:科技和醫藥消費,由於創業板指成分股結構主要是科技+醫藥,所以今年上半年表現優異。

創業板過去十年裡經歷過兩輪熊市以及一輪超級大牛市,創業板2009年10月30號設板,牛市是從2009年初一直延續到2010年下半年,這與去年7月22日科創板註冊制改革是同樣的風格。

從2010到2012年,在第一輪熊市期間,創業板跌幅接近腰斬,第一輪熊市背後的根源是宏觀政策轉向和基本面業績透支,從2010年調整到2012年的585點觸底後,創業板迎來歷史上第一輪超級大牛市,央行多次降息降準,券商兩融業務興起,場外配資大爆發,槓桿資金蜂擁入場,導致一場非常瘋狂的槓桿牛。

整輪槓桿牛市從2010年10月份持續到2015年6月份,創業板指數漲到4037點,就在創業板突破4000點當天,上證綜指剛好也突破了5000點,由於瘋狂上漲,創業板指整體估值水平大幅攀升,最高接近140倍的PE,估值泡沫化擴張接近4倍,該景象由四個周期共同推動形成,首先是2013年起中國開始大規模建設4G,推動4G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當時智慧型手機大幅普及。從政策端看,改革政策密集,包括外延併購放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滬港通開放等。從流動性看,貨幣寬鬆,而且央行降息降準的政策持續不停,所以流動性比較寬鬆。最後是盈利周期的到來。

在瘋狂過後就是泡沫的破滅,從2015年6月份到2018年底,整個時間持續了三年半,然後迎來創業板歷史上第二輪超級大熊市,跌幅達70%。

創業板或處於第二輪牛市中 科創牛可期

蔡志偉認為第二輪牛市可能會在四重周期的共同驅動下產生,分別是:5G引領下的新一輪科技創新周期,資本市場改革的政策周期,全球貨幣大寬鬆的流動性周期和企業盈利上行的盈利周期。

創業板指經過長達近4年的調整,自身估值水平、盈利水平都得到大幅改善,當前已進入信息化孵化時代,科技產業是主導產業,5G、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相關產業是引領本輪科技創新周期的重要行業,在格局比較確定的前提下,政策也在發力,對科技產業出臺了相關產業政策,重點扶持科技產業進一步發展,科技產業在這一輪科技周期裡享有歷史性的發展機會,科技企業也會長期受益於自主可控。

受疫情影響,國內GDP三駕馬車:投資、消費、進出口,消費與進出口在這輪疫情中受到影響,唯一能發力的是投資,除了基建還重點發力新基建,新基建就成為了擴大內需非常重要的抓手。

從政策端來說,中央對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具體改革蔡志偉認為是從三個維度去做:融資端、投資端、機構端。今年的重頭戲是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落地進度是超預期的,重點支持包括傳統產業和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深度融合的相關企業。

國內也受到了疫情影響,做了逆周期調節,央行也在進行降息降準,社融觸底回升,由於全球大寬鬆,外資正在積極配置A股,外資是這兩三年裡非常重要的增量資金,得益於中國的防疫堅決有力,中國經濟回暖也比較快,人民幣也穩中有升。在國際比較裡,中國的A股市場還是很便宜的,性價比很高。另外居民資金也在趨勢性入場,由於貨幣基金收益率大跌,A股配置的吸引力上升。

最後是盈利周期到來,企業盈利從2018年底四季度確立的基本面上行周期,創業板四季度確定盈利底後,盈利增速連續四個季度在改善。同時在疫情之下,2020年一季度創業板盈利增速3.9%,大幅跑贏滬深300的-18.9%,當前創業板所處的狀態與過去2014年比較相似,後續預計盈利會持續改善,長期來看還是處於上行的盈利周期。

結論很明確,蔡志偉認為創業板的第二輪牛市大概率已經啟動,科創牛也是可以期待的,在四重周期的疊加之下,預計創業板還有比較大的空間。一方面是盈利加速,二是流動性保持寬鬆,從政策角度來看,最快8月份到9月份,創業板註冊制就有可能落地,規範化的併購重組也重新啟動。

最後是資金推動,由於增量資金在持續入市,包括下半年的外資、機構和居民預計會加速入市,在資金的推動下市場仍然有比較大的機會。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有風險,投資者在投資前請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旗下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公司旗下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有風險,投資者在投資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過程中應當注意核對自己的風險識別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並獨立承擔投資風險。本基金存在因淨值變化導致的收益波動風險,該風險由投資人自行負擔。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鍾齊鳴_NF5619

相關焦點

  • 李湛:從歷史找規律,當前A股處於牛熊周期什麼位置
    牛市上升階段回調的次數不超過3次,熊市反彈的次數不超過3次。第1輪牛市回調2次,「M」型特徵明顯,第2輪3次,第3輪2次;熊市反彈第1輪-3輪周期都為3次(見表3),每一次反彈都是前述所說的結構性機會。若嚴格按照歷史會重演、規律具有持續性與延續性為依據,目前A股市場尚處於第3輪牛-熊周期中第3波反彈後的回調調整期。
  • 創業板指年內漲幅已超60%!兩市成交額連破1.5萬億 牛市還能走多遠?
    「牛市旗手」券商股今日盤中震蕩,多隻個股衝高回落,僅華鑫股份、長城證券收得漲停,光大證券盤中漲停,尾盤漲幅回落至約5%。被證監會擬暫停保薦資格6個月的廣發證券早盤一度大跌逾7%,盤中強勢反彈一度翻紅,最終收跌2.04%,換手率7.08%,成交額超70億元。
  • 瘋漲8天的創業板歇菜了,牛市見頂信號? - 正商參閱
    連著瘋漲8天的創業板,終於歇了一下。2020年的這波牛市,創業板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很多人還沒來得及上車,車就已經飛了。但這不妨礙咱們謹慎的投資者「以史為鑑」,從中尋找更穩妥的機會。(圖片來源:蘿蔔投資)從上圖「創業板50」過去十年的走勢可以明顯看到,雖然熊市的時候它很熊,但是一旦遇上牛市它的漲幅就會成倍放大。創業板的風險也就體現在這,大漲大跌,持有人心臟要好。
  • 滬指漲逾1% 有色金屬與白酒板塊大漲首批科創50ETF上市首日集體收漲
    匯正乾教育 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收漲,其中滬指表現較強,收盤上漲1.11%,收報3346.97點;深成指上漲0.70%,收報13850.83點;創業板指上漲
  • 深度解讀創業板註冊制七大問題 科創板、創業板又如何選擇?
    科創板其實可能更多的是我們要為未來的前沿科技領域,包括高端製造,包括軟硬體的這些升級作為主要服務和融資的市場,所以科創板的企業更偏技術含量會多一點,更偏前沿的這些科技的方向會多一些。但創業板會更加的豐富,它不僅僅涉及有科技、有技術實力的,還包括新模式的這樣的一些深度融合的平臺型企業,和傳統產業向新興的轉型的,所以創業板涵蓋的概念更全,相對比較豐富。
  • 《China Daily》頭版頭條:宜信怎麼看牛市?
    牛市來了,然後呢?」 買一份7月14日的《China Daily》日報,或是瀏覽China Daily公眾號,可以看到頭版頭條中,宜信財富董事總經理、資本市場負責人、產品策略負責人王浩宇接受《China Daily》的專訪時,對於牛市的最新見解。
  • 五大因素驅動 創業板高舉「結構牛」旗幟
    □本報記者 牛仲逸 上漲的邏輯不少投資者認為,2月3日的大跌可視為創業板上漲趨勢的壓力測試,現在看來,創業板上行趨勢不但未受影響,反而在調整中得到進一步強化。復盤看,創業板的這波上漲始於2019年7月下旬,到9月中旬突破長期牛熊分界線,10月回調未跌破上行趨勢線,到12月上旬趨勢強度再次上升,創業板指一直處於月線級別的上漲形態中,期間在大盤整體反彈、震蕩、回調中均處於相對佔優的位置。創業板為何如此強勢?
  •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接軌科創板 二者錯位發展中良性競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接軌科創板 二者錯位發展中良性競爭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迎來首批企業上市。這意味著,自2019年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後,註冊制改革在A股市場推開。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既有存量市場改革,又有增量市場改革,其與科創板、新三板精選層共同構成了增量改革的體系。同樣都是註冊制,創業板和科創板的對比是避不開的話題。
  • 創業板註冊制,中國開啟「大創新時代」再走出關鍵一步
    從2019年7月至今,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剛滿9個月,科創板的IPO募資總金額已經超480億元,明顯超過創業板、中小板同期的IPO募資總額,且科創板單家上市企業的募資額僅次於主板。如此高效率的發行機制,無疑是當前創業板近200家排隊上市企業最期望的改革,且其中大部分為民營科技類企業。
  • 海通策略:宏觀流動性拐點逐漸到來 明年牛市由基本面+情緒面驅動
    我們發現前兩輪牛市中流動性拐點出現後,牛市行情走勢依舊,第三輪牛市中監管層清查配置導致微觀流動性遭到破壞,牛市拐點比宏觀流動性拐點先到來。在《增量資金望超兩萬億——2021年資金入市測算-20201204》中,我們提出場外的增量資金在牛市孕育期尚在觀望,在爆發期後期才開始入場,在泡沫期加速湧入。本輪牛市的孕育期從19/1/04上證綜指的2440點至20/03/19的2646點,期間月均資金淨流入約900億元。
  • 騰訊獨播《老友記》丨管清友對話劉紀鵬:A股牛死了還是「牛」死了?
    9月29日,第三期《老友記》將邀請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與管清友博士共同探討以上的這些疑問。」策劃 | 蔡航9月29日(周三)19:00-20:00,第三期《老友記》將邀請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與管清友博士共同探討《A股牛死了,還是「牛」死了?》。
  • 這輪牛市還能漲多久?最少一年!細數殺死牛市的「七宗罪」!
    第二波,在「便宜貨」中來回虧損,浪費行情,心態逐漸浮躁。 第三波,「便宜貨」終於有了動靜,跑輸行情的紅眼睛終於下定決心吃上大肉。但此時牛市還有幾天就見頂,「便宜貨」上漲只是為了拉高出貨。
  • 海通證券荀玉根:市場正處在轉型升級的牛市中 ,四季度券商股確定性...
    A股不太可能會有十年慢牛,我預計會牛個兩三年,熊個一兩年,再牛個兩三年。」 荀玉根在發言中強調。以下為發言實錄(有刪節):為什麼說牛市已經開始了?牛熊的這種周期規律在A股市場大概平均不到6年就會碰到一次,所以我們去年年初提出牛市開啟,一個重要的背景是上一輪的牛熊時間空間已經非常充分了。當然,支撐牛市的重要原因就是你要有基本面,要有資金面的演變。所以我們從去年以來提出三年左右牛市的觀點,同時我們又給出了牛市三段論的判斷,也就是說牛市並不代表它每天漲,每周漲,它的上漲也有階段的特徵。
  • 牛市來臨什麼徵兆?看完日進鬥金不是夢!
    看歷史軌跡,中國股市經歷了真正意義上的牛市大概有八輪:第一輪牛市:1990年12月19日到1992年5月26日第二輪牛市:1992年11月17日到1993年2月16日第三輪牛市:1994年7月29日到1994年9月13日第四輪牛市:1996年1月19日到1997年5月12日第五輪牛市:1999年5月19日到2001年6月14日
  • 金融IT行業:慢牛長牛趨勢下 基本面成為強支撐
    來源:財富動力網作者:邢開允從網際網路金融到金融IT投資,牛市催化外,基本面成為強支撐。資本市場改革加速激發新的金融IT需求通過復盤上一輪的快牛可以發現,金融IT主要跟隨金融板塊變動,上漲和下跌彈性均大於金融板塊,同時表現明顯優於計算機行業,因此把握牛市節奏對於金融IT行業的投資相對重要。金融IT最大一波行情主要是在2015年,在快牛的助推下快速迎來上漲。
  • 科創板個股表現活躍 科創主題基金倉位分歧加大!回調之後的科技股...
    不過,無論是加倉還是減倉,信息技術板塊都備受關注,堪稱科創主題基金的共識板塊。一季度平均收益率1.84% 加倉減倉分歧大數據顯示,在可統計的20隻科創主題基金(剔除今年以來成立的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中,今年一季度平均收益率為1.84%。
  • 滬指漲逾1%:有色金屬與白酒板塊大漲 首批科創50ETF上市首日集體收漲
    首批四隻科創50ETF上市首日集體收漲,成交額合計超45億元。其中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成交額21.2億元,漲幅1.81%,位列四隻科創50ETF之首。  對於後市大盤走向,機構紛紛發表看法。  海通證券認為,近期信用債違約多發衝擊市場情緒,歷史數據顯示,信用違約對股市影響不大,經濟復甦期信用利差難大幅走闊。
  • 2021年,牛年迎牛市?
    融資額十年新高,IPO數量全球第一疫情在全球肆虐,可股市卻似乎並未受到太大影響。截止到今天,全球股市市值已經超過100萬億美元。一方面是美國股市,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歐洲股市和日本股市也表現強勁。當然,A股也對此做出了很大貢獻。
  • 又到了牛市中該買新基還是老基的環節!
    資料來源:中國證券報為了宣發新基,公募基金公司也是絞盡腦汁,老將那就是「牛基長跑賽手」,新將就往去年的業績上靠,排名靠前的就可以用光明正大的用「TOP10」、「冠軍基」作為宣傳旗幟,沒有那麼靠前的也沒關係,還有「翻倍基」掌門人這麼個名詞。最恐怖的是,僅一月份就有接近60隻基金髮行,其中不乏牛基名將。
  • 牛市結束了?三連陰後是買還是割?
    市場點評今天市場有兩隻焦點個股,一是中芯國際,一是貴州茅臺。在今天A股大跌之際,半導體板塊也重挫,中芯國際上市造成「抽血效應」。中芯國際今日在科創板掛牌上市,收盤大漲202%,收報82.92元,全天成交480億元,佔科創板所有股票成交額近50%,躋身A股歷史第四大單只個股成交金額。據統計,A股歷史上僅有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全天700億元)、2015年7月7日中國平安(全天679億)、2015年6月9日中國中車(全天497億)的成交金額超過中芯國際今日成交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