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到爆炸!《八佰》裡血性的「羊拐」,讓觀眾喊話給王千源加錢

2020-12-22 刀刀叨文藝

「看完《八佰》,我最愛的是羊拐和老鐵送別的場面,哭慘了!」

《八佰》上映第8天,票房已破15億。不知道每個看完電影的觀眾,是不是都會一遍遍在腦海裡回放片中細節?仿佛王千源、姜武、張譯等出演的人物仍舊栩栩如生。特別是羊拐和老鐵的告別戲,堪稱全片最令人難忘的一幕。

《八佰》故事取材自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四行倉庫保衛戰,駐守四行倉庫的孤軍大多來自底層士兵,其中包括不少北方來的「逃兵」。

三個老兵油子最為引人注目:羊拐、老鐵、老算盤。

管虎導演給他們仨對應為三種動物:狼、狗、貓,一個狠,一個慫,一個詭。

王千源演的羊拐,就是那頭「狼」。

狼的本質是狠戾、血性、孤獨,「羊拐」這個角色也一樣。

他冷漠、耿直、倔強,是個老兵痞子,懂得如何在炮火下保存自己。他是個孝子,不怕死,只是不想死,因為一心只想回家,把攢了幾年的錢給娘,仿佛除了手裡那幾塊大洋,對一切都不在乎;

一開始,他看誰都不順眼,尤其是姜武演的「老鐵」,此人太慫,兩個人十分不對付;

羊拐開始在意身邊的人,把他們當成同袍兄弟的轉折點,是鄭愷演的陳樹生抱著手榴彈跳樓那一刻,陳樹生留下的血書,被他給收了起來,儘管他不認字,看不懂血書寫的「捨生取義,兒所願也」是什麼意思;

最終,經歷過四天的地獄式戰場的洗禮,羊拐和老鐵選擇了加入敢死隊,保護隊友撤離。

兩個漢子沒說什麼感天動地的話,只是隔著電梯的欄杆,抽上一根煙,聊著特別平淡的家常:「瓜慫,送你一程」,「拿好,煙是你的命」,羊拐收下煙、對著遙遙離去的老鐵,豎起了大拇指,沒說出口的話是那句「兄弟,來生再見」。

羊拐在漫天雪花中,拿著三桿槍,與戰友走上了街頭;老鐵則走向了樓頂,揮舞大刀唱起了《定軍山》為戰友送行:「這一封書信來得巧,天助黃忠成功勞」;

兩個人的結局,《八佰》沒有直接給觀眾,但顯然兩人在告別時,那從容不迫的舉止、那燦爛的笑容,就是對生命、對他們所留戀一切的訣別。

上圖:《定軍山》寓意「老兵不死」

這一刻,不論狼還是狗,即便曾經卑微如塵,卻都在絕境中迸發出「人」的光輝,成為了大寫的「俠」。

對這場告別戲,有觀眾說:「王千源和姜武得加錢,整部戲的文戲部分,靠這幾十秒撐起來了。」」

但是羊拐跟老鐵,告別時談論女人那段臺詞,引發不小的爭議。

爭議點是:這樣的英雄,慷慨赴死之前還想「嘗嘗女人的滋味」,是不是太過了?

對此,王千源的回應是:「其實我們在講女人的時候,講的不是『女人』,講的是如果我們倆還有機會(活下去)的話,我們會有另外的、美好的人生。」

恰恰因為這個小細節,羊拐這個虛構的人物,活了。

48歲,已有家室、有娃兒的王千源,居然能夠把羊拐這個沒娶過老婆的男人,那種眼神裡的直白、單純給演出來,是咋做到的?

鄭愷演的陳樹生,是有原型的真實人物。

羊拐和老鐵,都是被管虎虛構的,卻儼然成為《八佰》群像中令人難以忘懷的角色,讓觀眾無法不想像:當年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裡,可能真有這樣的兩個人!

於是,有觀眾在看完《八佰》之後,來到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門前,放下了幾隻煙並在微博喊話:「羊拐,老鐵,給你們的煙收到了嗎?」

還有觀眾心心念念,惦記著方記者(辛柏青 飾)給羊拐拍的照片,有沒有送到羊拐娘的手上?是不是永遠的留在了那座橋上?

的確,王千源和姜武,他們倆憑藉深厚功底的演技,將這兩個虛構的角色,成功立在了大銀幕上、立在了觀眾心裡。

《八佰》中,羊拐的故事線不是最完整的,但人物弧光出來了。

他身上有那種出身精英部隊的硬氣,槍槍爆頭,一刀割喉;但對待「小湖北」這樣的孩子又十分溫柔,到護旗那裡,是他第一個喊著「救傷員」衝了出去。

拿過東京電影節影帝、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的王千源,無論出現在任何戲裡都是「定海神針」一般的存在。

過往在《解救吾先生》裡,演反派演得讓人尖叫:「中國電影終於也有這麼牛掰的反派了!」

如今,「羊拐」這樣一個如同《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迷龍」一般,複雜而迷人的軍人角色,他仍然遊刃有餘。

王千源說,之所以接下《八佰》,為的是從沒演過軍人的他,終於可以填寫空白。

果然,他出手就是穩。

有人給段奕宏起名叫「戲妖」,而王千源則是「戲魔」。

因為王千源自認「不瘋魔不成活」,一個為了角色甘願自虐的演員。

他曾在拍《解救吾先生》時,為了30秒的鏡頭,3天沒喝水,提前10小時去桑拿房蒸桑拿,體驗脫水感;

他曾在拍《贏家》時,為了體驗斷臂殘疾人的感受,在小半個月裡把自己的手綁到後背,用一隻手和牙齒練習繫鞋帶;

王千源,一路走來並不算順風順水。

他在1994年考上中戲之前,曾經當了三年裁縫;剛上大一時,拍了霍建起導演的《贏家》;畢業後,分到北京兒藝,演的都是大山、太陽、月亮,就是不演人。

沒戲拍的時候,他開了個小飯館,差點改行。

直到2010年,他遇見了《鋼的琴》,當時還是新人的導演張猛告訴他:「你是我最喜歡的演員」,王千源卻很清楚:「是因為找不著演員了」。

話雖如此,王千源還是被《鋼的琴》劇本吸引到了,甚至由於拍攝周期太長,他推掉了後來大火的《潛伏》。

零片酬出演的「陳桂林」這個角色,最終讓王千源,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拿下最佳男主角,成為該獎項近十年來唯一的華語影帝,當時他38歲。

然而拿獎之後,他依舊跑著龍套、演著配角,被媒體稱為「最寂寞的影帝」「打醬油的影帝」。

直到2015年,他受邀參演《解救吾先生》,悍匪「華子」這個劉德華和劉燁都想演的角色,終於將他推到了大眾面前。

富有層次感和衝擊力的表演,徵服了大眾,觀眾們覺得他不是在表演,他就是悍匪本人。

連劉德華都稱讚:「王千源演的,叫我沒話說」。

特別是最後一場在監獄中跟母親的訣別戲,成為觀眾難忘的名場面,而這場戲開拍之前,他為了不把身上的狠勁卸掉,40多天沒回家。

王千源把自己心目中的表演,描述為一場大型的魔術:「你要偷換它的靈魂,你要把你演的角色,偷到自己的軀殼裡邊。」

像是在享受生命一樣,他享受不同角色帶給他的快樂:「我各種戲都想演,一切已知的,或者未知的表演風格、表演流派、形式,我都會去做。」

關於王千源,以毒舌著稱的金星說過這麼一句:「他要是演配角,觀眾可能記不得主角是誰。」

有人演戲是千人一面,有人演戲卻是一人千面。

王千源仿佛擁有七十二變的能力,詮釋極度反差的角色,也毫無違和:忠厚老實的,狡猾奸詐的,陰柔內斂的,強悍外放的……到他手上,就很服貼。

如果說,孫紅雷能演好黑幫的狠辣殘忍,那麼王千源還能演出黑幫的性感魅力。

《解救吾先生》的導演丁晟,曾經說王千源的表演還在「放」的階段,當時尚未學會「收」。

《八佰》裡,王千源僅僅通過一場與姜武的告別戲,就已經讓我看到了他的「收放自如」。

毫無疑問,入行26年、拍過上百部作品的王千源已經到了他自己最好的年紀,沒有一張帥臉又如何?

中國靠臉吃飯的男演員,已經夠多了。

#電影八佰#

今日主筆:某小刀。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文史|《八佰》帶火四行倉庫!觀眾喊話:「羊拐、老鐵,給你們的煙收...
    文史 |《八佰》帶火四行倉庫!觀眾喊話:「羊拐、老鐵,給你們的煙收到了嗎?
  • 《八佰》:蘇州河畔,八百個趙子龍的神性與血性
    《八佰》開篇通過幾名湖北籍士兵的視角,將「長坂坡」從古代的湖北,搬移到了近代上海。 「長坂坡」的故事出自中國最具有史詩氣質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在這個故事裡,一位名叫趙子龍的將軍,身騎白馬,手執長槍,獨自衝入敵軍軍陣。陣中敵軍遠道來犯、兇悍殘暴,人數據說有八十萬之多。
  • 《八佰》裡的男人們
    所以在《八佰》的表演中,難的不是人物塑造,而是你得演出那個年代的感覺來。我很喜歡我和辛柏青的那場戲,羊拐讓方記者給自己拍照,又欺負人家,又要煙。最重要的是演出了剛打完仗懵懵的那個感覺,羊拐總是這樣,對人生生的、冷冷的,「你給我拍個照片,你給我寄到我家裡,你先給我看看照片,」羊拐這樣的大老粗哪懂相機和拍照,不知道膠捲要洗了才能看,非讓人給他看看。
  • 《八佰》的刪減片段,老鐵出手揍老算盤,羊拐給了老算盤一把刀
    如果你看過《八佰》的話,你就知道這部電影為了上映,是被刪減了不少片段的,上一次,我們聊過老葫蘆和端午等人的刪減內容,這部,今天,我們再次來聊聊另外一個刪減片段,這個刪減片段是老算盤的鏡頭,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刪減片段到底講了什麼吧!
  • 影評|《八佰》喚醒的是民族的不屈和血性
    上海的蘇州河,北岸是浴血奮戰的八百壯士,南岸則是租界的各色人等,這是戰爭史上少有的「一場被圍觀的戰爭」。擅長表現各類充滿個性特色的底層小人物的管虎,除了想拍出一流的戰爭場面,更深層次無疑是想拍出國家民族危難時刻普通老百姓的血性,進而點燃整個民族的血性,奮起抗爭。
  • 我以我血祭軒轅:談談我的《八佰》觀後感
    做為最早被邀請觀評的觀眾之一,我覺得有些觀感可以說了。 十年磨一劍,《八佰》前後40次易稿,歷經三度重啟,導演管虎帶領團隊拍出十年來最好的抗戰題材影視之一。每每隨著劇情推進,影院裡常常是從掩鼻抽泣到哭成一片,結束出來的觀眾大多帶著久違的淚痕和激昂的情緒。應該說,影片最大的激發了悲壯的血性!一種久違的家國情懷,慷慨激昂。 平地鋼筋水泥建起一座四行兵庫,挖通一條蘇州河,在對岸造一片上海租界的「東方巴黎」,一比一地還原1937年的蘇州河兩岸。
  • 電影《八佰》:一橋的兩面,地獄與天堂
    但上映電影多為經典電影重映,亟待頭號種子登場,命途多舛的《八佰》拿到了接力棒,點映破億的成績著實不錯。電影《八佰》講述的是塵封的真實歷史,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一支僅有420餘人的孤軍死守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頑強對抗日軍。蘇州河南岸租界內的數萬名市民目睹了整個鏖戰過程,各國媒體也競相報導。這樣才有了四行倉庫保衛戰與「八百壯士」的故事。
  • 《八佰》:「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電影打上結束字樣後,全場包括我在內沒有一個觀眾起身。嗯,說的就是它——《八佰》《八佰》的原型是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抵禦敵軍四天四夜。這是一場血戰。以及跟四行倉庫隔河相對的租界裡的所有人。用導演管虎的話說,這是一場「直播戰爭」。戰爭的輸贏沒有懸念,也不是重點。重點是「人」。《八佰》為什麼是八「佰」,而不是八百?
  • 《八佰》:一曲盪氣迴腸的熱血輓歌
    電影《八佰》好似一曲熱血輓歌,拍得悲壯催淚,盪氣迴腸。當一個個年輕的士兵,身背炸彈捨生取義、以身許國之時,沒有人能忍住淚水。影片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講述「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
  • 《八佰》中的人物原型有哪些? 誰是電影的主角?
    姜武演繹的「老鐵」,詮釋出一個膽小怕事的普通人如何克服自身的懦弱成長為一名戰士,最終在戰場上找到生而為人的尊嚴和血性。箇中心路歷程,令觀眾看得潸然淚下。導演管虎表示,早在十年前,他就想將「八百壯士」這段歷史搬上大銀幕。在他心目中,《八佰》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帶領觀眾們對當年歷史的一次回望,「用攝影機帶著所有人身臨其境,去走過那段歷史」。
  • 電影《八佰》全方位解析
    01劇情介紹電影《八佰》發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02延遲上線原因第一個原因和檔期有關,今年暑期可沒有「國產保護月」,眾多外國大片都會在七月八月扎堆上,比如《獅子王》、《蜘蛛俠》 等,《八佰第三個原因和華誼有關,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華誼在故意炒作熱度,眾所周知,華誼從去年開始就不好過,目前它手裡最大的王牌就是《八佰》了,可以說,《八佰》票房能否大爆決定著華誼能否回血以心三種猜測其實都沒有得到證實,所以網友還是不要過度發散腦洞,考慮到最近影視圈作品審核比較嚴格,
  • 電影八佰結局是什麼意思 八佰真實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電影八佰結局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表示沒有看懂這個結局,因為裡面幾個主要人物的結局都沒有交待,其實原本導演是有拍的,但後來都給剪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八佰》電影結局沒有交待這些人怎麼樣了,李晨、姜武、王千源等人飾演的角色結局都沒有交待,但其實原本這些人的結局都是拍攝了的
  • 《八佰》:群像電影中的動物意象
    管虎在採訪中說,《八佰》在他心中已構思十年之久,但立項四五次都停了,因為內心沒想清楚該從什麼視角切入。有一天,他忽然明白:一支孤城中殘留的部隊,一群臨時加入的新兵,別的部隊都後撤,他們頂了上去,上戰場是因為命令,堅守下來則是因為意識到了自己的血性和責任,這就是故事中人的核心。
  • 《八佰》中國版斯巴達300勇士 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
    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引起熱烈的反響,這樣一部抗戰影片真實地還原了淞滬會戰中國民黨軍隊以謝晉元為首的五二四團八百勇士們堅決抵抗日寇的滿腔熱血和抗戰到底的決心,或許影片的場面不夠恢弘,但是絕對震懾人心。回想中華民族十四年的抗戰歲月,不知我多少熱血兒女為保家衛國抵禦日寇而灑血戰場,《八佰》只是那段壯烈的抗戰歲月中我中華民族熱血軍人的縮影。據相關史料記載,始於1937年8月13日的淞滬會戰,國民黨軍隊集結七十萬大軍與日寇二十萬軍隊展開了兩個多月的激烈對抗,在戰局慘烈的情況下,蔣介石為保守實力下令國軍於十月底撤離上海,同時命令孫元良的八十八師留守單獨抵抗。
  • 《八佰》老鐵,小人物視角的絕地反擊
    血性在那一刻被點燃,絕望的環境下,鬥志被一次次激發。當然也有慫的,老鐵和羊拐還有老算盤他們就是開局的慫人。就是這樣的慫人,最後留了下來,羊拐喊著瓜慫,再次問到底是什麼滋味。「瓜慫,瓜慫,你才是瓜慫。」羊拐聽完,深吸一口煙,沉思、想像、憧憬,總而言之表情有那麼點微笑。「真好,下輩子好好嘗嘗這滋味。」就這樣,老鐵表達完了那個滋味,羊拐也完整的體會到了那個滋味。但是,這裡說的是下輩子。
  • 今年最期待的電影——「八佰」!這5分34秒看到我淚奔
    從MV到《八佰》全片,最震撼我的也是一個個人。 是這支傳奇的平民英雄隊伍中,一個個不為人知卻鮮活可愛的生命。 有人會吹口琴:
  • 《八佰》總票房破21億,姜武演活瓜慫老鐵,曾為角色住精神病院
    而在《八佰》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姜武所飾演「老鐵」。他怯懦自私,是羊拐最看不順眼的人,可就是這樣的不對付的兩人卻隨著一次次的戰鬥成了最好的朋友。 老鐵提出這個問題,說的直白點就是找回點優越感,而羊拐也被代入了「溝裡」。但老鐵卻表示需要給他一包煙,羊拐扭頭就走,說「這可是我的命」。
  • 《八佰》的動靜與黑白
    《八佰》於今年8月中下旬這個時間窗口與觀眾見面,在客觀上呈現出一種滿足各方面預期的「合適感」。過去的這段時間,中國電影因為疫情而進入了長達半年多的「休眠期」,影院開門,電影行業早日回到發展的上升軌道是包括電影從業者和觀眾在內的人群的共同願望。
  • 八佰(八百啟示錄),副團「謝晉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21日,由導演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八佰》中眾多角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是王千源扮演的羊拐,張譯扮演的老算盤,姜武扮演的老鐵,歐豪扮演的端午,以及端午的弟弟小湖北。然而有一個角色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那就是杜淳所飾演的民族英雄謝晉元。
  • 《八佰》殺日軍俘虜練膽是真實的嗎? 口碑兩極分化嚴重
    那位美女很認真的和我解釋,膠片時代七八本膠片損害了一本(丟失,受潮,過火都可能),或者現代硬碟丟了,密鑰對不上了。這是一種技術原因。這種原因一般給一天時間就能解決的。第二種技術原因,就是影片沒剪好,出現問題了。比如《珍珠港》裡的攝影師死了兩次,比如《寶貝計劃》裡空調跳樓那場戲被鏡像了。或者哪一場戲拍到劇組人員了。如果很嚴重就要召回影片重剪或者重新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