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

2021-01-07 遊戲桔子君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

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

再強大的對手也是會有弱點的;再精銳的軍隊也有遇到對手的時候。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抗戰早期,國民黨軍隊德械師,一個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最後卻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要知道,這個國軍的德械師,裡面所有的教官都是來自德國,而且還訓練的時候也是完完全全的按照德軍進行的,裝備也與德軍一般無二。因此,國軍德械師的戰鬥力那是相當了得,可與德軍匹敵。

德械師全稱為「德械樣板師」,這個師團的組建需要從一戰說起。在一戰的時候,德國受到了凡爾賽條約的制約,其陸軍總兵力不能超過規定的數量。就因為這個原因,德國當時許多的軍事人才都閒散在家,沒有任何的工作可以做。當時,德國政府為了解決國內的就業問題,便鼓勵大量的軍事人才到國外去擔任別國的軍事顧問。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德之間相互達成了一個協議,國民政府聘請了大量的德國軍事人才來中國。

這也正和德國之意,而中國也急需這樣的軍事人才。兩國一拍即合達成了合作。兩國從合作之日起到1933年,中德的軍事合作達到了一個最高峰。也就是在這些德國軍事專家的整編和訓練之下,才出現了後來的德械師。

當時,中德兩國的合作計劃中,是這樣規定的。5年時間裡,德國軍事顧問幫中國建立起來60個德械師。在1935年的,德國的軍事專家們,先幫中國組建了10個德械師。這些德械師的組建和訓練,主要是為了對抗日軍。他們也成為了對戰日軍的主力。德械師與日軍的首次交戰,那便是淞滬會戰。

這一次會戰中,德械師的出現讓日軍吃了許多的苦頭。而且在會戰當中,德械師奮勇作戰,與日軍打了3個多月。看到這樣的情況,蔣介石心中甚是高興,覺得有了德械師便不愁打不贏日軍了。然而,情況並不是那麼的樂觀。當時,雖然有德械師這麼精良的部隊,但是中國當時並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日軍有空軍優勢,中國的陸軍部隊很是被動。

淞滬會戰後,德械師的損失還是很大的,許多的黃埔軍校出來的學生壯烈犧牲。不過,這也讓世人看到了德械師是一支不可小覷的隊伍。在會戰結束之後,德械師到南京進行了一段時間的休整。之後,又參加了南京保衛戰。

但是,在這一場戰役中,德械師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雖然,與日軍進行拼死搏鬥,不讓日軍都前進的機會,但是在這次保衛戰後,損失了大量的德械師。後來,在華北地區與日軍作戰之時,也僅剩幾個德械師了,且也受到了重創。後來,德國與國民政府終止了協議,德械師損失很大,又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很快便被取代。最終,徹底消失。

相關焦點

  • 兩個精銳德械師竟幹不過日軍三千人,國軍戰鬥力何為如此「弱」
    一提到淞滬會戰,很多朋友都納悶過一個問題:兩個裝備精良的國軍德械師,為何就吃不下一個區區3000人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呢?難道德械真的就比不過日械嗎?這裡要澄清一點的是,當時日軍在上海的陸戰隊並非只有3000人,僅上海特別陸戰隊一支就有2500人,再加上其他幾支,陸戰隊總數約有5000多人。(日本海軍陸戰隊)日軍除了單兵素質遠高於國軍外,還有一支完整的艦隊和航空部隊支援地面作戰,其實日軍的綜合實力遠超於國軍。淞滬會戰中,「德械師」,乃至整個中國軍隊的抗戰決心是不容置疑的。
  • 抗戰中的國軍部隊,德械師、美械師、蘇械師,三大王牌誰強誰弱
    如此裝備下的中國軍隊,在裝備優良的日軍面前也是吃盡了苦頭。當然中國軍隊也在試圖改變現狀,如國民黨部隊便組建幾支精銳部隊,如宋子文的稅警兵團、蔣介石的貼身衛隊「憲兵部隊」等。 但要說起國軍的精銳部隊,那些耳熟能詳的「德械師」、「美械師」以及「蘇械師」,想必才是眾人關注的焦點。這這些部隊也被人稱為是,國軍的王牌部隊。
  • 淞滬會戰國軍德械師,在危急關頭,硬是給了日軍當頭一棒!
    可以說日軍的這種行徑簡直太陰險了,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淞滬會戰中,國軍竟然出動了自己的精銳力量德械師來和他們作戰,讓他們在猖狂的同時,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才勉強佔領上海這座城市,之後他們也終於沒有能夠達到他們速戰速決的計劃,不得不調整了戰略。
  • 國軍「德械師」典型標誌:M35鋼盔!抗戰中一共裝備了多少?
    而這些鋼盔主要裝備給了中央軍精銳的調整師,在民間也俗稱這些部隊為「德械師」。為什麼一定要給「德械師」加引號,且強調是民間說法呢?因為這種說法在國軍中不存在,而且主要是近年來網絡上的一種稱謂。嚴格來說,即便是當時教導總隊的裝備都不能算是所謂的德械師,更別說其他接裝程度不一的部隊了。
  • 「德械師」還是「德式師」?簡略了解一下國軍德械師的誕生始末
    網絡上關於德械師的爭論由來已久,有不少人戲稱德械師為「德盔師」。而實際上德械師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德式師」,即「德國式的陸軍師」。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中德軍事合作的結晶—德械師的誕生始末。蔣介石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實際領導者之後,他希望改造國民革命軍。
  • 日本人眼裡的德械師:訓練有素作戰勇猛尤擅夜戰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大名鼎鼎的德械師,也許很多人都不陌生。德械師是上世紀30年代,中國在德國的幫助和指導下組建的數支精銳部隊。德械師是抗戰前乃至抗戰初期中國最精銳的部隊。按照最初的計劃,中國計劃組建60個德械師。
  • 國軍德械師戰鬥力如何?淞滬會戰中德械師表現如何?
    說起「德械師」,我們總認為德械師是清一色德式武器的部隊。網上一些文章都稱「德械師」裝備無論是輕武器還是重武器都遠遠強於日軍,但戰鬥力卻十分低下,沒有任何戰術可言。那麼,歷史上的「德械師」真是如此嗎? 組建「德械師」,少數師達到標準長城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就計劃整建軍隊,擴充軍備。按照德國軍事總顧問塞克特的提議,準備組建60個國防師,每個國防師直屬一個炮兵團。淞滬會戰中的德械師 但因財力有限以及軍工業薄弱,國民政府無法組建60個國防師。
  • 國軍密訓的德械師是支什麼部隊?張學良看後,頓感收回東三省有望
    馬克斯·鮑爾幫助國軍做過大量考察和調研,提出應該以德系裝備來改造國民軍。很快這項計劃得到蔣介石的支持,此後成為國軍多兵種現代化部隊的原型。馬克斯·鮑爾服務期滿後,由佛採爾接管軍事顧問一職,他在此前馬克斯·鮑爾改造的基礎上增加三個師。經佛採爾改造的三個師就是蔣介石最初的德械師。
  • 淞滬會戰︱真實的「德械師」:火力遠不及日軍,但意志堅定
    說起「德械師」,我們總認為德械師是清一色德式武器的部隊。網上一些文章都稱「德械師」裝備無論是輕武器還是重武器都遠遠強於日軍,但戰鬥力卻十分低下,沒有任何戰術可言。那麼,歷史上的「德械師」真是如此嗎?這30個步兵師因接受德國軍事顧問的訓練,官兵頭戴德國M35鋼盔並裝備及少量的德式武器,因此日後被稱為「德械師」。國軍「德械師」部隊但這30個「德械師」真正能達到計劃最初標準的僅僅只有教導總隊,而其餘的師,除了僅少數的師能有1個山炮兵營、戰車防禦炮連外,絕大多數的師都沒有裝備。比如最有名的精銳德械師第36師、第87師及第74軍第51師、第58師。
  • 解析第87、88德械師為何沒能殲滅駐滬之五千日軍
    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中國和德國展開了密切的軍事合作,進口大量的德式武器裝備,聘請德國軍事顧問訓練軍隊,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訓練出了了一批由德式裝備和作戰思想武裝起來的德械師,這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陸軍部隊,其戰鬥力遠超過以往的北洋陸軍和其他地方軍閥部隊。
  • 從《八佰》看德械師的興衰
    要論2020最熱電影,八佰無疑是其中之一,劇組考究的服化道,戰爭氛圍的渲染,無不讓觀眾感嘆,這也是近年來較好的國產戰爭片,今天,我們便從《八佰》來一探其中那種部隊—德械師的歷史浮沉。也就是說,德械師其實是一個十分名不符實的稱呼,因為即便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對比一戰時期的德軍,仍然缺失重武器與班組支援武器。稱德械師為精銳只是對比同時期的中國軍隊。即使是最精銳的部隊也無法做到全部德械,除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外,(也只有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與上面編制完全一樣,其他都有缺編)。換句話來說,叫德盔師更為合適。除去能勉強和日軍搏一搏的數量有限的德械師。
  • 淞滬會戰中殺敵4萬自損30萬,國軍的德械師,並沒有輸在指揮上
    淞滬會戰是國軍發起的,目的是防止日軍迅速打通津浦路,從而將國軍的主力包圍在東南沿海地區,實際上這是國軍的預判,日軍當時並沒有整體侵華計劃,撤守山東,日軍也並未跟進,國軍有預謀的在上海打死一個日軍守衛,日軍派代表來理論,蔣介石直接派5個軍精銳進攻日本駐地,日軍向本土求援,淞滬會戰全面爆發。
  • 德械師的一個師有多少人,一個德械師能不能單挑日軍一個師團?
    抗戰初期,國軍三大德械師(87師,88師,36師)在淞滬疆場上與日軍決戰,打出了中國戎行的威風,這也讓德械師成為了朋友們遙遠恆久熱議的話題。
  • 抗戰時國軍的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到底有何差別?專家:沒法比
    抗戰時國軍的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到底有何差別?專家:沒法比 大家都都知道,在民國時期,國民政府曾經花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打造德械師,除了當時國民政府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之外,國軍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組建了36、87、88三個步兵德械師,這三個師可以說是當時全國裝備最為精銳的部隊,是屬於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嚴格來說這三個德械師在抗日戰場上面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的。
  • 當年的德械師在戰鬥中戰鬥力如何?當時一共裝備多少德械師
    抵達戰場後,宋希濂所部的攻擊位置在第87和第88兩師之間的天寶路一線,在匯山碼頭一戰中,第36師動用二個團在巷戰中索屋攻擊,擊潰日軍一個大隊斃傷400餘,部分日軍走投無路,居然逃過外白渡橋向公共租界的英軍投降,宋師長希濂的原話:這是36師「最精彩、最激烈、功勳卓著」的一仗。然而,第36師也出現了可怕的傷亡,僅匯山碼頭一戰即傷亡570餘人,其中一個主力營被打殘。
  • 抗戰時期,德械師、蘇械師和美械師戰績如何,哪支部隊的功勞最大
    首先參戰的這兩個師是國軍精銳中的精銳——德械師,官兵們頭戴德制M35鋼盔,打著綁腿,穿著黑色膠底布鞋就從南京趕赴上海參加抗戰。德械師的誕生起源於1927年,當時的國民政府驅逐了蘇聯軍事顧問,隨即開始向德國尋求軍事援助,恰巧當時的德國正處於一戰戰敗的陰霾中,國家軍事、經濟全部受限於《凡爾賽和約》,為了暗中獲取最新發展的軍事知識和技術,使德國軍隊在未來不至於在軍事學術方面出現斷層,德國軍方選擇支持和鼓勵退伍軍人前往中國擔任軍事顧問。
  • 淞滬會戰中的國軍:德械師也死傷慘重,圖8八百壯士被英軍繳了械
    (註:這是一組外國人拍攝的淞滬會戰中的國軍,他們與日寇浴血奮戰,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身事外。這是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去尊敬。)圖:上海街頭國軍防禦工事裡,一名國軍正在向敵人扔出手榴彈。圖: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們正在進行演習。
  • 抗日戰爭小界嶺戰役,國軍部隊損失慘重,為何卻被稱為小臺兒莊?
    小界嶺戰役爆發於武漢會戰時期,但是日軍兵分三路對武漢形成合圍態勢,其中最北側的一路便是臺兒莊戰役時的日本華北第二軍。孫連仲得知日軍來犯後,當即下令讓于學忠、馮治安等將領,率部在豫皖邊境的史河沿岸布置防線,出身於中央軍德械師的宋希濂發現了一處絕佳的防禦陣地,富金山。富金山位於史河西岸,雖然山體並不險峻,但卻剛好位於日軍必經公路的南側,不僅可以俯瞰公路周邊區域,山體還成扇形分布,十分有利於國軍封鎖公路。
  • 國軍德械師與真正德軍師差距到底有多大,火力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這其中最為典型的成果,便是在抗戰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就是八百壯士所屬的國軍德械師。那麼,這些堪稱當時中國軍隊最強戰力的德械師,與原裝的德軍師相比究竟有何不同?兩者的差距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然而受限於國家財力,加之連年不斷的戰爭影響,並沒有哪個部隊能真正達到規劃中的調整師的水平。至於60個整理師,更是成為水月鏡花。到抗戰爆發前,能夠勉強達到調整師標準的,只有第3、6、9、14、36、87、88師和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序列的稅警總團)。所謂「德械師」,指的就是這些部隊。
  • 德械師的由來與消亡!
    在最近這些年,只要在網上提起抗戰,必然有人要提到「德械師」,在很多描述中,這些中國德械師的戰力,似乎完全不亞於真正的德國二戰陸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