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與一個從北京來的朋友聊天,我問她:「北京周邊有什麼好玩的啊?」她給我的答案是阿那亞。
阿那亞之於北京,就如莫幹山之於杭州、上海,這麼說應該就很好理解了吧。
前幾日,剛發布了「京津冀健康狀態互認」的政策,北京、天津、河北的同學們終於是可以放心的互相串門了。
京津冀的周邊遊,可去的地方不算多,阿那亞算一個、古北水鎮也算一個,其它麼山海關、草原天路、爨底下、黃花城水長城倒也是可以去玩玩的。
但總體來說,的確不如長三角、珠三角來的旅行資源豐富,特別是在酒店的選擇上。
圖片來自IG用戶:jolene_vv
今天的文,寫寫阿那亞。
阿那亞是我最近比較迷的一個目的地,感覺今年肯定會去上一次的,等疫情完全結束吧。
我覺得阿那亞可以算是國內的瀨戶內海。
為什麼呢?有海、有藝術、有生活、慢節奏,這幾個最明顯的特質,幾乎與日本瀨戶內海上的那幾座島嶼一模一樣,不同的就是整體的風格。
從拍照上來說,這裡是個超上照的地方,只要不是太手殘,拍出高大上且藝術氣息滿滿的照片沒什麼問題。不過,比拍照更重要的,還是用心感受這個地方。
圖片來自IG用戶carrie_ns
既然現在我們也沒法去日本的瀨戶內海跳島,感受不同小島上的藝術,那就先好好享受國內的風景唄,阿那亞會讓人上癮的。
孤獨的書店、特別的海邊教堂、美術館、音樂會……長期生活在密密麻麻的鋼筋混凝土空間裡,內心就會愈發嚮往這這片美好的小天地。
阿那亞就像獨立於城市之外的平行時空,厭倦了密集鋼筋混凝土建築時,附近城市的人們可以隨時驅車前往。
阿那亞地理位置
阿那亞位於河北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的黃金海岸腹地,它並不是一個旅行度假區,更確切地說,它應該算是旅遊度假綜合體社區。
距北京280公裡,距天津220公裡,從北京自駕過去大概3.5小時左右吧。
在旺季的時候(5.31-10.8),每周五16:00和周六08:00也會有定期北京往返阿那亞的班車。
如果是火車的話,可以到北戴河或者昌黎站下車,再打車。
除了來放鬆度假外,這裡有很濃鬱的社區文化,就像是為北京中產打造出來的烏託邦似的,「Bay area」的概念,再加上各色文藝建築,各種有趣的生活體驗,這不就是許都市人嚮往的理想生活嗎?
要說海,這裡的海並不差。
這兒的黃金海岸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另外七個是山東榮成成山頭、福建惠安崇武海岸、臺灣基隆野柳、香港維多利亞海灣、深圳大鵬半島海灘、海南瓊山東塞港紅樹林、三亞亞龍灣)
沙灘色號很白,沙質細,雖然比不上東南亞與三亞,但放在北方講,算是不錯的了。
不用於其它海灘,阿那亞有一種獨特的孤傲的疏離感。
所以,忽略掉阿那亞其他所有的彩蛋,就單單為了看海,都值得來這裡轉轉。
可是,這裡的彩蛋耀眼到根本無法忽視,甚至重要程度超過了正片(大海)。接下來我給大家一個個揭秘這些彩蛋。
阿那亞地圖
實際上,阿那亞是一塊房地產,類似於三亞那種度假的房地產···目前還沒完全建成的那種,僅是部分完工的那種。
廣告打的是海邊烏託邦,實際目的是為了賣房。
這裡插播一點,之前很多問我為什麼沒有養雲安縵、大研安縵、黃山悅榕莊的好價格,我的回覆是基本等不到的,這幾家酒店的存在,是為了賣邊上的別墅,酒店不賺錢,賣房才賺錢。
阿那亞其實是文旅地產項目,烏鎮、拈花灣、莫幹山......也都是如此。目標受眾就是中國中產階級,他們厭倦了城市生活,還是想回歸原生態,回到原鄉,鄉愁的情節也在此作怪。
我不看好文旅地產,但這不影響阿那亞好玩。
孤獨的建築
阿那亞在2012年的時候,還是一個爛尾到人人嫌棄的樓盤。海邊一片荒蕪,幾處殘瓦斷牆的小房子。
據說開發商換了一撥又一撥。
後來,它們在海灘上建了2個藝術地標,孤獨圖書館和阿那亞禮堂。這裡一下子就火了。
真的和瀨戶內海一樣,被牛X建築師救活了。
阿那亞海邊禮堂
很多人說阿那亞的C位也許是海邊圖書館,不過我覺得還是應該把C位給「阿那亞海邊禮堂」。
海邊的禮堂看似孤零零的站在海邊,但其實它一點都不孤獨,常年以來,它的周圍從來不缺遊客,他們從不同角度用眼睛認真欣賞著它,也有人忙著與這座孤獨的建築合影,一不小心就是一張大片。
一天中不同的時刻,一年中不同的季節,這裡都有不同的美可以領略。
照片裡的它,怎麼拍都是孤獨感,可能是因為它天生線條孤傲沉默,色彩也低調,所以總是讓人覺得它不那麼好親近。
海邊禮堂一般用來舉辦社區音樂會或者藝術展。禮堂面積也不大,為了參觀體驗更好,這裡會限流,你需要提前預約,而且教堂的裡面是不允許拍照的。
如果要與建築合拍的話,那我更建議你穿純色的衣服,顏色可鮮豔也可樸素,這樣拍出來會看起來更高級。
三聯海邊圖書館——全中國最孤獨的圖書館
因為被冠上了「孤獨圖書館」這個頭銜,它一直都是阿那亞的熱門去處,在很多人心目中,它還是此生必去。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這座圖書館,現在的阿那亞恐怕也無法擁有那麼大的名氣。
其實哪有什麼孤獨的圖書館,只不過是望著開闊的大海,個體開始變得渺小,孤獨感會顯得更加濃烈罷了。
室內的設計很神奇,設計師在屋頂上挖了幾個洞,這樣陽光便能鑽進來。而投射在圖書館內部的光斑,會隨著太陽運動的軌跡移動,它們能夠讓進來的閱讀者或遊客明顯地感覺到時間隨著光線移動在流逝。
「外觀單純而堅硬,裡面卻蘊含著豐富的體驗」,設計師對它的總結無比精闢。國內有那麼多的圖書館,為什麼它能夠讓大家如此印象深刻呢?除了孤獨的氣質外,它還增加了人們與海之間的精神聯繫,再加上獨攬黃金海岸的優勢,一下子把大家的心給抓走了。
圖書館免費向社區開放,如果是遊客,一樣需要提前預約。
以上的海邊禮堂與圖書館都很難預約,每天僅限200人進入,需要提前一周去「孤獨圖書館」公眾號預約。
藝術
都說國內要看展的話,資源最好的就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臺北等大城市了,作品多,展覽的形式也豐富。
但是自從去了瀨戶內海之後,我對看展的認知發生了改變。瀨戶內海不同小島上的藝術品與大自然融合在了一起,比如最有名的直島草間彌生大南瓜,佇立在海邊的它顯得有點突兀,而色彩衝撞的美又特別讓人沉迷。
還有藏在不同小木屋裡的妖怪美術館,需要自己在每座小屋裡找到線索,最後蓋章完成打卡,又是刷新了一種看展體驗。
阿那亞的展覽,也與大城市裡的與眾不同,有正兒八經的廟堂,也有freestyle的裝置可以見到,有調性,也有個性。
圖片來自:倪楠
UCCA沙丘美術館
UCCA的中文是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它是國內很有名的藝術機構,好多年前我在北京798瞎逛的時候,有經過過它們的總部,當時看到這個巨大的U形還忍不住咔嚓了一下。
UCCA在阿那亞創造了一個沙丘美術館,太深得人心了。這是一個洞穴式建築,入口藏在一片小沙丘之下,有點像外星人在這兒降落了一個可供人參觀的UFO,也有返璞歸真的意思在:人類以前不都是住在洞穴裡的嘛。
當建築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時,在藝術品裡瀏覽與感受藝術,不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嘛。
UCCA的曼妙弧線將藍天與大海勾勒出來,如果有個人站在這畫面中間,畫面則是瀰漫出「遺世而獨立」的感覺。
再看看它的俯瞰圖,被一片綠植覆蓋的「藝術UFO」默默的躺在海邊,裡面輪換著不同藝術家的作品,想來還覺得有幾分妙。
圖片來自open建築師事務所
它還讓我想起了瀨戶內海豐島上的地下美術館,你們說,它倆的風格是不是還挺像的?
豐島美術館
這兒的展覽有時候也挺不走尋常路的,同一個位置,有時放上幾顆石頭,有時候立著幾根燈管,藝術家們的腦洞總是大於常人。
比如楊心廣的作品《山們》,每一座小小山丘都是由水泥和混凝土做成的,藝術家想通過他們來反映山的材質。在我看來,它們就像是一群在駐守在海邊的兄弟姐妹,在等著特別的人回來。
UCCA沙丘美術館內部的奇妙的構造,也挺適合拍照的。設計師李虎說他的設計靈感來自於細胞分裂,似乎又象徵著生命的原始動力。
細胞分裂
阿那亞藝術中心
阿那亞藝術中心開業來還沒有多久,熱度卻一直不低。
不是有個詞叫外圓內方,而這座設計卻剛好把這個概念反了一反,建築的外形的是方的,但內部卻是圓的。
裡面其實是露天圓形劇場,筒形天井充滿了幾何學的魅力。
去年辦的展覽「色彩之後」挺受歡迎的。這個掛滿了黑色水滴的空間,靈感來自於俄羅斯的「浪漫粒子詩人」Maxim Zhestkov。
而這個光影變換多端的空間,則出自俄羅斯藝術家Tunder,表現的主題是「鯨」,整體的色彩既是鯨魚的顏色,也是大海的顏色。如果要拍照的話,你站在半圓形的中庭就可以,空間本身足夠美了,隨便拍都不太會出錯。
單向空間書店
單向空間是我在杭州的精神故鄉,有時間需要靜下心的時候就會往那兒跑。而阿那亞的單向空間,更是讓人心嚮往之,有書卷氣的同時,它也很有設計感。
說到這家單向空間,它的來頭還有點厲害:書店的設計師是青山周平,他非常擅長玩轉極簡風格,並且能把有限的空間玩出許多花樣來。
我一直覺得青山周平的五官裡有張國榮的影子在,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覺得?
青山周平的老家在一個日本的海邊小城,他說每次回日本的時候,都會去開車半小時的海邊發呆冥想。
他是完全能夠get到海邊生活精髓的那個人,因此,由他來操刀設計「單向空間」,是一個無比正確的選擇。
圖片來自:馬蹄室內設計網
青山周平說,他的理想是:大家都有自己的房子,但大家並不會一天到晚都宅在家,而是喜歡去一些公共空間中尋找火花與碰撞。總結一下就是:既保持自己的那份獨立,也不缺與世界的精神交流。
圖片來自:馬蹄室內設計網
另外,說說單向空間的創始人許知遠,他一開始並沒有對阿那亞這塊地感到很認同,直到他親自跑了一趟,才覺得「就是這兒了」。用他的話說就是:「海邊的單向空間,是一個可以對話的空間」。這個對話可以是對自己、對書籍,也可以是對身邊經過的陌生人。
除了閱讀,你還可以在單向空間做超多有趣的事情。比如這兒經常會有名家的讀書會、講座,還有音樂人的彈唱會……來自全國不同角落的人,來到這裡,獲得了滿分的精神滿足,就是劉禹錫詩裡寫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沒錯了。
在海邊無所事事地讀書,大概是許多人理想生活中的一副畫面。而在這座單向空間,理想就能奔現。
恰飯
阿那亞有好幾個食堂,它們命名非常樸素,就像學校食堂一樣:第一食堂、第二食堂、第三食堂,其實每座食堂都有自己的特色。
第一食堂主要以北方菜為主,當然也少不了辣口,川菜湘菜你也能看到不少;第二食堂是業主專享食堂,這裡比較多的就是家常美食與廣式茶點;第三食堂你可以找到阿那亞最有人氣的明星美食。
食堂的價格也趨於日常,在30-40之間,是吃得好也吃得飽的地方。當然,最吸引我的其實還是這家有特色的深夜食堂——阿海食屋。
阿海食屋
看到這名字,首先從我腦海裡跳出的就是海街日記裡姐姐約會的那家海邊餐廳了——麻心餐廳。
海街日記姐姐約會
阿那亞的深夜食堂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地方。 食堂並不大,是一間佇立在海邊的小鐵皮屋,夜幕降臨的時候,暖黃的燈光會讓人覺得這就是一個治癒胃治癒人心的地方。
更迷人的是它的經營方式,非常烏託邦。食堂有時候把經營權交給阿那亞的業主,讓他們來認領,菜單也完全由鄰居們決定,沒想到自家的拿手菜有一天可以在餐廳裡呈現。
在剛剛發布規則時,可以當餐廳老闆的特權名額,一下子就被鄰居們搶完了,看來這兒有不少深藏不露的大廚。
想必每個想來經營深夜食堂的鄰居都是熱愛美食的人吧,而開餐廳的夢想被短暫實現,自己做的菜被大家喜歡,應該是很幸福的事。
今天的餐廳老闆可能是擅長做海鮮料理的大叔,明天就變成了美少女來招待大家。每天都有不同的奇妙味道在等待你,就像抽盲盒,你不知道盒子裡藏著哪個Molly,但不管抽到哪個,都會超興奮。
而且食堂裡的菜單還遺傳了日本懷石料理隨季節而變換的精神。比如秋天適合吃一些暖胃的東西,此時海鮮開始肥美,一晚海鮮粥,既暖胃又鮮掉眉毛。
這也是大閘蟹開始驚豔大家味蕾的時節,和楓葉一個色調的大閘蟹,也在食客的桌上經常出現。
這些鄰居老闆們就像是在給家人做菜,以真誠為醬料,以愛為靈魂,把新鮮的食材變成了一道道愛心料理。
Restaurant y
與孤獨的圖書館遙遙相對,有一家阿那亞超有人氣的西餐廳,常年需要排隊,不預約就根本沒機會吃上。
Y餐廳在三裡屯也有一家,阿那亞這家算是它遠離鬧市的分店。餐廳建築是一個大大的鋼筋混凝土空間,風格還挺日式的的。
它與孤獨圖書館設計上有異曲同工之處:讓光線從屋頂進來,投射到牆上、地上,陪伴每一位食客。
綜合看了許多網友的點評,我覺得這幾道菜特別值得推薦:蒜香黑虎蝦,餐前麵包,還有西班牙海鮮飯。
蒜香黑虎蝦的蝦肉十分新鮮,因為食材用得好,最後呈現的口感Q彈鮮嫩,在加上蒜的助力,香味被完全激發。
圖片來自小紅書用戶@Tofu歐尼
普通的餐前麵包也很有靈魂,剛端上來的時候還溫熱鬆軟,趁熱切開,可以聞到淡淡的奶香,再蘸上店裡特別調配的黃油,咬下去全是快樂。
圖片來自微博用戶@不許猜不許猜
西班牙海鮮飯幾乎是大家都會點的菜,蝦仁與青口貝都非常大個,用料很實在,味道也正宗。
圖片來自微博用戶@不許猜不許猜
人均:200左右
音樂
美好的烏託邦,怎麼可能沒有音樂?!說到音樂,我想和大家說一下樂隊Click 15的主唱兼吉他手Ricky。因為《樂隊的夏天》播出,這個寶藏男孩終於沒能藏住,本來對Funk音樂風格無感的我,竟然因為他們的表演變得有點喜歡。
其實在參加《樂隊的夏天》之前,Ricky與阿那亞之間的故事就已經展開了。2018年的8月,他已經正式入職阿那亞,是海風酒吧的音樂總監,又要演出,又要安排酒吧的經營,可忙了。
說到阿那亞的演出氛圍,其實熱鬧的音樂節也不少。
相比於城市裡的音樂節,海邊的音樂節因為先天的地理優勢,更具魔力。背靠湛藍的大海,在潔白的沙灘上搭一個舞臺,來自全世界的音樂人用音樂帶大家一起躁動,配上啤酒,吹著海風,別提有多快樂了。
小草莓音樂節
許多都市白領會帶娃去阿那亞,親子人群是這裡的主流,所以「小草莓音樂節」也應運而生」。嗯,音樂節也可以有兒童版,誰說小朋友不可以蹦迪了?
小草莓音樂節的陣容也完全不差,除了常規音樂節可以看到的音樂人外,主辦方還請了格萊美獲獎的親子音樂人Tim Kubart 與the Space Cadets給小朋友們唱歌。
摩登天空在沙灘邊造了一個童話王國,相比於草莓音樂節,小草莓多了許多童趣的元素。比如除了主場舞臺外,還有二十多個趣味的互動藝術工坊,就怕大家找不到樂子,在這裡溜娃完全不無聊。
小朋友在這兒獲得音樂的啟蒙,想像力變得更為豐富,而大人們也可以卸下武裝,秒變小孩,重拾曾經的那份天真。
另外,像新褲子樂隊、許巍、樸樹等大咖,都曾經在阿那亞音樂節的舞臺上活絡過,反正,這裡不愁沒有好音樂聽。
美好建築、藝術、音樂、美食都不缺的阿那亞,馬斯洛需求裡的五個層次,在阿那亞都可以滿足。
問題來了,阿那亞怎麼去?到了那兒住什麼?參考這裡就可以
另外,你還可以下載一個阿那亞的官方app:aranya,詳細的景點介紹、餐飲、活動、班車等等,算是阿那亞的旅行保姆了,應用商店裡直接搜索即可。
住宿
雖然在阿那亞社區裡有很多酒店可以選擇,但國際品牌只有一家,ClubMed。
ClubMed麼,除了貴了點、硬體差了點,其它也沒啥毛病。帶娃的家庭可以重點考慮一下,畢竟CM是有小朋友的託管服務在的。你可以把娃託管了,然後自己玩自己的。
其它自營的主要是三家,隱廬、安瀾、璞瀾。
淡旺季、周末和工作日的價格差別很大,時間允許的朋友還是建議錯開旺季和周末。
另外,阿那亞的業主們也會分享自己在海邊的家,這個就有些類似亞特的愛必儂公寓、大阪的chuan house,其實都已經賣掉了,返租回來繼續當酒店。
此外,還有一些海邊的房車。我對於阿那亞的住宿的建議真的是儘量避開旺季和周末去。其實現在,倒是一個前往阿那亞的好機會。
還是會需要在那邊住上一晚的,幾個建築白天都是人頭,一早一晚才能讓你好好的拍照。
另外,阿那亞的酒店前臺領取圖書館和禮堂參觀券,一人一票,僅限參觀1次。而住外面的,不太好約名額。
●●●
一些Tips:
阿那亞的圖書館需要提前預約,當日可預約300人,可關注公眾號了解,如果不想預約,可以選擇住在阿那亞社區裡面。
想省錢的,就住在社區外面吧,會一下子便宜好多,但就是遠。
別買文旅地產,性價比太低。
現在,或許是去阿那亞最合適的時機,天不冷,價格也不高。
whatever,阿那亞是個挺治癒,挺養眼,挺慢節奏的地方,如果你哪天覺得能量條不足了,不妨去阿那亞海邊充個電吧。
圖片來自IG用戶:mu.mu._
我是急速菜菜,嬉遊公眾號主理人,旅行博主。
善於把旅行和航空、酒店、信用卡結合在一起。
讓你更聰明的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