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精銳德械師竟幹不過日軍三千人,國軍戰鬥力何為如此「弱」

2021-01-07 史料不輯

一提到淞滬會戰,很多朋友都納悶過一個問題:兩個裝備精良的國軍德械師,為何就吃不下一個區區3000人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呢?難道德械真的就比不過日械嗎?

這裡要澄清一點的是,當時日軍在上海的陸戰隊並非只有3000人,僅上海特別陸戰隊一支就有2500人,再加上其他幾支,陸戰隊總數約有5000多人。

(日本海軍陸戰隊)

日軍除了單兵素質遠高於國軍外,還有一支完整的艦隊和航空部隊支援地面作戰,其實日軍的綜合實力遠超於國軍。

淞滬會戰中,「德械師」,乃至整個中國軍隊的抗戰決心是不容置疑的。可是德械師的「精銳」二字只是相對於其他中國軍隊而言的。

「德械師」只是人們給頭戴德國M1935頭盔,肩扛毛瑟步槍,身穿黃綠呢子軍裝部隊的一個形象的外號,他們真正的名稱是「調整師」。

那為什麼選擇訓練德械師呢?一方面是德國陸軍獨步天下,晚清時編練新軍就以德軍為模板;另一方面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相比於英美蘇等國,雙方的合作更可能建立的平等的基礎之上。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德軍軍事顧問進駐後,發現中國軍隊真是落後到骨子裡了,必須從軍制到裝備進行徹底改革,裁汰素質低下的官兵和指揮官。他們建議國府用5年的時間編練60個調整師,以承擔對日作戰的任務,同時再訓練60個整理師作為預備隊。

有句話叫: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什麼事都是說起來容易,可真正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

首先一點就是缺裝備。拿中正式步槍來說,僅鞏縣和南京等少數幾個兵工廠可以生產,而且產量少得可憐。雖然不斷增加德國訂單,但生產和運輸都需要時間,然而日本卻絕不會等你準備好了再開打。

為了趕進度從第二批的10個師開始,都是先進行編制調整,武器的問題再慢慢想辦法解決。因為一些原因抗戰爆發前,名義上進行改變的師有40個,但配發裝備的僅有20幾個,很多部隊頂著德械師的名頭,卻拿著漢陽造、老套筒上陣。真正符合德械師標準的僅有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其他部隊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編、缺少重裝備。

德械師其實最缺的還是先進的作戰思想。淞滬會戰是德械師的首戰,作為全軍樣板的87師和88師最早投入戰場。戰士們個個鬥志昂揚,可指揮官卻拿不出周密的作戰計劃,又加之缺少必要重武器。面對日軍工事久攻不克,還暴露出步坦協同滯後等問題。

教導總隊作為精銳中的精銳,此戰中也有不俗的表現,但因實戰經驗不足,撤退時指揮混亂,遭遇襲擊時疲於奔命。

(影星胡蝶慰問包圍四行倉庫的88師戰士)

總的來說,德械師雖沒有達到戰前趕日軍下海的預期,但也算是重挫日軍。畢竟和日軍差距太大,開戰僅4個月,德械師基本消耗殆盡。後因中德軍事合作終止,對抗日軍的任務就落在了蘇械師和美械師身上。

有了德械師的慘痛教訓,國軍在蘇械師的使用上一直投鼠忌器。僅有74軍一直戰鬥在第一線,其他十幾個師都被雪藏在後方。蘇德開戰後,蘇聯援助中斷,美械師就應運而生。

相關焦點

  •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再強大的對手也是會有弱點的;再精銳的軍隊也有遇到對手的時候。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抗戰早期,國民黨軍隊德械師,一個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最後卻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國軍德械師戰鬥力如何?淞滬會戰中德械師表現如何?
    說起「德械師」,我們總認為德械師是清一色德式武器的部隊。網上一些文章都稱「德械師」裝備無論是輕武器還是重武器都遠遠強於日軍,但戰鬥力卻十分低下,沒有任何戰術可言。那麼,歷史上的「德械師」真是如此嗎?這30個步兵師因接受德國軍事顧問的訓練,官兵頭戴德國M35鋼盔並裝備及少量的德式武器,因此日後被稱為「德械師」。國軍「德械師」部隊 但這30個「德械師」真正能達到計劃最初標準的只有教導總隊,而其餘的師,只有僅少數的師能有1個山炮兵營、戰車防禦炮連外,絕大多數的師都沒有裝備。 比如最有名的精銳德械師第36師、第87師及第74軍第51師、第58師。
  • 抗戰中的國軍部隊,德械師、美械師、蘇械師,三大王牌誰強誰弱
    如此裝備下的中國軍隊,在裝備優良的日軍面前也是吃盡了苦頭。當然中國軍隊也在試圖改變現狀,如國民黨部隊便組建幾支精銳部隊,如宋子文的稅警兵團、蔣介石的貼身衛隊「憲兵部隊」等。 但要說起國軍的精銳部隊,那些耳熟能詳的「德械師」、「美械師」以及「蘇械師」,想必才是眾人關注的焦點。這這些部隊也被人稱為是,國軍的王牌部隊。
  • 淞滬會戰國軍德械師,在危急關頭,硬是給了日軍當頭一棒!
    可以說日軍的這種行徑簡直太陰險了,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淞滬會戰中,國軍竟然出動了自己的精銳力量德械師來和他們作戰,讓他們在猖狂的同時,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才勉強佔領上海這座城市,之後他們也終於沒有能夠達到他們速戰速決的計劃,不得不調整了戰略。
  • 日本人眼裡的德械師:訓練有素作戰勇猛尤擅夜戰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大名鼎鼎的德械師,也許很多人都不陌生。德械師是上世紀30年代,中國在德國的幫助和指導下組建的數支精銳部隊。德械師是抗戰前乃至抗戰初期中國最精銳的部隊。按照最初的計劃,中國計劃組建60個德械師。
  • 淞滬會戰︱真實的「德械師」:火力遠不及日軍,但意志堅定
    說起「德械師」,我們總認為德械師是清一色德式武器的部隊。網上一些文章都稱「德械師」裝備無論是輕武器還是重武器都遠遠強於日軍,但戰鬥力卻十分低下,沒有任何戰術可言。那麼,歷史上的「德械師」真是如此嗎?這30個步兵師因接受德國軍事顧問的訓練,官兵頭戴德國M35鋼盔並裝備及少量的德式武器,因此日後被稱為「德械師」。國軍「德械師」部隊但這30個「德械師」真正能達到計劃最初標準的僅僅只有教導總隊,而其餘的師,除了僅少數的師能有1個山炮兵營、戰車防禦炮連外,絕大多數的師都沒有裝備。比如最有名的精銳德械師第36師、第87師及第74軍第51師、第58師。
  • 當年的德械師在戰鬥中戰鬥力如何?當時一共裝備多少德械師
    但是國力羸弱,拿不出太多的錢購買德制武器裝備,因此只有第一批10個師完成了德制或仿製輕武器的配備,其中勉強能夠稱為「德械師」的只有三個,即第36師,第87和第88師(前身是國民政府警衛軍、之後為兩個教導師),以及真正完成調整的、甲種師規模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這算是蔣介石能拿得出手的王牌部隊了,四個軍事主官全部是黃埔一期生(宋希濂、王敬久、孫元良和桂永清)。
  • 德械師的一個師有多少人,一個德械師能不能單挑日軍一個師團?
    抗戰初期,國軍三大德械師(87師,88師,36師)在淞滬疆場上與日軍決戰,打出了中國戎行的威風,這也讓德械師成為了朋友們遙遠恆久熱議的話題。
  • 國軍「德械師」典型標誌:M35鋼盔!抗戰中一共裝備了多少?
    但是隨著與德國軍事合作的展開,在國軍警衛軍和中央教導總隊中用上了從德國進口的呢料所做的軍裝,顏色為土黃色。故而,這支精銳在當時國軍中有稱號是「鶴立雞群」。中原大戰後,國軍中央軍開始較為系統地引進德式裝備並進行相應訓練,德式小帽逐步推廣開來,隨後服裝也逐步改為草綠色(也有不少中央軍的軍裝仍是灰色)。
  • 「德械師」還是「德式師」?簡略了解一下國軍德械師的誕生始末
    網絡上關於德械師的爭論由來已久,有不少人戲稱德械師為「德盔師」。而實際上德械師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德式師」,即「德國式的陸軍師」。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中德軍事合作的結晶—德械師的誕生始末。蔣介石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實際領導者之後,他希望改造國民革命軍。
  • 德械師與蘇械軍有何不同,為何一個蘇械軍能單挑日軍兩個師團?
    德械師:1930年至1937年之間在德國軍事顧問指揮下組建的部隊。根據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國民黨計劃組建60個德械師作為國防師,直至抗戰全面爆發實際只組建了20幾個德械師。德械師採用步兵兩旅四團的方塊師編制,師一級下轄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輜重兵營等特殊兵種,全師標準建制為12000人。
  • 國軍密訓的德械師是支什麼部隊?張學良看後,頓感收回東三省有望
    馬克斯·鮑爾幫助國軍做過大量考察和調研,提出應該以德系裝備來改造國民軍。很快這項計劃得到蔣介石的支持,此後成為國軍多兵種現代化部隊的原型。馬克斯·鮑爾服務期滿後,由佛採爾接管軍事顧問一職,他在此前馬克斯·鮑爾改造的基礎上增加三個師。經佛採爾改造的三個師就是蔣介石最初的德械師。
  • 抗戰時國軍的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到底有何差別?專家:沒法比
    抗戰時國軍的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到底有何差別?專家:沒法比 大家都都知道,在民國時期,國民政府曾經花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打造德械師,除了當時國民政府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之外,國軍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組建了36、87、88三個步兵德械師,這三個師可以說是當時全國裝備最為精銳的部隊,是屬於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嚴格來說這三個德械師在抗日戰場上面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的。
  • 無法釋懷的悲哀,3萬國軍精銳竟幹不過3千鬼子,我們究竟差哪?
    1937年8月13日下午到8月22日,國軍集結三個德械師、兩個重炮營,外加數十輛坦克、上百架飛機,對駐守在上海虹口路到軍工路一帶的3000日軍發動了甲午之後最猛烈的打擊。日軍在上海主要有三個軍事據點,分別是位於虹口路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據點,位於軍工路的公大紗廠據點,以及位於兩者中間背靠黃浦江的匯山碼頭據點。
  • 淞滬會戰中的國軍:德械師也死傷慘重,圖8八百壯士被英軍繳了械
    (註:這是一組外國人拍攝的淞滬會戰中的國軍,他們與日寇浴血奮戰,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身事外。這是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去尊敬。)圖:上海街頭國軍防禦工事裡,一名國軍正在向敵人扔出手榴彈。圖: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們正在進行演習。
  • 從《八佰》看德械師的興衰
    八佰劇照一、德械師的產生:時值四一二反革命爆發,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革命軍戰鬥力下降嚴重。國民政府希望能吸收外國軍事經驗,來訓練軍隊。出於對軍事強國的崇拜以及與中國國際關係的考量,最終選擇了德國。首先便是德國軍事顧問團的組建,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有如下幾位:1、魏採兒,提出建立以一戰德國軍隊為模版的德式樣板師:即後來的教導總隊,88師、87師、36師。以這幾個師為模版,來整編改造軍隊。2、德國國防軍之父塞克特將軍,1934年成為總顧問,深受蔣信任,提出建立中國自己的國防工業。3、塞克特的得力助手法肯豪森,接替因病去世的塞克特,提出建立60個德械師,以抵禦日本的入侵。
  • 國軍德械師與真正德軍師差距到底有多大,火力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那麼,這些堪稱當時中國軍隊最強戰力的德械師,與原裝的德軍師相比究竟有何不同?兩者的差距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後來為區分換裝蘇械、美械的部隊,才有了德械師的叫法。調整師源於長城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照德國軍事顧問的提議,擬組建60個標準步兵師,全師人員編制為11423人(野炮挽馬師)或11579人(山炮馱馬師),裝備野(山)炮12門、小炮24門、82毫米迫擊炮24門、重機槍74挺、輕機槍336挺。這60個標準步兵師,即為調整師。
  • 解析第87、88德械師為何沒能殲滅駐滬之五千日軍
    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中國和德國展開了密切的軍事合作,進口大量的德式武器裝備,聘請德國軍事顧問訓練軍隊,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訓練出了了一批由德式裝備和作戰思想武裝起來的德械師,這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陸軍部隊,其戰鬥力遠超過以往的北洋陸軍和其他地方軍閥部隊。
  • 淞滬會戰中殺敵4萬自損30萬,國軍的德械師,並沒有輸在指揮上
    淞滬會戰是國軍發起的,目的是防止日軍迅速打通津浦路,從而將國軍的主力包圍在東南沿海地區,實際上這是國軍的預判,日軍當時並沒有整體侵華計劃,撤守山東,日軍也並未跟進,國軍有預謀的在上海打死一個日軍守衛,日軍派代表來理論,蔣介石直接派5個軍精銳進攻日本駐地,日軍向本土求援,淞滬會戰全面爆發。
  • 德械師的由來與消亡!
    在最近這些年,只要在網上提起抗戰,必然有人要提到「德械師」,在很多描述中,這些中國德械師的戰力,似乎完全不亞於真正的德國二戰陸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