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康熙皇帝和梁啓超欣賞的傳奇劇《桃花扇》,作者比劇本更傳奇

2020-12-24 代連華

清朝康熙三十八年,一部傳奇劇在歷時四十年打磨後,三易其稿終於問世。

這部傳奇劇就是《桃花扇》,此劇問世後,民間爭相傳抄,四處傳唱。就連坐在深宮裡的康熙皇帝也聽說了這部劇,直接讓人去找作者要稿本。

著名教育家、史學家梁啓超,在戊戌變法失敗,不得已流亡日本時,身邊帶的唯一一本書就是《桃花扇》。

那麼,《桃花扇》的作者是誰呢?是如何寫出這樣的曠世之作呢?

《桃花扇》的作者名叫孔尚任,是聖人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孫,是清初著名歷史劇作家、文學家。

公元1648年,出生於山東曲阜的孔尚任,可以說是身上帶著書香落地的。

畢竟,身為大聖人孔子的後人,首先承襲的便是儒家思想傳統與學術,而禮、樂、兵、農等等,都是從小就要開始薰陶的,根本不會出現輸在起跑線上的事情。

孔尚任的祖父,曾經「篤志好學,閉門讀書,年六十,足跡不入城市」。孔尚任的父親是舉人,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不僅要讀書,還要精通樂律等等。

如果說,別人的童年是可以爬樹摘果子,下河摸摸魚,偶爾拉弓射箭,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但是對於孔尚任這樣的家庭,頂多也就是玩個投壺遊戲而已。

書香門第,讀書是必須的,沒有任何選擇。

按理說,從小就耳濡目染努力學習的孔尚任,應該很優秀,長大後考取個功名應該不成問題。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青年時代的孔尚任,在多次應試時,竟然接連落第。

換作別人,早就另謀其它出路了,但是孔尚任不肯,他是很執著的人,說通俗點就是愛鑽牛角尖。考不上非要考,不達目標決不罷休。

於是,孔尚任的前半生,可以說就是和考取功名槓上了。

因為落榜,對孔尚任的刺激特別大。為求取功名,孔尚任在離家四十裡的石門山,也就是古時稱為雲亭山的地方,買了塊地,蓋上幾間草房,過起了隱居式的讀書生活。

孔尚任有沒有「頭懸梁椎刺股」,我們不知道,但是在此期間,孔尚任卻儲備了大量的知識,尤其是對古書籍的研究,為日後寫《桃花扇》做足了準備。

孔尚任曾經在《桃花扇.本末》中記述過這段時間是如何學習的:「予未仕時,每擬做此傳奇,恐聞見未廣,有乖信史,寐歌之餘,僅畫其輪廓,實未飾其藻採也。」

從這些記載中就能推斷出,孔尚任在沒做寫之前,一直在儲備知識。也就是一方面為求取功名,同時也在構思寫《桃花扇》這部傳奇劇。

寫《桃花扇》的準備工作就是搜集資料,但最重要的功名依然是求而不得,這讓孔尚任很苦惱。

孔尚任雖然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儒家外帶修習禮樂等等。但同時身上,也具備著文人的弱點,那就是唯有功名才能揚名。

結果,機會來了。

清康熙二十三年,尚無功名的孔尚任回到家裡,修訂《孔子世家譜》《闕裡志》等等,同時還有一項艱巨的任務,那就是,康熙皇帝要來曲阜謁孔廟行祭禮,遊覽孔林。

皇帝要來,接待必須是高規格的。孔尚任懂禮樂,訓練禮生、樂舞生的重任就落在他身上,同時還要監造禮樂祭器等等,真是忙到頭昏。

孔尚任是個比較執著的人,為人處世要求盡善盡美。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執著精神,又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落在他頭上,由他代表孔家給康熙皇帝講經導遊。

努力也許沒有成績,但努力不會浪費。孔尚任雖然沒有功名加身,但卻是知識淵博的人,這一點誰也無法否認。

孔尚任給康熙皇帝講經,再領著康熙皇帝在孔林遊玩,完美地展示了自己的實力。結果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直接破格錄用為國子監博士。

終於功成名就,孔尚任做了京官。

但是,多年苦讀積累了知識,卻阻礙了孔尚任的格局。他只熟悉上層社會的生活,而不熟悉底層民眾的生活,雖然構思了《桃花扇》卻遲遲沒有下筆,總是缺少什麼。

原來是缺少了解底層生活的閱歷。

為此,孔尚任在皇帝指派下,協助同僚治理黃河水患,整日「混跡漁人裡,喧喧泊野塘」,終於有機會了解底層民眾的生活疾苦,這為他構思的《桃花扇》注入了靈魂。

然而,了解得越多,孔尚任卻越來越失望。

在協助治理黃河時,許多官員不作為,每天飲酒作樂,根本不把民眾疾苦放在心上,而孔尚任卻無力抗衡,這讓他空懷壯志,卻沒有施展的地方,心裡是很苦悶的。

於是,孔尚任開了個小差,在治理黃河時,自己悄悄出去旅個遊,而他旅遊的地方,也是他寫《桃花扇》故事發生的地方。比如金陵,還有揚州以及江淮之間的古戰場等等。

此番遊歷,豐富了孔尚任對明王朝的認知,也充實了他之前搜集的資料。

而在尋訪古蹟時,孔尚任也結交了許多明朝末期知名人士。比如冒襄,這個明朝文人是明朝滅亡的目擊者,他為孔尚任寫《桃花扇》提供了許多原型人物。

還有一個名叫張瑤星的道人,原是崇禎皇帝的錦衣衛,後來隱居成為道人,「數十年不入城市,士大夫不能見其面」。

但是,孔尚任想要見他。為了見到張瑤星,了解當時的歷史狀況,執著的孔尚任,頂著秋天的毒太陽,穿行在亂石叢中,終於在白雲深處的道觀裡,找到了張瑤星。

為孔尚任的執著而感動,張瑤星詳細地講解了自己的親歷過程。

「數語發精微,所得已不淺」,張瑤星的講述讓孔尚任茅塞頓開,為了表達對張瑤星的尊敬,孔尚任在寫《桃花扇》時,也把張瑤星寫了進去。

孔尚任終於動筆寫《桃花扇》了,多年的閱歷以及搜集來的資料,仿佛一粒粒散亂的珍珠,只待一條線串起。

孔尚任開始寫《桃花扇》。每當寫成一出故事,孔尚任就會邀請來朋友們過來,聽他讀唱一番,然後給出修改意見。

當時,也有朋友提醒他,目前是清朝盛世,寫明朝的故事會不會有復明之嫌,讓他適當修改。

孔尚任很執著,不肯修改,他認為這不僅藝術創作,同時也是向聖上以及世人提出警醒,「知三百年為基業,隳一何人?敗於何事?消於何年?歇於何地?不獨令觀者感激涕零,亦可懲創人心,為末世之一救」。

只可惜,孔尚任的初衷是美好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

《桃花扇》寫了改,改了寫,三易其稿才定稿並且搬上舞臺。

清康熙三十八年,《桃花扇》演出並大獲成歷,引得康熙皇帝也派人向孔尚任要劇本看,「午夜進之直邸,遂入內府」。

結果次年,也就是清康熙三十九年,孔尚任被罷官。罷官原因,自然眾說紛紜,有說牽連貪汙案的,也有說是因為《桃花扇》的。

是什麼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孔尚任為世人留下了瑰麗的傳奇劇《桃花扇》。當年梁啓超流亡國外,身邊帶的唯一一本書就是《桃花扇》,足見它的藝術魅力。

世事滄桑漫漶,許多人與事都散落在歲月裡,唯有最寶貴的文學作品,如珍珠般熠熠生輝。

歷史是公正的,世人對孔尚任的成就給予肯定,把他和寫《長生殿》的洪昇稱為「南洪北孔」,稱讚他們是康熙時代照耀文壇的雙星。

公元1718年,71歲的孔尚任卒於曲阜,走完了他的傳奇人生。

孔尚任的一生,因為執著而失去仕途,但也因為執著,為世界文化留下最瑰麗的《桃花扇》。

相關焦點

  • 孔尚任|傳奇劇《桃花扇》代表了中國古代歷史劇作的最高成就
    孔尚任書法世人將他與《長生殿》作者洪昇並論,稱為「南洪北孔」。是康熙時期照耀文壇的雙星,代表了中國古代歷史劇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奇葩。孔尚任書法孔尚任的《桃花扇》傳奇劇最為著名,其內容宏富,蘊涵深刻。他與顧彩合作的《小忽雷傳奇》,也是頗具傳奇色彩的歷史劇。《大忽雷》雜劇也是他的作品。
  • 康熙祭祀孔廟死活不跪,孔尚任機智遮住3個字,皇帝立馬三拜九叩
    康熙三十九年,孔尚任被康熙皇帝罷免官職,別的官吏被皇帝罷免總有一個原因。可孔尚任並沒有犯什麼錯,那麼皇帝為什麼要罷免他呢?孔子後裔要想知道這個原因,還要從孔尚任做官的時候說起。康熙皇帝明白,如果要穩固大清江山一定要使儒家思想忠於大清朝,一定要將滿族文化融入儒家思想。於是康熙皇帝便在此以後對儒家文化十分推崇,他還讚嘆孔孟之道並決定親自前往曲阜祭奠孔子。隨駕祭祀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去曲阜祭拜孔子,命令國子監隨行並命令孔尚任在其身邊講授文書。但當康熙皇帝走到孔子墓前,準備向孔子下拜時卻愣住了。
  • 從《牡丹亭》到《桃花扇》,傳奇小說是漢文學不可忽視的瑰寶
    除了《牡丹亭》外,明傳奇的巨作還有很多,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李開先的《寶劍記》、傳為王世貞(一說其門人)作的《鳴鳳記》、梁辰魚的《浣紗記》。三:清代傳奇雙璧之《桃花扇》《桃花扇》,寫盡悲歡離合,生離死別,如夢方終。濺血點作桃花扇, 比著枝頭分外鮮。
  • 清代傳奇《桃花扇》重回南京?荔枝大劇院掀起民樂戲曲「混搭風」!
    傳奇戲劇《桃花扇》中李香君與侯方域的愛情是國難淹沒的愛情悲劇,不過自它問世以來,被改編成過各種版本,曾經一個叫顧彩的人,將其改為團圓的結局。那麼,珠玉在前,民族管弦樂版《桃花扇》會如何收尾呢? 「音樂劇場」《桃花扇》在民族管弦樂的基礎上,將營造集音響、視覺為一體的表演場,展現多元表現手段之間的包容性和互動性,「讓音樂好看,讓戲劇好聽」力求給觀眾帶來新穎豐滿的視聽感受。
  • 比爾蓋茨和康熙皇帝有什麼關係?
    如果問你一個問題:比爾.蓋茨和康熙皇帝有什麼關係,你覺得答案是什麼?這個問題似乎有點莫名其妙,前者是科技巨頭微軟的聯合創始人,後者是清朝第4位皇帝,順治帝第三子。從生活年代來看,兩人也是風馬牛不相及,蓋茨出生於1955年,如今仍然活躍於科技和慈善圈,相比之下,康熙帝出生於300多年前的1654年,逝世於1722年。然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蓋茨和康熙帝也不例外。
  • 《桃花扇》中,侯方域,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桃花扇》中苦悶落魄的侯方域《桃花扇》第一出《聽稗》中,故事的背景雖然仍是侯方域南京應試時之事,但是卻盡脫歷史人物的那種調攪豪邁之氣。侯方域一上場,便以名落孫山的書生面目出現,流露出的是羈旅之愁。批判黨爭:侯方域在《桃花扇》中形象轉變緣由明代後期東林黨與閹黨的鬥爭由來以久,勢力彼此消長。至明末,東林後進的復社人士和閹黨餘孽的鬥爭己水火不容,復社名流的黨同伐異,及其勢力的過分膨脹,使閹黨餘孽幾無容身之地。
  • 《雍正王朝》評:康熙皇帝抬舉張五哥之謎,胤禩不懂
    在劇集裡看起來是不知道,但我本人認為,劇中的老年康熙皇帝,耳目眾多,連鄧元方圖倫升等人放印子錢和納小妾的事都一清二楚,不可能對刑部的事情一無所知。換個時間節點,康熙皇帝可能就不會那麼重視這個案件,很可能隨便讓都察院派個御史,去走走過場。張五哥案得到重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十三阿哥在告御狀之前,已經提前和四阿哥胤禛,鄔先生商量,得到了四阿哥胤禛的強烈支持,並被鄔先生密授機宜。鄔先生,張廷玉,佟國維,是老康熙肚子裡的三條蛔蟲。
  • 康熙皇帝究竟因何而去世死的時候身邊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封建社會時期的帝王,說起來每一個都具有傳奇色彩。他們那些事跡永遠被我們所關注著好奇著。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有盛世也有亂世,有榮亦有辱。清順治帝進關以後的那一百多年,無疑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
  • 此人是康熙皇帝的心頭之患,因酒後誤事,連同後代被康熙斬立決!
    康熙在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都廣受好評,百姓稱他為仁義之君,但是康熙真的如此嗎?歷史資料表明,康熙其實和人們印象中還是有區別的,雖然他是一個為民的好皇帝,但是首要前提還是在於他是皇帝,所以一旦有人觸碰這個底線,就會遭到殘忍的對待。
  • 雍正皇帝抓周儀式,拿毛筆亂畫,康熙為何驚駭不已?康熙想太多?
    作為皇子胤禛周歲,康熙皇帝為表重視,也是需要到場去參與見證整個過程,也有所期盼這個皇子究竟將來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物。但現場出現的一幕幕讓康熙臉色驟變,驚駭不已。因為雍正皇帝胤禛竟然隨筆亂畫出了「敕」字。也不知道是否屬實,因為周歲的小孩能夠提筆寫字,即使是神似字體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 清朝滿族文化和語言為何被漢化?因為康熙皇帝的這些戰略
    康熙皇帝明末清初時期,中國陷入內亂,清軍獲得了千載難逢的機會統一了中國。成功來自康熙皇帝的戰略。因此,康熙皇帝做了這兩件事:讓漢人學者站在他一邊。將滿族同化到漢文化,促進國內民族融合。為了讓漢族學者站在他一邊,康熙皇帝保留了漢族語言作為官方語言。
  • 又一古裝傳奇劇來襲,臧溪川《大中醫》開機,主演陣容全是實力派
    又一古裝傳奇劇來襲,臧溪川《大中醫》開機,主演陣容全是實力派 最近,不少電視劇接連開機,讓大家十分期待。範丞丞的《左肩有你》,杜淳、穎兒的《沒有硝煙的戰線》以及李明德的《少年巡撫》,各種各樣題材的電視劇接連上場,主演陣容也是流量和實力兼備,備受觀眾期待。
  • 康熙巡西安1:關中82座帝王陵,康熙皇帝因何只祭拜其中9位?
    崇禎皇帝為了減員節流,裁撤全國驛站。下崗的郵遞員不幹了,插旗造反,在陝西人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帶領下,明朝被掀翻了。李自成建都西安,國號「大順」,年號「永昌」。張獻忠建都成都,國號「大西」,年號「大順」。所以看見「大順通寶」這種銅錢,不要以為是李自成大順朝的錢,「大順」的商標張獻忠提前註冊了,這是張獻忠大西朝的銅錢,李自成的銅錢叫「永昌通寶」。
  • 九子奪嫡:康熙皇帝一手釀成的悲劇,沒有誰是勝者
    康熙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沒有之一。康熙皇帝身體健康,精力旺盛,有一個龐大的後宮,也生育了眾多兒女。光是皇子,就有35人之多。其中,有20個皇子活到成年。
  • 康熙皇帝是 「哲人王」還是太平有成之主?
    (金昌業《老稼齋燕行日記》) 是的,它們是不同時期、不同國籍背景的文士對康熙皇帝外貌形象的描繪。出自《清聖祖實錄》的說法自然是溢美之詞,那麼來自於法國、荷蘭和朝鮮的傳教士、使臣們,何以在不用考慮康熙皇帝感受的前提下,得出如此相去甚遠的形象描述呢?統御大清王朝長達六十一年的康熙皇帝,在外國人的眼中又有著怎樣的形象?
  • 「名人百科」盛世大帝——聖祖仁皇帝康熙(一)
    文治武功真大略,佩文新譜墨林崇 康熙28歲平定三藩時所作: 長相思(詞牌)二首 桃花飛,杏花飛,片片飛花林中隨,把酒輕鎖眉。 槐花落,桂花落,點點落花逐流水,徵人歸不歸。康熙皇帝的四位貴妃中就有一位是瓜爾加氏(瓜爾加氏是滿人十大姓氏之一,辛亥革命後滿人成滿族,多改漢姓關)。這位貴妃沒有生兒子,盛年時受康熙皇帝之命撫養早孤的孫兒弘曆(即乾隆皇帝),對弘曆—乾隆皇帝有養育之恩。為感念她撫育四子弘曆(即乾隆皇帝)的功勞,雍正繼位後尊其為皇考貴妃。
  • 可愛多「易烊千璽」官宣,攜手劉昊然參演《新桃花扇》
    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易烊千璽早就已經成為頂級流量明星。如今的易烊千璽可以說是娛樂圈中的全能型藝人了,不僅唱歌舞蹈業務水平高,而且演技不俗。接連出演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熱血同行》,豆瓣評分分別高達8.3、7.5分,易烊千璽在劇中的表現也受到了大眾的肯定,足以證明藝人及團隊在挑選劇本時眼光的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