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臨《嶧山碑》作品展-荀木白練字零基礎學員

2020-12-22 荀木白練字1

書法,是一種修養。

當你蘸下墨,

寫在宣紙的那一刻,

就知道了心手合一、運筆有鋒。

讓世間塵囂與浮躁,在墨跡中消散…

《嶧山碑》

《嶧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東巡時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塊,內容是歌頌秦始皇統一天下,廢分封,立郡縣的功績。後世所稱《嶧山刻石》,是現存最早的秦篆刻石。《嶧山刻石》為秦相李斯撰文並書。

《嶧山碑》線條圓潤流暢。結果對稱均衡。形體清瘦修長,風格精緻典雅,可謂一派貴族風範。加之該碑筆法嚴謹,端莊工穩,臨寫尤其能強化手腕"提"的功能,增強"中鋒"意識,因而不失為學書入門的最佳範本。

嶧山碑通臨的五天

值得被記得的瞬間

通臨的過程裡,寫字是最大功課,寫了一遍遍,又一遍遍。但除此之外,還有諸多細節和繁瑣,都不得輕視,都得關照。身在其中的人,卻都不辭辛苦。

大概是因為在過程裡,那些細微又紮實的體會與收穫,實在太珍貴。就像果實的甜美,是因為在長成的那段日子裡,陽光和風都很好。於是,耕耘時看到的無邊好風景,便是最大的獎賞了。

與此同時,老師們體會到了作品的珍貴:

譬如,完整與精度得兼備

譬如,每一筆都不可再來

譬如,很仔細的時候,也要很放鬆……

無論是寫一筆中鋒還是通臨整篇,對待它們的那顆心,都是無差的。都同樣地,要以「我正在寫一幅完整作品」的心,去對待。不敷衍,不應付,不潦草。

無論怎樣強調作品感這件事,也比不上真正親自去完成一幅等待展出的作品,來得感受真切,於是會發現,原來自己也能夠這樣投入,也能夠這樣認真,也能夠做到精細局部的同時,也關照整體。

通過一件作品的完成,能夠看到自己的更多可能,讓有限,多一些寬廣。

有了這樣的經歷與領會,大概也能更好地,將這樣的長進,惠及我們的生活。

因為我們的人生裡的每一刻也如所下的每一筆,是不可再來的。

說了這麼多

來看老師們的作品吧!

眼前,即是風景。走進木白練字,零基礎學員作品展示

山東威海荀木白練字阮佳麗老師
山東臨沂荀木白練字溫麗君老師
山西晉中荀木白練字張晨曦老師
山西古交荀木白練字付二軍老師
內蒙赤峰荀木白練字秦丹丹老師
山東威海荀木白練字阮佳麗老師
山西大同荀木白練字李寧老師
北京荀木白練字孫柳瞻老師
山西晉中荀木白練字杜美琴
山西晉中荀木白練字胡艦聆
山東威海荀木白練字宋亞軍
河南鄭州荀木白練字李新建老師
忻州五臺荀木白練字張志聖老師
內蒙赤峰李海飛老師

一筆一畫,一次次,拓展邊界

人生是放大鏡,每個細節都可深入和放大。如果可以用作品書寫的精度與完成度,認真對待每個瞬間,那麼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圓滿,不虛此行。

一路至此,實在是好高興,木白可以陪伴著家人們,登上山峰,再添一筆。

相關焦點

  • 零基礎如何學寫毛筆字?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
    零基礎的人學書法,應該怎麼來學習呢?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學習書法雖是一項大工程,但是「零基礎」者要想進入它的王國,步入一條正確的途徑卻並不那麼複雜。首先我們寫字時不可或缺的就是書寫工具。作為零基礎者選一本好的字帖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小編在這裡推薦兩本很好的字帖,第一本是《說文部目》,主要內容是漢字的基本構字部件,方便比對,附形音義,可知字源。其作者王福庵是現代書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
  • 嶧山主題風景創作,何樹海油畫風景系列作品,帶你感受嶧山的魅力
    2020年第八屆全國中青年油畫作品展(深圳大芬美術館)2019.7 第十三屆黑龍江省美術作品展 (禹舜美術館)2018.11 第三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 (中國美術館 )2018 春季寫實油畫精品展(北京·798第零藝術空間)
  • 【陝西文物覽】嶧山刻石
    《嶧山刻石》又稱《嶧山碑》《秦始皇登嶧山紀功刻石》等。此碑圓首方座,通高218釐米、寬84釐米、厚16釐米。碑石前後兩面刻文,一面15行,滿行15字,篆書。原石立於山東嶧縣,毀於北魏時期。現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嶧山刻石》,是北宋淳化四年(993)鄭文寶根據五代南唐徐鉉摹本翻刻於京兆孔廟的,世稱「長安本」。
  • 練字經驗整理分享
    根據自己的使用感覺,我給這幾款中性筆按手感好壞排了個序:五千年0.7(w386、486或其他型號都行)、百樂p700、p500、百樂G3、寶克pc1838、得力s786、三菱um100,另外斑馬、派通、小米巨能寫、晨光、真彩的0.7中性筆也還可以。
  • 歐陽通《道因法師碑》:書法出家學,矩矱森嚴,意度飄逸
    《道因法師碑》,全稱《大唐故翻經大德益州多寶寺道因法師碑文並序》。李儼撰文,歐陽通書,華原縣常長壽、範素鐫刻。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建。碑高320釐米,寬140釐米。正書,34行,行73字。碑額正書「故大德因法師碑」七字,額字小且橫書,比較少見。碑頭雕為螭首,碑額處雕飾佛龕,及釋迦牟尼、觀自在、大勢至三佛像,是唐代浮雕極有特色的精品。碑文文字完整,基本無缺損。
  •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朱耷作品臨《半截碑》鑑賞
    清 八大山人 臨興福寺半截碑 紙本墨筆 25.3x8.8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作品鑑賞:八大山人書法亦與他的繪畫風格相似,極為簡練,到晚年喜用禿筆,一變銳利的筆勢而變成渾圓樸茂的風格。八大山人此作臨《興福寺半截碑》。《興福寺半截碑》是唐代僧大雅等集晉王羲之行書碑刻。開元九(七二一)年立於長安。此碑又名《吳文碑》徐思忠等刻字,因此碑尚存下半截,故又名《興福寺半截碑》,計三十五行,每行二十三、四、五字不等,中空三行,現在陝西省博物館碑林。清代楊賓謂唐代集王書者有十八家,推《聖教》為第一,《興福寺》僅次於《聖教》。
  • 教你如何臨習秦篆書法《嶧山刻石》
    《嶧山刻石》是秦「書同文」政策所帶來的小篆在文字應用上的首批典範之作。在風格類型上它承襲了秦系文字尤其是《石鼓文》的體式,而在秩序上表現得更為嚴密。平正、裝飾、排疊、工穩、整飭、勻稱是《嶧山刻石》帶給人們的審美感受。
  • 楷書練字,16個字1個控筆圖,教你練字不求人
    首先練字我們要克服的是心理障礙,練字的過程並不能靠一腔熱血和喜好就可以完全堅持住,即便硬堅持,喜愛的幸福感,也會慢慢地變得痛苦起來,所以怎麼入門是關鍵。那我們就要遵循循序漸進過程,讓自己慢慢融入到練字的過程,且心裡不會過於排斥。
  • 李建勝:屹立東方——新時代名家經典美術作品展
    數十年泛舟墨海,筆耕不輟,始學臨《多寶塔》、《玄秘塔》、《黃自元楷書九十二法》,又學臨《曹全碑》、《石門頌》、《右豫從事孔褒碑》、《張猛龍》、《張黑女墓誌》兼學《說文解字》、《泰山刻石》、《嶧山刻石》、《會稽刻石》以及何紹基《前後赤壁賦》與《黃庭經》等碑帖。扎紮實實學古人書法之精粹,繼承中華傳統書法藝術,不忘恩師心正、身正、筆正則字正之教誨。
  • 臨《禮器碑》,來楚生PK林散之,誰更厲害?(附:《禮器碑》高清圖)
    碑之後半部及碑陰是其最精彩部分,藝術價值極高。一向被認為是漢碑中經典之作,成為歷代書家臨摹的重要對象。現代書法大家來楚生與林散之臨摹的《禮器碑》都很有名。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兩人臨《禮器碑》到底有什麼不同。先上幾張細節對比圖,左邊是來楚生,右邊是林散之。
  • 山東鄒城不只有嶧山,還有3座山各有千秋,你去過嗎?
    其實鄒城旅遊資源豐富,以孟子故裡著稱的鄒城市,擁有孟廟、孟府、孟林等名勝古蹟,另外還有歷史文化名山嶧山,嶧山是鄒城名山,素有「岱南奇觀」、「鄒魯奇秀」之稱。歷史上秦始皇來過這裡,留下了"秦嶧山碑"。其實這座山不算高,海拔582.8米,卻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數不清的歷史名人紛至沓來,兩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使得嶧山聞名遐邇,另外道教文化在這裡源遠流長,當地有顓頊之玄孫,陸終氏之中子曾在嶧山修煉的傳聞,由此可見嶧山久負盛名,在很早就是名山了。
  • 零基礎學員適合學油畫嗎?
    零基礎學員正確學油畫的步驟:1、認識工具學油畫第一步是認識工具,熟悉每一種工具的特性及用法。油畫常用的工具有筆、畫布、媒介劑、顏料。3、臨摹大師作品0基礎,建議先從臨摹大師畫作開始,為什麼要臨摹?臨摹有什麼意義?因為臨摹能快速找到繪畫的興趣點,臨摹大師作品時,不僅了解其繪畫技巧,同時也是快速提審美的方法,切記臨摹不是盲目的複製。
  • 還在默默練字沒有方法嗎?看完這「練字四步法」快速get√
    字字,我最近剛剛開始練字,但是感覺進步不大,怎麼練字才會有效果,需要多久呢?這個問題應該是所以練字的人都會想要問的問題,為什麼沒有進步呀?我是不是練字方法不對,為什麼沒有效果呀?大約需要多久才能像微博看見的大神那樣呀?
  • 舒楷森:零基礎學員學美發「勤奮」特別重要!
    我是舒楷森,任職於西安富康國際美發培訓學校,今天與你分享「勤奮」特質,對於是零基礎學美發的學員很重要。為什麼勤奮的人往往會勝出?因為符合了「量大」的原理,你知道?一件事情要成功,必須符合「量大次多」的規律。勤奮的人做事數量多,頻次高。也就是說,他們準備的「爆破點」多。
  • 小學生練字全攻略,家長請收好!
    以下是為您整理的零基礎練字全攻略,快讓孩子學起來吧~ 練字前的準備 1.鉛筆 適合兒童和初學者,有助於表現筆畫粗細,練出筆鋒。古代楷書行書大家的作品。 5.臨摹紙 練字初期可選擇田字格,米字格紙,方便熟悉字的結構。一段時間後,再換成普通方格紙或書法作品紙。
  • 沙孟海誕辰120周年大展:見證「彷徨尋索」與「轉益多師」
    沙孟海(1900-1992年)展覽現場11月28日上午在中國美術館開幕的「沙孟海書法篆刻藝術大展暨學術文獻展」共展出來自浙江省博物館、沙孟海書學院、西泠印社、中國美術學院、天一閣博物院等單位收藏的沙孟海書法篆刻作品、手稿和文獻300餘件,全面展示沙孟海先生在學術研究、考古文博、書法篆刻創作以及高等書法教育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展覽規模宏大,將持續至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