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開始向中國「發難」,歐盟也沒閒著

2020-12-17 騰訊網

如今的中美關係牽動著多個國家,在拜登上任以後不知道能不能穩定局面,或許拜登的上任不會像川普那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但是歐盟國家、北約國家、日本、印度的所作所為都是在討好美國.

針對中國方面這幾個國家完全不顧國際交往準則的規定,想方設法來討好美國,其中北約的做法就不難看出他的目的。

北約以及歐盟各國的所作所為

北約在日前發布的一則「北約2030」改革報告,其中就涉及到中國方面的問題。

北約秘書長用了一個很牽強的理由,來表示對中國的「提防」,他稱「中國的崛起對北約構成了重要的挑戰」。

同時表示中國正在投資新武器研究,這對歐盟以及北約國家構成「威脅」,敦促歐盟各國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畢竟北約諸多國家一直在向美國繳納軍費,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看美國的臉色,而如今對待中國事情上可以買個好,所以北約又何樂而不為呢?

而歐盟方面為了討好美國,打算讓中國作出更大的讓步,雖然嘴上說會平衡和中國之間的關係,但是西方國家說話真的就是說說而已,歐盟追隨美國的腳步目前來看是沒有什麼變動的。

如今中國的經濟復甦以及抗疫的成功讓歐盟國家的心情變得更複雜,因為他們既想討好美國,又想平衡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所以進退兩難。

世界需和平,經濟才穩定

目前來看最主要的並不是搞什麼經濟「脫鉤」,而川普之前主張的和中國「脫鉤」或將成為過去,未來在拜登的帶領下中美之間的關係或許不會到達如此強硬的地步。

而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似乎關乎著歐盟國家、北約、印度、日本等多個國家對中國的態度。

中美之間的關係緩和那麼其他國家也就真的沒有必要再針對中國。

各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其癥結在於美國,而如今拜登上任以後,中美關係的走向會向什麼方面發展都不得而知,而歐盟國家只能靠猜測來討好美國,未來中美關係的不確定還有很多。

美國在拜登的領導下雖然不會像川普那樣冒失,但是對於中國問題上也不太會有很大的緩解,「提防」中國的崛起可能還是會被他們提上日程。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軍武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時報看點

相關焦點

  • 北約罕見喊話歐盟:中國實力越來越強,沒了美國你們日子過不下去
    圖為斯託爾滕貝格在視頻會議上發言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剛剛結束的北約成員國外長會議上,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就呼籲歐盟加強與美國的聯繫,應對「日益嚴重的中國威脅」;並著手準備起早一份中國對北約威脅的全面報告。當然,新聞不僅止步於此。
  • 歐盟北約相繼喊話,美國思慮重重,印日不忘助攻,中國如何突圍?
    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的崛起已經讓世界上部分國家開始憂心,除了歐盟北約的施壓,印度也在不斷發起挑釁,而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上任後為鞏固地位對美國示好,更是對頻頻對中國釋放不友好信號,當然,這些國家與組織之所以對華態度惡劣,與美國都有一定的關係。而中美關係也成為了當前國際局勢中受各界關注的焦點。
  • 北約腦死亡,歐盟呢?歐洲專家:整個歐洲依賴美國武器和中國科技
    土耳其屬於北約卻不屬於歐盟的尷尬身份令其始終徘徊於歐洲文化圈外。此刻的北約已經是內部矛盾重重,而馬克龍更是直言「北約大腦已死亡」。歐洲的政客們指出,目前歐洲的安全體系處於鬆散而危險的境地。整個歐洲的安全完全依賴於美國的武器和中國的技術。中國的技術主要指的就是通信手段,手機,軟體,計算機設備等等。
  • 土耳其得罪一眾北約盟友
    具體的制裁措施包括:明令禁止美國向土耳其國防工業局的一切出口交易;凍結德米爾以及其他三人在美國的資產,不許向這四人發放美國籤證。S—400是扎在美土關係中的一根刺。2017年,土耳其與俄羅斯籤訂協議,計劃花費25億美元購買4套俄制S—400防空飛彈系統。2019年10月,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宣布俄方提前履行交付合同。
  • 歐盟和北約密集發布對華戰略,美歐聯手對付中國,將成為常態
    近期,歐盟和北約密集發布對華戰略,將中國視為制度性對手。美歐攜手應對中國崛起和對華制度性競爭的局面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更加明顯。近日,歐盟出臺了《歐盟-美國應對全球變革新議程》文件,又稱"新跨大西洋議程"。文件指出,歐洲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將削弱跨大西洋關係和充滿"野心"地緣政治目標的擔憂。
  • 外媒:中方勸北約樹立正確中國觀
    原標題:外媒:中方勸北約樹立正確中國觀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2月1日表示,希望北約樹立正確的中國觀,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和內外政策,多做有利於國際和地區安全與穩定的事。據路透社12月1日報導,對於北約將發布一份報告聲稱要認真思考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認為中國的價值觀與北約不同,並在嘗試「恫嚇」其他國家,中國的崛起對北約的安全構成挑戰,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12月1日表示,希望北約樹立正確的中國觀,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和內外政策,多做有利於國際和地區安全與穩定的事。中方願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同北約開展對話與合作。
  • 北約19國集體發難,向大國索要500億賠償,航母接近海峽施壓
    據比利時媒體26日報導,在近日於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軍事委員會特別會議上,北約駐阿富汗最高指揮官約翰·坎貝爾當場表示:從2018年5月到2020年4月期間,美軍以及其他北約駐阿富汗的部隊總計遭受了超過1800次武裝襲擊,其餘的各類小規模襲擊事件不計其數。
  • 北約部隊恢復收繳阿族武器
    在馬其頓議會通過修改憲法原則一天之後,北約駐馬其頓部隊7日開始執行第二階段收繳阿族武器行動。  北約部隊在靠近南聯盟科索沃邊界的拉杜沙村設立了一個武器收繳點,收繳時間從上午8點至下午4點30分。約200名阿族武裝分子列隊到這裡交出了他們的武器。一輛拖拉機裝載著大批反坦克炮炮彈也開進這個武器收繳點。
  • 北約重演圍毆俄羅斯戲碼,普京亮出王牌武器,親自坐鎮核發射場
    據介紹,"海燕"最大時速能達到1300公裡,飛行高度保持在50到100米,"海燕"可以輕鬆地繞過北約防空區,隨意在任何角落突然發起進攻,幾乎無限續航的能力使「海燕」無所不在,攜帶核彈頭更使「海燕」威力無窮。毫無疑問,"海燕"的全球覆蓋叫歐盟後心發涼,令美國甚為忌憚。
  • 兩國有更長遠目的,與北約和歐盟性質截然不同
    事實上,兩國也正在朝著這一方向發展,早前中國和俄羅斯將《相互通報發射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協定》延長10年,這體現出雙方維護兩國、兩軍關係穩定的強烈意願,並意味著中俄願意繼續把自身的某些核心機密信息向對方公開,有增進軍事安全、戰略互信和避免戰略誤判的積極意義。
  • 愛沙尼亞向普京索要侵佔領土:不同意就找北約對俄宣戰
    對於這次領土訴求,愛沙尼亞國內媒體顯得雄心勃勃,甚至叫囂出「不還領土就讓北約幫忙做主」,甚至「聯合北約對俄羅斯宣戰」這樣的論調。領土爭端可以說是當今世界最突出的矛盾,它直接決定著兩國最終關係走向,稍有不慎還可能會引發正面衝突,因此國際社會一直呼籲矛盾雙方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
  • 中國經濟軍事持續崛起,中美衝突已無可避免?歐盟:願充當調解人
    隨著中美關係持續滑向低谷,世界各國都開始將目光移到印太地區,日本韓國已經先後傳達了幫助中美消除對立,重修舊好的想法,而歐盟最近也開始向中美喊話。當地時間11月29日歐盟軍事委員會主席格拉齊亞諾表示自己注意到中國「在經濟和軍事領域的持續崛起」,認為需要一個強大的歐盟在中美之間進行斡旋,如此全球才能避免緊張局勢再次升級。
  • 後蘇聯時代,加入北約和歐盟的羅馬尼亞,其「發展」情況怎樣呢?
    我們十多年前就已經加入了北約和歐盟,然而我們卻連申根籤的資格都沒有。」 在茲古雷亞努看來,試圖讓羅馬尼亞人返回家園的努力是徒勞的。這一點在「忘恩負義」的比薩拉比亞人(現在屬於摩爾多瓦)中尤為明顯,他們加入羅馬尼亞國籍只是為了逃往歐盟其他國家,或者繼續說俄語。這位作家對此很憤慨。 他不禁反問,這個國家今天的生活如何?有什麼計劃?
  • 歐盟四國槓上土耳其,埃爾多安撂狠話:放馬過來
    作者:有靈審稿:知新雖同屬北約國家,但希臘和土耳其之間一直矛盾不斷。早在1996年,因島嶼主權的爭端,使得兩國差點就兵戎相見。而近日兩國又因領海爭端問題,導致矛盾再次升溫。歐盟四國槓上土耳其據法新社報導,土耳其軍艦近日在地中海東部與一艘美國驅逐艦進行軍事演習。隨後,希臘、賽普勒斯、法國和義大利這4個歐盟成員國也在希臘克裡特島和賽普勒斯以南海域進行了針鋒相對的聯合軍演。而在這場爭端中,法國顯然站在了希臘這一邊。法國國防部長帕利借軍演向土耳其發出警告稱:「地中海是一項共同財產,某些國家不應將其視為野心的遊樂場。」
  • 俄羅斯主流軍事專家如此評論烏克蘭軍隊:採用北約軍銜也沒用
    烏克蘭已經徹底倒向了西方,一方面,大部分烏克蘭人認為,只有加入歐盟,搞西方那一套,才能分享經濟紅利,另一方面,面對實際上已經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只有加入北約,才能獲得共同防禦機制的保護,早在波羅申科時代,加入歐盟和北約就已經成為烏克蘭的國策,認為烏克蘭應該親俄的只是少數,而且被扣上了賣國賊的帽子
  • 土耳其打定幹涉利比亞決心,不惜引發北約內亂,讓普京心中樂開花
    土耳其為了實現自己的大國夢想,一直積極地實施對外軍事幹涉擴張政策,如今土耳其在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向利比亞輸送援助物資援兵的。歐盟的禁運不公平,僅針對於土耳其支援的利比亞民團軍,沒有針對利比亞國民軍,阿聯、俄羅斯、埃及和沙特提供的軍火一直到達。
  • 澳防長「發難」,中國專家:不自量力
    而澳大利亞也是緊隨美國的身後,多次在一些敏感問題上無端指責中國,讓兩國關係走向緊張。這幾日,更是傳出澳大利亞要向中國「發難」。澳大利亞的「發難」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在前段時間要求中國政府「道歉」的事件還在發酵,這幾日又傳出了澳美兩國即將共同研製高超音速飛彈的消息。
  • 衝突不斷,英國與歐盟擔心下月的談判還沒開始就已經提前破裂
    據報導,由於衝突不斷,雙方擔心下月的談判還沒開始就已經提前破裂。英國政府指責歐盟在其脫歐後的貿易協議計劃上陷入混亂,這是下月關鍵談判前雙方關係出現的新惡化。據稱,英國首相詹森將於下周公布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的新意向,旨在向布魯塞爾施壓。但歐盟將此視為虛張聲勢,稱他們的談判前計劃已步入正軌。英國與布魯塞爾將於本周公布各自的談判授權,然後雙方將在3月初舉行會談。但雙方擔心,由於衝突不斷,談判還沒開始就已經提前破裂。
  • 北約「古稀之年」已力衰,拜登能夠給其新生?這些問題才是首要
    看到美國正在逐漸朝著「拜登時代」邁進,一直被川普逼得喘不過氣的「北約」終於找到了新生的曙光,並且其不斷向拜登示好。據路透社報導稱,北約秘書長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均與拜登進行通話,希望拜登能夠挑起重擔一改北約「古稀之年」已力衰的狀態,給予北約「新生」。然而,拜登真的能夠成為拯救北約「腦死亡」狀態的人嗎?其還是先解決這些問題再說吧。
  • 歐盟版「錦鯉」: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
    假如說,中國有娛樂圈「錦鯉」,那烏蘇拉·馮德萊恩算得上政治圈「錦鯉」。 1999年,41歲的她初入政壇。 7月之前,歐盟委員會主席(以下簡稱歐委會主席)寶座的競賽還和她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在經過歐盟各國的明爭暗鬥之後,各路領銜提名人全部出局,她出其不意地被提名,坐收漁翁之利。 當地時間7月16日,馮德萊恩正式成為歐盟委員會歷史上第一位女主席。不過,令人玩味的是,歐洲議會投票的成果:383票贊成,327票對立,以及22票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