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國軍德械師,在危急關頭,硬是給了日軍當頭一棒!

2021-01-07 歷史長河傳

在抗戰中,淞滬會戰作為近代以來的一場重要的戰役,可以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一戰徹底改變了日軍侵略中國的走向,原先日軍想進攻完上海之後,可以一路沿著長江西進,把我們分成南北兩個戰場,這樣的話就可以用他們的機械化軍隊來消滅我們。

可以說日軍的這種行徑簡直太陰險了,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淞滬會戰中,國軍竟然出動了自己的精銳力量德械師來和他們作戰,讓他們在猖狂的同時,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才勉強佔領上海這座城市,之後他們也終於沒有能夠達到他們速戰速決的計劃,不得不調整了戰略。

這一場會戰可以說是自從日軍侵略中國以來進行的最大一場會戰了,雙方投入的總兵力大約有100多萬人,其中國軍這邊就投了了當時具有先進裝備的3個德械師,另外還有其他地方的人員在不斷的往上海這個地方進行聚集,包括很多地方上的雜牌部隊,和平日裡面互相鬥氣的部隊等,抗日軍民在生死存亡的時刻達到了空前的團結。

在凇滬會戰中戰鬥一度非常的激烈,在一些陣地上,因為日軍的進攻實在是太快,所以德械師被派上了前線,在羅店,俞濟時74軍等部隊不斷地派上了戰場,但是卻損失慘重,還有在大場地區,川軍的損失就更大了,因為自己武器的簡陋和沒有來得及調整,楊森的部隊損失相當慘烈,很多部隊因為減員嚴重,連番號都被撤銷了。

當時在上海的稅警總團,他們的裝備和訓練都是引自德國,可是說戰鬥力十分的強大,但是也在戰場上損失大半,可以看出戰爭的慘烈程度,團長孫立人也身中數彈,被人救下火線,才撿回了性命。

當時比較頑強的桂系部隊,也在開戰後緊急奔赴上海,但是剛剛投入戰鬥就因為日軍的海陸夾擊,幾乎全軍覆沒,指揮官為此痛苦不已。

雖然在戰場上不斷傳來失敗的消息,在這3個月的時間裡面,大部分的精銳都損失殆盡,中國軍隊傷亡很大,但是國軍德械師硬是用自己的鮮血擋住了日軍猛烈的進攻,在很多地方始終沒有退下戰場,危急關頭硬是給了日軍當頭一棒,讓他們再也不敢小瞧我們,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徹底破產。

相關焦點

  • 國軍德械師戰鬥力如何?淞滬會戰中德械師表現如何?
    說起「德械師」,我們總認為德械師是清一色德式武器的部隊。網上一些文章都稱「德械師」裝備無論是輕武器還是重武器都遠遠強於日軍,但戰鬥力卻十分低下,沒有任何戰術可言。那麼,歷史上的「德械師」真是如此嗎? 組建「德械師」,少數師達到標準長城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就計劃整建軍隊,擴充軍備。按照德國軍事總顧問塞克特的提議,準備組建60個國防師,每個國防師直屬一個炮兵團。淞滬會戰中的德械師 但因財力有限以及軍工業薄弱,國民政府無法組建60個國防師。
  • 淞滬會戰︱真實的「德械師」:火力遠不及日軍,但意志堅定
    這30個步兵師因接受德國軍事顧問的訓練,官兵頭戴德國M35鋼盔並裝備及少量的德式武器,因此日後被稱為「德械師」。國軍「德械師」部隊但這30個「德械師」真正能達到計劃最初標準的僅僅只有教導總隊,而其餘的師,除了僅少數的師能有1個山炮兵營、戰車防禦炮連外,絕大多數的師都沒有裝備。比如最有名的精銳德械師第36師、第87師及第74軍第51師、第58師。
  • 淞滬會戰中的國軍:德械師也死傷慘重,圖8八百壯士被英軍繳了械
    (註:這是一組外國人拍攝的淞滬會戰中的國軍,他們與日寇浴血奮戰,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身事外。這是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去尊敬。)圖:上海街頭國軍防禦工事裡,一名國軍正在向敵人扔出手榴彈。圖: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們正在進行演習。
  • 淞滬會戰中殺敵4萬自損30萬,國軍的德械師,並沒有輸在指揮上
    淞滬會戰是國軍發起的,目的是防止日軍迅速打通津浦路,從而將國軍的主力包圍在東南沿海地區,實際上這是國軍的預判,日軍當時並沒有整體侵華計劃,撤守山東,日軍也並未跟進,國軍有預謀的在上海打死一個日軍守衛,日軍派代表來理論,蔣介石直接派5個軍精銳進攻日本駐地,日軍向本土求援,淞滬會戰全面爆發。
  •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再強大的對手也是會有弱點的;再精銳的軍隊也有遇到對手的時候。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抗戰早期,國民黨軍隊德械師,一個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最後卻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兩個精銳德械師竟幹不過日軍三千人,國軍戰鬥力何為如此「弱」
    一提到淞滬會戰,很多朋友都納悶過一個問題:兩個裝備精良的國軍德械師,為何就吃不下一個區區3000人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呢?難道德械真的就比不過日械嗎?這裡要澄清一點的是,當時日軍在上海的陸戰隊並非只有3000人,僅上海特別陸戰隊一支就有2500人,再加上其他幾支,陸戰隊總數約有5000多人。(日本海軍陸戰隊)日軍除了單兵素質遠高於國軍外,還有一支完整的艦隊和航空部隊支援地面作戰,其實日軍的綜合實力遠超於國軍。淞滬會戰中,「德械師」,乃至整個中國軍隊的抗戰決心是不容置疑的。
  • 淞滬會戰「德械師」搞奇襲失敗,蔣介石反省避重就輕
    1937 年淞滬會戰前夕,國民革命軍德械師士兵與著軍裝的孩童合影1937年8月11日晚上9時許,位於蘇州的京滬警備司令部(旋即改編為第9集團軍)突然響起電話鈴聲,南京統帥部命令張治中「進軍上海」。第87、第88師乃國軍最精銳之部,前身系國民政府警衛軍,多年來一直接受德國軍事顧問指導訓練,武器裝備和單兵裝具皆屬上乘,很多官兵參加過「一·二八」淞滬抗戰,士氣十分高昂。張治中躍躍欲試:「本軍各部隊在本日黃昏前可輸送展開完畢,可否於明日拂曉前開始攻擊?我空軍明晨能否同時行動?」蔣介石非常謹慎:「希等候命令,並須避免小部隊之衝突為要。」
  • 5天拼光三個德械師!淞滬會戰慘敗並非指揮失誤,硬實力差距
    ,首當其衝與日軍拼命的三個德械師,如下:1、88師(孫元良師長)2、87師(王敬久師長)3、36師(宋希濂師長)    淞滬會戰前期籌劃和開打的第一階段,戰場總指揮是張治中將軍。他親自指揮兩個德械師:87師和88師,打響淞滬會戰第一槍。歷史上記載」八·一三「淞滬會戰,實際上是8月14日下午全面打響的。
  • 德械師的由來與消亡!
    德械師也越來越成為「網絡神軍」,而傳說與事實,卻往往差距很大。那麼我們先看看德械師是怎麼來的,再談是怎麼沒的。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失去了在中國的租界、殖民地和不平等特權。但是這也為德國改善中德關係減少了一個障礙。1920年,德國代表團來中國,經過談判,雙方於1921年5月20日籤訂了《中德協約》。這是中國近代對外關係史上,少見的平等條約之一。
  • 當年的德械師在戰鬥中戰鬥力如何?當時一共裝備多少德械師
    抵達戰場後,宋希濂所部的攻擊位置在第87和第88兩師之間的天寶路一線,在匯山碼頭一戰中,第36師動用二個團在巷戰中索屋攻擊,擊潰日軍一個大隊斃傷400餘,部分日軍走投無路,居然逃過外白渡橋向公共租界的英軍投降,宋師長希濂的原話:這是36師「最精彩、最激烈、功勳卓著」的一仗。然而,第36師也出現了可怕的傷亡,僅匯山碼頭一戰即傷亡570餘人,其中一個主力營被打殘。
  • 日本人眼裡的德械師:訓練有素作戰勇猛尤擅夜戰
    但由於當時經濟和工業等因素限制以及抗戰的爆發,抗戰爆發前中國只完成了36師、87師、88師三個師以及教導總隊的整編組建,其他的部隊仍然處於調整整編狀態。不過雖然國民政府僅僅完成了三個德械師的組建,而且水準也遠比不上德軍,但這三個德械師卻在抗戰中打得可圈可點,取到不俗的戰績,其戰鬥力令日軍都刮目相看。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日本大舉進攻上海。
  • 國軍「德械師」典型標誌:M35鋼盔!抗戰中一共裝備了多少?
    而這些鋼盔主要裝備給了中央軍精銳的調整師,在民間也俗稱這些部隊為「德械師」。為什麼一定要給「德械師」加引號,且強調是民間說法呢?因為這種說法在國軍中不存在,而且主要是近年來網絡上的一種稱謂。嚴格來說,即便是當時教導總隊的裝備都不能算是所謂的德械師,更別說其他接裝程度不一的部隊了。
  • 淞滬會戰最後一戰,死守到最後一人的"德械師",日軍尤為忌憚!
    關於淞滬會戰最後階段的說法,網上及紀錄片視頻都認為日軍攻下大場鎮後,除了死守四行倉庫的中國守軍外,中國軍隊開始全面潰敗。那麼真實的歷史是否是這樣的嗎?日軍投入最強火力1937年10月下旬,淞滬會戰已接近尾聲。佔領大場陣地的日軍本以為,中國軍隊喪失戰鬥力準備開始撤退。
  • 抗戰中的國軍部隊,德械師、美械師、蘇械師,三大王牌誰強誰弱
    如此裝備下的中國軍隊,在裝備優良的日軍面前也是吃盡了苦頭。當然中國軍隊也在試圖改變現狀,如國民黨部隊便組建幾支精銳部隊,如宋子文的稅警兵團、蔣介石的貼身衛隊「憲兵部隊」等。 但要說起國軍的精銳部隊,那些耳熟能詳的「德械師」、「美械師」以及「蘇械師」,想必才是眾人關注的焦點。這這些部隊也被人稱為是,國軍的王牌部隊。
  • 國軍德械師
    其中87、88師分別由國民警衛1、2師改編而成,36師由這兩個師的補充旅組建而成。教導總隊是作為種子部隊去培養。(德械師)在輕武器與一般重武器上面,德械師裝備比較齊全,雖然比起德國師來說差遠了,但無論裝備還是訓練,在當時的中國部隊中間都是首屈一指的。2、抗戰血戰1937年8月13日,為了打破日軍由南向北的戰略,國府主動在上海發動進攻。
  • 國軍密訓的德械師是支什麼部隊?張學良看後,頓感收回東三省有望
    馬克斯·鮑爾幫助國軍做過大量考察和調研,提出應該以德系裝備來改造國民軍。很快這項計劃得到蔣介石的支持,此後成為國軍多兵種現代化部隊的原型。馬克斯·鮑爾服務期滿後,由佛採爾接管軍事顧問一職,他在此前馬克斯·鮑爾改造的基礎上增加三個師。經佛採爾改造的三個師就是蔣介石最初的德械師。
  • 德國出口大量武器給國民黨,然而德械師究竟與真正的德軍差多遠
    中德合作期間,國民政府聘請了很多德國軍事顧問,在他們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對國軍進行組建和改編,配備的是德國造武器,其真正的稱呼是「調整師」,德械師是外界對他們的稱呼。嚴格地說,淞滬會戰中能被稱為德械師的,只有7個師:國軍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國軍教導總隊,還有宋子文組建非正規部隊稅警總團。最初的時候,蔣介石組建德械師的初衷,是為了消滅共產黨和大小軍閥,起點就不高,那些德械師裝備跟地方軍閥比,確實好好了許多。
  • 德械師的一個師有多少人,一個德械師能不能單挑日軍一個師團?
    抗戰初期,國軍三大德械師(87師,88師,36師)在淞滬疆場上與日軍決戰,打出了中國戎行的威風,這也讓德械師成為了朋友們遙遠恆久熱議的話題。
  • 抗戰國軍裝備了大批德式武器,為何在火力上還是壓制不住日軍?
    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也曾裝備了大量的德械師,但在與裝備明顯遜於德式裝備的日軍對陣之時,幾乎每次都是一觸即潰,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了哪? 當時在國民革命軍之中,能達到德械師的有國民革命軍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國軍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稅警總團,這些部隊堪稱當時國軍主力,戰鬥力極強。
  • 國軍德械師與真正德軍師差距到底有多大,火力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電影《八佰》熱映引起不少觀眾對淞滬會戰的討論,而劇中主角八百壯士所屬的德械師第88師,更是引發了無數歷史及軍事愛好者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