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和石頭可以打折我的骨頭,但是惡言惡語卻不能傷害我」,這是西方最家喻戶曉的諺語,在流行歌手SIA的「Titanium」歌曲中也有提過,但是很遺憾,這句話是錯的!
棍棒和石頭傷的只是皮肉,時間會讓一切痊癒,但惡言惡語卻能在心裡留下不可修復的傷疤。人們總誤以為語言是最蒼白無力的,但其實語言才是我們自身最有效的武器。這個武器就好比一根巨大鋒利的毛衣針,它在幫你戳破眼前的困境的同時,如果操作不當也會扎傷自己。
於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修辭和勸說學博士後喬治·湯普森,也就是本書的作者,開創了一門新的課程,那就是「柔軟對話訓練」。這門課程最初只是針對美國執法機構人員培訓,但實際上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都可以從這門訓練課程中受益匪淺。
各位看官是否有時有這樣的苦惱,明明都是為了他們好,為什麼我的孩子越來越不聽我話?為什麼我的父母就是聽不進我的勸告?為什麼我的上司和我溝通讓我聽了很不舒服?為什麼我對我下屬說話,他們總是很牴觸?這些苦惱我們生活中都有,能解決這些問題的不是金錢,不是科技,而是我們的溝通技巧。
五項溝通原則
在進入柔軟對話訓練之前,我們先總結一下五項溝通基本原則:
1. 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尊重對待
2.人都希望自己被好聲好氣地詢問,而不是命令詢問
3.人都希望自己在被詢問或命令的時候,能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4.人都希望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而不是被脅迫
5.人都希望自己做錯事後,能得到改正的機會
帶著這五項原則,我們開始進入幾個情景來學習湯普森博士後的柔軟對話技巧
「你不懂」
這句話是生活中最常出現的,當我們在詢問親人或者同事,而對方或是忙於其他事情,或是不想聊天,通常會甩出一句「你不懂」。而說出這句話的人往往忽略了這句話對聽眾的傷害,對此還不以為然的話,那只能說明說話的人缺乏溝通的情商和智商。因為這三個字並沒有解決當前的問題,反而會有兩種隨之而來的結果。第一種,聽眾出於好奇,繼續追問什麼樣的事情自己會不懂,是否可以詳細說明;第二種,聽眾感覺被羞辱,或爭吵或被傷害。在說出「你不懂」這三個字以前,我們應該考慮,這句話既然達不到自己暫時不想說話的目的,那為何不心平氣和的說一句「我暫時有點忙,等會和你解釋」?這樣的話,聽眾會十分理解你並不再追問,而且有的時候對方提問時其實並沒有很強烈的期待得到回答,可能當你想詳細解釋的時候對方反而不感興趣。因此我們應當注意,溝通時的措辭,是對話成敗的關鍵。
「我說什麼就是什麼」
在我們無法說服自己孩子或者同事的時候,經常就會冒出這句話。仔細分析這句話,其實是一種非常蒼白無力的頑抗。試想一下,當我們自己都無法說服聽眾的時候,我們有什麼可能會讓對方心甘情願的服從呢?換言之,當自己無法說服別人的時候,是否也代表了自己的決定或意見存在錯誤或瑕疵呢?在溝通時,遇到強烈或者無緣由的牴觸時,我們自身動怒只會讓結果出現反作用,深吸一口氣,去了解對方的需求和興趣,才能了解牴觸的原因,然後引導對方聽從自己才是最妥當的辦法。當我們逼迫對方順從自己時,矛盾只是被暫時隱藏,但總有爆發的一天,而當我們讓對方發自內心地聽從,可謂是一勞永逸。
「那你想讓我怎麼辦?」
這是一句典型的逃避式回答,當我們說這句話時,鬼都知道其實我們並不想讓對方給出建議,而且即便對方給出建議,自己也不會聽從,既然沒有任何意義,那為何要說呢?通常在面對自己手足無措的問題時會心煩意亂,但我們更不希望發生的,就是在心情原本已經很糟的時候,因為自己的語言再添煩惱。放下虛榮心,在合適的時候將自己的內心活動告訴對方,或者閉口不提,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我們總說溝通是門藝術,在溝通時辨識所面臨的問題,了解你聽眾的需求,搞清楚自己的目的並為之迂迴從而曲線達成,這樣你的溝通技巧才能提升,隨之而提升的是自身的情商。最重要的是,將所學的技巧不斷地在生活中實踐,直到成為自己下意識反應,我們才能體會到溝通這門藝術的精髓。
好啦,本期就到這裡了,喜歡我的朋友請關注我,如果對本期所推薦的書感興趣,也可以通過上方連結購買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