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正思談丨弘我傳統 揚我民俗

2020-12-12 騰訊網

弘我傳統

揚我民俗

傳統文化與傳統習俗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傳統習俗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從歷史沿襲而鞏固下來的,具有穩定的社會風俗和行為習俗,並且已同民族情緒和社會心理密切結合,成為人們自覺或不自覺的行為準則。傳統習俗的內容是複雜的,存在於一個社會的傳統習俗大體上分兩部分:一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其源遠流長、時代久遠,不同地區、不同集體、不同民族都具有不同的傳統習俗,如不同民族的民風習俗。二是適應現實社會歷史條件而產生的,如新中國成立後所倡導的新的生活習俗。

潮汕習俗

潮汕民俗繁多,是潮汕人一直驕傲的地方。其中,潮人歲末「酬神」和年初「遊神」,是一項持續時間較長的民俗活動。臘月下旬至正、二月,各鄉村擇吉日遊神賽會,所遊的神既有城廊供奉的神,也有本地造出來並供奉在鄉裡四個門頭的神。揭陽榕城有「城隍公出巡」、正月十一至十五日「行彩橋、摸石獅」 ……

潮汕民間的遊神活動,一般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是請老爺;第二是把老爺送到「巡宮」供奉;第三是把老爺重新請上轎,繞鄉村各巷路巡遊。這不僅是一種民間娛樂的習俗,也是潮汕人民招財祈福、度厄驅邪的象徵。

除了「酬神遊神」,潮汕還有許多在外人看來很奇怪的民俗:比如吃鳳梨、楊梅蘸醬油;一言不合就滴茶;年齡愛算虛歲……民俗是民間的,作為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中國傳統民俗蘊含著豐富、深邃的人文內涵,是炎黃子孫共有的精神與財富。傳統民俗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存活於廣大民眾之中,本質上是一種生活文化。它的根脈一直延伸到當今社會的各個領域,伴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民眾的生活繼續向前發展和變化。

弘揚傳統優秀文化

隨著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的快速轉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發生了改變,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不再強烈,很多東西逐漸消逝,曾歷經千年而不衰的民俗文化積澱逐步流失,儀式感日漸淡化,節日正演變為簡單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頭。在眾多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漸次消逝的今天,如何保護與傳承民俗文化,如何讓傳統民俗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生機應成為我們關注的問題。由於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差別,民俗常常會呈現出錯綜複雜的特點。只有讓那些精緻的民俗文化傳承和保留,並有選擇性的繼承,才能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習俗像語言一樣,是族群傳承文化、交流感情、凝聚人心的重要方式。重視中國傳統習俗的巨大作用,肯定民族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從而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中國傳統習俗是一種深藏在人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規範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人是保護文化遺產的載體,多讓公眾參與才是最好保護民俗文化遺產的方式。不僅可以繼續傳承和發展,而且是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基礎和營養。從現代人的審美觀和生活節奏出發,多創新豐富民俗活動的方式,讓傳統的民俗活動真正「活」起來。

繼承與創新

中國優秀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底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團結的紐帶。在當前歷史條件下,弘揚和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中國」的重要內容。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我們應積極倡導繼承和弘揚優秀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在繼承的同時不斷創新。發揚傳統文化任重而道遠,並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功,我們要以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為根基,注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使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煥發恆久魅力,彰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現實意義和當代價值。

圖片 | 網絡

作者 | 書安

指導老師 | 鄭鈺冰

參考文獻

《思想政治必修三》、《潮汕民俗大全》、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制「冬肉」、賽駿馬...走進哈薩克族 體驗傳統民俗「冬宰節」
    製作「冬肉」 體驗哈薩克族傳統民俗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是我國哈薩克族生活最集中的區域,保留著許多獨特的民俗風情。每年的11月到來年1月,是哈薩克族牧民傳統的「冬宰」季節,牧民們會製作獨具風味的馬肉和馬腸來過「冬宰節」。
  • 「現場·我在我思」樂高積木裝進中國民俗,驚喜之外的啟示是什麼?
    和孩子一起用外國的玩具拼插一個傳統年味春節,這種新體驗還真有點不可思議。拜年拿壓歲錢、吃餃子放鞭炮、全家看春晚,這是我小時候的春節記憶。後來,出國旅遊、看賀歲片,成為不少人假期的選擇。這兩年,我又迷上了各種掃福集贊分紅包、收集春節限定文創產品、逛書店看展覽……說實話,我覺得身邊一絲不苟地堅守傳統方式過春節的人越來越少了,就連我80多歲的姥姥也參與到了春晚「搖一搖」的隊伍裡。有人感嘆「年味不如從前」是由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斷層。果真?未必。新時代裡,社會的變革、科技的發展、社交方式的豐富都讓歡度春節的方式變得更加多元。
  • 獨家視頻丨彰善糾過美名揚!這樣的「易堂九子」你愛嗎?
    獨家視頻丨彰善糾過美名揚!這樣的「易堂九子」你愛嗎?連日來,節目組深入贛州各縣(市、區),用微視頻微訪談的方式挖掘我市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中的廉潔基因,進而教育和引導全市黨員幹部築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壩,培育廉榮貪恥的良好風尚。今日推出微視頻作品《江西寧都:「易堂九子」彰善糾過美名揚》,敬請網友關注!
  • 制「冬肉」、賽駿馬……走進哈薩克族 體驗傳統民俗「冬宰節」
    製作「冬肉」 體驗哈薩克族傳統民俗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是我國哈薩克族生活最集中的區域,保留著許多獨特的民俗風情。每年的11月到來年1月,是哈薩克族牧民傳統的「冬宰」季節,牧民們會製作獨具風味的馬肉和馬腸來過「冬宰節」。
  • 我區又添4個市級非遺民俗文化村
    日前,第三批共計20個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民俗文化村)名單公布,我區河上鎮鳳凰塢村、樓塔鎮樓英村、臨浦鎮橫一村、浦陽鎮靈山村等4個村入選。  區非遺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民俗文化村是指歷史和傳統文化保存保留豐富,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民俗活動傳承發展較好,農耕文化記憶相對完整的村落。
  • 我和我的村莊丨熱炕頭兒上聽大頂子山下的故事
    12月19日央視新聞「你好新時代」系列融媒體直播《我和我的村莊》收官之站冷書記利用愛好攝影的獨特視角發現了小南河村獨特的民俗旅遊資源。一些村民不認同冷書記發展旅遊的想法,她便挨家挨戶動員。村民坐炕上和冷書記嘮著嗑,董連營回憶起對她的第一印象,「背個攝影包,打扮得漂漂亮亮。當時就尋思,她來了就是為了鍍鍍金,走個形式,時間一到就調走了。」
  • 端午節江蘇各地民俗活動精彩紛呈 展現傳統文化魅力
    原標題:【我們的節日·端午】江蘇各地民俗活動精彩紛呈 形式多樣體驗傳統文化 6月25日是端午節,江蘇各地組織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江蘇臺記者尹美又:在南京江寧區秣陵街道觀音殿村,一場「匠人精神 非遺傳承」的文化主題活動讓美麗鄉村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包粽子、編五彩繩、製作手工艾草香囊等眾多傳統節日習俗和非遺項目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打卡體驗。 在觀音殿村的仿古市集上,還有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傳統投壺、射五毒、釣龍蝦等小遊戲,讓市民在趣味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魚湯飯 品豐年」江南水鄉傳統民俗迎新春
    當日,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東林鎮泉慶村舉辦「魚湯飯 品豐年」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迎接新春佳節。本次活動包括舞龍、腰鼓、戲曲等節目表演,還有柳編、做燈籠以及魚圓、魚餅、青糰子、魚湯飯等傳統美食現場製作,吸引了200餘名遊客參加。泉慶村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村裡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成為漁業特色示範村。
  • 【街拍紀實】津門網許志達:晉江安海「嗦囉嗹」傳統民俗
    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鎮——福建晉江安海鎮,每到端午節,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手舉採蓮旗,抬著龍王頭,載歌載舞,登門入室為人們送祝福,這就是安海別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嗦囉嗹」。
  • 【復展通知】嘉峪關市美術館「展祖國壯美 揚絲路雄長『我和我的...
    【復展通知】嘉峪關市美術館「展祖國壯美 揚絲路雄長『我和我的嘉峪關』——本土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展」即… 2020-05-27 0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是握不住的沙而我不肯揚了它是什麼歌
    你是握不住的沙而我不肯揚了它是什麼歌?小編早上刷抖音聽到的這首歌曲,歌曲帶點悲傷的韻味,歌手的嗓音也很獨特,很多小夥伴評論都說這首歌很傷感,紛紛求這首歌曲的名字,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抖音你是握不住的沙而我不肯揚了它這首歌曲的詳細信息。
  • 中國傳統文化,古典服飾藝術論,喪服的民俗意味
    本文乃作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可以想見,中國傳統服飾藝術中的民俗是非常豐富的,這些民俗的存在,使最初處於單純意義上的服飾行為,最終變得不再那麼單純,社會的意義、文化的意義經意不經意地被融入到了日常的服飾安排中。
  • 「錦」表我心,「旗」揚警營!
    「錦」表我心,「旗」揚警營!「房子是我租用的,相關合同都是房東與物業籤的,要收能源費也應該找房東啊。」王先生叫苦不迭。民警首先向物業負責人進行法律法規宣傳,並要求他們停止阻礙王先生。為了妥善解決問題,民警第一時間聯繫到王先生的房東,積極為他們搭建溝通平臺。經過民警耐心細緻工作,最終事情得到圓滿解決。
  •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作者 | 一味清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些兒時司空見慣的民俗文化,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或消逝或變味,曾經布滿大街小巷的手工藝人不知蹤影,曾經備受推崇的禮儀變得面目全非,曾經盛大的傳統節日失去了原本的味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可從老祖宗那裡流傳下來的傳統民俗文化,卻正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逐漸消逝。
  • 包餃子、寫福字……石景山居民體驗冬至傳統民俗
    與此同時,在中心書法室,書法老師為居民講授傳統書法基本知識、節日期間的民俗文化傳統、寫福字張貼對聯的基本傳統。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迫不及待地拿起毛筆,一筆一划,有模有樣地書寫「福」字,一張張洋溢著節日氛圍的福字在居民的手中誕生了。在中心閱讀室,活動開始前工作人員給居民講解了剪紙的紋樣處理、特點把握等技巧。
  • 【網絡述年】賞梅花 品民俗 來櫻桃溝體驗最傳統的中國年!
    【網絡述年】賞梅花 品民俗 來櫻桃溝體驗最傳統的中國年!主辦方介紹,此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精神,更好地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冰雪梅花藝術和金石傳拓、非遺、民俗、古樂等傳統文化,推廣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剛健有為的精神,豐富和活躍民眾節日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民眾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 江南區文旅產業助脫貧 「大揚美旅遊圈」展新貌
    廣西新聞網南寧9月28日訊(通訊員 郭超前)「今年的國慶小長假,如果不是受疫情防控限制,每天到揚美古鎮遊玩的旅客至少有1萬人,我們的扶貧產品供不應求。」近日,南寧市江南區揚美村支部書記楊偉洪在接受假日疫情防控工作檢查時介紹說,自從去年南寧市至扶綏二級公路提升、江西鎮至揚美古鎮的二級公路建成通車,揚美古鎮的人氣爆棚,直接帶動了周邊好幾個扶貧產業園的產品銷售。
  • 體驗傳統民俗 中朵中心古法織布DIY活動圓滿落幕
    5月17日,「傳統民俗體驗 中朵中心古法織布DIY活動」。在中朵中心營銷中心幸福開啟。我國自古就有重視民俗的傳統傳承中華文化可以促進家庭和諧、增進家人之間的情感。為了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體驗獨具匠心的傳統民俗手工藝,中朵中心邀請孩子與家長共同參加古法織布DIY活動。活動當日,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早早到達現場進行籤到。在老師的細心介紹下,孩子們非常有秩序的排成一堆等待領取活動物料。小朋友在領取完物料後,一個個都迫不及待地上手織布。在老師和家長的細心指導下,孩子們在織布機上「有模有樣」的製作著。
  • 我在南疆丨我是女兒的好朋友
    我在南疆丨我是女兒的好朋友 2021-01-08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章資本翁怡諾:我對消費品六個方面的思考
    近日,浪潮新消費弘章資本新品牌閉門會在上海舉行,近40位消費創業者、投資人參與,5個小時的深度分享討論,讓我們看到了新品牌熱潮下不一樣的底色。在其中,弘章資本創始合伙人翁怡諾不僅做了主旨分享,也參與討論和回應了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多年消費投資經驗,讓他對消費品的基本盤有深刻、獨到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