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關係持續滑向低谷,世界各國都開始將目光移到印太地區,日本韓國已經先後傳達了幫助中美消除對立,重修舊好的想法,而歐盟最近也開始向中美喊話。當地時間11月29日歐盟軍事委員會主席格拉齊亞諾表示自己注意到中國「在經濟和軍事領域的持續崛起」,認為需要一個強大的歐盟在中美之間進行斡旋,如此全球才能避免緊張局勢再次升級。
對于格拉齊亞諾調解中美矛盾的表態,外界其實頗有些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不過分析人士指出在格拉齊亞諾看來中國在經濟、軍事和科技等領域的崛起,已經危及到了到了美國長期所奉行的霸權主義政策,未來兩國會因為爭奪相關領域的話語權而導致衝突無可避免,現在歐盟願意以第三方勢力的身份充當調解人,避免中美關係走向最壞的結果從而引發世界性的戰爭危機。
實際上歐盟的相關表態也是因果倒置,外界普遍認為沒有超級大國的幫助、支持或指導,歐盟很難走向團結強大,或者說只有中美關係保持良性發展,歐盟才能夠獲得走向強大的機會,格拉齊亞諾就相當於因果倒置,犯了跟日韓宣稱「只要中日韓加強合作,中美矛盾就會消除」一樣的因果倒置的錯誤。
當然歐盟選擇摻和中美矛盾也是有著自己的動機,分析來看可能也是想避免中美對抗上升為熱戰,避免未來淪為美國遏華戰略的馬前卒,作為北約的成員國,美國的堅定盟友,歐洲各國長期疲於為美軍衝鋒陷陣,這讓歐盟內部開始爭論起「自主防衛」問題,想要徹底擺脫白宮的掌控。但是格拉齊亞諾也明白歐洲離不開美國的助力,因此他就只能想辦法阻止美國挑起世界戰端,給歐盟爭取更多發展時間。
另外歐盟給中美緊張關係降溫,也是不想因為白宮遏華戰略同中國徹底撕破臉皮,儘管歐盟各成員國仍然「普遍」對中國持懷疑態度,但是還不願與北京展開全面對抗。事實上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中國已經成為了歐盟重要的貿易夥伴,中歐每年雙邊貿易額都保持在6000億美元的水平,對於處在經濟危機下歐洲各國來說,只有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才能夠早日實現經濟重啟。
然而現實並不允許歐盟前來印太擔當中美調停人,首先歐盟「自主防衛」仍然是一張「大餅」,僅在軍費門檻上歐洲各國就因為老齡化及高福利等問題無法再做過多投入,很難在短時間內建立自身防禦體系。同時新冠疫情也在席捲歐洲,如今各國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防疫上,所以格拉齊亞諾的設想終將落空。
因此想要規避中美「新冷戰」只有作為當事人的美國親自下場才行,正如中國外交部所說,白宮必須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看待中美關係。也就是說歐洲想要給中美緊張關係降溫,就要將矛頭指向美方,督促白宮儘快將對華政策調整入正確的軌道,否則中美這種對峙局面將很難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