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中殺敵4萬自損30萬,國軍的德械師,並沒有輸在指揮上

2020-12-22 亮劍千鈞

慘烈的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是抗戰史上中國軍隊最團結的一次抗戰,此戰關乎中華民族之存亡,老蔣把王牌嫡系全派上去了,川軍,桂軍,中央軍,都是好樣的!民族危難之際方顯英雄本色!

淞滬會戰是國軍發起的,目的是防止日軍迅速打通津浦路,從而將國軍的主力包圍在東南沿海地區,實際上這是國軍的預判,日軍當時並沒有整體侵華計劃,撤守山東,日軍也並未跟進,國軍有預謀的在上海打死一個日軍守衛,日軍派代表來理論,蔣介石直接派5個軍精銳進攻日本駐地,日軍向本土求援,淞滬會戰全面爆發。

當時一無海軍,二無空軍,雖然是三個德械師但只有輕裝備,最後也因為日本抗議而停止援助,各地「軍閥」增兵上海,結果沒有火車皮,沒有汽車,只能徒步,有的軍隊走到的時候仗都打完了,連續的高強度奔襲又投入戰鬥,國家整體實力差距太大,國軍雖然在抗戰時期打的比較頑強,但是武器裝備的落後最終還是讓日本佔了上風,日軍的幾百毫米的艦炮,一炮就是整個連的犧牲,一個師上去兩三天就傷亡過半,不得不撤出戰鬥,各地上前線軍隊的明知是死,無一退縮,無論輸贏,都敢打,最終殺敵4萬自損30萬,堪稱大潰敗,沒有輸在指揮上,上海是中國的金融,工業中心,這場仗把日本的攻擊方向引導由東向西攻擊,而不是由北向南,打了三個月國家的重要工業基礎有時間撤出上海,同時向世界,各路軍閥,全國人民表明吾輩抗日之決心!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蔣公正面硬扛日寇,古有戚繼光,今有蔣中正!

淞滬會戰這三個月,換來了全世界的信任,相信中國是鐵了心與軸心國戰鬥;換來了全國人民的信心,因為當時太多人相信日本人有三個月結束戰鬥的實力。但同時,國軍黃埔系的畢業生在此三個月犧牲過半,間接導致了國軍的將領在內戰時放棄了戰鬥,他們認為:中國軍人應該死在淞滬會戰、死在對日戰爭中,但實在不應該死在內戰中。

總的來說,淞滬會戰是一場戰備上失敗,但戰略上勝利的戰鬥。因為日中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海軍,它的航母和艦炮隨時可以支援。所以說打到最後中國是難以勝利的。但它又是一場戰略上的勝利,將日本的攻擊路線成功的改變,保證了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沒有滅亡。

制空權、制海權

有人說,美軍的火力那麼猛都沒把志願軍炸成這樣,國軍可是有至少五年的充分準備時間。但公正地說:志願軍的戰鬥力和武器裝備整體要優於淞滬抗戰的國軍,這本身就沒有可比性,再說一下戰略戰術層面:國軍的戰術確實不如解放軍,但在這場戰爭中,蔣介石的戰略意圖還是達到了,引起美英等國的注意,淞滬會戰打的是政治戰,而且國軍大多數死在撤回南京路上的日軍空軍轟炸。

戰後有學者認為,在淞滬會戰中,國軍應該用「添油戰術」!打完一批再上一批(每一批人數不要太多!能守住就行)!大縱深多防禦(每隔100米建一道防線!逐級消耗敵人!白天失去的防線晚上奪回來)海岸線上少設防(軍艦的射程內都不要設防!留下少許人射擊下登錄人就行)將敵軍拖入巷戰(無論是史達林格勒戰役還是後來的四平倉庫)每棟大樓安排好一支部隊!樓與樓之間用地道連接!

其實沒有制空權制海權註定失敗,添油戰術也是無奈之舉,當時全中國的交通非常落後,部隊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集結,今天這支部隊到了哪支部隊上,第二天那支部隊又到了哪支部隊上,是不可能的,日軍的軍艦在黃浦江上整個上海都在其射程範圍內,200毫米口徑的炮彈一炮覆蓋半個足球場,軍隊都是整連整營的消失,空中有偵察機觀測氣球,地面部隊全部都是活靶子,日軍可以在一天內集結幾萬軍隊,水路日軍每個排都有橡皮艇,大隊有衝鋒舟,上海地勢低洼,國軍部隊想要挖戰壕阻擋日軍結果下挖不到一米地下水就滲出,大部分士兵只能趴在水裡作戰,日軍的坦克比國軍的汽車都多,日軍的機槍比國軍的老式步槍還多,國軍有些部隊三個人才一把槍,只有晚上去和日軍拼刺刀,結果發現上了刺刀的中正式步槍比日軍的三八式還短足足十公分,這仗怎麼打?

淞滬會戰可以說是中日雙方最精銳路隊的決戰,大部分黃埔軍校的軍官在這場戰爭中玉碎,如果不是日軍杭州灣登入包抄,國軍應該能夠再拼至少三個月。

蔣介石最精銳的87師88師教導總隊都打殘了,俞濟時也是個人才,把88師帶出了最強師,又帶出了74軍,浙江兵團戰力輝煌。

這是21世紀了,受過教育的人,對待歷史要站在客觀位置。前期抗日基本上都是國軍,淞滬會戰把蔣介石的德械師87.88全拿出來了,雖然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大本營。

淞滬是大型會戰中最慘烈之一,也是把中國當時最精銳的軍人打的差不多了。 但是要論單個到一次戰役,松山最慘烈,無與倫比的慘,一個師二十多個連長死了五十多個,正牌連長全部死光火線提拔上來又戰死最後剩二個!三十萬人走到最後就三萬人,可以說最最堅毅的人打輜重。而且還是軍神打的!從那以後再沒有正面過!因為那時候還沒有爆發珍珠港事件。國際上還是對中國禁運的,連正規軍才做到團部有大功率電臺!我不敢想像那樣封鎖下沒有大型電臺在一千多公裡戰線上怎麼指揮的!靠馬跑就是一個笑話,就算日軍不去打聯絡兵,也是跑不贏的,不要忘記那時候的路。

相關焦點

  • 國軍德械師戰鬥力如何?淞滬會戰中德械師表現如何?
    說起「德械師」,我們總認為德械師是清一色德式武器的部隊。網上一些文章都稱「德械師」裝備無論是輕武器還是重武器都遠遠強於日軍,但戰鬥力卻十分低下,沒有任何戰術可言。那麼,歷史上的「德械師」真是如此嗎? 組建「德械師」,少數師達到標準長城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就計劃整建軍隊,擴充軍備。按照德國軍事總顧問塞克特的提議,準備組建60個國防師,每個國防師直屬一個炮兵團。淞滬會戰中的德械師 但因財力有限以及軍工業薄弱,國民政府無法組建60個國防師。
  • 淞滬會戰中的國軍:德械師也死傷慘重,圖8八百壯士被英軍繳了械
    (註:這是一組外國人拍攝的淞滬會戰中的國軍,他們與日寇浴血奮戰,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身事外。這是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去尊敬。)圖:上海街頭國軍防禦工事裡,一名國軍正在向敵人扔出手榴彈。圖: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們正在進行演習。
  • 淞滬會戰國軍德械師,在危急關頭,硬是給了日軍當頭一棒!
    可以說日軍的這種行徑簡直太陰險了,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淞滬會戰中,國軍竟然出動了自己的精銳力量德械師來和他們作戰,讓他們在猖狂的同時,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才勉強佔領上海這座城市,之後他們也終於沒有能夠達到他們速戰速決的計劃,不得不調整了戰略。
  • 淞滬會戰︱真實的「德械師」:火力遠不及日軍,但意志堅定
    這4個師除了第87師有6門37毫米戰車防禦炮外,其餘3個師一門都沒有。75毫米山野炮,也只有第58師有4門滬造克式山炮。以第36師為例子,全師僅有步槍4000支、輕機槍324挺、重機槍72挺、20毫米機關炮8門、82毫米迫擊炮24門,重火力上根本無法與日軍師團相比較。至於輕火力,很多人認為國軍一個師有1萬多人,步槍、輕重機槍、手榴彈居多。近戰中,應該國軍應該能佔優勢。
  • 5天拼光三個德械師!淞滬會戰慘敗並非指揮失誤,硬實力差距
    ,首當其衝與日軍拼命的三個德械師,如下:1、88師(孫元良師長)2、87師(王敬久師長)3、36師(宋希濂師長)    淞滬會戰前期籌劃和開打的第一階段,戰場總指揮是張治中將軍。他親自指揮兩個德械師:87師和88師,打響淞滬會戰第一槍。歷史上記載」八·一三「淞滬會戰,實際上是8月14日下午全面打響的。
  • 當年的德械師在戰鬥中戰鬥力如何?當時一共裝備多少德械師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西安警備司令宋錫廉接到命令要他援助上海,他帶36師千裡奔襲。該師是在西安事變後被調往關中彈壓東北軍和陝軍的。第36師乘坐的軍列沿途停經之處,當地民眾簞食壺漿鼓勵將士抗日殺敵。
  • 國軍「德械師」典型標誌:M35鋼盔!抗戰中一共裝備了多少?
    要知道,當時張自忠將軍的主力59軍兵力都被壓減到了1萬多人,連正常的軍械、兵員補充都沒有供應上,是不可能配備德式盔的。那麼這種鋼盔在抗戰中一共引進了多少?其服役的大體歷程是怎樣的呢?本文就一起來了解下。
  • 兩個精銳德械師竟幹不過日軍三千人,國軍戰鬥力何為如此「弱」
    一提到淞滬會戰,很多朋友都納悶過一個問題:兩個裝備精良的國軍德械師,為何就吃不下一個區區3000人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呢?難道德械真的就比不過日械嗎?(日本海軍陸戰隊)日軍除了單兵素質遠高於國軍外,還有一支完整的艦隊和航空部隊支援地面作戰,其實日軍的綜合實力遠超於國軍。淞滬會戰中,「德械師」,乃至整個中國軍隊的抗戰決心是不容置疑的。可是德械師的「精銳」二字只是相對於其他中國軍隊而言的。
  •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再強大的對手也是會有弱點的;再精銳的軍隊也有遇到對手的時候。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抗戰早期,國民黨軍隊德械師,一個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最後卻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淞滬會戰「德械師」搞奇襲失敗,蔣介石反省避重就輕
    1937 年淞滬會戰前夕,國民革命軍德械師士兵與著軍裝的孩童合影1937年8月11日晚上9時許,位於蘇州的京滬警備司令部(旋即改編為第9集團軍)突然響起電話鈴聲,南京統帥部命令張治中「進軍上海」。駐紮在京滬線上的第87、第88師等部頓時忙碌起來,鐵路馬上停止客運,全部調充軍運。宋美齡邀請來的空軍顧問陳納德碰巧遇上了這一幕,「火車在駛往南京的半途中停下來,所有的乘客被趕下車,中國部隊擁進車廂,火車掉轉頭折回上海」。此時,蔣介石正在民生炮艦上從九江趕回南京,他打開日記本寫道:「下午聞倭艦隊集中滬市,且有八大運輸艦到滬,預料其必裝載陸軍來滬,故決心封鎖吳淞口。」
  • 德械師的由來與消亡!
    德械師也越來越成為「網絡神軍」,而傳說與事實,卻往往差距很大。那麼我們先看看德械師是怎麼來的,再談是怎麼沒的。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失去了在中國的租界、殖民地和不平等特權。但是這也為德國改善中德關係減少了一個障礙。1920年,德國代表團來中國,經過談判,雙方於1921年5月20日籤訂了《中德協約》。這是中國近代對外關係史上,少見的平等條約之一。
  • 國軍豪華的德械師,戰力能否媲美德國師?看到炮兵裝備我有了答案
    眾所周知,當年德國曾賣給中國一批武器,國民黨軍隊將其配發給王牌軍隊,史稱「德械師」。那就有人問了,國民黨的王牌「德械師」與真正的德國師相比,戰力到底如何?二者如果交戰,國軍能否有一戰之力?不妨聊聊這個話題。
  • 國軍德械師與真正德軍師差距到底有多大,火力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電影《八佰》熱映引起不少觀眾對淞滬會戰的討論,而劇中主角八百壯士所屬的德械師第88師,更是引發了無數歷史及軍事愛好者的探究
  • 日本人眼裡的德械師:訓練有素作戰勇猛尤擅夜戰
    但由於當時經濟和工業等因素限制以及抗戰的爆發,抗戰爆發前中國只完成了36師、87師、88師三個師以及教導總隊的整編組建,其他的部隊仍然處於調整整編狀態。不過雖然國民政府僅僅完成了三個德械師的組建,而且水準也遠比不上德軍,但這三個德械師卻在抗戰中打得可圈可點,取到不俗的戰績,其戰鬥力令日軍都刮目相看。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日本大舉進攻上海。
  • 抗戰中的國軍部隊,德械師、美械師、蘇械師,三大王牌誰強誰弱
    但要說起國軍的精銳部隊,那些耳熟能詳的「德械師」、「美械師」以及「蘇械師」,想必才是眾人關注的焦點。這這些部隊也被人稱為是,國軍的王牌部隊。 德械師,是中德友好時期下,共同合作的產物,部隊番號「二十六年(即1937年)調整師」。
  • 國軍德械師
    1、德械師德械師主要是36、87、88三個師與教導總隊。
  • 德國出口大量武器給國民黨,然而德械師究竟與真正的德軍差多遠
    中德合作期間,國民政府聘請了很多德國軍事顧問,在他們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對國軍進行組建和改編,配備的是德國造武器,其真正的稱呼是「調整師」,德械師是外界對他們的稱呼。嚴格地說,淞滬會戰中能被稱為德械師的,只有7個師:國軍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國軍教導總隊,還有宋子文組建非正規部隊稅警總團。最初的時候,蔣介石組建德械師的初衷,是為了消滅共產黨和大小軍閥,起點就不高,那些德械師裝備跟地方軍閥比,確實好好了許多。
  • 淞滬會戰之上海圍攻戰(上)
    上海淞滬會戰紀念碑近期筆者考證到大量淞滬會戰新史料,遂重寫淞滬會戰。以紀念浴血疆場的國軍烈士。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之中國!將分上海圍攻戰,反登陸作戰,陣地戰,防禦戰,金山衛登陸入杭州灣阻擊戰,撤退戰六個階級講述淞滬大血戰。
  • 蘭封會戰:國軍悲壯決戰,絕非「千古笑柄」
    36師,第88師,第87師,均為速成師),俞濟時第74軍(下轄第51師,第58師,均為德械調整師)為德械師;而黃杰第8軍(稅警總團已調離改編為財政部緝私總隊),胡宗南第17軍團(新1軍,第8師)都是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表現最優異的國軍精銳部隊,號稱裝備「精良」。
  • 國軍密訓的德械師是支什麼部隊?張學良看後,頓感收回東三省有望
    馬克斯·鮑爾幫助國軍做過大量考察和調研,提出應該以德系裝備來改造國民軍。很快這項計劃得到蔣介石的支持,此後成為國軍多兵種現代化部隊的原型。馬克斯·鮑爾服務期滿後,由佛採爾接管軍事顧問一職,他在此前馬克斯·鮑爾改造的基礎上增加三個師。經佛採爾改造的三個師就是蔣介石最初的德械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