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可能大家都知道這句詩,這句詩讀起來也讓人覺得這是一句很美的詩。但是這詩中蘊含了什麼,大家都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聊一聊這句詩中到底隱含了什麼。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句詩是出自納蘭性德的《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大家對於納蘭性德這個名字都感到熟悉吧?他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納蘭容若。納蘭性德,清朝初年詞人,是滿洲正黃旗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納蘭性德的原名為納蘭成德,因為要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為納蘭性德。納蘭性德是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愛女愛新覺羅氏。納蘭性德自幼便飽讀詩書,文武兼修。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格高韻遠」有著自己的特色。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這首詩是以一個女子的口吻來寫的,控訴著男子的薄情。「決絕」一詞便能感受到女子與男子絕交之後的憤怒,幽怨的情感。而詩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意思是與意中人相處應當是像剛剛認識的時候那樣甜蜜的,到底是因為什麼,讓本是相愛的你我走到如今分離的地步?這句詩哀怨悽婉,應當是這首詩中情感最為強烈的一句了。
「何事秋風悲畫扇?」這「扇」指的是什麼扇呢?其實納蘭性德在這引用了一個典故。詩句中的「扇」是指秋涼團扇。這秋涼團扇是漢成帝的嬪妃班婕妤的自擬。婕妤並不是她的名字,而是漢代後宮妃嬪的稱號,因後人一直沿用這個稱號,所以她的名字也無從而知。班婕妤是漢代的女作家,同時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在漢成帝初年,班婕妤便被補選進宮,初為少使,後成為婕妤,很是受漢成帝的寵愛。
班婕妤不僅長得好看,還很有才德。一次,漢成帝想同她一起出遊,她卻以「賢明的君主應當是讓臣子陪同左右,亡國之君才讓女子陪同」這樣的史實拒絕了漢成帝。這件事被漢成帝的母親知道了,便對班婕妤有了好感,班婕妤也因此得到了太后的疼愛。後來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入宮後,班婕妤便逐漸失寵。她為了不跟趙飛燕兩姐妹爭寵,便請求去長信宮侍奉太后。獲得批准後,班婕妤就移居於長信宮。
每天天蒙蒙亮的時候便去掃地。孤寂的她在閒暇的時候會作詩暗自神傷。天氣熱時,人們總離不開團扇,等到秋天來臨,天氣涼爽時,團扇便被棄置箱中。班婕妤認為自己就像團扇一樣,便在詩中自擬為團扇。之後世人們便一「秋風團扇」作為女子失寵的典故。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希望這句詩不會在任何人身上用到。好啦,關於納蘭性德的這句詩我們就了解到這裡吧!感謝大家的閱讀,若想了解更多的話,那就期待我們下次見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