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當年德國曾賣給中國一批武器,國民黨軍隊將其配發給王牌軍隊,史稱「德械師」。那就有人問了,國民黨的王牌「德械師」與真正的德國師相比,戰力到底如何?二者如果交戰,國軍能否有一戰之力?不妨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以當時的眼光來看,這批武器還是很先進的。以中正式步槍為例,它和德軍使用的98k是同宗型號的步槍,LeFH-105榴彈炮也是德軍師一級自用火炮、其中FH-150榴彈炮人家德國人還是使用30倍徑標準型13公裡射程的,而賣給中國的150榴彈炮是萊茵金屬公司為中國量身定製的32倍徑射程達15公裡的定製版。而PAK-36型37毫米戰防炮也是初期德軍的主要武器之一。基本上可以說德國當時賣給中國的武器都是它自己用的,性能上並沒有縮水,有的還增強了性能。
德國使用的FH-18型150毫米榴彈炮,德軍使用的是30倍徑的,射程為13公裡
中國裝備的FH-18型榴彈炮,為32倍徑的,射程15公裡,比德軍自用的還要好
不過和1937年的德國步兵師相比,在單兵作戰武器上德械師與德軍的步兵班並沒有太大的差距,德軍最基礎的步兵班都是拉大栓的98K加一挺MG-34機槍,而中國德械師步兵班也是和同宗的中正式步槍外加一挺捷克式輕機槍。要注意的是。在1937年的時候德國步兵師並沒有裝備衝鋒鎗,德國步兵師裝備衝鋒鎗也是到1941年蘇德戰爭的時候才有,而且每一個步兵班只有班長才有一把衝鋒鎗。雖然。捷克式機槍的火力無法和德國MG34機槍相比,但是這是符合兩國國情的機槍,由於MG34太費彈藥,估計除了德軍也沒誰願意裝備這麼耗彈藥量的機槍,至少連解放軍都不願意。
前面也說了,在單兵武器上德械師的武器相差並不遠,但是在炮兵火力上的差距就相當大了。德軍在1939年的步兵師當中裝備37毫米戰防炮75門,75毫米野戰炮20門、105榴彈炮36門、150榴彈炮。而德械師呢,就一個師屬炮兵營,其中身管火炮數量為37毫米戰防炮4門,75毫米野戰炮12門,迫擊炮就不算入在內了。對比一下這樣的對比你覺得打得過嗎?
當時國民政府有意提升中國現代化國防軍事力量,計劃將現有部隊進行調整,其實德械師也就是調整師,但是當時中國軍隊的國防現代化調整才剛剛起步,而在淞滬會戰時就投入進去,經過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當時完成調整的幾個德械師都打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