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少不了儀式感,但活在現實中地人們忙忙碌碌,也許就如同有段形容上海人的話語「人前顯貴,人後受罪」,我們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你不是真空存在地,時間的長河中你不斷在追趕,也許大部分時間為了恰飯,而轉眼發現輸給了光陰,遺忘掉過去的美好。
《肆式青春》與其說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是一部微電影合集更為恰當,故事分為食衣住三個主題進行,分別以北京,上海,廣州取景,也許真地應驗小人物大道理,又活生生地讓我們感受一次北上廣之痛,而作者的立意也許只是把三座城市生活寫照進行比對,讓讀者思考哪座城市更有人情味一些,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想,畢竟有一種說法叫做「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故事推翻了我們對城市地認知,都說吃在廣州,但故事地主題確實吃在北京,但事實上卻並不是吃在北京,而是故鄉之食,一碗鄉愁,我們看到了湖南人對米粉的執著,一開場便是美食轟炸,對著深夜黨真是相當不友好,看著看著是否有些朋友會不自覺點個宵夜呢。
也許思念故鄉情本來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但回憶確實頗讓人有點出戲,男主角「小明」可謂米粉店殺手,在故鄉從米粉攤檔到麵館,他吃過的店鋪結局無一例外店鋪倒閉了,讓我們想起了《JOJO的奇妙冒險之旅》的載具殺手二喬,他所乘坐地飛機無一例外都墜機,命運真是十分相似。
也許是一名地道地廣東人不懂異鄉地浪漫,米粉地感覺更多地像是陽春白雪,就是我們所說的《陽春麵》,陽春麵是揚州,江蘇地區地一道美食,給人一種清面地視覺感覺,其名起源於乾隆吃麵,面配上蔥花和蛋地配合,不覺得與其說米粉,更像陽春麵多一點嗎?
也許前期有多美好,後面就有多心酸,也許故事地轉變太過突兀,一下轉到了小明在北京工作與生活,北漂地少年都明白,其日益增長地物價,和其天價地房間,哪怕胡同小巷的老宅都價值過億,也許一輩子換不來一個本地戶口,80後蝸居一族,蟻族其實給我透露了北漂一族得心酸。
也許忙著忙著就錯過了昔日美好的事與人,小明接到一個電話,是奶奶病危通知,忙碌著也許就陰陽相隔,「奶奶不能再給你煮麵了」道出了多少異地工作者的心酸。
關於肆式青春電影就聊到這裡了,各位觀客是否喜歡本文,喜歡地歡迎在下方點讚評論關注,南月與你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