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1990年西德和東德的統一沒有成功,會對後來世界產生哪些影響

2020-12-19 馬三哥觀天下

1990年10月3日,曾分屬於東西方兩大陣營(美國領導下的北約集團與蘇聯主導下的華約集團)的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在克服重重困難後,終於實現了歷史性的統一。這也是德國歷史上的第三次統一。由於在統一之前,不論是聯邦德國還是民主德國,都是其所在陣營除美蘇以外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這樣的兩個國家重新統一,使德國成了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經濟實力名列前茅的國家。因此兩德的統一不論對歐洲還是世界都影響巨大。

西德與東德

假如1990年西德和東德的統一沒有成功,會對後來世界產生哪些影響?

一,假如1990年西德和東德的統一沒有成功,那1991年南斯拉夫內戰期間,克羅埃西亞與斯洛維尼亞的獨立可能不會成功。因為正是德國出於自身的國家戰略利益及向世界展示統一後的自身力量的考慮,率先支持這兩國獨立,導致西方其它國家不得不跟進,這兩國才獨立成功。

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

1991 年南斯拉夫內戰期間,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個自治共和國乘機要求從南斯拉夫聯邦獨立。對於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獨立要求,連一向熱衷幹涉別國內政、以製造別國分裂為能事的美國及歐共體國家從自身利益考慮均不贊成。 然而,德國不顧當時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勸阻、更不顧美國和歐共體國家的反對,於 1991年 12 月 23 日 單獨宣布承認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個自治共和國的獨立。

德國之所以大力支持克羅埃西亞與斯洛維尼亞的獨立原因有兩條:

第一,因為德國在歷史上就同克羅埃西亞在經濟、宗教、文化等方面有傳統聯繫,統一後的德國試圖通過克羅埃西亞在南歐發揮自己的影響,謀求自己的戰略利益。

第二,西德與東德統一後,使德國實力大增,使其有了更大的抱負,即「要求在國際事務中承擔更大的責任,在歐洲和世界上謀求政治大國地位,改變其經濟巨人政治矮子的形象」。

而支持克羅埃西亞和克羅埃西亞獨立,幹涉南斯拉夫內戰,就是統一後的德國根據自己國家的利益推行自主性的外交政策, 向國際社會顯示統一後的德國的地位和力量的絕佳機會。

歐盟標誌

第二,假如1990年西德和東德的統一沒有成功,今天未必會有「歐盟」,因為當年統一後的德國為了消除歐洲鄰國和世界其它大國的疑慮,大力推進歐洲一體化,在與另一歐洲大國法國商討下經過多輪談判最終成立了「歐盟」,通過實行歐洲一體化,德國將自己與歐盟各國的命運利益緊緊聯繫在了一起,贏得了歐洲各個國家的信任,實現了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當然從另一方面講,假如德國在1990年沒有完成統一,即便歐盟成立,今天主導歐盟的可能是法國而非德國。因為分裂的德國,在整體國家實力上還是無法與法國相匹敵的。

1990年統一後的德國是推動歐洲一體化、建立「歐盟」最積極的國家,德國之所以如此是為消除周邊鄰國和世界上其它國家對於其歷史上每次實現統一後都進行侵略擴張戰爭的不良印象。

德國只有大力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 使各國的利益交互融合,建立一種區域性國際機制,使各國在機制的範圍內 互動, 從而可以共同得益,進而避免歷史上德國為單獨攫取「權力」 而走「德意志特殊道路」( 為攫取權力而損人不利己地發動對外戰爭)。 因此, 為了消除各界對德國重新統一的疑慮, 繼續大力推動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展則成了德國必然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東德和西德統一時,經濟差距有多大,為何至今仍沒追上
    不過由於美蘇關係惡化,英法美三國佔領的地方和蘇聯佔領的地方後來都分別成立了國家。這就是東德和西德的由來。這兩個國家成為了冷戰對抗的前線,使用的制度也完全不同,德國開始了分裂的日子。1990年,趁著東歐劇變,東德加入了西德,德國正式統一。兩德當時統一了,但還是有些問題沒有解決,比如經濟的差距。兩德之間的經濟差距在統一之前就有了。我們先看一下兩德的大致狀況。
  • 西德統一了東德後,為何要遷都到東德的柏林?其實和錢有關
    實際上,德國能再次過成一家是整個國際環境促成的,英法蘇波等國都得到了好處,波蘭和當時苟延殘喘的蘇聯也都得到了德國不再提出領土訴求的承諾,對德國遷都柏林不會產生大家以為的那種猜忌。至於說波恩捨不得自己的家鄉從首都將為普通市,人口只有30萬的小城有誰會在乎呢?
  • 二戰結束後,德國被分為東德和西德,這對現在的德國有何影響?
    德國對多極化世界理念的欣賞,是他被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傷害後的政治經驗,東西德統一後雙方經濟能力的不同,讓西德政府拿出了大量的馬克建設東德,東德人民在失業率等方面一直處在德國各地域的前列,這事實上改變了德國經濟發展的速率。
  • 1990年,東德重歸西德,蘇聯為何一言不發?原因其實很簡單
    而德國之所以會被一分為二, 主要是因為在二戰結束的時候, 德國作為戰敗國, 被蘇聯等大國佔領, 後來幾個國家佔領的區域主動合併在了一起, 也就是西德, 而蘇聯佔領的區域也就是東德, 所以西德和東德的對立, 實際上也就是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對立。
  • 冰冷的啟動:德國統一中的東德轉型
    多數國家的「轉型」是一場歷史突發事件,不具備完善的理論先導,也沒有充足的思想準備。它往往會導致一系列社會、經濟,甚至是外交方面的成本和代價。數十年後,當這些代價日漸顯現,對「轉型」的回顧和理解便顯得尤為重要。今天的推送是關於冷戰之後,德國統一中的東德轉型。我們期望借他人之鏡,更好地理解自身,並以更為深入的視角看待當今(尤其是大國之間)略顯緊張的政治經濟局勢。
  • 地圖看世界;西德在兩德統一中付出的代價
    1989年8月,匈牙利政府改革打破了籠罩歐洲44年之久的「鐵幕」,受匈牙利開放邊境和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的「新思維」思想的影響,同時相較於西德,東德人民的生活還是大大不如,東德局勢急劇變化,自同年五月起,大批東德人通過匈牙利外逃至西德,10月初,萊比錫等城市相繼爆發了規模不等的示威遊行,要求政府放寬出國旅行的限制等。
  • 西德統一了東德後,為何要遷都到東德的柏林?
    因為柏林在歷史上就一直是德國的首都柏林從15世紀開始就一直是德國的首都,具有非比尋常的歷史地位,可以說是德國人心中無可替代的精神家園,是德國精神的象徵,德國統一後遷回柏林是對德國精神的一種回歸,得到了大多數德國民眾的支持。
  • 放棄東普魯士,東德承認!西德反對!
    雖然佔領了巴爾幹半島和芬蘭的德軍將蘇聯三面包圍,但是1943年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慘敗提前預示了德國的戰敗。 1943年4月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後,附近戰場被遺棄的德軍屍體,這在蘇聯戰場上很常見,大部分時候沒有人會為他們收屍﹀
  • 二戰後東德政府領導人是出於什麼考慮,放棄政權,與西德統一的?
    因此東德為了防止自己被蘇聯徹底「拖垮」,也為了實現德國民眾期盼的統一願望,再加上不管是東德還是西德領導人都知道,德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也只有統一才能保障整個德意志民族的利益。最終1990年10月3日,東德併入西德,德國統一。
  •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兩邊的差距有多大?
    二戰後的幾十年裡,東德、西德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究竟有多大呢? 二戰納粹德國戰敗投降,蘇聯以及美、英、法分別從東西兩線對德國實行佔領。根據雅爾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本來分裂成四個佔領區,如下圖所示。後來,美、英、法三國的德國佔領區合併。
  • 當初東德政府領導人是出於什麼考慮,放棄政權,與西德統一的?
    兩德的統一是蘇聯崩潰的結果。 1990年代前後,蘇聯走向崩潰,其對東德的影響也正減弱。於是,東德也搭乘了這股順風車,趁勢與西德統一。
  • 兩德統一後,17萬精銳東德人民軍,最終結局如何?一切都是必然
    由陸、海、空三軍組成,後來又增加了邊防軍,在1981年左右達到20萬人的巔峰,在1990年兩德統一後,這支由蘇聯精心打造的軍隊,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來著「西方世界」的「威脅」,東德人民軍的誕生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不再被不允許擁有軍隊,所以當時的東德只有人民警察,用於維護社會秩序,當然了,西德的情況也差不多。
  • 西德比東德富裕得多,為何統一後的德國,卻把首都定在東德地區
    由英、法、美聯手控制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叫做西德。由蘇聯控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則被稱為東德。在兩德統一之前,西德和東德都各自設立了首都。兩德統一後,德國則將首都定在了東德地區的柏林。
  • 東德領導人為何主動放棄權力,選擇低姿態加入西德,支持統一
    二戰戰敗後,德國被蘇俄和美英等西方國家一分為二,成為代表紅色陣營和資本主義的東德和西德。曾經強大的德國,淪為兩種意識形態對抗的前沿陣地。而橫亙在兩個地區間的柏林圍牆,也將本是一家人的兩德人民,隔離成兩個世界。
  • 德國統一究竟成功與否?
    按照這個標準,德國實現了政治統一,並且,統一後的德國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在經濟和社會等領域都令人驚訝地順風順水,東部德國雖然並沒有如「統一總理」赫爾穆特·科爾當年預言般發展成「生機勃勃」的盛景,但是也沒有受到許多東歐轉型國家所遭遇的貪腐成風、高犯罪率、政局動蕩之類問題的困擾。
  • 1990年德國統一後,東德17萬「精銳」之師被如何處置,結局如何?
    原本輝煌的東德軍在德國統一之後境況悲慘,甚至吃不起飯,這是為什麼?經過艱苦卓絕的戰爭,二戰終於結束了。其中最大的反抗力量德國也宣布投降。德國投降之後,西方國家和蘇聯最高領導者召開會議,決定解除德國主要武裝力量。德國的實際掌控權落在西方國家和蘇聯手中。
  • 德國統一30年間,向東德援助了2萬億歐元,如今東德發展如何?
    但是一跟西德相比就差遠了。至1989年兩德統一前夕,民主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跟比利時相差無幾,但是比利時的國土面積只有民主德國的三分之一。同一時期聯邦德國的GDP在多少呢?它坐穩資本主義世界第三把交椅,僅次於美國、日本,高達1.3萬億美元。
  • 東德17萬「精銳」人民軍,在1990年德國統一後,被怎麼樣安置了?
    統一之前,西德的GDP為12490億美元,經濟總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遠超東德宗主國蘇聯的7710億美元。而東德的GDP僅為2000億美元,相當於西德的六分之一。同時東德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遠不及西德,在兩德合併之前就經常有大量的東德人冒著生命危險翻越「柏林圍牆」,前往西德生活。由於合併之前兩德之間實力上巨大的差距,也就註定了合併之後的東德人民軍在軍隊體系中處在了不平等的地位。
  • 當初東德領導人是出於什麼考慮,放棄政權,與西德統一的?
    1949年5月23日單方面宣布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為免被動,蘇聯匆忙在德國蘇佔區成立東德,即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時間是10月7日。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領導人改變思路,認為東德之所以人心不穩定,是因為經濟和民生不理想,在西德進一步靠攏北約,並成為後來歐共體(歐盟前身)最活躍成員之一後,蘇聯不惜血本扶植東德,使後者成為蘇聯東歐集團經濟最發達、人均收入最高、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
  • 兩德統一30年,「窮親戚」東德徹底融入西德這個「有錢人家」了嗎?
    假如沒有新冠疫情的影響,這場紀念活動的規模將更為隆重,賓客人數可以擴大到現在的6倍,人們會一邊吃小吃,一邊聽演講。但如今,人們只能通過參觀戶外展覽會來進行紀念,展會的30個玻璃房裡陳列著德國各州30年間的點滴記憶。對於這裡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思考統一帶來的種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