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洛浦街上漖村龍舟製作的歷史已經有140多年了,廣東不少村都在這裡訂製新龍。在龍舟文化熱帶動下,一種用於展示與觀賞的微型龍舟製作也熱了起來,成為廣州龍舟文化的生動載體。10年前,上漖村手工匠人盧志棠開始製作「小龍舟」,至今已打造了約兩千條小龍舟,這些微型龍舟遠銷海外,闖出了一片大市場。
12月2日,廣州日報記者來到洛浦街龍舟特色小鎮,在一處工作室裡見到了盧志棠,他正在忙著製作龍舟模型,「越來越多人喜歡收藏小龍舟工藝品,現在我手頭上還有很多訂單等著交貨呢!」 盧志棠高興地說。盧志棠介紹說,龍舟模型分為「傳統龍」「標準龍」和「藝術龍」。除了龍舟,還有鳳艇模型,這些模型船身長度短至30釐米,長則可達3米,選用的木材有坤甸木、柚木、酸枝、黃花梨木。「別看它們尺寸小,但五臟俱全,與大龍舟製作的繁瑣工序相比,也相差無幾。」盧志棠說,微型龍舟製作包括了龍頭、龍尾、龍舟主體、配件幾個部分,全部是他手工打造,「一錘一刀雕刻出來的」。盧志棠的龍舟船身還有一大特點是由原木雕出,不用木板拼接,因此船身不會因時間久遠而開裂。為了生動展示龍舟文化,他還嘗試雕刻「扒仔」安裝在小龍舟上。記者看到,一艘2米長的龍舟模型上一共有48個龍舟人,有「扒仔」、艄公老漢以及擊鼓者,或坐或立,栩栩如生。「我們上漖村是龍舟製作之鄉,龍船廠馳名省港澳,不僅壟斷珠三角地區龍舟製作,訂單遠至湖南、浙江、港澳乃至東南亞。」 盧志棠說,
目前,龍舟模型的客戶主要為廣東各村、海外華僑以及用於文化展示的一些企業。盧志棠表示,龍舟模型製作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比如龍舟模型配件包括了船槳、羅傘、銅鑼、彩旗等。盧志棠和妻子為了做好龍舟模型配件,還分頭學習作畫、書法、刺繡等方面的知識,讓龍舟模型每一個細節儘量生動起來。「小小龍舟模型,便於展示和收藏,也集中體現了我們的廣州龍舟文化,是很好的傳承載體。」 盧志棠表示,自己將堅持匠心,用心去打造更多龍舟模型精品,將廣州龍舟文化守護好、傳承好。據了解,番禺洛浦街上漖村是歷史悠久的手工製作船隻和維修基地,據說最早可追溯至清代。近年來,隨著傳統水運行業的式微,船廠已不生產其他船隻,而專門從事龍船製作。上漖龍舟廠馳名省港澳,不僅壟斷珠三角地區龍舟製作,訂單遠至湖南、浙江、港澳乃至東南亞。如今,上漖有龍船廠數家,集中分布於三支香水道上漖湧沿岸,均為臨水而建。鼎盛時期,龍船廠一度超過30家,年產龍船約50艘。
盧志棠調試「小龍舟」
盧志棠工作室收藏了不少自己製作的「小龍舟」
盧志棠製作「小龍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李波 肖桂來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曹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