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八佰》,我最愛的是羊拐和老鐵送別的場面,哭慘了!」
《八佰》上映第8天,票房已破15億。不知道每個看完電影的觀眾,是不是都會一遍遍在腦海裡回放片中細節?仿佛王千源、姜武、張譯等出演的人物仍舊栩栩如生。特別是羊拐和老鐵的告別戲,堪稱全片最令人難忘的一幕。
《八佰》故事取材自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四行倉庫保衛戰,駐守四行倉庫的孤軍大多來自底層士兵,其中包括不少北方來的「逃兵」。
三個老兵油子最為引人注目:羊拐、老鐵、老算盤。
管虎導演給他們仨對應為三種動物:狼、狗、貓,一個狠,一個慫,一個詭。
王千源演的羊拐,就是那頭「狼」。
狼的本質是狠戾、血性、孤獨,「羊拐」這個角色也一樣。
他冷漠、耿直、倔強,是個老兵痞子,懂得如何在炮火下保存自己。他是個孝子,不怕死,只是不想死,因為一心只想回家,把攢了幾年的錢給娘,仿佛除了手裡那幾塊大洋,對一切都不在乎;
一開始,他看誰都不順眼,尤其是姜武演的「老鐵」,此人太慫,兩個人十分不對付;
羊拐開始在意身邊的人,把他們當成同袍兄弟的轉折點,是鄭愷演的陳樹生抱著手榴彈跳樓那一刻,陳樹生留下的血書,被他給收了起來,儘管他不認字,看不懂血書寫的「捨生取義,兒所願也」是什麼意思;
最終,經歷過四天的地獄式戰場的洗禮,羊拐和老鐵選擇了加入敢死隊,保護隊友撤離。
兩個漢子沒說什麼感天動地的話,只是隔著電梯的欄杆,抽上一根煙,聊著特別平淡的家常:「瓜慫,送你一程」,「拿好,煙是你的命」,羊拐收下煙、對著遙遙離去的老鐵,豎起了大拇指,沒說出口的話是那句「兄弟,來生再見」。
羊拐在漫天雪花中,拿著三桿槍,與戰友走上了街頭;老鐵則走向了樓頂,揮舞大刀唱起了《定軍山》為戰友送行:「這一封書信來得巧,天助黃忠成功勞」;
兩個人的結局,《八佰》沒有直接給觀眾,但顯然兩人在告別時,那從容不迫的舉止、那燦爛的笑容,就是對生命、對他們所留戀一切的訣別。
這一刻,不論狼還是狗,即便曾經卑微如塵,卻都在絕境中迸發出「人」的光輝,成為了大寫的「俠」。
對這場告別戲,有觀眾說:「王千源和姜武得加錢,整部戲的文戲部分,靠這幾十秒撐起來了。」」
但是羊拐跟老鐵,告別時談論女人那段臺詞,引發不小的爭議。
爭議點是:這樣的英雄,慷慨赴死之前還想「嘗嘗女人的滋味」,是不是太過了?
對此,王千源的回應是:「其實我們在講女人的時候,講的不是『女人』,講的是如果我們倆還有機會(活下去)的話,我們會有另外的、美好的人生。」
恰恰因為這個小細節,羊拐這個虛構的人物,活了。
48歲,已有家室、有娃兒的王千源,居然能夠把羊拐這個沒娶過老婆的男人,那種眼神裡的直白、單純給演出來,是咋做到的?
鄭愷演的陳樹生,是有原型的真實人物。
羊拐和老鐵,都是被管虎虛構的,卻儼然成為《八佰》群像中令人難以忘懷的角色,讓觀眾無法不想像:當年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裡,可能真有這樣的兩個人!
於是,有觀眾在看完《八佰》之後,來到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門前,放下了幾隻煙並在微博喊話:「羊拐,老鐵,給你們的煙收到了嗎?」
還有觀眾心心念念,惦記著方記者(辛柏青 飾)給羊拐拍的照片,有沒有送到羊拐娘的手上?是不是永遠的留在了那座橋上?
的確,王千源和姜武,他們倆憑藉深厚功底的演技,將這兩個虛構的角色,成功立在了大銀幕上、立在了觀眾心裡。
《八佰》中,羊拐的故事線不是最完整的,但人物弧光出來了。
他身上有那種出身精英部隊的硬氣,槍槍爆頭,一刀割喉;但對待「小湖北」這樣的孩子又十分溫柔,到護旗那裡,是他第一個喊著「救傷員」衝了出去。
拿過東京電影節影帝、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的王千源,無論出現在任何戲裡都是「定海神針」一般的存在。
過往在《解救吾先生》裡,演反派演得讓人尖叫:「中國電影終於也有這麼牛掰的反派了!」
如今,「羊拐」這樣一個如同《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迷龍」一般,複雜而迷人的軍人角色,他仍然遊刃有餘。
王千源說,之所以接下《八佰》,為的是從沒演過軍人的他,終於可以填寫空白。
果然,他出手就是穩。
有人給段奕宏起名叫「戲妖」,而王千源則是「戲魔」。
因為王千源自認「不瘋魔不成活」,一個為了角色甘願自虐的演員。
他曾在拍《解救吾先生》時,為了30秒的鏡頭,3天沒喝水,提前10小時去桑拿房蒸桑拿,體驗脫水感;
他曾在拍《贏家》時,為了體驗斷臂殘疾人的感受,在小半個月裡把自己的手綁到後背,用一隻手和牙齒練習繫鞋帶;
王千源,一路走來並不算順風順水。
他在1994年考上中戲之前,曾經當了三年裁縫;剛上大一時,拍了霍建起導演的《贏家》;畢業後,分到北京兒藝,演的都是大山、太陽、月亮,就是不演人。
沒戲拍的時候,他開了個小飯館,差點改行。
直到2010年,他遇見了《鋼的琴》,當時還是新人的導演張猛告訴他:「你是我最喜歡的演員」,王千源卻很清楚:「是因為找不著演員了」。
話雖如此,王千源還是被《鋼的琴》劇本吸引到了,甚至由於拍攝周期太長,他推掉了後來大火的《潛伏》。
零片酬出演的「陳桂林」這個角色,最終讓王千源,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拿下最佳男主角,成為該獎項近十年來唯一的華語影帝,當時他38歲。
然而拿獎之後,他依舊跑著龍套、演著配角,被媒體稱為「最寂寞的影帝」「打醬油的影帝」。
直到2015年,他受邀參演《解救吾先生》,悍匪「華子」這個劉德華和劉燁都想演的角色,終於將他推到了大眾面前。
富有層次感和衝擊力的表演,徵服了大眾,觀眾們覺得他不是在表演,他就是悍匪本人。
連劉德華都稱讚:「王千源演的,叫我沒話說」。
特別是最後一場在監獄中跟母親的訣別戲,成為觀眾難忘的名場面,而這場戲開拍之前,他為了不把身上的狠勁卸掉,40多天沒回家。
王千源把自己心目中的表演,描述為一場大型的魔術:「你要偷換它的靈魂,你要把你演的角色,偷到自己的軀殼裡邊。」
像是在享受生命一樣,他享受不同角色帶給他的快樂:「我各種戲都想演,一切已知的,或者未知的表演風格、表演流派、形式,我都會去做。」
關於王千源,以毒舌著稱的金星說過這麼一句:「他要是演配角,觀眾可能記不得主角是誰。」
有人演戲是千人一面,有人演戲卻是一人千面。
王千源仿佛擁有七十二變的能力,詮釋極度反差的角色,也毫無違和:忠厚老實的,狡猾奸詐的,陰柔內斂的,強悍外放的……到他手上,就很服貼。
如果說,孫紅雷能演好黑幫的狠辣殘忍,那麼王千源還能演出黑幫的性感魅力。
《解救吾先生》的導演丁晟,曾經說王千源的表演還在「放」的階段,當時尚未學會「收」。
《八佰》裡,王千源僅僅通過一場與姜武的告別戲,就已經讓我看到了他的「收放自如」。
毫無疑問,入行26年、拍過上百部作品的王千源已經到了他自己最好的年紀,沒有一張帥臉又如何?
中國靠臉吃飯的男演員,已經夠多了。
#電影八佰#
今日主筆:某小刀。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