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清朝,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我先想到的是這首「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悽美詞中的初戀。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容若在他的《木蘭花令》中道出人生難得「初見」的那份純真,但許多事情最終都不像我們開始想像的那麼美好那麼甜蜜,總留下無奈的遺憾!
初戀,是人們最美好的感情。資料顯示納蘭性德的初戀是他的表妹謝雪梅。她自小父母早亡,生活在納蘭明珠家中,兩個人青梅竹馬,懵懂相愛,情竇初開,這表妹「薄妝淺黛亦風流,見人羞澀卻回頭」。後來納蘭明珠把雪梅送到宮中,成了康熙的妃子,只留下「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鬢心只鳳翹。待將像喚,真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廊叩玉釵」的辛酸與遺憾。
然而,「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鬱結」。這是納蘭性德初嘗相思之苦。或許因為心底有人,所以暗中有光,納蘭性德的詞中,泛著憂鬱的暗光。
納蘭性德有一首著名的《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仿吹牛津,相對忘貧。人們都認為這首詞是納蘭寫給亡妻盧氏的,其實眾多資料顯示這首《畫堂春》是寫給表妹謝雪梅。「一生一代一雙人」,脫口而出,直出胸臆又直刺人心扉,道出心靈深處最簡單又最純真的願意,相愛的人本來應該一生一世永不分離,但赤裸裸的現實卻不得不分開,最終「兩處銷魂」,「相思相望」,這春天,是誰的春天?隨後借用了幾個典故,渴望那份「相對忘貧」的愛情生活!
納蘭性德自幼天資穎異,讀書過目不忘。十七歲時入太學讀書,十八歲中舉人,後又考中二甲第七名進士。在這之前他已有《淥水亭雜識》等著作。二十四歲詞集《飲水詞》問世後,形成了「家家爭唱飲水詞」的局面。
他的詞全以一個「真」字勝,情真景真,看去不加粉飾,卻如天生麗質,無不鮮明真切,搖曳動人。王國維有評:「 納蘭性德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更被贊為「 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
納蘭性德的作品:「純任靈性,纖塵不染」。遺世獨立的赤子之心,最純真自然的天性,是他所帶給後人關於美的所有來源,是留給我們的玫瑰。
眉如遠山,眼似秋水,膚若凝脂,襲生芳菲,唇點朱丹,深蹙娥眉,掩不去萬般風情,盡顯嫵媚。這是在描寫納蘭容若的表妹。容若與她的愛情在史書上有如夢一樣的朦朧,他與她在淡抹年華裡一同長大,她為他研墨,他為她吟詩。她喜歡他濃濃的多情,他喜歡她眉間淡淡的憂傷,「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從此,詩句千言寫的是她,筆尖輕勾畫的是她,真是「 一見伊人落紅塵,二見伊人誤終身,豈料緣定已三生。」可表妹唯美的愛情在她身上終究是一段若只如初見的開始,還有秋風悲畫扇的結局。
文字:海貝兒
圖片:來自網絡,在此向作者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