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3日,曾分屬於東西方兩大陣營(美國領導下的北約集團與蘇聯主導下的華約集團)的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在克服重重困難後,終於實現了歷史性的統一。這也是德國歷史上的第三次統一。由於在統一之前,不論是聯邦德國還是民主德國,都是其所在陣營除美蘇以外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這樣的兩個國家重新統一,使德國成了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經濟實力名列前茅的國家。因此兩德的統一不論對歐洲還是世界都影響巨大。
假如1990年西德和東德的統一沒有成功,會對後來世界產生哪些影響?
一,假如1990年西德和東德的統一沒有成功,那1991年南斯拉夫內戰期間,克羅埃西亞與斯洛維尼亞的獨立可能不會成功。因為正是德國出於自身的國家戰略利益及向世界展示統一後的自身力量的考慮,率先支持這兩國獨立,導致西方其它國家不得不跟進,這兩國才獨立成功。
1991 年南斯拉夫內戰期間,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個自治共和國乘機要求從南斯拉夫聯邦獨立。對於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獨立要求,連一向熱衷幹涉別國內政、以製造別國分裂為能事的美國及歐共體國家從自身利益考慮均不贊成。 然而,德國不顧當時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勸阻、更不顧美國和歐共體國家的反對,於 1991年 12 月 23 日 單獨宣布承認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個自治共和國的獨立。
德國之所以大力支持克羅埃西亞與斯洛維尼亞的獨立原因有兩條:
第一,因為德國在歷史上就同克羅埃西亞在經濟、宗教、文化等方面有傳統聯繫,統一後的德國試圖通過克羅埃西亞在南歐發揮自己的影響,謀求自己的戰略利益。
第二,西德與東德統一後,使德國實力大增,使其有了更大的抱負,即「要求在國際事務中承擔更大的責任,在歐洲和世界上謀求政治大國地位,改變其經濟巨人政治矮子的形象」。
而支持克羅埃西亞和克羅埃西亞獨立,幹涉南斯拉夫內戰,就是統一後的德國根據自己國家的利益推行自主性的外交政策, 向國際社會顯示統一後的德國的地位和力量的絕佳機會。
第二,假如1990年西德和東德的統一沒有成功,今天未必會有「歐盟」,因為當年統一後的德國為了消除歐洲鄰國和世界其它大國的疑慮,大力推進歐洲一體化,在與另一歐洲大國法國商討下經過多輪談判最終成立了「歐盟」,通過實行歐洲一體化,德國將自己與歐盟各國的命運利益緊緊聯繫在了一起,贏得了歐洲各個國家的信任,實現了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當然從另一方面講,假如德國在1990年沒有完成統一,即便歐盟成立,今天主導歐盟的可能是法國而非德國。因為分裂的德國,在整體國家實力上還是無法與法國相匹敵的。
1990年統一後的德國是推動歐洲一體化、建立「歐盟」最積極的國家,德國之所以如此是為消除周邊鄰國和世界上其它國家對於其歷史上每次實現統一後都進行侵略擴張戰爭的不良印象。
德國只有大力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 使各國的利益交互融合,建立一種區域性國際機制,使各國在機制的範圍內 互動, 從而可以共同得益,進而避免歷史上德國為單獨攫取「權力」 而走「德意志特殊道路」( 為攫取權力而損人不利己地發動對外戰爭)。 因此, 為了消除各界對德國重新統一的疑慮, 繼續大力推動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展則成了德國必然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