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網 作者 偉辰:隨著南京禁用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天津出臺人臉信息採集禁令、東莞停用人臉識別取紙器,人臉識別的商用似乎突然間陷入了停滯。
杭州人臉識別第一案、戴頭盔看房等事件帶來的衝擊不僅僅是在技術普及方面,連帶著使用技術的機構都受到了質疑。
「我們有必要用人臉識別嗎?」在此次人臉識別技術討論的熱潮中,最受到質疑的當屬房地產企業。在戴頭盔看房一事爆出後,雖然房企表示「人臉識別技術僅用於內部人員績效統計」,但是這樣言論立即被「多30萬購房」的真相擊碎。
雖然房子還是照常的賣,但是企業和人臉識別技術的名聲一起壞了。現在人人都知道,房企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割韭菜,儼然間房企成為了吃人的老虎,而人臉識別技術成為了倀鬼。
有著「94歲老人被抬進銀行做人臉識別」事件在前,幾乎所有人都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進行了質疑。在「人臉識別技術安不安全?」「人臉信息安不安全?」這樣的問題之後,「我們有必要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嗎?」這樣一個影響人臉識別技術推廣的根本問題出現了。
有媒體發文反思,「相比起國外普通民眾對人臉識別技術保持警惕,我們這邊對人臉識別技術的寬容度實在是有點太高了。」
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辦的《檢察日報》發文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必要性進行了討論。《檢察日報》表示,「人臉識別技術產生之前,大量經濟行為和民事活動早已在進行之中,嚴格說並不存在缺之不可的情形。」
「須知科技是為人服務的,如果在盈利邏輯和科技進步面前,人們的選擇面不是越來越寬,而是日益生活在必然性之中,這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恐怕會背道而馳。」是《檢查日報》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必要性問題的總結。
刷臉支付:其實並沒有必然性在2019年,刷臉支付是一個「風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接連推出自己的刷臉支付機具,銀聯也推出了「刷臉付」。
為了進行推廣,支付寶、微信不約而同的加大了市場投入和補貼,支付寶甚至推出了「無上限投入」政策,引爆了市場的激情。
據行動支付網發布的《2019中國人臉支付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人臉支付終端市場規模將達到185億元。在全國各地,大型超市基本都開設了具備刷臉支付功能的自助結帳區,在美宜佳等便利店,也能尋見刷臉支付設備的身影。
作為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急先鋒,刷臉支付不可避免的成為了討論的重點。在安全性之外,必要性也成了爭論的重點。
根據《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手機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02億,佔手機網民的86%,2020年上半年,我國行動支付金額達196.98萬億元,同比增長18.61%,穩居全球第一。
在行動支付全面普及的情況下,很明顯刷臉支付對用戶並不具有必要性,目前的行動支付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事實上,目前刷臉支付使用情況也說明了這一點。在央視和各地新聞的採訪當中都得出了「安裝刷臉支付系統商家不少,使用並不頻繁」的結論。
看似刷臉支付似乎並沒有存在的必要,但看問題的角度不能只站在一邊。在我國手機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02億,行動支付金額穩居全球第一的背後,我們面對著另一種必然性:支付必然使用手機支付。
打破必然的必要性今年11月,「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的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一時間,「拒收現金」的話題被提到風口浪尖。年邁的老奶奶冒著大雨前往社區辦理業務時卻被工作人員告知,「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就這兩個方式。」
「拒收現金」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必然性」的表現,就和「94歲老人被抬進銀行做人臉識別」事件一樣,是一種技術應用對人性的不尊重,在本質上,兩者並無區別。
從這一點上來說,刷臉支付在解決「拒收現金」問題上具有其獨特的必要性,也就是給94歲老人,以及未來的我們多一個選擇的餘地。
對於刷臉支付,不應一刀切我們常說,「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安全和便捷之間需要平衡」,人臉識別技術也一直陷在「雙刃劍」的爭論當中,是要更加安全?還是要追求便捷?
今年1月,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人臉識別線下支付行業自律公約(試行)》,強調了刷臉支付的安全性;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科技司司長李偉在不同的場合多次強調了刷臉支付的安全性問題,對「雙刃劍」問題給了一個答案:我們需要以安全為前提的便捷。
在今天,我們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人臉識別技術是雙刃劍的說法:一方面,人臉識別技術可能會被不良企業機構應用於追求利潤,以至於不尊重的人性;另一方面,善用人臉識別技術可以更好的尊重人性,就如同刷臉支付,雖然沒有多少人使用,但是它給與了我們多一種選擇的可能。
11月2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表示將推動通過身份證、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多介質辦理就醫服務,鼓勵在就醫場景中應用人臉識別等技術。在充分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前提下,推進「健康碼」與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關聯,逐步實現「刷卡」或「刷臉」通行。
國務院的文件給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邊界畫出了一個範圍:尊重人性,符合人們需求的人臉識別應用是要大力推廣的。
一項技術是否應該推廣,應該如何推廣,究其根本應該在於必須要人們的需求和人性達到平衡。對於人臉識別技術,我們需要在安全上更加嚴格一些,但是在必要性的考慮上,需要更加細緻的考慮,而不是簡單的一刀切。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當下刷臉支付最好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