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蘇州河畔,八百個趙子龍的神性與血性

2021-01-07 騰訊網

作者 /崔瑜琢

「趙子龍不一樣,他護著國呢。」

《八佰》開篇通過幾名湖北籍士兵的視角,將「長坂坡」從古代的湖北,搬移到了近代上海。

「長坂坡」的故事出自中國最具有史詩氣質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在這個故事裡,一位名叫趙子龍的將軍,身騎白馬,手執長槍,獨自衝入敵軍軍陣。陣中敵軍遠道來犯、兇悍殘暴,人數據說有八十萬之多。

用長坂坡的意象來指代淞滬戰場上的四行倉庫,用趙子龍的意象來指代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如此的設計,表示這部電影的確是在努力將自己變成一部細緻而又具有史詩意味的作品。

1、孤島、孤堡、孤軍

於世界範圍內而言,淞滬會戰是一戰結束至二戰開始之間爆發的最大規模戰役。在這片以當時遠東最繁華都市上海市為中心的戰場上,中日兩國投入的兵力達百萬之巨。最新的人教版初中歷史教科書對於這場戰役所給出的評價是「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鬥志」。

「八百壯士」守衛四行倉庫的戰鬥發生在淞滬會戰的尾聲。與四行倉庫隔蘇州河相望的,是後來被稱為「孤島」的租界區,在那裡,外籍人士與避難其中的市民隔岸觀察對岸的戰事。

在他們的視線裡,堅實的四行倉庫是一座挺立在戰火瓦礫堆中的孤堡。「八百壯士」——真實人數是四百餘人——則是孤堡中的孤軍。

孤軍堅守孤堡的經歷,是戰爭片裡最易振奮人心的題材。單從電影角度而言,在觀看《八佰》的過程中,我們會想起《魔戒》裡的聖盔谷之戰,或者《天國王朝》中的聖城守衛戰。它們所具有的相似之處,是用濃墨重彩描摹一群人在極弱勢處境下以血肉之軀抵擋強敵、捍衛土地的姿態。

聖盔谷或者聖城的戰鬥不可避免會被賦予某種從天而降的神性——在光芒中縱馬而來的白袍巫師、持巨劍鼓舞守城士氣的鐵匠騎士。

在《八佰》中,初出場的謝晉元挺立在夜空下,從「小湖北」那裡看過去,也正恍如一尊天神。

神性並不唯一。歐豪飾演的湖北兵端午、王千源飾演的老兵羊拐、魏晨飾演的班長等等,這些角色在片中都有屬於他們的「神性」時刻。更準確地說,《八佰》之中,那不僅僅是鏡頭和視角所賦予的神性,更是血性。

血性在這些時刻中獲得蔓延,蔓延過蘇州河、蔓延至全國各地。血性激發熱情,熱情促成鬥志,鬥志最終會凝結為氣運。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正在經歷一場關乎國家、民族氣運的奮戰。

而孤軍裡的將士們,則將這座孤堡稱作是「自己的墳墓」。

2、界河隔天地,白馬連古今

趙子龍銀槍白馬,謝晉元亦有騎白馬的照片存世。電影《八佰》劇情的設計感體現於諸如此類的時時處處的對照。趙子龍胯下白馬所連結的古與今,地方保安團與精銳德械師,蘇州河兩岸的「地獄」與「天堂」,以及河對岸民眾對於「八佰壯士」的前後態度……

經由這些對照,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英雄如何激勵今日的戰士、保安團潰兵如何化身為精銳虎賁、「地獄」與「天堂」如何漸漸被抹去界限、民眾又如何不再甘做冷漠的看客而是要主動參與其中。

這些改變,我們說是「看到」,不如說是隨著劇情的推進、四行倉庫戰事的發展而在接近兩個半小時的時長裡,與片中人物(當事人或者旁觀者)一起一步步見證。

除了使用飛艇、望遠鏡、照相機觀看戰局的人們,見證的視角還來自於那匹白馬。

導演管虎電影中的動物不可或缺,如《老炮兒》中的鴕鳥、《鬥牛》中的那頭牛。這些熱愛奔跑,且天生帶有解讀價值的動物,幾乎已成為他創作特徵的一部分。

而那匹身負多重指向的白馬,則是這部分特徵的強調與發揚。

除了表現對照與改變,電影《八佰》在有限的篇幅裡,在戰爭戲份的間歇中,亦簡單描繪了世相。

雨中戰場的瓦礫與租界霓虹燈,在近代的遠東,勾勒出一種廢土中的賽博感。租界中,賭場生意隨著戰爭的擴大而逐漸凋敝;戲班演員在討論晚上是該獻唱《挑滑車》還是《長坂坡》——前者同樣也是一個以一人之力對抗強敵的壯烈戲碼;另一邊,那出名叫「放下你的鞭子」的抗日主題獨幕劇正在街頭上演……

這些世相與戰爭互為背景,在片中共同組成一座被稱作是「歷史」的舞臺。舞臺上,趙子龍登場過,「八百壯士」登場過;贈旗幟的蓉姐,捨身送電話線的刀子,捐項鍊的教授……這些人,或者說被戰爭捲入的所有人,也都登場過。

3、皮影與電影

「神聖」一詞常被用作「抗日戰爭」的前綴。蓋因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形成空前的民族認同感,中國的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總動員。

《八佰》用四行倉庫中將士們不同的方言來反映這場席捲全國的召集與動員。起到相似作用的,還有片中多次出現的皮影戲——這是一種在全國各地幾乎都能見到的,具有普遍意義和代表性的文化遺產。

皮影戲多以戰爭殺伐為題材,千年來的「皮影」過渡到現代的「電影」,聲光電的引入使這類題材的展示更為直觀。

不過作為戰爭片的《八佰》在戰爭戲份的演繹上,並不滿足於子彈軌跡、煙火與血肉交織的場面。片中,兩軍的行動被設計出一種波瀾相繼的交鋒之感。

典型如發生於倉庫西牆的爆破戰,一攻一守之間,前赴後繼跳下樓層與敵寇盾陣同歸於盡的將士組成全片最為壯懷激烈的一幕。令人動容欲哭(實際上電影看至此處,即使影廳中聲效轟鳴,筆者亦能聽到周圍的抽泣與嘆息)。

倉庫初戰、水中潛入與樓內對射、西牆的爆破與防守、樓頂護旗之戰,以及最終的敢死阻擊與橋上撤退,這一幕幕戰爭場景,形成一段段或大或小的高潮,顯示出電影設計與調度的功力。

更重要的是,「八百壯士」包裹著神性與血性的身軀姿態,在這些場景中亮相、成長、覺醒,覺醒為為保境安民而無畏衝陣的趙子龍;並感召、感動蘇州河對岸和銀幕之外的觀者。在這些觀者眼前,「八佰」群像,於紛亂的戰火中,獲得最大程度的清晰展現。

相關焦點

  • 影評|《八佰》喚醒的是民族的不屈和血性
    1937年,彼時大軍西撤,留下88師524團400餘將士駐守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面對敵多我寡的境地,戰士們奮力堅守四晝夜。上海的蘇州河,北岸是浴血奮戰的八百壯士,南岸則是租界的各色人等,這是戰爭史上少有的「一場被圍觀的戰爭」。
  • 《八佰》:難以用「好看」形容的好電影
    管虎導演的《八佰》給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感動,它喚起了每個人心中的英雄情結和愛國情懷。這部好電影拉近了我和英雄之間的距離,我看到了他們在艱難歲月中的革命信仰,看到了他們為了新中國的美好明天而浴血奮戰,看到了他們在天堂的微笑和生命的永垂不朽。我不願用「好看」一詞去形容《八佰》,因為它對我而言不只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更是一次不忘歷史,不忘先烈的生命教育和愛國教育。
  • 波切利、那英獻唱電影《八佰》片尾曲《蘇州河》
    網易音樂8月11日報導由管虎導演執導的電影《八佰》,在萬眾期待下,終於日前官宣在2020年8月21日於全國各大院線隆重上映。備受關注的電影片尾曲《蘇州河》(Remembering)也搶先在8月11日全球正式發行,為電影預熱、以饗廣大樂迷及影迷。
  • 投資8千萬美元,歷經十年籌備,卻遭臨時撤檔,《八佰》還有戲?
    ,從多個渠道傳遞出的信息表明,《八佰》與觀眾見面的日子似乎是越來越近了。影片根據「四行倉庫保衛戰」改編,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國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實際上只有400多人)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浴血阻擊日軍的故事。
  • 那英攜手安德烈·波切利,獻唱電影《八佰》片尾曲《蘇州河》
    由管虎導演執導的電影《八佰》,近日官宣將於8月21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該片備受關注的片尾曲《蘇州河》(Remembering)也搶先在8月11日全球正式發行,為電影預熱、以饗廣大樂迷及影迷。 這首兼具深遠寓意與動人旋律的單曲《蘇州河》,由享譽世界的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與華語歌壇天后那英攜手演繹。
  • 我以我血祭軒轅:談談我的《八佰》觀後感
    十年磨一劍,《八佰》前後40次易稿,歷經三度重啟,導演管虎帶領團隊拍出十年來最好的抗戰題材影視之一。從「開幕影片」到「取消上映」,在影院這是一個有血性的團隊! 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在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中,一直有這種傳承不息的品格!田橫五百士!十三將士歸玉門!不畏強權,精忠報國!一種捨我其誰的勇氣,一種大義凜然的犧牲,一種慷慨激昂的鬥志!這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血性!這是《八佰》給觀眾的直觀感覺!
  • 《八佰》裡血性的「羊拐」,讓觀眾喊話給王千源加錢
    「看完《八佰》,我最愛的是羊拐和老鐵送別的場面,哭慘了!」《八佰》上映第8天,票房已破15億。不知道每個看完電影的觀眾,是不是都會一遍遍在腦海裡回放片中細節?仿佛王千源、姜武、張譯等出演的人物仍舊栩栩如生。特別是羊拐和老鐵的告別戲,堪稱全片最令人難忘的一幕。
  • 《八佰》中趙雲史上首次封神!管虎因何鍾情趙子龍,卻不選關羽?
    如果說《八佰》中有圖騰,它一定是趙雲。片中,白馬、白袍、銀槍的趙子龍,或單純白馬的形象,屢次出現。人被困在四行倉庫少年小湖北,經常幻想哥哥端午就是騎在白馬上的趙子龍。當歐豪扮演的端午把撿到修好的皮影還給他時,兩人專門聊起趙子龍。問:我們供的都是關二爺,為啥你這是趙子龍?答:關二爺那是兄弟義氣,趙子龍是保家衛國!
  • 《八佰》:一曲盪氣迴腸的熱血輓歌
    電影《八佰》好似一曲熱血輓歌,拍得悲壯催淚,盪氣迴腸。當一個個年輕的士兵,身背炸彈捨生取義、以身許國之時,沒有人能忍住淚水。影片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講述「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
  • 《八佰》上映之際,從愛爾蘭到《蘇州河》——致敬「八百烈士」
    原定2019年7月5日上映的戰爭片《八佰》,在經歷了撤檔和疫情的影響,時隔一年之久終於定檔,於今日正式院線上映。電影《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固守蘇州河畔、阻擊日軍的故事。從點映的情況來看,《八佰》是一個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 電影《八佰》介紹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1]。
  • 八佰否認下發發行通知,電影《八佰》演員表及上映時間曝光
    近日,電影《八佰》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電影《八佰》並沒有下發任何的發行通知,否認之前的發行通知消息,一時間該話題登上了熱搜榜。不少網友都十分好奇,電影《八佰》演員表都有誰呢?電影《八佰》上映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呢?一起來看一下。
  • 愛國主義的思考:再談《八佰》觀後感
    影片《八佰》製作水準已經得到絕大多數電影業內專業人士的解析和好評,被贊為「頂級的製作,瘋狂的構思,極限的創作力」。票房也是屢刷國產影片票房的多項紀錄,成為近期票房貢獻最高的一部電影,應該說為戰疫期間的影院回暖破冰先拔頭籌!這也是觀眾最為津津樂道的。
  • 《八佰》電影好看嗎 《八佰》演員表與劇情講什麼
    《八佰》電影好看嗎 《八佰》演員表與劇情講什麼  近段時間以來,電影《八佰》可謂是炒的特別的熱,很多人都表示十分的期待。就在昨日,電影《八佰》終於和大家見面了,電影《八佰》好看嗎?電影八佰演員表及劇情介紹,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內容。
  • 《八佰》的動靜與黑白
    動靜之中:戰爭的冰冷與人的熱血眾所周知,《八佰》是根據真實歷史故事改編,其故事發生在1937年的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講述了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八十八師524團的「八百壯士」(實際上僅為423人)固守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電影《八佰》到底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意義?
    很早就看了八佰的簡介和預告片,這種電影本不打算去看,因為淚點實在太低,看完怕心裡難受,但還是鼓起勇氣去看了八佰,看完之後,心裡真的久久不能平靜。八佰影片改編自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
  • 《八佰》還在熱映,管虎新電影又官宣定檔,張譯吳京鄧超主演
    尤其是8月21日上映的戰爭電影《八佰》更是引爆整個電影市場。這部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八百壯士」,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故事的電影,一經上映,就受到觀眾的好評。
  • 二刷《八佰》,解讀20個你最該注意的細節
    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國產重磅,《八佰》沒有辜負市場對它的期待,超過兩億的點映票房無疑給沉寂已久的電影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要明確的是,《八佰》先是一部戰爭片,然後才是歷史片,但絕對不是一部紀錄片。守軍、蘇州河對岸「隔岸觀火」的各層百姓,共同構造了這個淞滬會戰大背景下的眾生相。戰場上,它是殘酷的,是一個個年輕、有溫度的生命投入戰場之後迅速消亡的過程;戰場外,它是多元的,是各階層各國籍各行業的人在面臨戰爭時的態度不一。而營造出這種眾生相靠的是各種細節上的用心,《八佰》在細節上無疑是做得非常到位的。
  • 《八佰》和它背後的故事
    超燃《八佰》,竟是根據真實改編?《八佰》背景與劇情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所以「八佰」是什麼?「八佰」是這八百名勇士共同的名字!「八佰」是戰爭年代千千萬萬英雄的縮影!「八佰」是艱苦歲月抵禦外敵抗戰史的冰山一角!《八佰》於2017年開機,闢出幾百畝地,再現電影中的蘇州河南北岸,這種拙樸的方法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觀感。
  • 《八佰》:群像電影中的動物意象
    院線電影復工的關鍵一步,交給了《八佰》。這是導演管虎最新的電影作品,講述四行倉庫壯士抗擊日寇的故事。 管虎在採訪中說,《八佰》在他心中已構思十年之久,但立項四五次都停了,因為內心沒想清楚該從什麼視角切入。有一天,他忽然明白:一支孤城中殘留的部隊,一群臨時加入的新兵,別的部隊都後撤,他們頂了上去,上戰場是因為命令,堅守下來則是因為意識到了自己的血性和責任,這就是故事中人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