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到位,電影院也復工一個月了。一個月以來,全國票房累計達10.21億。全國放映場次460萬,觀影人次3339萬。但上映電影多為經典電影重映,亟待頭號種子登場,命途多舛的《八佰》拿到了接力棒,點映破億的成績著實不錯。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塵封的真實歷史,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一支僅有420餘人的孤軍死守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頑強對抗日軍。蘇州河南岸租界內的數萬名市民目睹了整個鏖戰過程,各國媒體也競相報導。這樣才有了四行倉庫保衛戰與「八百壯士」的故事。
真實的歷史必須銘記,作為歷史電影,真實還原歷史是必須且必要的,太多紀錄片講述,這裡不加以贅述。在當下國際形勢,藉由《八佰》讓更多人重燃愛國情懷,才是這部電影的意義吧。
幾個小人物
電影《八佰》與以往戰爭電影不同,並沒有打造「高大全」的人物,不著重於一個人,而是塑造群像,電影用四行倉庫內的眾多小人物的視角展現了戰爭的殘酷。
四行倉庫內,王千源飾演的「羊拐」是個「老兵油子」,一身本領,卻被節節敗退的戰況打沒了心氣兒;張譯飾演的「老算盤」原是文職,對於打仗一竅不通,膽小怕事,只想逃跑;姜武飾演的「老鐵」貪生怕死,一切為了生存;
歐豪飾演的"端午",影片著墨最多,從最初的只想帶著叔和弟弟活命,怯懦的槍都不敢拿,在目睹日軍暴行後,加入到抗擊日寇的隊伍中來,從冷漠到覺醒;張俊一飾演的"小湖北",年齡最小,對戰爭的殘酷一無所知,當親眼看到親人故去,戰友的犧牲,憤然拿起了槍。
隨著戰鬥打響,弟兄的死亡,日軍的囂張,炮火的轟鳴,這幫男人身上的血性被激發出來,奮起抵禦,無畏無懼。
一面歌舞昇平,一面硝煙瀰漫
電影用兩個世界的對比給觀眾製造視覺衝擊。天堂與地獄之間流淌著一條蘇州河,租界內夜夜笙歌,河對岸戰火連天。四行倉庫內戰士們英勇抗敵,同樣牽動著南岸租界內百姓的心,用盡一切辦法,冒著生命去幫助戰士。
「蓉姐」劉曉慶在看到自己弟弟拼死的場面,拿起醫療箱衝向傷員,並肩無畏;侯勇飾演的教授與梁靜飾演的夫人本可隔岸觀火,在看到日軍暴行後開槍射擊;更加置身事外的還有辛柏青飾演的記者,靠倒賣信息營生,就連外國人都對他說「怎麼感覺發生的事情跟你沒關係」,隨著潛入倉庫報導的深入進行,加入戰局,從旁觀到親歷。還有更多的仁人志士前赴後繼。
電影中每個人物在當時的背景下的英勇舉動都震懾人心,在那一刻,他們身上都散發著無限光輝。如電影中姜武唱的《定軍山》,一人一騎,可當萬軍。
《八佰》是讓課本中的文字,鮮活地展現出來。展現的核心是絕境中不屈的意志,喚起大眾更多的愛國良知。正如現在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中寫道:「勿忘壯士,銘記英雄。勿忘歷史,共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