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汽集團「大北京」戰略:5年投入研發200億,10年目標100萬輛
1月6日,北汽集團在2019經營業績媒體溝通會上,發布以「北京」和「BEIJING」為核心的「大北京」品牌戰略。這是繼去年北京越野車獨立、北汽重整自主板塊之後,北汽對自主業務的又一次梳理。
2019年4月16日,在上海國際車展,北汽集團發布了打造「中國越野車第一品牌」的北京品牌理念;2019年10月15日,北汽集團又宣布將此前的燃油車自主業務和北汽新能源,整合為「BEIJING」品牌;2019年11月的廣州車展上,「北京」品牌和「BEIJING」品牌同臺亮相。
「堅持『大北京』品牌戰略,是我們傳承歷史、持續創新的主動作為,是面向未來、換道超車的核心舉措。」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
「大北京」品牌戰略,由「北京」和「BEIJING」組成。「北京」品牌的目標是打造世界一流的越野車品牌,「BEIJING」品牌的主要發力點是新能源。據了解,「大北京」品牌的目標是,到2025年達到50萬輛,2030年達到100萬輛。
據北京越野總經理王璋介紹,北京越野將堅持「縱向做強、橫向做寬、特種車做新」的產品發展策略。2020年,北京越野將發布9款新車。在電動化技術方面,北京越野將堅持混合動力發展路線,總體規劃、分布實施。
王璋稱,北京越野將成為北汽集團的特色增長極,未來十年目標達到年產銷30萬輛的規模。
「BEIJING品牌最硬核的競爭力,就是純電動。做電動車這個事情,我們是專業的,我們是全面的。」北汽集團技術產品與質量管理部部長李森表示,BEIJING品牌的立足點就是純電動。
李森表示,現在電動車的價格大概是1.53倍,但隨著電池成本的下降,產品成本會此消彼長,兩種產品的成本會在2025年出現拐點。高度智能網聯化的電動車,是BEIJING品牌未來的機會。
據李森介紹,BEIJING品牌將分階段三步走。
第一步,面向「一個BEIJING」整合,去年和2020年,對BEIJING品牌開始進行改進升級。
第二步,SUV+1代,進攻SUV市場。北汽自主乘用車業務中,SUV的銷量佔比低於其他自主品牌,李森稱,北汽要推出新一代的SUV產品提振銷量。此外,在產品矩陣方面,BEIJING品牌低端的3系和高端的9系將主打純電動,而在5系和7系,則是通過一個統一的平臺,實現油、電、換電的兼容。
據了解,BEIJING品牌還將進一步進行車電分離商業模式的探索。計劃到2022年,3系、5系、7系、9系,可以實現全面換電。
第三步,高度智能網聯化的電動車。即通過智能網聯技術的迭代,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BEIJING品牌的目標是,到2025年銷量突破40萬輛。其中,純電產品佔比超過70%。」李森說。
徐和誼表示,「大北京」品牌戰略,北汽自主品牌未來發展的核心主線,是北汽持續發揮「高、新、特」戰略的關鍵載體作用。北京集團將全集團優質資源,推進「大北京」品牌戰略。
據徐和誼介紹,「大北京」品牌戰略重點是:強化關鍵技術突破,打造「大北京」硬核;專注產品完善升級,釋放「大北京」效能;加快模式創新推廣,拓展「大北京」邊界。
北汽集團將提供全方位支撐。未來5年,投入研發超200億;加大與戴姆勒、華為、麥格納等企業的開放合作。同時,推進產品品質向上和體系創新。
2019年,北汽集團整車產銷226萬輛,位於中國汽車行業第四位,全年營業收入達到5012.3億元,成為首個年營收突破5000億元的北京市屬國有企業。
不過,從結構上來看,北汽集團的銷量、營收、利潤主要支撐來自於合資板塊,但北汽集團的自主板塊較為疲軟。
多年來,北汽集團對於做強自主業務有著強烈的決心。不過,曾經取得短暫輝煌的北汽紳寶,未能得到良性發展,銷量節節敗退,最終只能退出歷史舞臺。北汽新能源雖然走在市場前面,此前多年蟬聯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但2019年受補貼退坡影響,目前也面臨著一定困境。寄予厚望的高端品牌ARCFOX將在今年上市新車,但需要面臨特斯拉以及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的激烈競爭。
在汽車產業的大變革和中國汽車市場的調整下,下一個10年,北汽集團能夠實現自主板塊百萬輛的目標嗎?
(責任編輯:DF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