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程碑式的筧橋空戰 中國空軍初出茅廬完勝日軍精銳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9月4日電 題:裡程碑式的筧橋空戰 中國空軍初出茅廬完勝日軍精銳

  記者 趙曄嬌 見習記者 章天啟 通訊員 廖啟榮

  「八一四、西湖濱,海風怒吼山嶽傾,濃雲如墨天地昏,血濺何兮我雛鷹。志航隊、飛將軍,群英奮起如流星,掀天揭地鬼神驚,中華男兒萬人敵,筧橋精神萬古新!」哪怕時隔近80年,由著名作曲家劉雪庵譜寫的歌曲《永生的八一四》仍在耳邊迴響,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報效祖國。

  這首歌唱的是發生於1937年的「八一四空戰」(也稱筧橋空戰)。「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華東局勢驟然緊張,日本侵略軍企圖迅速侵佔上海,然後進攻南京。1937年7月11日,日本打算一舉急襲殲滅中國空軍,奪取制空權。8月13日,日軍開始大舉進攻上海。第二天,中國空軍就取得擊落3架、重創2架、輕傷4架敵機的輝煌戰果。這是中國空軍首次對日空戰大捷,徹底洗卻5年前首次「淞滬抗戰」中國空軍慘敗的恥辱,給日本侵略軍當頭棒喝。

  歷史不會忘記,彼時「初出茅廬」的中國空軍是以何等的大無畏勇氣和高超的謀略頑強對抗實力懸殊的日本空軍力量。今天,中新網記者來到位於杭州城東的筧橋重溫筧橋空戰那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時刻,同時探訪舊中國空軍的「搖籃」——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的舊址以緬懷先烈。

  舊中國空軍的搖籃 挑開第二次「淞滬抗戰」

  20世紀初期,歐美各國航空事業蓬勃發展,顯示出強國強軍巨大潛力。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備受強國欺凌,積貧積弱,有空無防。孫中山前瞻地提出「航空救國」思想。

  辛亥革命時期,他認識到「飛機是未來戰爭決勝的武器」。在他於1921年擬定的《十年國防計劃》書稿目錄中共有63個要點,其中關於航空建設的就達9項。

  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高潮時期,正值飛機問世不久,處於迅速發展和開始用於軍事目的年代。他以敏銳的眼光和科學預見,多次指出飛機在未來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並親自實踐。

  1932年,南京國民政府經過慎重選址,中央航空學校落子位於杭州城東的筧橋鎮橫塘村。「由於交通便利,南宋時期,筧橋是練兵打仗的地方,清代時是營盤,太平天國時期李秀成在筧橋也有過一個營盤,所以這個地方叫做大營筧橋,自古到今軍事地位極高。」《筧橋鎮志》執行主編孫平表示。

  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舊中國空軍初創期的火種開始在這裡孕育。這裡也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組織健全完善,管理最嚴格的航空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今天,「醒村」歷史建築群仍完好地被保留在筧橋機場內,在參天大樹的遮蔽下靜靜地矗立著,仿佛一位位老者訴說歷史。始建於1931年的「醒村」是中央航空學校美國顧問與高級軍官的住所。「醒」字寄託著喚醒中華、民族覺醒之義。

  正如「醒」字所寄託的那樣,年輕的中國空軍面對日本侵略者,在1937年8月14日主動出擊,勇敢地成為了第二次「淞滬抗戰」的揭幕者。

  當時,日軍大舉進攻上海,直接威脅南京,國民政府終於下定抗戰決心。13日14時,第二次「淞滬抗戰」爆發僅5個小時,航委會發布《空軍作戰命令第一號》,急令空軍各部隊於14日16時至18時必須進駐「京滬地區」完畢,並完成攻擊前一切準備。

  其時,因油料、彈藥匱乏,由南昌北上作戰的中國空軍第四航空大隊中途轉停河南周家口機場。這個大隊裝備較為先進的「霍克Ⅲ」飛機,成員大多為中央航空學校畢業的優秀學員,大隊長是他們的航校教官高志航。

  「高志航是在一場航空比武中得到賞識的,是一名飛行技術高超的飛行人才。他擔任教官期間對學生要求及其嚴格,實行『淘汰制』。」孫平表示。

  高志航正是筧橋空戰的核心人物,他來自東北空軍,曾被張學良派往法國學航空,東北淪陷後,他滿懷國讎家恨,朝思暮想抗戰。第二次「淞滬抗戰」一爆發,按捺不住地高志航決心去南京請戰,恰巧,《空軍作戰命令第一號》已到,也要求「各大隊長於14日10時到京,面授機宜」。13日臨行前,他特地囑咐第21中隊中隊長李桂丹次日率隊提前行動,午後按作戰命令直接飛往杭州筧橋。

  這一句「提前行動」竟奇蹟般的為突如其來的筧橋空戰預留了時間。

  高志航當晚抵達南京後,直奔航委會,找到了航委會主任、空軍總指揮周至柔,研究制定全套作戰計劃。14日凌晨2時,不待空軍部隊調防進駐完畢,航委會連夜發布《空軍作戰命令第二號》。兩則作戰命令相互配合,介紹日軍敵情、部署作戰計劃,可謂完備。

  但是,舊中國積貧積弱,中日空中力量懸殊極大。全面抗戰前,中國空軍僅有戰鬥機305架,各式飛機加起來約600架。日本擁有飛機2700多架,因此極其藐視羽翼未豐的中國空軍,但他們不能藐視的是中國空軍視死如歸、殺敵衛國的大無畏精神。

  8月13日颱風過境,淞滬地區風速達22米/秒。14日凌晨5時30分,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官長谷川清中將不得不更改數小時前發出的空襲令,「在天氣好轉之前,暫停空襲」。令他措手不及的是,弱小的中國空軍在2小時前已毅然起飛。

  凌晨3時30分,率先出動的是中國空軍第五航空大隊第24中隊9架驅逐機。中央航空學校教官組織的暫編大隊第35中隊5架「可塞」式戰鬥機緊隨其後,於早晨7時從筧橋機場起飛,襲擊了上海日軍軍械庫等目標,頓時庫區起火,濃煙沖天……至當日16時30分,中國空軍第二、五航空大隊和中央航空學校暫編大隊,共出動飛機9批次、76架次,突襲了上海日軍司令部、彈藥庫、登陸碼頭等多個重要軍事目標,以及停泊在黃浦江面的日艦,炸傷日海軍驅逐艦1艘,炸死炸傷日軍官兵無數,給日本侵略者予以沉重打擊。

  時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後來在回憶錄裡寫到:「大家都把這一次淞滬會戰稱為『八一三』戰役,實際上8月13日並未開戰,不過是兩軍對壘。」

  年輕的中國空軍在8月14日主動出擊,勇敢地成為了第二次「淞滬抗戰」的揭幕者。

  中國空軍重拳出擊 完勝日軍精銳

  8月14日那天,在槍林彈雨中,在硝煙瀰漫中,顯得尤為漫長。

  抗戰爆發中,中日雙方第一次空戰——「八一四」空戰(又稱「筧橋空戰」),就發生在傍晚時分。

  面對中國空軍的重拳出擊,報復!

  9時40分,長谷川清要求駐臺北的海軍精銳「鹿屋航空隊」報復中國,所有戰機全部出動,襲擊中國空軍的重要基地杭州筧橋、安徽廣德等地機場,企圖一舉炸毀舊中國空軍的「搖籃」中央航空學校。

  14時50分,日軍18架「96」式陸上重型轟炸機從臺灣新竹機場起飛,每3架組成「品」字形小隊,飛抵浙江永康上空後分道襲向預定目標筧橋、廣德,兩支空襲隊各9架飛機,分別由新田慎一少佐、淺野楠太郎少佐駕機領隊。

  18時10分,筧橋機場預先發出空襲警報,已收到曹娥機場防空哨所來電通報:日軍9架轟炸機,經曹娥江飛向筧橋。

  這時,受高志航命令「提前行動」的李桂丹正率領中國空軍第四航空大隊抵近杭州,機群越過安徽蕪湖向東飛行時,天氣越來越複雜,於是改為「單機追蹤隊形」的航行方法,一路穿越濃雲密雨,見到西湖後直接加入著陸航線。當警報響徹筧橋機場和杭州上空時,第21中隊9架飛機已經降落,準備加油,而第22、23中隊的飛機尚在空中,即將著陸。

  情況十萬火急。已從南京趕到杭州的高志航立即下令:「飛機不要停,一半起飛警戒,一半加油待機出擊。」然後他跑向起飛線,以喊話和手勢指揮將要著陸的飛機冒雨復飛。

  聽到這個極具風險的決定,高志航的留法同學、筧橋總站站長邢鏟非大吃一驚大聲質疑:「若不停機加油,空中迎擊時將會失速!」

  充分的戰鬥經驗、海外學習奠定的紮實理論基礎,高志航有自己的判斷,他判讀轉場所剩燃料能堅持40分鐘,即使耗油最多的,再飛20分鐘也沒問題。在他臨機指揮下,已著陸滑行的後續長機立刻明意升空,緊隨其後的其它飛機見勢也都跟著飛了起來。這時,大隊飛行員曹士榮已駕駛高志航的飛機滑行到起飛線,他立刻換下曹士榮,跨入座艙,駕機升空。

  此時的筧橋上空,雲底高僅300至500米,能見度很低。18時30分,囂張跋扈的日軍發現了筧橋機場,立刻疏開隊形,肆無忌憚地向筧橋機場投彈。

  這是日本空中力量在侵華戰爭中投下的第一枚炸彈,但極其藐視中國空軍的日軍殊不知已成為甕中之鱉。日機在雲層底下投彈,但命中率不高,僅命中了機場一些附屬設施和加油車。

  已經緊急升空至雲層之上的第四大隊,透過雲層隱約聽到爆炸聲,遂判斷日軍機群在雲下,立刻穿雲而下。

  國讎家恨深埋心中,正是殺敵報國之機。中國空軍開始了頑強的抵抗,筧橋空戰正式開始,並一舉創造了大敗日軍的輝煌紀錄。

  當時,分隊長譚文率先追擊1架日機,但因殺敵心切,在最佳射程之外開了火。高志航見機搶佔有利位置,緊緊咬住一架日機,先對護尾機槍手發起射擊,將其擊斃後抵近攻擊左側發動機。這架日機頓即起火,引燃機翼油箱,然後側旋下墜,不及地面便已解體,殘骸墜落杭州半山附近(另有說法「在海寧以西錢塘江邊」)。這是抗戰史上被中國空軍擊落的第一架日機,倉皇跳傘的飛行員立刻被俘虜。

  高志航和譚文首開紀錄後,第23中隊飛行員梁添成(另有說法「中隊長李桂丹和飛行員柳哲生、王文驛聯合擊落」)在喬司機場上空擊落了第二架日機。擊落第3架日機的是中共地下黨員、第22中隊中隊長鄭少愚。當時,鄭少愚已從廣德機場加油後飛往杭州,途中發現1架日機正往錢塘江方向逃竄,旋即猛力追趕,最終將其擊落,墜毀於曹娥江中。

  此外,高志航還重創1架日機,這架飛機共中彈73發,但因高志航的飛機油料告罄得以逃脫,最終依靠右發飛返臺北,降落松山機場時觸地損毀,不能修理。

  而在廣德上空,淺野楠太郎領隊的9架日機,與中央航空學校暫編大隊所屬第34中隊隊長周庭芳駕駛的飛機相遇。周庭芳雖以一敵九、勢單力薄,但毫不退縮。他駕機勇猛衝入日機群,迫使日機隊形打亂,匆忙投彈後落荒而逃,使得停放在廣德機場上的第二航空大隊所屬30餘架轟炸機免受滅頂之災。另外,周庭芳還擊中1架日機的燃料箱,但也因航油告罄停止追擊,這架日機飛返臺北時,只能搖搖晃晃地勉強低空飛行,未及回到機場就在基隆港以北海面迫降墜毀,人員獲救。

  「八一四」空戰(又稱「筧橋空戰」)中,第四大隊完勝日軍鹿屋航空隊。據中日雙方資料,中國空軍共擊落日機3架、重傷敵機2架(即後來觸地損毀、迫降墜海各1架)、輕傷敵機4架。

  戰爭成就了英雄。不久,高志航晉升為空軍驅逐司令兼第四大隊大隊長,被譽為「空軍戰魂」,位列空軍「四大金剛」之首。第四大隊被命名為「志航大隊」。共和國沒有忘記先烈們,如今,高志航、李桂丹等一批抗日空戰英烈,已被國家民政部列入第一、第二批抗日英烈名錄。

  時值國共合作關鍵期 「筧橋精神」光耀神州

  「八一四」空戰(又稱「筧橋空戰」)是中國空軍首次對日空戰大捷,徹底洗卻5年前首次「淞滬抗戰」中國空軍慘敗的恥辱,破滅了日軍「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狂妄迷夢,鼓舞了全國軍民參加抗戰的信心決心。

  空戰結束僅兩小時,杭州就出了「號外」:「看報嘍!看報嘍!看中國空軍大勝倭冠」「號外!號外!中國飛將大戰筧橋,快看,快看啊!」「號外!中國空軍參戰啦!!」向來不被注意的杭州街頭報童仿佛成了空戰英雄,杭州80萬市民迅速把當晚「號外」搶購一空。

  筧橋空戰的勝利絕非偶然,當時,時值第二次國共合作逐步形成和日益發展的關鍵時期。

  在共產黨的不計前嫌、不斷努力下,蔣介石改變了此前觀望和不抵抗態度,並於1937年7月17日在廬山發表談話:「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8月6日發布《告空軍將士書》,要求空軍將士恪守其職,「及時奮發,以死報國」;「八一四」空戰當日發表自衛抗戰聲明「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9月底,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作為第二次淞滬抗戰的開幕之戰,筧橋空戰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據史料記載,第二次淞滬抗戰開始僅半月,日海軍木更津航空隊、鹿屋航空隊連遭重創,飛機被殲過半,木更津航空隊司令石井大佐在痛苦、絕望中切腹自殺。3個月內,中國空軍共擊落日機85架,炸毀43架,日本報紙驚嘆「今日之中國,已非昔日之支那」。

  當年「醒」村所寄託著喚醒中華、民族覺醒之義,在今天已照進現實。「以寡擊眾、臨危不亂、忠勇愛國」的「筧橋精神」光耀神州!血戰長空、捐軀衛國、義薄雲天的筧橋驕子名垂青史!

  易志根曾親身經歷了筧橋空戰,他也一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持續的爆炸聲、飛機的轟隆聲仍清晰地響在他的耳邊,他說:「回顧歷史,就是要告訴子孫後代,要記住這個血的教訓,歷史不能再重演!」(完)

相關焦點

  • 壯烈的南京空戰,中國空軍也曾重創日軍,但原有戰機幾乎消耗殆盡
    當時,日軍大舉空中侵襲南京,妄圖摧毀中國的抵抗意志,尋殲中國空軍主力於空戰中,並破壞南京周圍重要機場、後勤設施。日軍上下對中國空軍的戰鬥力均持輕視態度,認為中國長期積貧積弱,已是深入膏肓的「東亞病夫」「無適宜之飛行人員人選」「訓練水平低下,遠非帝國飛將之敵手」。木更津航空隊司令竹中龍造大佐吹噓「南可轟炸新加坡、北可威脅海參崴」,只需3小時即可全殲中國空軍。
  • 抗戰時期中國空軍裝備的主力戰鬥機,數量比美國都多
    1937年8月14日,當時中國空軍第四大隊27架霍克-III戰鬥機在杭州筧橋上空與來犯的日本海軍航空兵木更津航空隊和鹿屋航空隊的18架九六式陸攻機發生交戰,當場擊落3架九六式陸攻機,擊傷1架(後墜毀於海面)。這是中國空軍在抗戰爆發以後進行的首次空戰,而「8·14」筧橋空戰也因其取得3:0的戰果而被國民政府定為「空軍節」。
  • 最精銳的日軍甲種師團與德軍精銳師相比,戰力如何?答案讓人意外
    二戰時期,甲種師團作為日軍最精銳的部隊,在亞洲戰場上幾乎無往不利。以中國戰場為例,要對付一個滿編的日軍甲種師團,我軍往往要數倍以上的兵力,而且還可能只是勉強抵擋。
  • 當年筧橋空戰時,為啥那麼多飛行員來自東北?
    比如說,它和後來發生在杭州的筧橋空戰,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已閱君就和大家共同回憶這段歷史,緬懷那些曾在浙江上空飛翔的「東北鷹」。 他們來自同一個地方 一個月之前,杭州「八一四」空戰80周年紀念日裡,已閱君在杭州曙光路的浙江圖書館裡見到一位83歲高齡老人,他叫高耀漢,是中國擊落日機第一人高志航烈士的兒子。
  • 抗日戰爭武漢大空戰,民國空軍孱弱,日軍飛行員為何卻毛骨悚然?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時期,國軍和日軍在武漢上空進行了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空戰,日軍屢次轟炸武漢,嚴重影響軍民的抗戰士氣,民國統帥部多次督促空軍反擊。但是由於前期民國空軍傷亡太過慘重,優秀飛行員幾乎損失殆盡,而且日軍大量投入使用新型96式戰鬥機,因此民國空軍一度陷入被動挨打的窘境之中。
  • 抗戰史話:日軍裝備零式戰鬥機,中國空軍的人機損失慘重!
    1940年又做了改進(A6M2),不但火力強,速度快,而且盤旋靈活,性能遠遠超過中國空軍所使用的飛機。它曾在太平洋戰爭前期打得美、英等國飛機難以招架,但它最初逞兇卻是在中國戰場。1940年9月13日,日本海軍飛機56架由武漢飛襲重慶。中國空軍第三、四大隊34架飛機起飛迎戰。到達重慶時,日機已返航,中國空軍也準備返航,在途中,突然遭遇零式戰鬥機的攻擊。
  • 高志航:抗日戰爭中的空軍英雄,中國空軍擊落日本戰機的第一人!
    高志航,抗日戰爭期間著名的空軍抗日英雄,中國空軍驅逐機部隊司令兼第4航空大隊大隊長。1907年出生於吉林省通化縣。1920年投筆從戎,考入東北陸軍軍官教育班。1924年東北軍擴建空軍後,他報名赴法國學習飛行。
  • 二戰太平洋戰爭1945日軍陸航的最後精銳三式飛燕戰鬥機
    三式飛燕戰鬥機I型丁244大隊戰機特有的迷彩 可以裝備有兩門機炮,兩挺大口徑12.7機槍,攜帶兩枚250公斤的炸彈,在後期空戰中的經典戰例是衝繩島空戰
  • 二戰日本空軍遠超美國,日空軍「四大天王」卻被中國空軍全部擊斃
    在二戰期間,日本的空軍實力可以說遠超美國,而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空軍部隊,日軍空軍在亞洲戰場號稱不可戰勝。但在被中國空軍擊斃的日軍飛行員中,就有許多是王牌飛行員。
  • 二戰庫班空戰,蘇聯空軍爭奪空戰主動權,戰鬥力明顯提高
    在二戰蘇德戰爭,蘇聯空軍的作用到底發揮得怎麼樣?對蘇軍地面部隊的支持到底體現在哪些重要方面,庫班戰役就是個分水嶺。因為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時,蘇軍部署在前線的66個機場和1200架作戰飛機遭到德軍突襲損失殆盡,那麼,到1943年4月至6月的庫班空戰,蘇聯空軍的戰鬥力恢復得怎麼樣了呢?他們又是如何戰勝德國空軍重新拿到戰場主動權的呢?
  • 模擬空戰AI完勝美軍飛行員,未來或與有人駕駛戰鬥機協同作戰
    其中由人工智慧(AI)「駕駛」的F-16戰鬥機在與頂級人類飛行員的5輪模擬空戰中取得完勝,打破了之前認為AI尚無法參與空戰的傳統觀念。AI將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空戰?報導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策劃的這場挑戰賽,主要目的在於探索AI和機器學習技術在空對空作戰的應用。AI和人類飛行員分別使用F-16戰鬥機進行傳統的近距離格鬥。
  • 二戰空戰廝殺最慘烈的美日,竟然都沒有空軍!太不科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上很多國家早在戰前就組建了獨立的空軍,世界上最早的空軍是英國皇家空軍,在1918年的時候就建立了,就連當時「貧窮落後」的中國也都組建了空軍。反而在太平洋戰爭中空戰廝殺最慘烈的兩個空軍大國,日本和美國卻都沒有名正言順的、獨立成建制的、可以稱之為「空軍」的軍種。
  • 侵華日軍林彌一郎,為中國培養四個空軍司令,至今被日本罵賣國賊
    消息傳回美國後迅速引起一場輿論風波,中國方面慶幸的是張積慧和戰友聯合摧毀「美國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而美國方面則是重新認識了中國空軍。擁有3000小時的飛行經歷、二戰參加266次戰鬥飛行的空中一霸竟然被擊落了,而擊落戴維斯的中國飛行員竟然還是日本培養出來的。
  • 中國空軍整個大隊被打光,全員選擇避戰
    ▲從1939年夏開始,日軍航空兵連續出動大編隊空襲重慶等大後方城市中國空軍面對強敵,雖然英勇作戰,但因為日軍從1940年下半年將最先進的零式戰鬥機投入中國戰場,壓倒了中國空軍裝備的蘇式伊-15和伊-16戰鬥機,並且先後在1940年的「913璧山空戰」和1941年的「314雙流空戰」中給中國空軍以沉重的打擊
  • 「田家鎮要塞」頑強的中國軍隊使日軍精銳損失慘重,卻敗給了毒氣
    武漢保衛戰1938年7月25日,岡村寧次的第十一軍在長江上的日本海軍與空軍的掩護下,對九江發起了進攻。中方由張發奎將軍在九江部署了數十萬軍隊,但日軍的火力太猛烈,致使我軍大部隊補給困難,傷員也無法及時接受治療,傷亡慘重。儘管我軍人數眾多,但始終不能發揮優勢,兩天後中國放棄在九江地區對日軍的抵抗。
  •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空軍主力戰鬥機簡傳
    霍克"是英文中"鷹"(Hawk)的譯音,因此在中國將這款飛機稱為「霍克-3型」,在此之前中國空軍也曾裝備少量霍克-2型戰鬥機,但多用於教練機。霍克三型戰鬥機是抗戰早期空戰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也是當時中國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號稱「中國空軍四大天王」的空軍英雄高志航、吳鼎臣、閻海文都曾駕駛過,其中高志航就是駕駛該款飛機擊落了第一架日軍戰鬥機。
  • 空戰勇士陳懷民,與敵軍五架飛機糾纏,地面300萬市民為他吶喊
    導語:空戰勇士陳懷民,與敵軍五架飛機糾纏,地面300萬市民為他吶喊1938年的4月29日,為了給日本天皇祝壽,日軍發動對武漢的偷襲,我方空軍升空迎戰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空戰。日軍派出27架96艦戰和18架96陸攻襲擊武漢,而我空軍則派出第3、4、5大隊19架伊—152戰鬥機,配合蘇聯志願飛行隊45架戰機,共計64架戰機迎敵。此戰中,陳懷民駕駛著剛從蘭州接收來的伊—152,直插敵戰鬥機群中央,僅5分鐘便擊落一架敵機!所以日軍馬上派出五架飛機前去圍攻!
  • 抗日空戰大片《鷹獵長空》在京舉行開機新聞發布會(組圖)
    影片以二戰時期中國空軍及美國志願隊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史實為時代背景,講述了以周志開、高又新、高志航、劉粹剛等空軍為原型的空軍將士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毅然拋家、捨身救國的悲壯故事。  1940年9月13日,重慶璧山日軍的零式戰機擊落擊傷的中國空軍蘇制戰機佔中國空軍戰機總數的三分之一,日寇的戰機在中國的天空肆虐。
  • 德軍一個精銳步兵師,有多厲害,和同時期的日軍師團較量會怎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尤其是這次戰爭中,無論是以德國為首的法西斯,還是以英美盟國,都付出了慘烈的代價,當然相比起來中國更是犧牲慘重,作為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同精銳的日軍較量,二者之間的差距十分明顯,往往為了戰勝敵人,我軍甚至不得不使用人海戰術,拿命往上填。
  •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再強大的對手也是會有弱點的;再精銳的軍隊也有遇到對手的時候。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抗戰早期,國民黨軍隊德械師,一個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最後卻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了。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