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血祭軒轅:談談我的《八佰》觀後感

2020-12-15 騰訊網

8月20日,在影院復工滿月的當天,貓眼數據公布,從8月14日第一輪點映開始,電影《八佰》點映票房就破1.8億,打破原1.79億的點映票房。這意味著一項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新最高紀錄,同時也標誌華語戰爭片的一個新標杆的樹立。做為最早被邀請觀評的觀眾之一,我覺得有些觀感可以說了。

十年磨一劍,《八佰》前後40次易稿,歷經三度重啟,導演管虎帶領團隊拍出十年來最好的抗戰題材影視之一。

影片的血性

這是一部從一開始就飽含爭議的片子,而且一些爭議不僅不會隨著時間消失,更會在未來也是置疑和辯論的焦點。但是,至少,這是一部用心的片子!一部震撼的片子,一部充滿血性的片子,一部充滿悲情和希望的片子!每每隨著劇情推進,影院裡常常是從掩鼻抽泣到哭成一片,結束出來的觀眾大多帶著久違的淚痕和激昂的情緒。應該說,影片最大的激發了悲壯的血性!一種久違的家國情懷,慷慨激昂。

平地鋼筋水泥建起一座四行兵庫,挖通一條蘇州河,在對岸造一片上海租界的「東方巴黎」,一比一地還原1937年的蘇州河兩岸。一切的創作有史可依,河對岸的租界「天堂」搭建出整個社會生態,民居、商鋪、影院、舞廳、賭場、煙館、街市,獨立的水電供應和交通系統等等。近在咫尺的地獄。炮火轟炸後片瓦不存的城市廢墟,堆積成山的屍體間流竄的老鼠,在戰場上生命的脆弱。

影片沒有過多放在描摹謝晉元等職業軍人身上,反而創作了一組戰士群像。一批在四行保衛戰之前臨時被收編進團的散兵遊勇,張譯飾演的「老算盤」,姜武飾演的只會吹牛的老鐵,王千源飾演的神槍手羊拐,以及歐豪飾演的逃兵端午和他年幼的堂弟「小湖北」。這正是他們精湛的表演,讓觀眾進一步體會了戰爭的真實感和悲壯情緒。

最好的劇組、美編、服裝、道具、燈光、攝像以及演員等等,這是很多影評給出的專業評價。使用目前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攝影機IMAX攝影機,觀眾在IMAX銀幕上可以看到比普通銀幕多約40%的畫面,同時具有無與倫比的清晰度和色彩飽和度。560毫米長焦鏡頭的夢魘寫實的對焦!帶有「悲憫」的視角的寫意性航拍,3000個大廳燈光、軍用級別照明彈,8家特效公司1300-1500個視效鏡頭。這些都是開創性的,都是為了真實感。從「開幕影片」到「取消上映」,在影院這是一個有血性的團隊!

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在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中,一直有這種傳承不息的品格!田橫五百士!十三將士歸玉門!不畏強權,精忠報國!一種捨我其誰的勇氣,一種大義凜然的犧牲,一種慷慨激昂的鬥志!這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血性!這是《八佰》給觀眾的直觀感覺!

歷史的血性

影片故事很簡單,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尾聲,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三百餘眾(「八百壯士」)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血性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喚醒了百姓守護國土的意志 。

故事背景卻耐人尋味,日本公然違背國際條約公侵略中國。蔣介石卻認為贏得「友邦」的同情與幹預是迫使日軍停止進攻,坐下來和談的唯一辦法。淞滬戰場只是他向國際社會表演的秀場。正如八佰電影中描述的,蘇州河兩岸,戰士陣前百戰死,美人帳下尤歌舞,斷壁殘垣隔著燈紅酒綠;壯士決死,百姓尤歡,坐著飛艇的西方觀察員喝著洋酒欣賞!

戰後馮玉祥回憶淞滬戰場:「在上海戰場上,一百裡以外看著,半邊天都是紅的……我們的隊伍每天一師一師地、兩師兩師地加入前線,有的師上去之後三個鐘頭就死了一半;有的堅持了五個鐘頭就死了三分之二。這個戰場是個大熔爐,填進去就熔化了。」

軍隊面臨著全線潰退的局面。蔣介石還是認為留下一支孤軍堅持抵抗,對於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有很大幫助。

此時的第88師也不再是全部德國裝備的精銳部隊。戰爭爆發後,第88師每20天就要補員一次,10月底已經補員6次。正如電影裡描述的,這次補充到謝晉元麾下的戰士來自湖北保安團。不過,也就是這些新兵戰士,在已經隨大部隊撤退,明知留守閘北必死,得到命令後毫不遲疑地回到了陣地。

然而,蔣介石依靠外部環境來「休戰」的希望破滅了。始終沒有國家出來為中國主持公道,對日本一路綏靖。結果就是,數十萬大軍擠在無險可守的上海暴露在日軍陸海空三軍立體火力的猛烈打擊下損失慘重;而在撤退的過程中猶猶豫豫,還在期待著「調停」,以至於原本可以做到的有序撤退淪為大潰敗,間接導致南京保衛戰的失利。

國難當頭,山河破碎。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可怕的不是無男兒,可怕的是臨陣政府的腐敗無能,可怕的是用血肉築起的長城後面,滿是無端的指責和非議!就像影片中露面不多的謝晉元有一句臺詞,「國人都病了。」

影片一開始,更多民眾完全一副事不關己的架勢,民眾的麻木和冷漠,實在是因幾十萬國軍在面對日軍時一敗塗地,甚至只要日軍吼一聲,就徹底潰敗。然而當親臨八佰壯士中一個個士兵抱著手榴彈與日軍同歸於盡,民眾開始自發籌款捐資,開始吶喊參與,甚至捨身赴死,輸送物資。

八百壯士奮勇,更要靠背後的四萬萬同胞。連對岸的吃瓜群眾,內心都燃起了熊熊鬥志,民眾的信念與態度的改變,才是這場戰鬥真正的價值與意義所在,也是「八百壯士」的壯舉能夠超越時間感染人們的根本原因。這才是一種經過冷峻的審視與反思的愛國主義。

《八佰》當然還有不少bug,很多人物莫名其妙沒了下文,辛柏青扮演的那個漢奸記者的突然轉變,姜武扮演的那個「瓜慫」,突然轉折成在樓頂唱戲,還獨自操作一挺重機槍,又莫名沒了下文,同樣的還有劉曉慶演的賭場女老闆,最後拎著兩箱什麼東西衝出去了,餘皚磊演的那個神神叨叨的角色,在四行倉庫裡面擺了一個麻袋陣,也莫名沒了下文。

這都不是點映後口碑分化明顯的原因,悲壯的影片在壯士們授命過橋、被子彈掃射的鏡頭中戛然而止!達到電影最高潮!被管虎和曹鬱視作全片精神化的象徵,應該說這種表達為這部影片升華了悲壯的主題!然而,這也恰恰成為一些反面評論焦點,認為影片為了顯示悲壯而強行煽情,弄的好像全軍覆沒似的。

一些人始終覺得「四行倉庫保衛戰」沒什麼大不了,一場撤退戰,才死了9個人嘛,不至於演的那麼悲壯,不至於拍的那麼高尚,質疑《八佰》電影表現過分激烈慘重。電影本身就是一種基於史實,高於現實的藝術再創作!合理藝術虛構和場景轉換是必須的。其實,要說史實,歷史上楊惠敏也不是唯一的獻旗英雄,飄揚在四行倉庫樓頂的大旗是葉春年再次送去的。

現實的血性

電影畢竟是電影!四行倉庫大樓今天依然矗立在蘇州河畔,彈孔及戰火的痕跡依然,歷史的記憶依然。影片最後呈現上海現實風景。戰爭因何而起?英雄為誰流血?歷史和現實交織!家國情懷,個人的命運永遠與國運緊緊相連,唇齒相依。

大國博弈,優勝劣汰,將伴隨著我們民族復興的全過程,鬥爭只會越來越尖銳,環境只會越來越複雜。

而今,在面臨依然囂張跋扈的列強的步步緊逼,任何國民都無法置身局外!無論是對香港的制裁,對華為的打壓,對字節跳動的「霸凌」,科技戰,打壓和攻擊頻頻加碼。我們都不是局外人。

歷史在考驗我們是否還有先人的血性?只有秉承血性。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一致,不斷充盈自身的優勢和潛力,內生動力,外闢新局以發展求得競爭的主動。這就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圖片來源於網絡

僅做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八佰》觀後感:我所看到的人性
    《八佰》已經上映三個月了,我錯過了在電影院觀影的機會,昨天閒來無事,突然想看看《八佰》。我不得不承認,隨著電影的情節,心潮澎拜。突然就有了如果自己是八百壯士的一員,也能奮勇殺敵的勇氣。但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人性的醜陋。
  • 「八佰」觀後感—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犯我中華!
    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犯我中華!悲壯,催淚;值得國人一看的,雖然我們生在和平年代,但是國恥不能忘,那群拼死守護國土的英雄值得敬仰。我是趁著中午午休的時間,把昨晚來不及刷完的部分看完了。我不是專業的影評者,不對這部電影本身做出評價,不對各演員演技進行評價。只談觀後感。不懂歷史的人,怕是要先去了解一下抗日戰爭史之後再來看了。「八佰「講述的是「淞滬會戰」,70萬大軍潰敗後,國軍留守在離當時上海租界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以謝晉元為首的八百人與日軍對抗四日的場景。
  • 非劇透——電影《八佰》觀後感
    電影《八佰》觀後感 整個影片呈現出一種灰暗的色調,黑白肅殺,唯一的顏色的就是鮮紅的血,隨著一顆顆子彈射進人體後噴湧而出,在屏幕上渲染出一種觸目驚心的感覺,《八佰》就是這樣帶我進入了這段慘烈的歲月當中。
  • 寫點觀後感吧,《八佰》讓我印象深刻的幾個場景,他們是英雄
    首先,我承認欠了《八佰》一張電影票,因為疫情加上找工作的緣故很少關心電影院上映的電影,本來計劃著跟朋友一起看一下姜子牙和《八佰》的,結果剛想起來八佰已經在網上放映了,當然了,小編也是第一時間去看的。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的淞滬會戰,這場戰役大家在歷史書上都學過,大概就是寫了時間地點,然後意義是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不過說到底這場戰役我們還是輸了,充其量就是輸得比較體面一點而已,電影中也沒有過分誇大中國軍人的戰鬥力,整部電影無論從人性的刻畫還是情節的安排個人認為還是很合理的,其中有幾個場景我印象特別深刻。
  • 《八佰》讓我喜歡上戰爭片了!
    因為疫情的原因,影院關閉 影院復工之後第一部影片 選擇《八佰》作為第一部影片絕對是正確選擇 戰爭片《八佰》的上映 重新點燃了我們心裡的這團「戰爭片之火」
  • 還有8天,《八佰》上映,眾演員齊呼:誓以我命固我土!
    當時這個加強營實際只有400多名士兵,但為了壯大聲勢,對號號稱「800人」,史稱「八百壯士」,而這場阻擊戰打出了「誓以我命固我土」的悲壯。《八佰》誓以我命固我土可以說,《八佰》是傾注了管虎心血的作品,首先根據管虎自己的說法,《八佰》是他心中縈繞了10年的一個執念,一定要拍,而且做這件事不僅只是把它當成拍一部電影
  • 談《八佰》戰火之下的藝術「界線」
    因為疫情沉寂數月的影院因為電影《八佰》的首映而激起千層浪,疫情之後影院復工,《八佰》作為開路先鋒,既是與觀眾的特殊緣分,也是一次民族情懷在現實中的輾轉回歸。馮小剛說「只有《八佰》這個電影可以擔負起復興的重任」。而這次「復興」,不僅是疫情之後沉寂影視界市場的一次振奮劑,更是祭奠過去、展望未來的一個起點。
  • 《八佰》爭議巨大,但我還是有話要說
    它就是遭遇撤檔刪改如今高熱度和高關注度上映的《八佰》。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點,就是如果一部華語電影火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引起爭議,這種爭議似乎不可避免,從《戰狼2》到《我不是藥神》,從《流浪地球》再到《八佰》。
  • 影評《八佰》,先烈已去、信念永存
    近期《八佰》熱映,但是我看到的不是《八佰》的影評。更多的是華誼兄弟能否靠著《八佰》翻身的新聞。說實話,我不在乎華誼兄弟是否翻身。我更在乎這是否是個好片。受華誼兄弟負面新聞影響,筆者其實一直如鯁在喉,直到昨天才動身看了這部電影。
  • 每一次抗爭都是有價值的——《八佰》觀後感
    ▼▼《八佰》公映,口碑爆棚。雖有對淞滬會戰的不同意見者,也有對管虎是否對戰爭本身的價值進行了有關修改,其實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影片首先是電影,不是紀錄片。不需要完全地還原歷史。這其中,《八佰》對觀影人次、票房大盤的帶動是不言而喻。而筆者也奉獻了一份力量,這個時候,影院觀影,是對電影人的尊重和支援。據悉,管虎拍這部影片一波三折,經歷了多年的積累,才有如今正式上映的過程。大場景的運作,實力派演員的加盟,都是令人欽佩的。為了還原歷史場景,影片對大部分建築按照1:1的比例進行實景搭建,甚至還親自鑿了一條蘇州河出來。
  • 2020年全國電影票房累積已達172億,《八佰》《我和我的家鄉》遙遙...
    影片《八佰》以31.09億的累積票房,佔目前綜合票房的18%,位列全年票房之首。 2020年全國票房或超200億 《八佰》《我和我的家鄉》票房遙遙領先 記者查閱數據發現,截至12月9日,2020年全國電影票房累積已達172億,專業人士分析,在12月份的持續發力下,2020年全年電影票房有望突破200億。
  • 電影《八佰》被指「少兒不宜」,「沒想到有這麼血腥」
    作為影院復工後上映的首部華語商業大片,經過兩輪長達五天的點映後,電影《八佰》今日(8月21日)起正式上映。無論是劇情還是場面,該片都引發觀眾的熱議。據貓眼數據顯示,在8月20日中午,《八佰》點映票房突破1.8億元,超過了《西遊記女兒國》1.79億元的點映票房,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八佰》觀後感:國產戰爭片強力之作
    電影《八佰》的成功,拍攝的各項要件一定是與此完美相匹配的。 《八佰》故事取材於1937年8月13日爆發的,以中國軍隊主攻的淞滬合戰後期的一個片段:世人矚目的四行倉庫堅守戰。
  • 《八佰》真正的戰士無畏生死,也不懼黑水
    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正式上映了,作為觀影者的我來說,很多情節都會讓我的腎上腺素急速飆升。但是,就這樣一部彰顯民族情懷的影片卻招來了諸多水軍倒黑水,在他們的「觀後感」文章中出現最多的文字就是「洗白國軍、虛構歷史」,我在想,他們和我看的是同一部《八佰》嗎?
  • 愛國主義的思考:再談《八佰》觀後感
    影片《八佰》影院正式放映以來,如同戰場上槍炮齊鳴、流彈橫飛,各種評論各種角度夾雜各種思維管湧刷屏,各類媒體平臺「無人不道看片回」!當然少數依然嘴硬的的影評家還在糾結所謂政治正確愛國,對比,我的態度是,您至少先去看了影片,然後再評論吧? 影片《八佰》製作水準已經得到絕大多數電影業內專業人士的解析和好評,被贊為「頂級的製作,瘋狂的構思,極限的創作力」。票房也是屢刷國產影片票房的多項紀錄,成為近期票房貢獻最高的一部電影,應該說為戰疫期間的影院回暖破冰先拔頭籌!這也是觀眾最為津津樂道的。
  • 八佰財富觀後感:做智慧出行產業升級的「數位化助手」
    八佰財富觀後感消息,八佰財富觀後感報導,騰訊智慧出行副總裁鍾學丹在承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決議開展車聯網成敗的不在於誰入局的早晚,而是要找準本人的定位,從而用差別化的優勢,樹立行業認可度和不可替代性,我以為騰訊車聯進入行業是恰當其時的。」
  • 《八佰》熱映,海報文案看哭我了……
    來源|芝麻創意(ID:dawanguanggao) 這些天,朋友圈被一部電影刷屏了,很多人都在安利這部影片,它就是《八佰 據悉,《八佰》點映票房突破2億,觀影人次近500萬,創造中國影史點映票房新紀錄,貓眼預測票房23.71億,這也給疫情之下一蹶不振的影視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 電影《八佰》被指「少兒不宜」,家長:沒想到有這麼血腥
    據貓眼數據顯示,在8月20日中午,《八佰》點映票房突破1.8億元,超過了《西遊記女兒國》1.79億元的點映票房,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不過也有觀眾表示,《八佰》作為戰爭片有的場面比較血腥,但卻發現有不少家長帶小孩子前來觀看。
  • 投稿|再看《八佰》,何止「八佰」
    英雄豪傑都是凡人變的這是我再看《八佰》的感覺這是一場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大型真人秀。我在看《八佰》全過程中,從窒息、壓抑到最後熱淚盈眶,恍惚間我也成了這場慘烈的真人秀中看客的一員,看得熱血沸騰卻也幫不上忙。
  • 專訪《八佰》編劇胡坤:所有宏大敘事中,我更關注小人物
    在電影市場,胡坤擔任編劇之一的《八佰》,幾經波折,終於在這一中國影市最特殊的一年裡上映,成為了寄託行業厚望的「救市之作」。截至今天,公映七天的《八佰》,頂著上座率50%的限制,票房已破14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