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網劇,各種甜膩的劇情,看的很開心,但也有些疑惑。沒了之前的「墮胎」、「失戀」、「墮落」的疼痛文學,難道國產的青春就只剩下懷舊和甜蜜了嗎?
回看國產動畫,青春片更是蹤跡全無。
唯一兩部可以稱的上國產青春動畫電影的《肆式青春》和《昨日青空》,也空有懷舊,沒有青春。畫風再好,卻沒有內核。
還記得剛畢業那會看過的《國產青春》系列繪本,覺得那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青春。有懷舊,有遺憾,有領悟,有思考。
圖源:@麥伢maiya,侵刪
可以為了高考披荊斬棘,也可以為了一本小說廢寢忘食,鑽進被窩,挑燈夜讀;可以是同桌女孩的笑顏,也可以是後桌男生的小抄;可以是鐵馬冰河入夢來,也可以是課桌上酣睡,口水橫流……
青春是多樣,也是多姿多彩的。可是國產動畫的青春裡只抓住了唯美與懷舊,一些細節和無聊的小事卻看不到蹤跡。
青春,多了美化,少了真實。
這應該是國產動畫逃脫不開的宿命。
一提起青春動畫,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新海誠,《秒速五釐米》、《你的名字》、《追逐繁星的孩子》等等。
所以,很多國產動畫都喜歡用日系的那種清新治癒的畫風來展現國產青春的唯美細膩。《肆式青春》和《昨日青空》,都是如此。
《肆式青春》本身是中日合拍,畫風日系情有可原,而且是繪夢和新海誠動畫團隊的合作,有新海誠動畫電影的影子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過多的光影效果,不僅不貼合國產觀眾的審美,也不符合實際的場景。
所以在《纖雨初晴》這個片段裡面,多雨的上海成了晴天多,而且看起來都是在講夏天的故事。甚至還出現了老大爺坐在日頭下看報紙的畫面,這難道是在曬日光浴?
還有人物的刻畫也都是日系風,帶著一種透明的光亮的感覺。雨水、陽光、建築、城市,基本上囊括了所有新海誠的元素。
《昨日青空》裡面則又是另外一種光景。雖然是以浙江蘭溪為背景繪製,在保留原有建築和人文風貌的情況下,風景也極盡江南的那種綠意盎然和青蔥翠綠,江南韻味十足。
但是看完你會發現,這種畫風在日漫中隨處可見。你可以看到《夏目友人帳》的影子,你也可以看到《言葉之庭》的影子。就是沒有國產動畫該有的國風。
美是很美,但是卻不是真正的中國美。
而且在模仿畫風的同時,國產的美術卻遠不如日本。連最基本的地理知識個常識都做不到,畫面太美,也不過是個空洞的外殼。只會越發暴露出國產動畫的缺點。
前段時間,看了一部短片《山中故事》,感覺更符合國產動畫的畫風,清新唯美。
《肆式青春》打著青春動畫電影的幌子,可實際上真正表現青春的卻只有最後一個故事《纖雨初晴》,少男少女的遺憾與暗戀。
第一個故事《一碗鄉愁》實際上時加了旁白的《舌尖上的中國》,借小時候湖南米線的味道,來懷念童年和青春。
不過展開的卻是成人社會的無奈與成人世界情感的缺失,搭配上兒時記憶的那種世事無常,與其說青春,不如說是在感概人生。主題升華過於現實成熟,與青春關聯不大。
加上旁白的文字,就是在聽一篇滿分作文。
第二個故事其實也是有偏離主題的,講述的依舊是成人的視角,表達了友情和親情,以及人到中年的那種危機感。
按道理說,用成人視角來懷念青春,或是反射青春得美好,敢做敢闖也算是另闢蹊徑。但是三個故事放在一起,就有種「前浪看後浪」的教育意義,它們只是寫給成人懷舊感傷,只有相同經歷的人才會有此共鳴。
最後一個故事則受眾更廣一些,學生時代才是大多數人的青春。一盤磁帶分為了劇情的前後兩部,最後來了個大反轉。
李墨和小雨青梅竹馬,小雨的爸媽希望她去讀復旦附中,但是需要搬家。知道小雨的想法之後,李墨為了和她在同一所學校,拼命學習,瞞著小雨準備給她驚喜。
可惜的是,小雨考砸了,自己卻搬家了。因為磁帶轉送過程中出了差錯,大學畢業後兩年李墨才聽到了小雨那盤磁帶的內容。
那一刻,他才明白小雨對自己的心意。「我捨不得離開你」。考砸只是有意為之。一段故事既述說了青春懵懂的愛戀以及出不出口的告白,還有那些猶豫退縮造就的遺憾。
因為,青春,就是用來遺憾的。
這個操作其實很「新海誠」,故事很簡單,青春的定義很明顯,這應該是國產青春裡最單純的故事。比之《昨日青空》中的俗套劇情和戀愛大三角,這種青梅竹馬式的懵懂的愛戀錯過更讓人記憶深刻。
《昨日青空》裡的故事相對來說,述說比較完整。但是在很多的細節處理上,缺缺少了設計和巧思。劇情分水嶺應該是女主的告白,然後三個人的關係也變得惡化。
本來這就是青春偶像劇裡常見的套路,有些過於俗套,但好好處理也是可以理解的。《昨日青空》裡卻把女主塑造成了罪魁禍首,這場告白成為了一切的導火索。
還有最後男二和男主的約定,真心讓人感覺到是在看《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青春是留給哥們的,不是留給女主的。為了抹殺早戀這個毒瘤,導演也真是煞費苦心。
其實國產動畫對青春的理解很狹隘,好像除了校服、黑板報、《灌籃高手》漫畫之外的懷舊物件之外,其他的就全押寶在初戀上。
其實,沒有這些依舊也可以很青春。
巖井俊二的《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就是借兩個少女之間的一場奇妙之旅來凸顯青春。裡面很大的筆觸都是在講她們在旅途中的故事,有烏龍,有溫暖,也有憨傻行為。
在對男性角色的處理上,也不過是作為了一條線索來鋪展。最後的結果以「蜜蜂是你放進我後背的吧,超級痛,一輩子也忘不了」收尾。青春被蟄了一下,少女成熟了。
國產動畫裡面卻只有懷舊懷舊,讓人看的老淚縱橫,憶往昔崢嶸歲月。可是未來呢?懷舊過後的我們又該如何行走?
空有懷舊,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合理的劇情,一個可以從過去看未來或是能讓觀眾有所感悟成長的內核,到頭來也不過是在自我沉醉,自嗨自樂。
我們看到的應該是每個人的價值,每個人存在的意義,已經在愛戀中雙方閃光的地方。也不是為了所謂的少女少男情懷而喪失自己,丟掉了夢想和方向。
《肆式青春》豆瓣評分5.6,《昨日青空》豆瓣評分6.2,堪過及格線。
看評論可知,大部分吐槽的點都在於對青春的刻畫過於低齡化。換句話說,因為動畫電影的限制,導致題材過於青少年向。
畫風美,可以吸引到大眾來欣賞,但是劇情,散文、小作文式的文字臺詞,搭配上俗套的劇情,實在是有些幼稚低齡。這已經不是疼痛文學,而是「咯噔文學」。
這種依靠文字的唯美和華麗來吸引讀者觀眾的做法已經過時了。現在的觀眾更注重的其實是劇情和細節。光靠文字懷舊,不如去看散文集,實則沒必要看動畫。
這是國產青春動畫的優點,但不應該讓它成為致命的缺點。
想要獲得更多年齡階段觀眾的觀看,最重要的還是要以細膩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來感悟。這也是國產青春動畫該有的樣子。
《請回答1988》為啥能成功,因為它的青春並不對立。拋卻男女的愛情故事,更多的是藏匿在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小事。吃泡麵,看比賽,追明星,聽流行曲……是相互扶持,相互鼓勵,相互陪伴。
因為我們在一起,所以青春依舊。即便時隔多年,再次相聚,依舊是想到當初相處的快樂時光。讓人感嘆,爺的青春又回來了。
青春是一段記憶,更是一段人生,一次成長。如果讓漫漫形容我的青春,就兩個字:平庸。沒有跌宕起伏的大事,也沒有盪氣迴腸的愛戀,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學習。
還有三點一線的教室、寢室和食堂……
觀眾缺少的並不是懷舊,而是對這段時期的一個新的思考,一個新的領悟。而現在國產動畫裡的青春正在一一篡改著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