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看現代空戰大片嗎?反正我很喜歡,那翱翔天際、呼嘯而過的現代戰機及劇中帥氣爆表的飛行員令人很是嚮往與崇拜。2001年小編第一次看到美國現代空戰動作大片《深入敵後》中戰鬥機躲避「薩姆飛彈」鏡頭時,被戰鬥鏡頭驚豔到了,原來駕駛戰鬥機的飛行員有很許多種規避戰術技巧,當然這些高難的駕駛動作需要很久的刻苦訓練。
昨晚閒來無事,又想看現代空戰動作電影,於是又找到韓國拍攝的大片《R2B:返回基地》回顧,說實話這些年現代戰爭題材好片真不多。這是一部2012年的老片,講述了韓國21戰鬥飛行隊的飛行員泰勳(鄭智薰飾),為了保護本國領空安全冒死激戰的驚險故事,是韓國電影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空戰動作電影。這部電影拍攝的空戰鏡頭很刺激,拍攝技術水平也相當高,2013年該片獲得了第7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當看到《R2B:返回基地》電影中,韓國空軍為拯救一個落入敵人境內戰機飛行員,不惜冒險出動數架武裝直升機去施救時,我忽然想為什麼當戰機被擊中或者遇險時,指揮部願意捨棄飛機而要確保飛行員安全回歸,一架戰鬥機可價值數千萬美元,甚至過億,不心疼嗎?可能我這想法有些「捨命不舍財」哈,大家多包涵。(視頻回顧這段精彩的施救,戰鬥很激烈)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為了這個傻乎乎的好奇,我上網科普了一下。原來飛行員這個職業,一直很緊俏,世界各國都缺,不管是軍隊還是民航,都需要優秀的飛行員。特別是空軍戰機飛行員,除了因為選拔要求太過嚴格苛刻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戰機飛行員的培訓費用太高了,甚至要超過戰機的價值。
簡單核算,先從培訓成本說,一個合格的飛行員要先在航空院校裡學習個三五年,進部隊之後還要再實操訓練,起碼三年才能夠單獨執行任務。這樣算下來,一個合格的戰機飛行員最少需要八年才能夠獨立駕駛一架戰機,並且需應對各種特殊情況。八年!請問人生有幾個八年?還有就是有時飛機也挑人,飛行員不是萬能的,不同的飛機也挑人,例如我國最新研製的殲20,需要最優秀的飛行員來駕駛,不是「王牌」不要想。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一個合格飛行員的培養與訓練比造飛機難,飛機定型後可量產,但飛行員不能定製量產,每個人的素質都不同。在我國,飛行員培訓機制很嚴格,一名普通飛行員最起碼訓練時間達到1000小時,才能夠獨立駕駛一架主力戰機。簡單折算,一名合格的飛行員培訓成本最起碼要2500萬人民幣。而要獨立駕駛三代機,並成為熟手應對各種情況,還需要再訓練1000小時,加上戰機折舊成本,培養一名優秀的飛行員起碼要一億人民幣,真的太貴了!飛機沒了可以再造,人沒了?戰鬥力真沒了!所以怎麼算,飛行員比飛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