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真正的戰士無畏生死,也不懼黑水

2020-12-18 老七雜評

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正式上映了,作為觀影者的我來說,很多情節都會讓我的腎上腺素急速飆升。但是,就這樣一部彰顯民族情懷的影片卻招來了諸多水軍倒黑水,在他們的「觀後感」文章中出現最多的文字就是「洗白國軍、虛構歷史」,我在想,他們和我看的是同一部《八佰》嗎?或者說寫這種「吹毛求疵、矮化抹黑」黑文的寫手們壓根就沒有看過此影片。我們可以對一部電影「指手畫腳」,但黑它之前至少要先看過吧,否則你就會黑跑題,靠想像怎能寫出真實的東西!

其實,《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天四夜。影片以這為切入點展現出群生像:「謝團長、端午、小湖北、山東兵、女童子軍、老算盤、方記者、特派員、賭場老闆、青幫大佬、外國觀察員……」,拋棄了以往一些戰爭片中單一的「高大全」形象,而開始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個人覺得這是影片的震撼之處,因為並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是英勇的戰士,一定會有時時刻刻都想活著逃出去想法的人,畢竟四行倉庫裡除了一直在堅守的第524團第一營的士兵外,還有一隊雜牌兵。因此,這種對小人物心理轉變的描寫和塑造,一定是細膩又悲壯的。就像群生像中被國軍當做逃兵給抓了的端午,他其實就是四行倉庫裡小人物的代表,從最先的無知恐懼到逐漸認識到戰爭的殘酷。他是戰爭中每一個奮起反抗的普通人、他是捍衛民族尊嚴的一個縮影、他從不敢端起槍射殺敵人到轉變為熱血戰士誓死守住防線,他的死讓弟弟小湖北變得更加勇敢,這種通過命運起伏體現戰爭的表現形式讓戰爭顯得更加的殘酷,這就是影片的閃光點。但並不是沒有希望,當端午在弟弟的想像中化身趙雲騎著白馬衝入曹營時,就讓這場殘酷的戰爭多了一絲絲的希望。

還有導演對蘇州河南北兩岸影像的表述,蘇州河租界這邊觥籌交錯、歌舞昇平,然後鏡頭立刻轉到河另一邊,空襲、重炮、槍林彈雨、血肉橫飛,再加上旁白「那邊是天堂,這邊是地獄」。這個視角下的戰爭場面讓我在觀影時近乎窒息,但有殘酷也就會有溫暖的一面,河對面天堂裡的群生像並不是臉譜化的存在,它從一開始的看「戲」轉變到送物資、捐獻財物、最後與「八百壯士」同仇敵愾。此時,四行倉庫與對岸不再是天堂地獄的對比,它也再是無助的「孤島」。這是壯士們用四天四夜的死守讓國人明白,中華不亡,孤軍無敗。

所以說,他們是平凡人,但他們也是英雄!致敬每一位平凡的英雄!

另外,黑《八佰》的水軍們,記得看完影片後再寫黑文,這樣至少會讓反駁的人知道你黑的內容在影片中是否出現過。

相關焦點

  • 《八佰》的動靜與黑白
    他們有恐懼與軟弱的一面,又有戰勝恐懼的歷練和突破個體的局限的蛻變,他們誰也不敢拿生命當作兒戲,卻又能將個體的生死置之度外。戰爭是冰冷和殘酷的,《八佰》中的「靜」凸顯了這樣的冰冷和殘酷。電影開篇用搖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蘇州河北岸的「靜」,這是滿目瘡痍之地,沒有居民,只有殘破與荒涼。
  • 每一次抗爭都是有價值的——《八佰》觀後感
    ▼▼《八佰》公映,口碑爆棚。雖有對淞滬會戰的不同意見者,也有對管虎是否對戰爭本身的價值進行了有關修改,其實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影片首先是電影,不是紀錄片。不需要完全地還原歷史。《八佰》取材淞滬會戰的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隊駐守上海閘北四行倉庫,為了迷惑敵人,他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戰士也是人,有膽怯、親情、思念,也不想死,還有對殘酷戰場的猶豫和掙扎。但是面對戰爭,他們最終都是挺身而出,無懼生死,用血肉築成了一道堡壘,留下一個個有關血性和尊嚴的身影,這才是軍人的本色,這才是戰爭中值得弘揚的能量。
  • 影評《八佰》,先烈已去、信念永存
    近期《八佰》熱映,但是我看到的不是《八佰》的影評。更多的是華誼兄弟能否靠著《八佰》翻身的新聞。說實話,我不在乎華誼兄弟是否翻身。我更在乎這是否是個好片。受華誼兄弟負面新聞影響,筆者其實一直如鯁在喉,直到昨天才動身看了這部電影。
  • 電影《八佰》:一橋的兩面,地獄與天堂
    但上映電影多為經典電影重映,亟待頭號種子登場,命途多舛的《八佰》拿到了接力棒,點映破億的成績著實不錯。電影《八佰》講述的是塵封的真實歷史,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一支僅有420餘人的孤軍死守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頑強對抗日軍。蘇州河南岸租界內的數萬名市民目睹了整個鏖戰過程,各國媒體也競相報導。這樣才有了四行倉庫保衛戰與「八百壯士」的故事。
  • 《八佰》獲平遙影展「2020獎」 片段揭露動情往事
    1905電影網訊正在熱映的電影《八佰》發布「戰地士兵」片段,四行守軍背後的故事一一揭開,在殘酷戰爭面前這些鐵血戰士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怯懦、有牽掛、有猶豫、有仇恨。有情有義的戰士們拼死戰鬥與個人故事交織,令無數銀幕前的觀眾潸然淚下。
  • 《八佰》將士許國,熱血終不負!
    八佰 是一場喚醒民族意識與家園情懷的戰鬥 是上海戰場最撕心裂肺的真相 將士許國,熱血終不負
  • 從《八佰》到《金剛川》,管虎只是想拍好那座「橋」
    當我們在《八佰》中看到戰士們從橋上撤離,我們不會歡呼這是一場勝利。 為了完成這樣的敘述,管虎在《八佰》中首次展現了他的野心,但他並不滿足。 如果說《八佰》是一部失橋撤退的電影,那麼《金剛川》就是一部架橋抗爭的電影。 前者突出的是「悲」,而後者突出是「壯」。
  • 電影《八佰》最吸引人的部分不在電影內,電影外才是真正的故事
    編輯:眾桓 這段文字防止純圖片不顯示 《電影《八佰》最吸引人的部分不在電影內,電影外才是真正的故事。謝團長和八佰壯士後來怎麼樣了?除了這些歷史,謝晉元團長身上除了誓死報國的忠誠以外,是什麼讓日寇對這支部隊又敬又怕?
  • 《八佰》:血肉橫飛難掩少年明媚,三小鮮肉拼演技,張俊一成亮點
    點映突破兩億,豆瓣四星以上的評分高達七成,《八佰》無疑為內地電影市場全面復甦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與票房同步而來的還有很多非議和黑水,比如有人說美化國軍或者虛構歷史,當然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這些基本上都是屬於無中生有的道聽途說。
  • 談《八佰》戰火之下的藝術「界線」
    這樣的歷史背景的設定,也註定讓這場戰役在《八佰》的螢屏展現上顯示出其環境設定的藝術「界線」:倉庫的西北面已被敵軍佔領,滿目瘡痍,人間地獄;東南面則是英法租界,隔著一條蘇州河,是十裡洋場,每晚仍是燈紅酒綠,醉生夢死。上海的群眾與戰士們隔河相望,隔岸觀火,甚至開盤口賭戰局。如果說與戰士們隔河相望的第一排是蘇州河東南邊的人群,而我們觀眾在觀影時候坐的,恰恰是觀戰的第二排。
  • 影評|《八佰》喚醒的是民族的不屈和血性
    面對敵多我寡的境地,戰士們奮力堅守四晝夜。上海的蘇州河,北岸是浴血奮戰的八百壯士,南岸則是租界的各色人等,這是戰爭史上少有的「一場被圍觀的戰爭」。擅長表現各類充滿個性特色的底層小人物的管虎,除了想拍出一流的戰爭場面,更深層次無疑是想拍出國家民族危難時刻普通老百姓的血性,進而點燃整個民族的血性,奮起抗爭。
  • 波切利、那英「神仙級」合作獻唱電影《八佰》,震撼人心!
    歌曲《蘇州河》是電影《八佰》的主題曲,電影《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固守蘇州河畔、阻擊日軍的故事。主題曲《蘇州河》,詮釋著戰場中的底層士兵對國家平安的渴望,在主題曲MV的最後也呈現出了真實的「八佰壯士」名字。
  • 每日一影評|《八佰》:群像圖譜、類型敘事與啟蒙索隱
    同樣,導演管虎並非只對英勇無畏的英雄展開塑刻,同時也將重要的筆墨留給直面戰爭時怯懦的個體。《八佰》在群像塑刻方面做得頗有新意,作者有意對於人性的弱點進行描摹。縱觀世界優秀戰爭電影,《巴頓將軍》(1970)、《辛德勒的名單》(1993)以及《拯救大兵瑞恩》(1998)等優秀影片同樣塑造了具有人性弱點的主人公,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去釋放自己的人性光輝,反而因「醜」的展現映襯出勇敢「美」的熠熠。
  • 觀看《八佰》有感
    晚上,一家三口相約看了場電影《八佰》,這是半年前爺倆就心心念念想看的,我純粹是湊熱鬧的陪同者。素來我對戰爭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就不感興趣,特別牴觸的就是那些粗製濫造的抗日神劇。兒子說,這部電影是歷史重現,一定不會讓我失望。
  • 好電影不怕黑,今天我要推薦《八佰》
    第一時間看完電影,更是激動不已,不僅是因被電影中展現出的宏大場面而震撼,更是為「八百壯士」的歷史壯舉而內心觸動。不得不說,不負萬眾期待,歷經一年多的時間,這部不好看到的《八佰》絕了。而期間每一個小細節的展現,又讓我們了解每一位角色的性格態度,跟隨著槍炮聲的戰爭視角,一個個應聲倒地的戰士改變著每一位角色的內心,同時也衝擊著我們眼球,震撼我們的心靈。在十足過癮場面過後,卻有一種說不出的心酸感油然而生…這部電影不好看,他很殘忍卻又真實。
  • 電影《八佰》:生難做人傑,死亦為鬼雄,但是,他們活過!
    《八佰》而不是八百,因為八佰不是數字,是人。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八佰》的歷史背景沒有天生無畏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八百壯士的故事,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展開的。▲硝煙瀰漫中的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一寸山河一寸血10月27日凌晨,謝晉元率領420餘名官兵連夜進駐四行倉庫。
  • 《八佰》電影講述什麼故事?電影八佰歷史原型介紹
    《八佰》電影講述什麼故事?《八佰》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中日雙方幾十萬大軍拼死搏鬥兩個多月,到10月底,國軍撤離上海,僅留下一支堅持最後抵抗的部隊。
  • 《八佰》成2020年首部、中國影史上第75部票房10億電影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管虎導演新作《八佰》上映後,沉寂了許久的電影院終於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甚至有影迷吐槽「買不到心儀場次的票了」。電影市場大盤終於隨著《八佰》的熱映重新熱了起來,恢復了年前的生機與熱鬧。
  • 《八佰》:直面生死 在殘酷的戰爭中蛻變重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電影《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講述的是「八百壯士」堅守四天四夜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電影《八佰》將鏡頭對準了絕境中的戰士,向觀眾展現了一幅戰場上的眾生相。也許開始時他們會自私、怕死、懦弱……但是最終他們都克服了恐懼,勇敢面對不畏生死,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影片中,每個戰士都歷經成長,有所轉變。
  • 陳宗祺:《八佰》觀後感
    但就是這群小人物,將國人在面對生死,面對家國存亡時的抉擇與變化體現的淋漓盡致。端午,原本一個面對手無寸鐵的日軍都不敢開槍的新兵;原本一個一直想著逃離戰火的農民;原本一個一心想要回到家裡的孩子,在眼睜睜地看著無數戰友在槍林彈雨中倒在自己面前;眼睜睜地看著叔叔被日軍凌遲處死;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個小夥子背著炸彈跳樓自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