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比利時媒體26日報導,在近日於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軍事委員會特別會議上,北約駐阿富汗最高指揮官約翰·坎貝爾當場表示:從2018年5月到2020年4月期間,美軍以及其他北約駐阿富汗的部隊總計遭受了超過1800次武裝襲擊,其餘的各類小規模襲擊事件不計其數。約翰·坎貝爾認為,無論是在阿富汗還是伊拉克,頻繁發生的襲擊事件後幾乎都有伊朗直接或者間接的支持,因此北約應該向伊朗索賠超過500億美元的損失。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北約高級官員發表向伊朗索賠的言論。在今年1月11日伊朗軍方承認擊落烏克蘭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之後,北約代表與烏克蘭國防部相關人員立即進行了閉門會議。1月13日《國家通訊社》援引烏克蘭軍方人士的話稱:烏克蘭對伊朗擊落烏克蘭客機事件表示強烈不滿,烏方要求伊朗方面徹查此次事件的具體原因,對涉事人員進行處罰,並賠償烏克蘭方面的損失。雖然烏克蘭官方並沒有指出賠償的具體數額,但當時有消息指出此筆賠償金高達數千萬美元。
毫無疑問,在國內經濟陷入困局之際,西方國家的不斷索賠事件讓伊朗目前的處境愈發艱難。首先據公開資料顯示,由於疫情和西方國家不斷施加制裁的影響,伊朗國內的經濟已幾近崩潰的邊緣。例如,目前在德黑蘭,一個普通醫療口罩的價格為30元,而伊朗國內大多數民眾的月收入不足800元,由此就導致許多民眾因買不起口罩而患上病毒,進而導致疫情的再擴散。
其次,在伊朗國內支柱的石油產業被西方不斷制裁的背景下,伊朗國內許多相關產業前景同樣不容樂觀。《華爾街日報》對伊朗2020年1季度經濟的報告中指出:不斷高攀的物價與民眾的工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並且由於外部環境持續惡化和內部環境前景的不明朗,伊朗今年的經濟恐怕將再次遭到沉重的打擊。由此可以看出,在內憂外患之際,伊朗面對來自國外的眾多索賠事件實在顯得有些手足無措。
或許是提前預料到伊朗不會輕易賠償北約在遇襲事件中的損失,4月24日,美國將「艾森豪」號航母艦隊派向了波斯灣海域,此舉一時間引發了外界對於美伊局勢進一步惡化的擔憂。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美國總統在22日發表「擊毀所有在波斯灣海域「騷擾」美軍艦艇的伊朗軍事快艇」言論之後,已經與五角大樓方面商討該方案的具體實施步驟,以及可能帶來的後果的應對辦法。
總而言之,目前已經有超過19個北約成員國認為伊朗應該賠償北約在阿富汗以及伊拉克地區遭受的損失,並且要求伊朗停止資助在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等地區的當地武裝團體。不過,面對北約如此無理的要求,伊朗恐怕很難讓北約如願。
作者:f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