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烈的南京空戰,中國空軍也曾重創日軍,但原有戰機幾乎消耗殆盡

2021-01-09 戰爭事典

「八·一三事變」後,淞滬戰場成為主戰場。當時,日軍大舉空中侵襲南京,妄圖摧毀中國的抵抗意志,尋殲中國空軍主力於空戰中,並破壞南京周圍重要機場、後勤設施。日軍上下對中國空軍的戰鬥力均持輕視態度,認為中國長期積貧積弱,已是深入膏肓的「東亞病夫」「無適宜之飛行人員人選」「訓練水平低下,遠非帝國飛將之敵手」。木更津航空隊司令竹中龍造大佐吹噓「南可轟炸新加坡、北可威脅海參崴」,只需3小時即可全殲中國空軍。

在這種驕狂氣焰的支配下,日本錯誤地估計戰場形勢,空襲南京以及上海、南昌、杭州等要地時,均採用轟炸機單獨行動的方式投入戰鬥,加之入侵初期,日軍在華東地區沒有前進機場,所有飛機均從航空母艦上起飛,或者直接從侵佔的中國臺灣、朝鮮乃至本土機場起飛,往返超1000海裡,美其名曰「越洋爆擊」,實則勞師遠襲,力量分散,無法集中使用以獲得最大效果;而中國空軍佔據內線作戰優勢,借地利、人和,沉重打擊了日本海軍航空隊。

開戰之初,中國空軍取得「8·14」空戰大捷,打出了3∶0的紀錄,當天也被定為「空軍節」。8月15日,木更津航空隊的20架96陸攻(三菱G3M)跨海奔襲南京未逞,逃跑中又發現油量不足,無法飛越黃海返回日本基地,只好改飛朝鮮濟州島,於19時20分落地。經檢查發現,除4架「未歸還」以外,另有6架受重傷,需進廠大修。號稱「皇軍精銳」的木更津航空隊首次出動,就喪失一半戰鬥力,僅剩10架可用,戰死準士官以上3人、下士官以下27人(含機上戰死2人),聲稱擊落中國戰機9架,迫降或翻滾5架,而中國飛機實際僅受傷5架。

同日,從「神威」號水上航母起飛的10架水偵轟炸杭州,報稱炸毀1架,己方1架返航落水沉沒。而「加賀」號航母起飛的13架90艦戰(中島A2N)、16架89艦攻(三菱B2M)、16架94艦爆(愛知D1A)亦空襲杭州,報稱擊落9架、擊毀6架,己方竟墜毀6架89艦攻、1架94艦爆,在杭州灣迫降損失2架89艦攻、1架94艦爆,單次戰鬥折損10架。加賀航空隊飛行隊長巖井庸男少佐、分隊長安仙三大尉斃命,飛行隊長柴田武雄恨得直罵娘。至此,僅8月15日一天,日方承認的損失就達15架。

8月16日,第1聯合航空隊不甘連日的失敗,繼續偷襲各地。7時40分,鹿屋航空隊飛行隊長新田慎一少佐率6架96陸攻從臺北松山出發,偷襲南京,在句容上空遭第3大隊痛擊,3架飛機變成火團墜地,僅有3架返回臺北。8時30 分,分隊長石俊平大尉率7架96陸攻從臺北空襲揚州機場,被擊落2架。當天, 日機被第3、第4、第5大隊分別在南京、杭州、嘉興、句容擊落8架,日方稱鹿屋航空隊損失3架,「加賀」號載機在崇明島迫降失蹤1架。

經過8月14日至16日的3天激戰,第1聯合航空隊報稱「地面爆破40架、空戰擊落19架及摧毀地面設施若干」,並承認己方「未歸還9架,沉沒、大破3 架,機組人員戰死65人」;鹿屋航空隊已損失包括飛行隊長新田慎一少佐在內的5組機員,18架96陸攻僅剩10架完好可用;木更津航空隊也損失4組機員,20 架96陸攻僅剩8架;擁有16架90艦戰、22架89艦攻、14架94艦爆的「加賀」航空隊損耗更大,墜毀7架、迫降損失3架、失蹤1架。

在「越洋爆擊」中被打蒙以後,日方發現中國空軍並非想像中的「東亞病夫」,不得不重新審視戰況,尤其「中攻四傑」之一的飛行隊長新田慎一少佐戰死,震動鹿屋航空隊,甚至引起日本海軍軍令部的高度重視,專門告誡第1聯合航空隊司令官戶道塚太郎大佐緩和攻擊步調。從此以後,日軍嚴禁96陸攻單機執勤或超低空飛行,力求集中編隊以便相互掩護,並採取夜間攻擊,儘可能迴避中國戰鬥機。

截至8月31日,中方自損27架。實際上,日本海軍在空戰中損失20架、地面9架、其他3架,計32架,對於總量保持在300架左右且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得補充的日本海軍航空兵而言,這當然不算什麼。

進入9月,登陸日軍不斷得勢,奪取相當縱深的灘頭陣地,得以修建基地,在崇明島、公大紗廠附近高爾夫球場等多處修建野戰機場,海軍第3艦隊艦載機陸續進駐陸上機場。9月10日,原駐大連附近周水子機場的日本海軍第2聯合航空隊,掩護陸軍從海上向華北的運輸後移駐上海公大機場。該聯合航空隊下轄第12航空隊12架95艦戰(中島A4N)、12架94艦爆和12架92艦攻,及第13航空隊12架96艦戰、12架96艦爆和12架96艦攻。儘管雙翼的95艦戰馬力遠勝96艦戰(A5M),但其速度、爬升率、續航和機動性均不及單翼的後者。鑑於「加賀」號航母的96艦戰也不過6架,第13航空隊當時堪稱王牌部隊。

(上圖)1937 年年底飛抵中國的I-15 戰鬥機,機尾的「P-7180」為中國空軍飛機的序號。

9月15日起,「加賀」號航母搭載的6架96艦戰、6架90艦戰、18架96艦爆、18架96艦攻相繼進駐公大基地。這一草建的臨時機場頓時成為日軍最重要的前方補給站。入夜後從空中俯瞰,周圍租界都燈火通明,只有實行燈火管制的公大基地漆黑一片,珍貴的96艦戰分散在基地各處,避免遭受中方轟炸。

9月底,值賀忠治少將率陸軍第3飛行團進駐搶建的王濱機場,此外,日軍還有多處陸地機場,所以起飛頻率和出擊強度都大大增強,中方在上海乃至整個華東地區的空中優勢正在喪失,制空權慢慢轉移到日方。為應對這一頹勢,9月1日開始,鑑於第4、第5大隊人機數不能平衡,作戰不便,將其合為1個大隊,下轄第21、第22、第23、第24、第25隊,大隊長寧明階、副大隊長王常立。

至9月21日,開戰僅月餘,中國空軍便損失慘重。開戰之初擁有27架霍克Ⅲ的第4大隊,將百戰餘生的8架霍克Ⅲ及2架波音281戰機奉命移交給第5大隊,第21隊隊長李桂丹率全體空勤、地勤人員40人赴蘭州接收蘇制戰鬥機,南京防空任務交給第5大隊及第3大隊第17隊。同時,第2大隊亦損失大半,奉令率第9、第11兩隊赴蘭州接收蘇援新機,所餘之人、機悉數交付第14隊,由副大隊長孫桐崗留京指揮作戰,苦戰至10月6日僅剩6架。

到9月30日,中國空軍出擊113次、空戰27次,報稱擊落日機81架、擊中日艦48艘,損失65架。日方宣稱從8月14日至9月30日,擊落中方159架、不確實5架,計164架;擊破130架、不確實7架,計137架,合計取得301架戰果。實際上到10月10日,中國空軍只剩130架,而中國的航空工廠不能彌補這些損失。到1937年年底,韶關的空軍航空工廠用從損壞的霍克Ⅲ上拆下的零件拼裝了12架,只是杯水車薪。1937年10月,第5大隊第28隊開始用從英國購買的11架格羅斯特「鬥士」(簡稱「格機」)換裝戰損的霍克Ⅱ,在廣州、韶關作戰的第29隊擊傷擊落日機6架,自損5架,失事6架,亦在12月接收10架格機。

開戰兩個月,中國飛行員損失巨大,航校畢業4個月的六二期生以見習官身份投入作戰。第1、第2大隊的安排他們與六一、五甲期生為後座轟炸兼領航員,但隨著轟炸機大量損耗,每次嚴重事故都會犧牲2位久經訓練的機組人員。戰鬥機隊中,六二期見習官都沒機會升空作戰,甚至沒有練習飛行的時間,缺乏作戰經驗,傷亡大。

中國空軍原有的300多架飛機也消耗殆盡,至10月22日僅剩81架,不少還是戰傷和故障待修的,到11月初已不到36架。而日方記錄「8月14日至10月10日期間,損失39架飛機,擊落中國飛機181架、地面擊毀140架」。與微不足道的損失相比,日本陸、海軍航空隊不斷獲得加強補充。在華中方面作戰的陸軍航空兵第3飛行團原有偵察機4個中隊、戰鬥機3個中隊、輕型轟炸機2個中隊、重型轟炸機1個中隊,但作戰開始後為支援地面作戰飛機頗有損耗。1937年10月至1938年1月,該團補充94式偵察機5架、92式偵察機6架等,又於1月間獲得97司偵機(三菱Ki-15)2架,以便實施廣泛的偵察搜索;另補充95式戰鬥機23架、93輕型轟炸機7架、單輕機7架,93式重型轟炸機未獲補充。總計補充了30%的偵察機,60%的戰鬥機和80%的輕型轟炸機。

本文摘自《中國上空的鷹: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戰史1937—1941》

相關焦點

  • 裡程碑式的筧橋空戰 中國空軍初出茅廬完勝日軍精銳
    這首歌唱的是發生於1937年的「八一四空戰」(也稱筧橋空戰)。「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華東局勢驟然緊張,日本侵略軍企圖迅速侵佔上海,然後進攻南京。1937年7月11日,日本打算一舉急襲殲滅中國空軍,奪取制空權。8月13日,日軍開始大舉進攻上海。第二天,中國空軍就取得擊落3架、重創2架、輕傷4架敵機的輝煌戰果。
  • 抗日戰爭武漢大空戰,民國空軍孱弱,日軍飛行員為何卻毛骨悚然?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時期,國軍和日軍在武漢上空進行了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空戰,日軍屢次轟炸武漢,嚴重影響軍民的抗戰士氣,民國統帥部多次督促空軍反擊。但是由於前期民國空軍傷亡太過慘重,優秀飛行員幾乎損失殆盡,而且日軍大量投入使用新型96式戰鬥機,因此民國空軍一度陷入被動挨打的窘境之中。
  • 高志航:抗日戰爭中的空軍英雄,中國空軍擊落日本戰機的第一人!
    九一八事變1936年10月31日,國民政府航空建設委員會特別在南京舉行了一次有英、德、意等國空軍參加的空戰技術和飛行特技表演。14日,若干日軍大型轟炸機向筧橋方向而來,高志航立刻率隊駕機起飛,擊落日機1架,這是中國空軍首次擊落日機。在10多分鐘的空戰中,第4大隊共擊落日機3架,擊傷1架,而自己僅有1架戰鬥機輕傷,首創中國空軍抗戰中一次空戰3:0的光輝戰績。
  • 淞滬會戰中不為人知的空戰,中國戰鬥機重創日本空軍,自身零傷亡
    1937年8月,上海戰場硝煙瀰漫、血肉橫飛,日本海軍旗艦「出雲號」強大的炮火不斷向中國守軍發起轟擊,造成極大傷亡。蔣介石決定把他最寶貝的家當——中國空軍投入戰鬥。此時的中國空軍組建不久、羽翼未豐。機隊的主要戰鬥力量是美國柯蒂斯公司生產的「鷹」式雙翼戰鬥機。
  • 抗戰前期中國空軍損失殆盡,航校教官:學生都已陣亡,該我上了
    ,儘管實力差距懸殊,但是英勇的中國空軍還是義無反顧地與日軍展開血戰,並且重創敵軍。,根本無法得到及時補充,經過數次大會戰,中國空軍就基本上是損失殆盡了,至1940年,中國空軍就基本上沒有可用戰機升空作戰了,飛行員也是青黃不接,中國空軍徹底喪失了制空權。
  • 蘇聯的紅色毛驢,曾保衛中國領空,短小精悍的伊16戰鬥機
    蘇聯的這批伊-16戰鬥機可謂是解了中國空軍當時的燃眉之急。在淞滬會戰之後,中國空軍之前裝備的主力戰鬥機,霍克3和霍克2戰鬥機早已消耗殆盡。蘇聯的飛機到達之後,可以說是緩解了中國空軍的壓力。伊-16運抵中國之後,迅速加入作戰。其中參加的規模較大的是武漢空戰,先後參加2.18空戰,4.29空戰,5.31空戰等,取得多次大捷。
  •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空軍主力戰鬥機簡傳
    霍克"是英文中"鷹"(Hawk)的譯音,因此在中國將這款飛機稱為「霍克-3型」,在此之前中國空軍也曾裝備少量霍克-2型戰鬥機,但多用於教練機。霍克三型戰鬥機是抗戰早期空戰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也是當時中國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號稱「中國空軍四大天王」的空軍英雄高志航、吳鼎臣、閻海文都曾駕駛過,其中高志航就是駕駛該款飛機擊落了第一架日軍戰鬥機。
  • 日軍零式戰機當年帶給空軍何種痛苦?飛行員帶「恥」字臂章上崗
    零式戰機是二戰時期日軍的一款經典機型,其轉彎半徑小、速度快、航程遠等特點和強調空優作戰的能力,使之在1940年一入列,馬上就成為了日軍的主力戰機之一,別說在當時的東方,就算是在世界航空領域之內來說,零式也是很強的戰機。所以,當時零式戰機來到我國戰場上之時,對於我們的國軍空軍的影響和打擊是非常的巨大的。
  • 逝去的飛鷹—向抗戰期間的無畏空軍致敬!
    日本零式戰機!其實,當時的中國空軍之所以弱,是因為沒有研製飛機的能力,只能靠買,所以我國的戰機越打越少,空軍精英也相繼陣亡,而反觀日本,日本憑藉著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出色的飛機研製能力,致使日軍的戰機越打越多,越打越精良,所以我們敗在沒有雄厚的工業基礎,而不是敗在沒有出色的空軍飛行員!
  • 中國上空的殺人魔機:零式戰機在抗戰中的肆虐
    本文作者為煩惱的愛,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1940年9月13日,在中國璧山上空爆發了一場慘烈的大空戰。當日,日軍派出56架戰機轟炸重慶,我空軍第3、第4大隊出動25架伊—152和9架伊—16—10戰機進行攔截。然而我軍在璧山上空遭到了日軍一種新型戰機的高空伏擊。
  • 飛天夢碎:抗戰前期民國空軍建設為何難有作為?
    在辛苦經營多年後,抗戰全面爆發前夕,中國終於積攢出了初具規模的空中力量,但薄弱的工業基礎、內部鬥爭和腐敗,以及混亂的指揮,最終使得這支力量在慘烈的戰爭中,迅速消耗殆盡。
  • 抗戰時中國戰場上的德國火炮:打遍全場,曾重創日軍,卻鮮有人知
    1937年9月下旬,日軍飛機突然改變規律,天不亮就飛到戰場上空,對國軍造成了重大威脅。經偵查得知,原來小鬼子空軍把上海跑馬廳廣場改造成了臨時機場,此時正有10多架日軍飛機停在此地。當天晚上7點張士英率領15名炮兵準時出發,時9點40提前20分鐘進入陣地,晚10時準時發射,一時間射擊方向火光沖天,50發炮彈很快就發射完畢,這時日軍的揮照燈開始搜索國民炮位,張士英馬上命令轉移。日軍火炮很快向陣地展開猛烈射擊,炮擊持續40分鐘,落單超過300枚。然而,我軍炮兵早已經撤出陣地。第二天,中央日報頭版發布令人振奮的消息:昨夜我神秘炮兵炮襲敵機場,擊毀敵機數架。
  • 雙翼時代的沒落,飛翔在中國天空的雄鷹:寇蒂斯霍克3戰鬥機
    取得中國空軍自淞滬會戰開始後第一次空戰大捷。此戰中中國空軍第四大隊駕駛的暴揍日本空軍的戰鬥機,就是在淞滬會戰之前,大名鼎鼎的霍克(hawk)3戰鬥機。 值得一提的就是在淞滬會戰爆發時,中國空軍取得的首次大捷,8.14空戰。
  • 抗戰華北空戰:擊落日本驅逐之王,轟炸坂垣師團司令部
    當抗戰爆發後,英、美、法等中國主要作戰飛機供應國採取對日綏靖政策,以「中立」為由,拒絕出售飛機給中國(雖國民政府多番商議,但幾經周折後仍只獲得少量飛機,無異杯水車薪)。在此情況下,大部分裝備、物資本無法自給的中國空軍一經殘酷的戰鬥損失、消耗,便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戰鬥力,最後,主要作戰飛機在抗戰爆發後3個月內即幾乎損失殆盡。
  • 美國也曾買過中國戰機:一次兩個中隊,中國戰機首次出現在美洲
    《美國也曾買過中國戰機:一次兩個中隊,中國戰機首次出現在美洲》在此前一篇題為《為何說殲7戰機是中國航空史上的奇蹟?看看出口量,至今沒被超越》的文章中,我們講述了我國殲7戰鬥機的發展歷程,以及它在出口上取得的輝煌成果。
  • 以鮮血灑出長城,放在祖國的天野:83年前,他們在空中保衛南京
    筧橋中國空軍官校。誓言早在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之前,中國空軍已經在南京上空與進犯日機頻繁交手。8月15日。中國空軍在句容附近攔擊進犯南京的日本木更津航空隊96陸攻編隊20架。戰後日本自己承認被擊落4架,重傷6架只得返廠大修,一半的戰鬥力被中國空軍消滅。日本是工業化國家,憑藉強大的持續作戰能力,曾於9月19日至25日之間大規模空襲南京,累計空襲11次,使用飛機289架次。中國空軍奮力抵抗,19日擊落日機3架,中國飛行員黃居谷、劉熾輝、劉蘭清、戴廣進等犧牲。
  • 空戰勇士陳懷民,與敵軍五架飛機糾纏,地面300萬市民為他吶喊
    導語:空戰勇士陳懷民,與敵軍五架飛機糾纏,地面300萬市民為他吶喊1938年的4月29日,為了給日本天皇祝壽,日軍發動對武漢的偷襲,我方空軍升空迎戰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空戰。日軍派出27架96艦戰和18架96陸攻襲擊武漢,而我空軍則派出第3、4、5大隊19架伊—152戰鬥機,配合蘇聯志願飛行隊45架戰機,共計64架戰機迎敵。此戰中,陳懷民駕駛著剛從蘭州接收來的伊—152,直插敵戰鬥機群中央,僅5分鐘便擊落一架敵機!所以日軍馬上派出五架飛機前去圍攻!
  • 抗戰史話:日軍裝備零式戰鬥機,中國空軍的人機損失慘重!
    1940年又做了改進(A6M2),不但火力強,速度快,而且盤旋靈活,性能遠遠超過中國空軍所使用的飛機。它曾在太平洋戰爭前期打得美、英等國飛機難以招架,但它最初逞兇卻是在中國戰場。1940年9月13日,日本海軍飛機56架由武漢飛襲重慶。中國空軍第三、四大隊34架飛機起飛迎戰。到達重慶時,日機已返航,中國空軍也準備返航,在途中,突然遭遇零式戰鬥機的攻擊。
  • 二戰日本空軍遠超美國,日空軍「四大天王」卻被中國空軍全部擊斃
    在二戰期間,日本的空軍實力可以說遠超美國,而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空軍部隊,日軍空軍在亞洲戰場號稱不可戰勝。但在被中國空軍擊斃的日軍飛行員中,就有許多是王牌飛行員。
  • 11個月擊毀日軍217架飛機的「空中飛老虎」:陳納德的「飛虎隊」
    然而自此後中國國內處於長期的內戰之中,航空事業發展極其緩慢。到1937年時,中國空軍無論是飛機的性能,數量還是飛行員的質量,都已經與日本相差甚遠。這種局面也致使中國空軍在抗戰初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且抗戰全面爆發後,隨著日軍的全面進攻,東南沿海主要港口盡數被日軍佔領,這使得重新引進先進戰機之路基本斷絕;加上西方多國擔心刺激日本,紛紛拒絕向中國出售先進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