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德械師、蘇械師和美械師戰績如何,哪支部隊的功勞最大

2020-12-22 帥帥侃歷史

1937年8月13日,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為搶得戰爭主動權,趕在日本援軍到達之前消滅駐滬日軍,隨即率領第87、第88師圍攻日軍,經過數日苦戰,第87師佔領了滬江大學,第88師佔領了五洲公墓、寶山橋、八字橋等各戰略要點。首先參戰的這兩個師是國軍精銳中的精銳——德械師,官兵們頭戴德制M35鋼盔,打著綁腿,穿著黑色膠底布鞋就從南京趕赴上海參加抗戰。

德械師的誕生起源於1927年,當時的國民政府驅逐了蘇聯軍事顧問,隨即開始向德國尋求軍事援助,恰巧當時的德國正處於一戰戰敗的陰霾中,國家軍事、經濟全部受限於《凡爾賽和約》,為了暗中獲取最新發展的軍事知識和技術,使德國軍隊在未來不至於在軍事學術方面出現斷層,德國軍方選擇支持和鼓勵退伍軍人前往中國擔任軍事顧問。在這些德國顧問的幫助下,德國著名的軍火商哈布羅、西門子、克虜伯、法本公司紛紛與國民政府籤訂軍火貿易合同,而中國也通過他們,開始派遣軍事、經濟代表團訪問德國,中德軍事合作由此正式展開。

希特勒上臺後,他立刻廢除了《凡爾賽條約》的種種限制,因此來華的德國軍事顧問的級別與規模開始逐漸提高,由原先帶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質逐漸轉變為公開的官方援助。同時,國民政府還與德國政府官方正式籤訂了多項軍火購買合同,以國內特產的鎢、鋅、錫等戰備物資作為購買「資金」,從德國進口了大量的德械裝備。淞滬會戰爆發後,正處於調整狀態的德械師奔赴上海,抗擊日本侵略軍,國民政府滿懷希望的認為德械師可以全殲日本海軍陸戰隊,然而在缺斤少兩的「調整」以及戰術思想落後的情況下,德械師並不佔據任何優勢,不僅無法完成殲滅日本海軍陸戰隊的任務,還在戰場上暴露出種種戰術弱點,比如在步坦協同作戰的問題上,步兵都普遍認為戰車擁有裝甲,不需要自己掩護,所以都各自為戰,結果導致戰車部隊落單被日軍步兵逐一消滅。

上海失陷後,剩餘的德械師開始轉入南京,參加南京保衛戰,僅在開戰的四個月時間裡,德械師就因損失過大,又無裝備可作補充而不得不完成了他們的使命,從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中德合作關係結束後,國民政府將目光重新望向了蘇聯,經過洽談,蘇方出於保護自己在遠東的利益,以及由中國牽制日本為目的,終於同意施以援手,就這樣,中斷了十多年的中蘇軍事合作再次成型。蘇聯方面不僅在武器裝備上大力支援國民政府,還派出了蘇聯援華航空隊直接插手中國戰場,大量的蘇伊15、16式戰機開始全面替換在開戰初期損失慘重的中國空軍。

由於及時得到了蘇聯的軍事援助,國民政府開始著手建立蘇械師,在1938年到1940年間,換裝蘇械的第2軍、第5軍、第71軍、第74軍和第85軍這五個軍都與日軍有過交鋒,其中第5軍還在崑崙關一戰中以慘重的傷亡代價取得了勝利。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政府無暇顧及中國戰場,援助也就此中斷,但國民政府還是成功保留了15個蘇械師的建制。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通過《租借法案》開始向中國提供援助,大量的P40戰機飛抵國內和日軍零式戰機在空中展開了多輪廝殺,陸軍也獲得了大量的火炮、坦克、機槍、火焰噴射器等武器,美械師由此登上了抗戰後期的歷史舞臺,並在最後的湘西會戰中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狠狠地重創了狂妄的日軍

由於美國奉行「先歐後亞」的政策,中國在整個二戰中獲得的援助僅佔《租界法案》的1.8%,但英勇的中國人民還是憑藉著自己的不屈,和盟軍部隊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縱觀整個抗戰歷程,德械師最大的功勞是在開戰初期重創了日本法西斯,使其「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徹底破滅,而蘇械師也在戰略相持階段承擔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戰時為數不多的幾次大捷中都有蘇械師的影子,而到了最後關頭出現的美械師,則承擔了戰略反攻的積極作用,並在衛立煌將軍的率領下收復了多處失地。而對於這三支外械部隊的功勞大小及評價,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抗戰中的國軍部隊,德械師、美械師、蘇械師,三大王牌誰強誰弱
    但要說起國軍的精銳部隊,那些耳熟能詳的「德械師」、「美械師」以及「蘇械師」,想必才是眾人關注的焦點。這這些部隊也被人稱為是,國軍的王牌部隊。 德械師,是中德友好時期下,共同合作的產物,部隊番號「二十六年(即1937年)調整師」。
  • 「美械師」是如何組建的,緬北滇西戰場「美械師」的表現怎麼樣
    美械師訓練中 在國民政府軍的編制裡有「德械師」、「蘇械師」和「美械師」。 抗戰時期的中國積貧積弱,很多方面需要國際上友好國家的援助,特別是軍事方面,隨著國外援助的到來,國民政府逐漸擁有了以外械裝備為主的外械師,如「德械師」、「蘇械師」和「美械師」。今天重點說一下美械師的故事。
  • 抗戰時期的國軍蘇械師為何鮮為人知?裝備哪些蘇械?戰鬥力如何?
    抗戰初期,經過了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國軍的德械師基本上消耗殆盡,隨著德國調整對華政策,中國從德國獲取武器裝備的渠道被切斷。這時蘇聯向國民政府伸出橄欖枝,蘇聯希望中國能夠拖住日本人,而中國又急需獲得支援,國府很快跟蘇聯達成協議,由蘇聯提供軍事援助,蘇械師應運而生。
  • 國軍中有德械、蘇械和美械師,為何只有「美械師」是實打實的?
    所以那時候,我國除了自己生產的部分落後的武器之外,還與各國合作,進口別國的武器裝備,而國民革命軍就接收了德國、蘇聯和美國的武器裝備,裝備這三國裝備的國軍部隊被冠以德械師、蘇械師和美械師的稱號,不過這種說法並不全面。
  • 兩個精銳德械師竟幹不過日軍三千人,國軍戰鬥力何為如此「弱」
    (日本海軍陸戰隊)日軍除了單兵素質遠高於國軍外,還有一支完整的艦隊和航空部隊支援地面作戰,其實日軍的綜合實力遠超於國軍。淞滬會戰中,「德械師」,乃至整個中國軍隊的抗戰決心是不容置疑的。可是德械師的「精銳」二字只是相對於其他中國軍隊而言的。
  • 當年的德械師在戰鬥中戰鬥力如何?當時一共裝備多少德械師
    但是國力羸弱,拿不出太多的錢購買德制武器裝備,因此只有第一批10個師完成了德制或仿製輕武器的配備,其中勉強能夠稱為「德械師」的只有三個,即第36師,第87和第88師(前身是國民政府警衛軍、之後為兩個教導師),以及真正完成調整的、甲種師規模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這算是蔣介石能拿得出手的王牌部隊了,四個軍事主官全部是黃埔一期生(宋希濂、王敬久、孫元良和桂永清)。
  • 國軍密訓的德械師是支什麼部隊?張學良看後,頓感收回東三省有望
    蔣介石提到的德械師又是怎樣的一支部隊,實在令人感到好奇。德械師協議的達成希特勒上臺以後,德國開始走向軍國主義的道路。為了強化德國的軍事戰鬥力,希特勒面臨著巨大的軍費開支。此外,支出最大的是武器生產,稀有資源「鎢」成為武器生產最主要的原材料。
  • 德械、蘇械師都假的,裝備加起來不夠一個師,美械師卻是貨真價實
    尤其是在二戰前後,中國軍隊尤其是國軍裝備了上述三國的裝備,留下了「德械師」等名頭,今天老袁就和大家來看看,這些「德械、蘇械、美械師」究竟是否真的存在過。[關於德械師]「德械師」這個稱謂應該是喜歡戰爭片的朋友們比較熟悉的一個詞了。
  • 德械師的由來與消亡!
    在最近這些年,只要在網上提起抗戰,必然有人要提到「德械師」,在很多描述中,這些中國德械師的戰力,似乎完全不亞於真正的德國二戰陸軍部隊
  • 日本人眼裡的德械師:訓練有素作戰勇猛尤擅夜戰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大名鼎鼎的德械師,也許很多人都不陌生。德械師是上世紀30年代,中國在德國的幫助和指導下組建的數支精銳部隊。德械師是抗戰前乃至抗戰初期中國最精銳的部隊。按照最初的計劃,中國計劃組建60個德械師。
  • 抗戰時國軍的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到底有何差別?專家:沒法比
    抗戰時國軍的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到底有何差別?專家:沒法比 大家都都知道,在民國時期,國民政府曾經花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打造德械師,除了當時國民政府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之外,國軍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組建了36、87、88三個步兵德械師,這三個師可以說是當時全國裝備最為精銳的部隊,是屬於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嚴格來說這三個德械師在抗日戰場上面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的。
  • 德械師與蘇械軍有何不同,為何一個蘇械軍能單挑日軍兩個師團?
    德械師:1930年至1937年之間在德國軍事顧問指揮下組建的部隊。根據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國民黨計劃組建60個德械師作為國防師,直至抗戰全面爆發實際只組建了20幾個德械師。德械師採用步兵兩旅四團的方塊師編制,師一級下轄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輜重兵營等特殊兵種,全師標準建制為12000人。
  • 從《八佰》看德械師的興衰
    法肯豪森像。二、德械師的組成與數量首先,我們先要明確德械師這個概念。在國民政府官方的文件中,是沒有德械師這一稱謂的。也就是說,德械師其實是一個十分名不符實的稱呼,因為即便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對比一戰時期的德軍,仍然缺失重武器與班組支援武器。稱德械師為精銳只是對比同時期的中國軍隊。即使是最精銳的部隊也無法做到全部德械,除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外,(也只有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與上面編制完全一樣,其他都有缺編)。換句話來說,叫德盔師更為合適。除去能勉強和日軍搏一搏的數量有限的德械師。
  • 揭秘「蘇械師」:國民黨的大手筆 卻很少在正面戰場打鬼子?
    第5軍(成立之初曾使用新編第11軍的番號),這支在今後抗日戰場上威名遠揚的精銳部隊就此誕生。第5軍成立時,第200師和新編第22師都已經裝備蘇械,新編入的榮譽第1師也隨即換裝蘇械(換裝武器為輕重機槍與戰防炮,此後各蘇械師也都以此為標準)。1939年初,國民政府又根據蘇聯軍事顧問的建議,在全國各戰區尋找合適的戰略攻擊部隊裝備蘇械。
  • 國軍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相比,差距到底在哪裡?
    30年代初期,中國國民政府接受了不少德國軍隊的先進的思想以及軍事戰略,在德國軍人培養訓練出來的被稱為德械師,那麼這些德械師和德軍師哪個更強呢?德械師雖然吸收了德國的先進軍事訓練,但在軍事裝備方面卻遜色於德軍師,例如德國的步兵班在配有通用機槍的同時也有衝鋒鎗,除去這些也有98k步槍和手榴彈等武器隨身,相比之下,德械師部隊擁有的98k步槍也只是仿造品中正式步槍,而且軍隊中主要火力在於步槍,步槍的火力遠不如衝鋒鎗,而衝鋒鎗的槍枝數量在德械師部隊中是非常少的,德械師只能使用衝鋒手槍來代替,代替品終究不如正品
  • 國軍德械師與真正德軍師差距到底有多大,火力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德械部隊都是被稱為「調整師」。後來為區分換裝蘇械、美械的部隊,才有了德械師的叫法。調整師源於長城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照德國軍事顧問的提議,擬組建60個標準步兵師,全師人員編制為11423人(野炮挽馬師)或11579人(山炮馱馬師),裝備野(山)炮12門、小炮24門、82毫米迫擊炮24門、重機槍74挺、輕機槍336挺。
  • 三國的軍事外援,裝備了三種不同的王牌師,成為抗日戰場上的主力
    雖說,在八年抗戰時期,國軍裝備落後,但是在國軍部隊中,卻出現了三種擁有不同式的王牌師。第一個是德械師,第二個是蘇械師,第三個是美械師,這三種裝備不同的王牌師,都是來自抗戰時期,三個不同的國家對蔣介石的軍事外援,所裝備起來的王牌師。
  • 抗戰時期德械師的裝備與日軍相比更好嗎?一種武器遭日軍強力碾壓
    咱們先來看德械師,德械師基層單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火力爆發方面的優勢,殺傷力較大,但不足之處是命中率比較低,再加上各個單位所配發的彈藥基數不多,這就導致整體戰鬥力方面不強。在以步兵連、排為單位作戰時,日軍可以單方面碾壓德械師,而德械師的基層連排,只有步槍火力,在與日軍交戰時,並不能佔到任何優勢。
  •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再強大的對手也是會有弱點的;再精銳的軍隊也有遇到對手的時候。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抗戰早期,國民黨軍隊德械師,一個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最後卻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德械師」的由來:二戰日本的鐵桿盟友德國,為何大力幫助中國?
    熟悉抗戰歷史的人,都知道正面戰場上有「五大主力」的說法,指的是:新一軍、74軍、第五軍、18軍、新六軍。「五大主力」在抗戰時期,都取得了突出的戰績。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五大主力」之前的抗日戰場上,中國裝備最好,戰績最好的軍隊,是四個德械師,它們是:87師、88師、36師、教導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