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如何創新?

2021-01-15 中國經濟網

《命運之夜》

《養家之人》

《白蛇:緣起》

胡祥

最近國內上映的三部動畫片,來自三個不同的國家:講述阿富汗小女孩既要養家又要救父的《養家之人》來自愛爾蘭卡通沙龍公司,《命運之夜——天之杯:惡兆之花》(以下稱《命運之夜》)由日本長篇動漫改編成劇場版,《白蛇:緣起》(以下稱《白蛇》)是國內知名動畫企業追光動畫和美國華納公司合作的最新作品。三部作品在影像和敘事上表現出不同的特色,有的表現當下的嚴峻現實,有的屬於標準的粉絲向作品,有的則是改編自經典民間故事,但是它們的共同點,就是混合了東西方視角,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為國產動畫創新提供了思路。

人物塑造:

東西方價值觀的融合

這三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是《養家之人》,因為它直面現實的勇氣與凌厲。在塔利班的殘酷統治下,阿富汗女孩帕瓦娜跟隨父親上街擺攤掙錢,父親被無故抓進監獄,她的母親被監獄看守打傷,整個家庭幾乎坍塌。在當時的阿富汗,女人是不能獨自上街的。為了生存,帕瓦娜剪掉了長發,偽裝成男孩上街繼續擺攤,同時還要打聽父親狀況,一次次虎口脫險,最後依靠自己的勇氣、智慧、善良,救出了父親,讓家人團聚。有人說這是阿富汗版的《花木蘭》,其實就是以西方視角講述了一個東方故事,從人物身上投射出一種標準的西方普世價值觀——衝破世俗的藩籬,追求個體的自由和平等,勇於追夢,實現自我價值,即使是講述純伊斯蘭文化為背景的故事,卻也依然打動人心。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IP《白蛇》,主創的人物塑造重點在價值觀上進行了重塑。知名度是《白蛇》的優勢,也是這部作品需要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因為在人人都熟知劇情的情況下把觀眾吸引進電影院,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前幾年,同樣改編自經典IP的《大聖歸來》大獲成功,孫悟空成了一個不願意成為英雄的英雄,一個有著清晰自我認知過程的英雄形象,和唐僧的關係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師徒關係,這不就是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中常見的形象嘛。《白蛇》講述的是白蛇和許仙的前世故事,主創乾脆把原著故事幾乎都放棄,連許仙都改成了許宣,最重要的是,它改變了經典的女強男弱的形象,白蛇不是主動追求許仙的人設,而是一個丟失了記憶的弱女子,許宣則成了積極主動的形象。這部動畫非常像古裝版的《鐵達尼號》——許宣是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傑克,帶著迷茫的白蛇認識生活,嘗試愛情,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他們人與妖的身份矛盾,對應的就是等級森嚴的社會法則,尤其是結尾兩人的生死別離和《鐵達尼號》簡直一模一樣。蘊含著傳統價值觀審判的雷峰塔不見了,傳統價值觀代言人法海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虛構出來的西式的魔怪式大反派。

《命運之夜》則呈現出另一種面貌。因為日本本就是動漫大國,它的文化吸收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元素,既有自己完善的動漫工業體系,也有成熟的審美特色,更有龐大而固定的受眾群體。這部動漫主打原著粉絲群,在故事上非常跳脫,只有粉絲才會理解樂趣。它雖然結合了西方文化中的魔法與聖杯故事,但是放在整個日本動漫文化中看,並不突兀,有跡可循;男主角衛宮士郎、女主角間桐櫻的人物設定非常符合日本文化中的男女主角性格特色,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能看出日本動漫的強大。

畫面:東西方美學的交融

這三部電影在美學上風格迥異,或簡約或華麗,但是有共通性——東西方美學上的融合。

《養家之人》的出品方卡通沙龍還出品過《海洋之歌》《凱爾經的秘密》,這三部作品美學上一脈相承,都以最簡單的線條勾勒人物形象,但是又以最豔麗的色彩作為背景配合,有立體畫、插畫、沙畫等不同的繪畫藝術形式,顯示出一種強烈的裝飾感的風格,具有濃鬱的愛爾蘭民族特色。在《養家之人》中又加入了伊斯蘭文化元素——比如通過立體畫表現阿富汗民族歷史傳說,對阿富汗街頭煙火氣十足的生活質感的呈現,吸收借鑑了不少伊斯蘭宗教繪畫風格,有些場景採用綠色作為主色,和黃色的沙漠背景相呼應,既好看又具有一種民族的歷史風情。這部電影相比前兩部,最大的變化是對現實的描摹更加真實,尤其是對塔利班殘暴統治下女性地位不平等,男性無處不在的暴力,戰爭導致血腥屠殺等場面的展現,雖然線條簡單,依然讓這部電影產生巨大的情感衝擊力。

客觀地說,《白蛇》是一部優秀的國產動畫,這部主打成人向的動畫,相比於之前的《小門神》在人物設定上更加成熟,人物性格更加立體,所營造的神話世界更加開闊,同時傳統文化中的八卦、紙鳶、妖怪文化等元素的展現充滿視覺震撼。電影的前半段非常「中國風」,尤其對傳統水墨畫風的借用,非常接近原著故事的氛圍,恍惚讓人看到新武俠代表人物徐克的《青蛇》的影子:安逸祥靜的捕蛇村,滿山飛舞的楓葉和蒲公英,寄託傳統淡遠精神的山川瀑布,無不顯示電影表現中國傳統意蘊的誠意,但是電影的後半部分就顯得非常西方化,甚至有點CULT電影的既視感。尤其是青寶坊狐妖出現時,它更像西方魔幻小說中女巫的形象,空間構造不再是東方煉丹爐的傳統意象,更像帶有蒸汽朋克與西方鍊金術意味的鍋爐房,白蛇變身後與許宣見面時非常像《馴龍高手》,白蛇不再是傳統文化中的白蛇形象,而是西方電影中經常出現的代表邪惡的龍的形象,小蛇妖們是《怪物史萊克》式的西方妖怪形象,白蛇、小青與小道士、國師的大戰場面,充滿著西方的機械式的機關和魔法打鬥風格;小時候白蛇鬥法海的場面再也不見了,沒有保持美學上的連貫性。

而《命運之夜》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日本動漫的畫風,其中現實生活場景和魔法打鬥場景風格界限分明,如充滿青春氣息的校舍走廊,日本巷陌中的狹長的街道,日式建築的家居環境,它的視覺場景非常統一。而魔法打鬥場面,則吸收不少西方魔法電影中的風格,華麗,快節奏,配上哥德式音樂,像我這樣的非原著粉,依然會被這樣的場面吸引。

國產動畫的差距不在技術上

在當下市場環境下,表現傳統文化的國產動畫的創新依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白蛇》讓我看到了一種年輕創作力量在面對傳統經典時求新求變的誠意。一方面,他們要努力還原傳統文化的氛圍,包括原著故事中的古典情景和古典情感,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必須面對當下年輕的動漫受眾,如果再以老掉牙的方式講述故事,很有可能還會犯《小門神》的毛病。當好萊塢和日本動畫的水準一直在進步,他們的焦慮和壓力會更大。

我很驚訝於《白蛇》呈現出來的突飛猛進的技術水準,包括經常被用來做標準的毛髮、水流、裙裾的動畫效果等等,和好萊塢動畫已經相差不大。國產動畫的差距始終不是在技術上,而是在故事敘述、人物塑造與美學統一上。

故事是國產電影最大的弱項。《白蛇》是被經常翻拍的IP,至今成功的似乎依然只有徐克的《青蛇》,是因為它改變了敘事角度,很好融入了現代價值觀。但是動畫片《白蛇》在故事上最大的問題在於擯棄了傳統經典情節,而新編的故事轉折有些突兀和生硬。比如白蛇為何會在和許宣有了肌膚之親後卻突然冷淡提出分開,斧鑿的痕跡比較嚴重,刻意向西方魔幻電影上靠。為何一定要放棄傳統故事元素而為之呢?其次是人物塑造。對比去年《風語咒》,會發現這兩部動畫在人物形象和性格上都有些像,尤其是許宣這個人物,沒有真正突出的特質,更多是靠語言來表達性格,缺乏行動力,也缺乏成長性,這是國產動畫的最大毛病。最後是美學風格的統一性。現在國產動畫受日本和好萊塢風格的美學風格影響太重,但又有打造中國風的強烈意願,往往容易造成美學上的斷裂,兩邊不討好。尤其是傳統文化題材的動畫片,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合西方動漫美學風格,反而不如強化一種主導風格,《大鬧天宮》放在現在依然不會過時,有時候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國產動畫製作公司如何實現創新發展
    國產動畫要想實現創新,走出去,首先需要一個適合「創新」和「創造」的環境。這裡的環境包括政策和行業市場,政策非常直截了當,很早便開始扶持國產動畫的發展。但是對於動畫公司自身來說,國產動畫製作公司如何實現創新發展呢?藝虎動畫介紹如下。
  • 國產動畫電影如何升級
    (原標題:國產動畫電影的「升級」現象)這是2014年動漫業內一次「四」和「十」的相遇——在北京舉辦了3屆的國產動畫電影專場推介會暨高峰論壇把第四屆放在了第十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並從此落戶杭州。
  • 國產動畫老IP如何迎接新觀眾
    11月,音樂話劇《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之穿越平行世界》在上海首演,這個國產動畫IP再一次全新跨界。「親子關係」的內核沒有變,但加入了快遞、網課、人工智慧等元素。屏幕、舞臺上永遠不老的經典動畫IP,又要如何與一代又一代的新觀眾交流呢?80後張黎是一個5歲寶寶的父親,自己小時候看過「大頭兒子」的動畫片,現在帶著兒子來看同款音樂話劇。「小時候看,羨慕『大頭兒子』,希望有個像『小頭爸爸』一樣能理解自己的爸爸;現在有了孩子,發現孩子的煩惱是相似的,但大人可以做出更好的回應。」張黎說。
  • 數據|《姜子牙》:國產動畫的突圍
    在各大社交平臺,觀眾對電影主題和情節的爭論形成了兩級分化的態勢,截至12月10日,《姜子牙》在豆瓣的評分已跌至6.9分,差評率12.9%,票房止步於17億元之前,無力承續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50億票房的國產動畫電影高光。那麼,《姜子牙》的爭議性為何存在?國產動畫劇情敘事要如何與國人越來越高的審美和期待值相適應?它在多齡化方向上的探索究竟將走向何方?
  • 國漫崛起vs國漫仰臥起坐: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國產動畫?
    2020年的國產動畫,光就連載動畫而言。國產3d連載動畫,數量不計其數,已經處於量變狀態。我們自然無法得出這部國產動畫作品,真實水平到底如何?除非國產動畫打算圈地自萌。否則,它最終無法成為成熟的中國流行文化。
  • 國產動畫電影未來可期
    國產動畫如何贏得好口碑和高票房,又如何更好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一起探探中國動畫電影崛起背後的「錦囊妙計」。2015年上映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斬獲9.56億元票房,創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歷史新高,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突破49億元票房,再次刷新了票房記錄,登頂中國動畫電影票房冠軍。《大魚海棠》《白蛇緣起》等國產動畫電影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受眾面拓寬是國產動畫電影取得高票房的重要因素之一。
  • 國產動畫電影未來可期
    國產動畫電影未來可期   8月16日,電影《姜子牙》官宣定檔國慶,作為去年「爆款」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彩蛋」,影片備受關注和期待。近年來,黑眼圈的「哪吒」,長臉的「齊天大聖」,細節「滿分」的白蛇、青蛇等動畫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圈粉」了不少觀眾,電影票房也不斷躍升。國產動畫如何贏得好口碑和高票房,又如何更好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一起探探中國動畫電影崛起背後的「錦囊妙計」。
  • 打造叫好又叫座的國產動畫精品
    數據:國產動畫年產量超過9萬分鐘近3年國產電視動畫創作熱情高漲,產量穩定保持在每年9萬分鐘以上,呈現出百花齊放、生機盎然的局面。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收視評價大數據系統顯示,2020年7月,全國衛視頻道播出動畫片184部,其中國產動畫178部,佔97%,國產片播出量不斷增加,已經主導電視播出市場。與此同時,國產動畫市場主體不斷發展、布局更加均衡。
  • 國產動畫老IP如何迎接新觀眾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原標題:看過「大頭兒子」的孩子已經長成了「小頭爸爸」 國產動畫老IP如何迎接新觀眾  給老IP加點「新朋友」。  「孩子怎麼就不明白我的苦心?」「爸爸媽媽為什麼要強迫我做不喜歡的事情?」「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 國產動畫電影就只剩下「哪吒們」了嗎?
    電影院在20號再度開張,哪怕是數量較少的國產動畫電影也排了三四部,都會預計會在暑期上映。而縱觀國產動畫電影,出現在影院的,除了如羊熊的劇場版電影,再如羅小黑、魁拔等已有劇集動畫前作,完全原創獨立的動畫電影實際上還是很少的。
  • 國產動畫發展初期,第一個繁榮期如何出現
    國產動畫源自於1922年萬氏兄弟拍攝的《蘇振東華文打字機》,這比世界公認的第一部動畫片《滑稽臉的幽默相》的1906僅僅是遲到了16年。再到1941年的橫空出世的中國第一部黑白大型動畫電影《鐵扇公主》,打響國產電影向世界進軍的第一槍,讓國產電影在亞洲乃至世界拉開了屬於中國動畫電影的帷幕。這是當時,除了美國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外,另外一位被世人熟知的公主。
  • 《姜子牙》4天10億票房,這部備受爭議的國產動畫,到底如何?
    《姜子牙》10月1日上映,到今天10月4日截止,累計10億票房,創新了國產電影的票房記錄。所以,他成了一個凡人,去看這蒼生,到底是怎樣的蒼生,他該如何去救,怎樣去救?(姜子牙燃剪)不說其他,光看動畫質量,宏偉壯麗,特效堪稱國產動畫電影之最,視覺效果也不錯,很明顯,國產動畫最高導演整容並非浪得虛名...1600多人的動畫人,4年日夜打磨。
  • 國漫出海《哪吒》能帶領國產動畫逆天改命嗎?
    緊跟著《哪吒》的步伐,另一部爆紅的國產動畫電影《白蛇:緣起》也宣布在北美上映,國產動畫的火不僅在國內燒得旺,更是一路蔓延到了國外。其中《羅小黑戰記》在日本得到很多業內大佬的盛讚,而《哪吒》也首度在北美為國產動畫留下足跡。
  • 3D動畫《雄兵連》收益超千萬,國產動畫番劇是如何盈利的?
    《雄兵連》作為一部原創獨立IP動畫,據相關資料顯示,僅以內容付費的模式,收益已超千萬,並且根據數據預測,《雄兵連》第一部33集播放完成後,付費總收入預期能過數千萬,相比同期連載動畫收益數據來看,或將成為2017年度原創動畫付費收益最高,最具有付費觀看價值的IP之一。那麼,在國產動漫番劇普遍盈利難的情況下,《雄兵連》又是如何從眾多國漫中殺出重圍、衝破困局,實現盈利的呢?
  • 孫立軍《秋實》打破動畫潛規則,奮起訴說傳統創新篇章
    孫立軍《秋實》巧破動畫潛規則,奇男子奮起訴說水墨新故事。不久前影副校長、導演孫立軍的動畫電影短片《秋實》入圍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單元,是中國水墨動畫闊別世界頂級電影節35年來,打破動畫片潛規則再一次引起關注,話語權也需創新。具備傳統文化色彩的《秋實》短片雖然只有不到5分鐘,我們說在8K這樣的超高的精度的前提下,我們面臨的挑戰不是我們現在所想像的,那麼我們在8K的環境下我們在表現同樣的題材、同樣的內容和人物的時候,這個美的定義可能會發生變化。
  • 國產動畫邁向發展新階段 傳統文化題材耀眼奪目
    近年來,國家廣電總局深入開展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各地經典民間故事,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精華、民族精神和氣度神韻,以現代視角、動畫科技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堅定當代中國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相較以往都有較大提升。
  • 如何評價西遊IP題材的國產動畫《西行紀》?
    如何評價西遊IP題材的國產動畫《西行紀》?上周六,在一家家庭式的小賣部買水。由於剛出差完,有些累,就想再買點其他的小食,遂在店裡多駐足了一會。由於我對現在小孩子看的國產動畫還停留在《喜洋洋》、《熊出沒》等偏低齡化類型的認識層面上,我對於西行記類型判斷也大致歸為了這一類,不過抱著休息一下的想法,我就多看了兩眼。然後,「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我的天啊,這唐僧這麼帥???取回來的經就這麼一朵叫「奇經」的蓮花???
  • 8K水墨創新中國風 孫立軍打破動畫潛規則戰柏林
    不久前北影副校長、導演孫立軍的動畫電影短片《秋實》入圍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單元,是中國水墨動畫闊別世界頂級電影節35年來,打破動畫片潛規則再一次引起關注,話語權也需創新。所以我想利用8K這樣超過精度的這樣一種顯示,如何能夠使中國的文化,特別中國水墨動畫,能夠在這樣一個機遇期能夠展現出來,奉獻事業。作品講述了一隻蟈蟈為秋後的蟄伏儲藏足夠的食物,在天敵的威脅、同伴的捉弄下,它顆粒無收。然而在絕境下,它陰差陽錯地收穫美味的食物。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作品,如何能夠把中國藝術、中國的文化通過中國的動畫展現出來。所以,這種文化傳承和創新,同樣我們動畫人都有責任。
  • 「85」後動畫導演施佳欣:國產動畫留下海歸印記
    近年來,國產動畫發展勢頭強勁,大有崛起之勢,從被譽為開啟國產動畫復興之作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護法》、《大魚海棠》,到今年初的《白蛇:緣起》及最近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從製作愈加精美的畫面,到用心改編、勾起觀眾情懷與記憶的經典劇情,越來越多的國產動畫電影進入觀眾視野。
  • 國產動畫雄風再起,不容小看的國產動畫電影
    近些年來,中國電影發展態勢良好,國產電影市場不僅刷新著票房成績,而且也出現了個別令人印象深刻或者令人驚喜的高質量作品。在這些年各種國產院線電影的好作品榜單中,漸漸地出現了不少引發國內觀眾熱議和令市場興奮的國產動畫電影,觀眾們的口中不再只是討論出自迪士尼、夢工廠、皮克斯等工作室的動畫電影,也不會覺得想在電影院看國產動畫電影時只能選擇《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之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