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青春劇30年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2021-01-15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吳懟懟」(ID:esnql520),作者陳倩倩,編輯吳懟懟,36氪經授權發布。

隔著一塊屏幕,70後記得郝蕾,80後難忘徐靜蕾。到了90後、00後的視野,一些更為年輕的名字登場,王珞丹、鄭爽、沈月成為了青春劇難以繞過的形象。

1989年,《十六歲的花季》以潑滿顏色的片頭拉開國產青春劇的帷幕,也定格了70年代生人的青春記憶。

千禧年後,國產青春劇市場多元起來,既有《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等「偽現實」向青春劇,也有《一起來看流星雨》《轉角遇到愛》等偶像青春劇。

至2010年,IP爆發,網生內容流行,自小說改編而來的青春劇成為整個市場最熱門的類目,《最好的我們》《匆匆那年》口碑引爆。

而最近,微博熱搜榜被《青春鬥》刷屏,奔跑的向真身上似乎還能窺見楚雨蕁的影子,誰也沒想到,從艾利斯頓商學院到北方師範,鄭爽的書已經念了十年。

三代女主更迭,國產青春劇嬗變剛好三十年。時代語境不斷重構著青春影像的敘事傾向,而影像本身也在影響著它的觀劇人群。

01、轉型期的90年代:單純年代的朦朧敘事

1989年,web在歐洲量子力學實驗室誕生,吉卜力的《龍貓》在日本上映,與此同時,在小虎隊的歌聲裡,《十六歲的花季》開播。

就是這個春天,《十六歲的花季》開創了校園青春劇先河。

在《十六歲的花季》中,旁白說道「你以為這是個故事,那麼你錯了,你以為這是生活,那麼我錯了,這是綜合成百上千個十六歲孩子的經歷編織成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

正如旁白所解讀,青春劇不只是虛構故事,但也不會是寫實生活,它是被影視語言解構後的詩、歌、夢,是青春文化的一面鏡子。

自《十六歲的花季》後,並沒有持續性出現具有話題度的青春劇,但是在電影界,青春題材卻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小高潮,90年代中期,以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為代表,湧現出一批講述青年人騷動不安的青春與精神成長的電影與電視劇,此類影視劇大多以懷舊為主題,用藝術性的手法回顧青春往事。

20世紀90年代,社會體制變革,文化工業及商品浪潮不斷衝刷著正處於轉型期的影視創作,大眾文化在90年代中期呈現出娛樂化傾向,普通青年群體成為影視劇創作者們的靈魂繆斯,通俗美學也逐漸走上社會主流審美視域。

到90年代後期,在青春劇的創作中,鏡頭語言及青春議題變得更加直白與多元,諸如《花季雨季》《17歲不哭》以及《將愛情進行到底》等,對青年群體的敘事,變得更有感染力,尤其是在情感表達上,逐漸從朦朧走向直白。

郝蕾主演的《十七歲不哭》裡,高中生敏感、聰慧而早熟。作者阿之說,這種早熟的衡量標準,在於他們一進高中,就已經意識到了自我和客體環境的衝突、認識到從青春期過渡到成人時期需要承擔比初中階段更重的責任。

面對繁重的升學壓力,墜入愛河的他們知道表白與否關乎的不僅僅是自己,也要向對方的前途負責。面對家境的突然變故,他們選擇改掉奢侈的生活習慣,為家人分擔壓力。

郝蕾之後是徐靜蕾,1998年,《將愛情進行到底》播出,徐靜蕾成為一代人的女神,也給屏幕前的少男少女帶去對未來的想像,大學生活的願景被具象化,新奇又時髦的青春讓人豔羨。毫不誇張地說,此劇開啟了中國內地青春偶像劇時代。

在這樣的歷史語境下,國產青春劇逐漸開始步入創作的學習期,與此同時,日韓的偶像青春劇已然步入創作穩定期。

因此,在世紀交錯之際,國內的青春劇開始進入界限模糊時代,青春敘事也變得更加複雜,自我意識的覺醒,表達的多元化,都使得青春劇的議題變得更豐富,但是國內的影視產業尚且稚嫩,類型意識不足,在本土青春劇的表達上存在著移植其他文化土壤上青春劇的現象。

實際上,此時的青春劇,一方面難以割捨對時代背景與文化議題的考量,另一方面,又受日韓港臺青春偶像劇影響。

在這種雙向拉扯下,大陸的青春劇準備迎接千禧年。

02、千禧年後:在模仿復刻與類型自生間徘徊

千禧年後的青春劇呈現出兩種狀態,一種是深受日韓、港臺青春劇影響的偶像青春,另一種則是在本土視域下自生自長的顆粒化青春。

偶像青春時代的劇作品,往往體現著戲劇化表達。青春敘事的主題逐漸從青年成長中的學習生活與精神風貌轉為對校園邊緣文化的放大。

2001年,臺灣的青春偶像劇《流星花園》在大陸播出,F4火遍中國,貧窮女孩杉菜的愛情故事廣受追捧,花澤類與道明寺成為無數女孩的床頭海報。

時隔兩年,《紅蘋果樂園》播出,在故事架構上幾乎沿襲了《流星花園》的套路,作為內地比較早的青春偶像作品,劇中的造型在某種程度上引領了時代潮流,五個男性角色的髮型稱得上是殺馬特的萌芽時期,但也奠定青春偶像劇1.0時代的鮮明記憶。

包括2009年播出的《一起來看流星雨》,也同樣是《流星花園》的生動復刻,而楚雨蕁更是杉菜的2.0版本。這部劇成為90後青春繞不過去一個作品,楚雨蕁和慕容雲海的高光片段在社交網絡被不停提及,衍生出無數網評與表情包,更是B站鬼畜視頻的重要素材。

無獨有偶,1998年的日劇《麻辣教師》在中國青春劇歷史上也留下了深刻影響。

2002年,《十八歲的天空》播出,此劇同樣採用複製手法,故事架構與《麻辣教師》如出一轍。但是,對於80及90後來說,《十八歲的天空》算的上是校園劇一番,藍菲琳和石延楓的Be結局,也讓無數觀眾念念不忘。

之後,臺灣偶像劇被頻繁搬上內地熒幕,《惡作劇之吻》《轉角遇到愛》《微笑百事達》《綠光森林》《天國的嫁衣》《終極一班》等劇為大陸青春偶像劇製作留下了生動範本。

此後,在長達十年的青春劇歷史中,將愛情故事裝進青春敘事主題,把現實空間符號化作為背景容器,成為青春劇的一大現象,霸道總裁和貧窮灰姑娘成為青春偶像劇標配,而專一、多金又帥氣的單身男二號則留給觀眾們意淫。

在相同的時空維度上,80後逐漸成為社會文化版圖的重要力量,講述80後奮鬥記憶的劇作在外來文化的夾擊下茁壯成長,由此,在本土視域下自生自長的偽現實向顆粒青春劇也掀起了一股群體性焦慮。

趙寶剛成為這一時期偽現實向青春劇的集大成者,而佟大為則是觀眾對此類青春劇最臉熟的面孔之一。

由趙寶剛指導的《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被稱為「青春三部曲」,在這一系列中,運用大遠景閃現都市霓虹與萬家燈火,標誌性建築在快速剪輯的鏡頭中略過成為常態。

在三部劇中,北京是所有故事發生地,而反叛與迷茫是青春主題。愛情、背叛、金錢、欲望與浪漫主義敘事相結合,勵志奮鬥似乎是三部劇集中的價值取向,但是在表達上卻始終顯得「奮鬥」地不那麼認真,「勵志」地千奇百怪,這種烏託邦式的理想化勵志在某種程度上迴避了現實中尖銳的矛盾衝突,所以導致情節雖然峰迴路轉,但是最終都能理所當然。

到2008年後,青春劇在追求理想激情與愛情火熱中逐漸也聚焦到了青年職場焦慮上,這一時期,《醜女無敵》《杜拉拉升職記》《網球王子》等職場進階型青春劇在市面上打的火熱,自我價值的實現成為這一時期劇作的主旋律。

回望2000年到2010年的青春劇,離不開偶像二詞,明道、鄭元暢、立威廉等舶來偶像支撐起偶像青春1.0,而後,《一起來看流星雨》開啟「模仿偶像」時代,偽現實向的顆粒青春劇則選擇「重塑偶像」。

至此,國產青春劇的「模仿偶像」與「重塑偶像」階段告一段落。

03、2010年後的範式:喪到自殺與甜到爆炸

2010年後的青春劇如同是脫了韁的野馬,各種類型、多種模式遍地開花,把傻白甜、陰鬱向、懷舊風到甜寵掛挨個走了一遍。

這一時期,移動網際網路步入高速發展階段,幾乎算是網際網路原住民的Z世代逐漸成為視聽文本的消費人群,新的媒介形式衝擊著電視劇原生創作模式,媒介技術的融合使得青春劇有了更多表達途徑。

而資本化的影視製作市場不停追逐風口,階段性井噴IP成為常態。在網際網路的野蠻擴張下,娛樂至死成為時代之聲,影視劇市場一時成為資本歡樂場。

這一階段的青春劇也可以說是IP化而來的小說向青春時代,小說作者的創作水平決定了這一階段青春劇的格局。

早年的青春言情小說經過時間積累,衍生一大批書粉,而後有製作公司對其進行影視化改編,像《杉杉來了》《微微一笑很傾城》《遇見王瀝川》《明若曉溪》等同名影視劇都是這一階段的產物,至於小時代系列,更是將「青春」二字榨了個乾淨。

但是,這些劇目,由於言情標籤大於青春,所以,每一款都像是《一起來看流星雨》中四位男性角色跑出屏幕,不約而同踏入影視圈,去了其他片場接戲。

霸道總裁慕容雲海在《姍姍來遲》裡是豪氣萬丈的魚塘塘主,而憂鬱文藝的端木磊則是《遇見王瀝川》裡多情隱忍的黃金單身漢,IT精英葉碩則是翻版遊戲大神肖奈,至於暴躁的傲嬌男孩上官瑞謙,依舊是各大青春劇標配男二男三,不配擁有CP。

時間線定格2013,由趙薇導演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大火,此後,在青春劇市場也引發了模仿熱潮。之後,出現了一批以自殺、墮胎、背叛等為元素的殘酷青春劇,尤以《匆匆那年》為代表,諸如左耳右耳七月八月都是其中佼佼者。

而青春電影更是重災區,《同桌的你》《悲傷逆流成河》《小時代》幾乎是釘在十字架上拍攝,每一幀畫面都是刀尖抹糖。

太過戲劇化的青春引起了受眾集體吐槽,紛紛diss「這是編劇與小說作者的青春,不是我等凡人的青春」。

此後,影視劇宣發都要用「沒有墮胎、沒有車禍,沒有自殘,沒有腦殘富二代霸寵校花,只有一張張青春洋溢的笑臉」作為宣發文案,可見,在此之前的青春劇到底有多麼魔幻,受眾的觀劇寬容度有多麼高。

到16年,國產青春劇出現了「物極必反」的現象,整個青春劇市場從喪到自殺向著甜到爆炸的趨勢演變:2016年《最好的我們》《那年,我們青春正好》、2017年《你好,舊時光》《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夏至未至》、2018年《忽而今夏》《甜蜜暴擊》···

此時,「你們、我們」成為青春劇劇名標配,「想當年」氛圍濃厚,大家一起吃糖糖,嗑CP,回溯學生年代,遙想高中、大學。跟著這些青春劇,觀眾每隔幾個月就要回想一遍校園生活。

但是,所幸,當代青春劇的確走出了墮胎泥潭,然而,好景不長,就在最近,青春劇又陷入了「臨近畢業分手-與備胎戀愛-再複合」的新泥潭。

趙寶剛老師多年磨一劍,聯合流量大戶鄭爽奉獻出大型青春群像劇《青春鬥》,試圖再續青春三部曲的輝煌,但是此次慘遭滑鐵盧,《青春鬥》評分4.4,刷新趙寶剛導演所有作品最低分記錄。

早前曝光的一則海報,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海報中以5女15男的格局,通過顏色對比的手法意圖表現青春的紅與黑,那麼也就能理解劇中女性角色為什麼頻繁更換男朋友,畢竟犯傻、發瘋、捅婁子都要包容大度的男友善後撐腰。

跟90後談青春,光喊口號已經走不通了,勵志是個好主題,但強行正能量就顯得十分「兩開花」,畢竟,大多90後已經走入職場,已然窺見社會冰山一角,都是正在大學或者是剛剛畢業,對於劇中角色所處時間段的重心與焦點,再清楚不過,而趙寶剛導演對於青春的定義實在太拘泥於「不談戀愛無青春」了。

無論是從豆瓣評分還是從觀眾口碑來看,《青春鬥》撲街已成既定事實。

在後青春圖景裡,青年消費群體不斷擴大,基於粉絲經濟與IP效應,青春劇落入了「唯流量」視野。而在網生環境下,青春議題與表達實則有很多未觸及的地方,懷舊消費與唯偶像論調不應該成為青春的表達範式。

文化理論家斯圖亞特·霍爾曾言及「青年文化最能夠反映社會變化的本質特徵」,那麼,優秀的青春劇必然要與時代的文化邏輯產生共振,而國產青春劇的文化樣貌能引起思考震顫的寥寥無幾。

時光混沌如雲,三十年呼嘯而過,幾代人的青春,都在這個跨度裡,發生過,進行著。

相關焦點

  • 國產電視劇裡那些《沉默的真相》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遠川研究所」(ID:caijingyanjiu),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魯舒天 編輯:黃主任/戴老闆 支持:遠川研究所傳媒組 編劇汪海林現在非常火,他的「出圈作」是2018年講的一句話:我很懷念煤老闆當投資人的日子。 這可不是段子,他進一步解釋道:「他們特別好。
  • ACG行業事件Top100,重新發現2019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靠譜二次元」(ID:kpACGN),作者靠譜ACG編輯部,36氪經授權發布。 2019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憑藉優質的製作和大眾熟知的民間傳說故事,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口碑發酵,最終票房4.4億人民幣,為2019年國產動畫電影的接連爆發開了個好頭。
  • 虎撲「沉默」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指北」(ID:hlwzhibei),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 指北BB組 蔣凱西 編輯 / 枕溪 丹尼爾 「肖戰」已經成為公憤了嗎?大概率是的。因為每當路人已經逐漸淡忘與肖戰有關的風波時,肖戰的粉絲們總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提醒著人們:「肖戰」,並不只是一個停留在文娛板塊上的流量明星。
  • 民宿進入洗牌期,芝麻谷如何破局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芝麻谷設計師王健告訴36氪浙江,行業的自我調整和迭代已擺在眼前,挖掘客戶的深層次需求或是下一個增長契機。 跨界的設計師 不一樣的芝麻谷 王健是一名設計師,也是芝麻谷的業主之一。 他初到莫幹山時,被這裡的山林竹海、村落風貌所打動,便萌發了住在這裡的想法。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一位遊戲陪練平臺從業者對36氪表示,未來幾年,遊戲陪練行業憑藉日趨龐大的用戶與從業者規模,有望佔據整個電競產業15~20%的份額。遊戲陪練,有望成為電競行業的下一個「新百億市場」。 新百億市場 國內的遊戲陪練行業,萌芽於2014年。五年時間內,這一行業湧現出了比心、撈月狗、暴雞電競等一系列創業企業。除此之外,網際網路行業巨頭也已盯上這塊新興市場。
  • 京東:製造獨角獸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FN商業」(ID:FN-24H),作者:不二,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是京東的「大年」。只不過這一次撕下熱搜位的終於不再是「社會性死亡」的劉強東夫婦,而是堪稱獨角獸製造機的京東集團。
  • 二次元沒有桃花源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李春暉,36氪經授權發布。 人紅是非多。 以B站為新陣地,AO3同人圈和肖戰粉絲再次爆發大規模對峙。 起因是4 月初,B 站和贊助商在娛樂區搞了個「心動挑戰混剪大賽」。
  • 奧特曼的光榮與夢想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半佛仙人」(ID:banfoSB),作者:蒼羊 半佛仙人,36氪經授權發布。 1 作為表情包戰神,在表情包成為線上交流的日常時,我常在網上看到有人刷奧特曼的表情包,也圍繞著奧特曼誕生了一堆諸如「奧特懵逼」、「奧特加油」、「奧特舉手」、「奧特認墳」之類的二次創作。
  • 新氧浴火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錦緞」(ID:jinduan006),作者:傑迪,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這場疫情,重創實體空間為依託的服務業。一些品牌甚至賽道將再也不見;而另一些剛需賽道的品牌——主要是行業龍頭,將在不可抗力式被動出清的黃金坑裡浴火重生。這可能是近年來最需被重視的困境反轉投資主題。
  • 360沒有內容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 園長 編輯 | 楊晶 玩low的,360不是第一次了。但內容,仍然有可能是360在安全行業之後的一個機會。
  • 全球化手冊|VC盤點·東南亞篇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36氪出海,歡迎在文末掃碼關注並加入出海社群,遇見全球商業夥伴。 為了嘗試回答這些問題,36氪出海推出了全球化手冊。這一系列將陸續梳理上述市場情況、發掘當地商業機會,希望能夠幫助讀者逐步建立對海外市場的認識。往期連結在這裡。 東南亞市場無疑是全球最火熱的創投市場之一。
  • 說唱歌手的主流進擊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音樂先聲」(ID:nakedmusic),36氪經授權發布。 在《我們的樂隊》第一期節目中,除了樂隊飯圈化等話題在音樂圈中引發不少討論,像王以太、派克特這樣的rapper是否也適合組樂隊也成為熱議話題;另一邊,Jony J在《青春有你2》舞臺上遭遇到的質疑則更為直接,人設崩塌、網友怒懟、上節目賺個奶粉錢無一不是網友們對Jony J的吐槽;而更早一些,劉柏辛以奇襲歌手的身份參與《歌手·當打之年》,其未來感的音樂舞臺獲得了耳帝、呆若木一、八耳等一眾樂評人的好評
  • 氪金| 人間煙火的網際網路圍城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上面詳細規定著網格倉的具體條件:要求距離中心倉40km開外,並包含500~1000平米的空間,配置一定比例的低溫倉庫。對司機運力和人員配比的需求也清晰可見。 「只有擁抱巨頭,才能儘快止損。」打不過他們,只好加入他們。 商超向左還是右? 所有的資源仿佛都在傾向於巨頭。
  • 疫情之下,直播帶貨從中國傳到日本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日經中文網官方微博」,36氪經授權發布。 主播在日本進行直播,將化妝品和日用品等推薦給中國消費者。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訪日中國遊客銳減,傳統的商業流通模式受阻。於是,一些企業將目光轉向了這種在中國燃起燎原之火的新銷售方式。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Iger)突然向包括 36 氪在內的中國記者發問:「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廣東、北京和上海現在的實際情況怎麼樣?你們復工了嗎?電影院開門了嗎?」 隔離在美國家中的艾格很操心太平洋彼岸的疫情。儘管 69 歲的他在今年 2 月已經「光榮退役」,結束了執掌迪士尼 15 年的 CEO 生涯,把這個位置交給了 61 歲的鮑伯·查佩克(Bob Chapek)。
  • 格力的「陣痛」與「頭痛」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易牟,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家電行業在變天。 「疫情只是原因之一,主要是行業碰到天花板了,就拿空調來說,今年雙11各家的銷量都不行,下降了40%還要多,格力、奧克斯、海爾、美的……這些廠商的日子沒一個容易的,我們這些經銷商,就賺一個辛苦錢。」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發布。 2018年,騰訊視頻推出過一檔女團紀錄片——《女團》。 這檔節目是通過觀察者張紹剛的視角,以及兩位偶像團體出身的知名藝人黃子韜與ella的現身說法,從多個維度向觀眾揭秘中國女團成長的行業現狀,記錄懷揣偶像夢想的少女們舞臺背後真實的生存境遇。
  • 我和130萬人在B站看柯南,淚流滿面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刺兒」(ID:haozhugongshe),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 周矗 編輯 | 禦寒 比起「愛優騰芒」,B站其實是最後一家上架《名偵探柯南》的視頻平臺。 不過,只有在B站打開《名偵探柯南》,看到滿屏的彈幕時,你才會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 好萊塢失守「原創力」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轉載。 2019中國全年電影票房達到642.66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5.4個百分點,同比漲幅5.4%,總觀影人次突破17.27億,創歷史新高。10年時間,中國票房淨增長541億元票房。雖然今年同比增長率為近三年最低,但在「影視寒寒冬,資本退潮的」背景下,仍有35億元的淨增幅,實屬不易。 反觀2019年北美整體電影市場表現,就稍顯慘澹。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蘇琦,編輯:金璵璠,36氪經授權發布。 現在的女人,變了。 這一點,你打開「電視」看看就知道。 如果說,過去的女人是《欲望都市》裡痴迷購物的Carrie和小姐妹,那現在的女人就是《乘風破浪的姐姐》《三十而已》裡開了掛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