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觀後感—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犯我中華!

2020-12-08 娛樂記者TOPONE

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犯我中華!

悲壯,催淚;值得國人一看的,雖然我們生在和平年代,但是國恥不能忘,那群拼死守護國土的英雄值得敬仰。我是趁著中午午休的時間,把昨晚來不及刷完的部分看完了。我不是專業的影評者,不對這部電影本身做出評價,不對各演員演技進行評價。只談觀後感。

不懂歷史的人,怕是要先去了解一下抗日戰爭史之後再來看了。「八佰「講述的是「淞滬會戰」,70萬大軍潰敗後,國軍留守在離當時上海租界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以謝晉元為首的八百人與日軍對抗四日的場景。如影片中所訴一樣,為了壯大聲勢對外宣稱八百壯士,實際加上各路潰敗軍隊的彙編才四百多人。(如我這樣的歷史文盲,前10分鐘根本入不了戲,查閱了歷史真實事件後,方又重新觀看。)

這場戰役,非常特殊,一河兩岸,一岸戰火連天,建築蕭條;一岸歌舞昇平,人群熙攘。這是這特殊的情形,世界人民都在隔岸圍觀這場力量懸殊的戰爭。

身捆榴彈,縱身躍下

最催淚的無疑就是這一處了:戰士們身上綁著手榴彈,排著隊一個個往下跳;日軍利用銅皮鋼鐵陣勢企圖炸開西牆攻入倉庫,大炮加新型武器,我軍防守困難;危難之時,為了保護倉庫牆壁不被敵人炸毀,一名戰士決然請戰,綁上炸彈,頭也不回地縱身躍下,那麼的英勇無畏,讓人傾佩。催淚的是臨行前,讓班長轉交一早就準備好的血書「孩兒不孝」。隨之而來的,是士兵們開始往身上綁手榴彈,排起縱隊,視死如歸。

逃兵的心路歷程

影片從幾個「逃兵」開篇,當然正規軍是看不起「逃兵「的,」逃兵「們也是想法設法的想逃離。端午他們只是離開家鄉,去看看大上海的繁華,去外面闖一闖;老鐵一心想著老婆孩子熱炕頭;老算盤只會拿算盤;他們都無心參與這場戰爭,只想活下去,卻幾次逃離失敗。經受幾次日軍攻擊後,耳濡目染正規軍的英勇無畏後,他們徹底改變了。端午護旗中彈,老鐵最後義無反顧登上炮臺。老算盤最後的鏡頭,也是奮勇向前。其實,他們只是明白了,這種孤軍奮戰,最後都是死,不如死的正氣;試問,哪有人不想活命的~

護旗

有人對護旗這一節很不解。昨天我四歲的兒子,也問了我同樣的問題,為什麼他們要保護旗幟,他們不怕死嗎?也有人說,導演怎麼讓這些人這麼傻,白白犧牲,不能保存實力嚒。其實,不然。旗幟是一種信念,只要旗幟在倉庫上方飄起,就代表我方還在戰鬥,倉庫沒有淪陷。

這場戰爭本就是策劃的一場表演;只是為了讓英美看到中方的態度,爭取得到英美的支持而已。(很無語吧~)確實面對日軍殲機的轟炸,旗幟仍然在倉庫上方飄起,我看到了英美記者的微表情,也看到了國人的覺醒。對岸的人們想著飄揚的旗幟行注目禮。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國人覺醒

後來的江湖勇士,與子彈賽跑送電話線;衝橋撤退時,一向懦弱的教授舉槍射擊;方記者冒死折回撿照片;蓉姐揮刀砸暗牆,拿出珍藏的嗎啡……從這些片段,我看到了國人的覺醒,正如謝將軍所說,70萬人做不到的事,我們四百多人孤軍奮戰也做不到;但是河岸那邊的四四萬人可以做到。雖然這場戰役是一齣戲,但是這四百人的戲,喚醒了日後四四萬人的抗日決心,值了。正如特派員所說,你們是英雄,你們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我想,國人覺醒,這才是管虎導演所想詮釋的「四行倉庫「之戰的意義吧。

相關焦點

  • 抗日電影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沒有個人的英雄主義,都是小人物,卻還挺令人感動。 想想現在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我們真的要珍惜現在的日子,把每天過程最好的樣子。
  • 八佰裡我們很喜歡的臺詞-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1】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2】東北淪陷了,華北淪陷了,但是現在,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 【6】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
  • 《八佰》中最搶眼的一個配角,滬江堂的刀子為何犧牲自己?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犯我中華!」在上映十天之後,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終於票房超過了18億,這意味著這部電影已經成為了年度爆款。即使關於它的爭論再多,《八佰》已經可以看成,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影視行業的一部救市之作,如同一個火星,再度點燃了國內的電影市場。
  • 觀看《八佰》有感
    晚上,一家三口相約看了場電影《八佰》,這是半年前爺倆就心心念念想看的,我純粹是湊熱鬧的陪同者。素來我對戰爭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就不感興趣,特別牴觸的就是那些粗製濫造的抗日神劇。兒子說,這部電影是歷史重現,一定不會讓我失望。
  • 寫點觀後感吧,《八佰》讓我印象深刻的幾個場景,他們是英雄
    首先,我承認欠了《八佰》一張電影票,因為疫情加上找工作的緣故很少關心電影院上映的電影,本來計劃著跟朋友一起看一下姜子牙和《八佰》的,結果剛想起來八佰已經在網上放映了,當然了,小編也是第一時間去看的。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的淞滬會戰,這場戰役大家在歷史書上都學過,大概就是寫了時間地點,然後意義是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不過說到底這場戰役我們還是輸了,充其量就是輸得比較體面一點而已,電影中也沒有過分誇大中國軍人的戰鬥力,整部電影無論從人性的刻畫還是情節的安排個人認為還是很合理的,其中有幾個場景我印象特別深刻。
  • 八佰裡的陳樹生是誰演的 這部電影將小人物演活了
    八佰陳樹生是誰演的八佰陳樹生是鄭愷演的,劇裡是88師524團一營二連班長。這部電影將小人物演活了對於大多數電影來說,往往是誰的咖位越大,誰便有可能拿下一部電影的一番及主角。
  • 《八佰》10日破19億,總票房有望超《戰狼2》?看看10日票房對比
    《八佰》剛剛上映的時候,很多平臺便開始對這部電影進行了票房預估,大部分平臺的預測票房都在10億左右,高一點的也不過是15億。卻沒想到《八佰》高歌猛進,短短八天就打破了這個數據,如今更是遠超初期各種票房預測。8月31日,《八佰》票房已經逼近20億,而某平臺的票房預測也達到了27億,不過照目前這個趨勢來看,27億依舊不會是《八佰》的上限。
  • 電影《八佰》到底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意義?
    八佰影片改編自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有的只是真正抗戰時期的殘酷和英勇就義,讓人看完不得不深深的沉思,這片960萬平方公裡的中華土地是先輩們用血和淚再加上無數的屈辱堆出來的。
  • 《八佰》:做英雄不做旁觀者
    《八佰》:做英雄不做旁觀者 電影《八佰》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可謂是電影行業的救市之作。首次觀看這部電影會覺得它太過於寫實,將戰爭的殘酷毫無遮掩的擺在大熒幕上。戰爭是慘絕人寰的,在它的面前人命變得不堪一擊。
  • (含劇透)管虎的《八佰》和姜文的《鬼子來了》差距一目了然
    《八佰》個人覺得影片過於迎合主旋律,反倒缺少了點真實。真實性不夠,藝術性又點到為止。讓我摸不到導演的重點。(也許是因為導演既然站著又想順利上映,所以故事被剪的七七八八吧。)真實和藝術完美結合,我真心覺得這種直戳痛處的打法更能鞭策國人。姜文的才華果真是毋庸置疑的!對比下,差距一目了然。但很它可惜被禁了。畢竟他站得太倔強了!(上篇文章有詳細解析《鬼子來了》,在此不多說。)未上映前,《八佰》的故事和宣傳片就讓我很熱血澎湃又很難過。甚至上映那天並沒有敢第一時間去看,怕自己哭得太慘。但是當真的看完了影片之後,反倒沒有那麼多震撼。
  • 電影《八佰》中的經典臺詞,哪句震撼了你?
    01電影概述電影《八佰》中的故事,發生在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講述的是國軍的第88師262旅524團第1營的「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之所以給「八百壯士」打上引號,因為當時實際堅守的人數僅有420人,為了造聲勢,對外宣稱800人。故事的主角就是四行孤軍裡的每一個人,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聚焦亂世中小人物的故事,貫穿預告片全片的就是這些小人物的掙扎與壯烈。而無數個小人物,就創造和改寫著我們的歷史。
  • 觀《八佰》有感: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以張譯、姜武、姚晨等演員演繹、管虎操機的《八佰》,歷經數次退檔、刪減,終于于2020年8月14日上映。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八佰》有太多可圈點的地方。但作為一個看客,首先想到的還是《八佰》背後的那段故事。
  • 電影《八佰》:勇敢的中國人!
    上海四行倉庫在我心中這是今年最好的國產電影,沒有之一!不管事題材的選擇,戰爭的場面,演員陣容的配置還是對愛國情懷的抒發都達到了我的預期。麻木的國民需要英雄的犧牲才能喚醒,在看到戰士背起炸藥包一個個衝下去的時候我哭了,就如姚晨在劇中說的: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電影中有張譯和姜武這樣的老演員,同樣也有新生代演員,他們都把角色塑造的很好,張譯的老算盤那股油滑還又鄭重其事的樣子現在還記憶猶新,還有王千源飾演的羊拐,表情冷靜,視死如歸,表現果斷流暢。姜武的表演也是很規整,一腔一調也都拿捏的很到位。
  • 董紅春:長歌吟/硝煙鑄英魂 錚漢赴國殤—觀電影《八佰》有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長歌吟‖硝煙鑄英魂 錚漢赴國殤——觀電影《八佰八佰壯士勇捐軀,血戰倭寇意志堅。國難當頭眾憂患,租界隔岸觀火看。倉庫槍聲響密集,對岸鶯歌霓虹閃。日寇瘋狂越租界,僑民聯軍將敵殲。目睹壯士勇殺敵,各界僑民把物捐。
  • 《八佰》最佳作文素材:這14句臺詞,看哭很多人!
    今天推送有關《八佰》的精選素材。用一部好的電影,回憶民族的苦難史,珍藏熱血英雄的傳奇,同樣,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開啟我們新的美好生活與未來…… 影片相關介紹 《八佰》由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
  • 電影《八佰》為何會爭議那麼大?背後的歷史真相是什麼
    由管虎執導的抗戰電影《八佰》自8月21日上映以來,截至9月8日,票房已破24億,這對於疫情過後的電影市場,無疑是一劑有力的強心劑,但由於電影情節和歷史事實的出入,又使這部電影爭論紛紛,喜歡它的人把它捧得縮地戡天,視為喚醒國民精神、宣揚愛國主義的國產巨作,厭惡它的人把它罵得狗血淋頭,認為它是扭曲史事
  • 《八佰》中國版斯巴達300勇士 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
    回想中華民族十四年的抗戰歲月,不知我多少熱血兒女為保家衛國抵禦日寇而灑血戰場,《八佰》只是那段壯烈的抗戰歲月中我中華民族熱血軍人的縮影。據相關史料記載,始於1937年8月13日的淞滬會戰,國民黨軍隊集結七十萬大軍與日寇二十萬軍隊展開了兩個多月的激烈對抗,在戰局慘烈的情況下,蔣介石為保守實力下令國軍於十月底撤離上海,同時命令孫元良的八十八師留守單獨抵抗。
  • 陳宗祺:《八佰》觀後感
    一個朋友說:抗日戰爭中諸多戰役都是極其令人悲傷的,但我一直覺得保衛四行倉庫真的很觸動我。也許在之前我無法理解,但看完電影之後,我懂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其實是一群逃兵。這群逃兵大部分是新兵蛋子,家裡都是農民,一開始以為上戰場也只是打掃戰場,不會有生命危險。所以當他們面對殘暴的日本軍隊時,他們本能地選擇了保護自己,選擇了逃避。
  • 《八佰》真正的戰士無畏生死,也不懼黑水
    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正式上映了,作為觀影者的我來說,很多情節都會讓我的腎上腺素急速飆升。但是,就這樣一部彰顯民族情懷的影片卻招來了諸多水軍倒黑水,在他們的「觀後感」文章中出現最多的文字就是「洗白國軍、虛構歷史」,我在想,他們和我看的是同一部《八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