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藏書家填補中國近現代版本研究空白

2020-11-21 南報網

2020-11-13 09:10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書事:近現代版本雜談》封面。 領讀文化供圖

南京文旅供圖

哲學要領前編。 領讀文化供圖

芥子園畫傳。領讀文化供圖

薛冰老師。 領讀文化供圖

十竹齋箋譜。 領讀文化供圖

江村經濟。 領讀文化供圖

南京藏書家填補中國近現代版本研究空白

四十年研究勾勒百年文化變遷

曹雪芹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這部巨著從稿本、抄本到影印本、匯校本、評點本,流傳至今面目繁雜,單是論述這一流變便可單獨成書。方舟子質疑韓寒代筆曾是全網熱議的話題,韓寒拿出400多頁的《三重門》手稿起名為《光明與磊落》出版,彼時幾乎掀起一股手稿校勘的風潮。跨越幾百年的兩位作家、兩段往事,只因「版本」兩字而有了聯繫。 

如今在南京,一位藏書家以自己豐富的淘書、藏書、讀書經驗,填補上中國空前發展的近現代圖書版本宏觀、系統的研究空白,鉤沉出豐富有趣的歷史文化細節,不乏南京的點點滴滴。 

補空白

南京藏書家以四十年研究編織出版圖景

無論是《紅樓夢》的脂評本、程高本,還是韓寒的《三重門》手稿本,都與書籍的版本有關。近現代一百年,是古老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百年,中國的出版行業亦然。科技與文化交錯發展之下,傳統的雕版印刷退出出版產業,西式的平裝和精裝取代了線裝。然而,對於這段時期的圖書版本的研究,卻幾近空白。 

「因為難。」近日,守望老南京的學者、藏書家薛冰以一本《書事:近現代版本雜談》(以下簡稱《書事》)幫讀者打開了千萬本書的骨骼與血脈,「對版本的研究需要通過豐富的書籍閱讀、大量的版本整理獲得,但是一般人很少能擁有如此大量的藏書體系,而且整理研究起來也是個繁複的工作。」淘書、讀書、藏書四十年,薛冰與藏書家韋力並稱「北韋南薛」,他的「止水齋」中有兩萬多冊藏書,在藏書界聲名赫赫。研究版本對於薛冰來說,無疑擁有最堅實的支撐。 

但是既然如此難,為何研究者們還要做這件看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傳統版本學重點在宋、元,延及明、清,論及清代道光以降的圖書版本狀況,往往以『衰退』二字一筆帶過。對於近現代圖書版本,即便偶有涉及,也語焉不詳,普遍重視不夠。如姜德明先生的《新文學版本》,無疑是一種學界的權威闡釋,但也僅限於新文學版本。然而有可能接觸宋版元版、珍本善本的人畢竟是極少數。」薛冰解釋,自己也是從宋本開始學習接觸版本而來,然而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美譽的宋版,太過珍貴而鮮少露面,「如今一本宋版,怎麼也要百餘萬。更多愛書人迫切需要的,是在近現代圖書版本上的指導。」 

在薛冰看來,十九世紀後半葉,西方印刷技術進入中國,此後一百餘年間,是中國圖書出版品種最為豐富、數量空前增加的時期,也是版本形態變化最為繁複、進步最為迅速的時期,「近現代版本產生的諸多新形態,翻譯稿本、記錄稿本、仿線裝式鉛印本、石印本、珂羅版印本、保密本、編號本、內部發行本、準印本……都需要界定內涵,確立概念,並進一步建構近現代版本學,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薛冰告訴記者,讀書首先要懂書,《書事》並非單單面向藏書者,也希望給當今所有讀書、淘書、藏書提供一個了解書的靠譜工具,「書中列舉的大量實例,目的不在於孤立地對某種珍稀版本做鑑賞或評價,也無意於為書友們選擇藏品方向出謀劃策,而是力圖從實例出發,說清近現代時期,大致產生了哪些版本形態,各有什麼特徵,與此前此後的同類版本有什麼聯繫與差異,在鑑賞、評判時應掌握什麼標準,注意哪些問題等等。也就是說,希望能夠在近現代圖書版本的總體狀態及其沿革變遷的認識上,為讀者在選書讀書的過程中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提供一些參照的樣本。」 

《書事》中關於版本的一些概念及定義,日漸得到公眾的認可,被廣泛使用,薛冰更嘗試以版本學的基本概念為經,以圖書實證為緯,編織近現代中國出版的宏觀圖景。 

打撈歷史

鉤沉創下巔峰之作的南京雕版印刷

薛冰將關於書的「硬」知識,從成稿、製版、印刷、裝訂、版權、裝幀,到書外之物,分別歸類,為大眾拆解一本書的構成。在這些硬知識中,更呈現出南京在出版界中古往今來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南京問世的種種巔峰之作。 

「雕版印刷術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期最長的圖書印刷技術,民族特色鮮明,流傳分布廣泛。現存的古籍主要是用雕版印刷術印製,簡稱雕版本、刊本、雕本、鐫本等。」薛冰告訴記者,「中國乃至世界雕版印刷的巔峰,其實就誕生在南京。」 

明代崇禎年間在南京問世的《十竹齋箋譜》,讓古人用來寫信、寫便條的箋,完成了從實用品到藝術品的升華。《十竹齋箋譜》將餖版和拱花兩大創新技藝運用到極致,成就了世界印刷史上的裡程碑。「《十竹齋箋譜》可以說是傳統雕版印刷的巔峰之作,其中所包含的高超的套版印刷技術,比歐洲早了200年。」薛冰說。 

十竹齋是明末清初南京私人出版家胡正言在南京開設的書坊,因其在南京雞籠山修十竹建書齋而名「十竹齋」。《十竹齋箋譜》誕生以後,「大江南北,爭相購藏」。用同為藏書家的韋力的話來說,《十竹齋箋譜》在手工時代用藝術的形式將人類從二維世界帶進了彩色精妙的三維世界,而支撐這種神秘之美的,與明代南京的兩項「專利技術」:「餖版」和「拱花」水印木刻技藝密不可分。 

「不僅僅是《十竹齋箋譜》,誕生在南京的經典版本很多。其中,就包括中醫典籍《本草綱目》的首個版本——金陵版。」明神宗年間,《本草綱目》定稿時,李時珍已年過花甲,數十年努力的結晶,最大的心願就是早日將它刻印出版,發揮社會效用。可是,這部極富科學價值的190萬字巨著,尚未為時人所識,一時很難找到承印的書商,沒有名家的讚許與政府的支持,私人刻印此書多有風險。傾其畢生心血撰成此書,卻無人識「君」,長期積壓案頭,這對於李時珍來說是莫大的傷心。到過蘄州、黃州和武昌,李時珍都無功而返。看到自己的著作在湖北家鄉無法刻印,他想到了南京。最終這本傳世名著終於在南京得以出版。 

在南京,有大量諸如《本草綱目》這些「外鄉人」所著最終卻「落戶」金陵的經典版本。「再如浙江蘭溪人李漁所著的《芥子園畫傳》,也是在南京誕生。從清朝至今,幾百年來它依舊是國畫入門的必備教科書之一。」薛冰告訴記者,南京能誕生如此多經典版本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南京在近現代出版史上的重要地位,「南京是當時全國刻印書籍的中心之一,文化事業相當繁榮。無論是林立的出版機構還是後期的書店一條街,都為近現代出版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數據記載,明代南京的書坊、出版機構多達93家。」 

長期以來南京能成為中心,薛冰認為與南京的愛書人、讀書人眾多有著很大的關係,「明代中期之後,除了考科舉之人,南京的市民階層也已崛起,大量的小說、戲曲為市民讀者所愛。競爭尤為激烈的出版機構,在南京想方設法在出版中提高質量,良性循環最終形成了南京諸多經典的優秀版本圖書。」 

回溯時代

鮮活細節勾勒中國百年文化歷史變遷

在輸出硬核知識之餘,另一方面,薛冰也帶著傳播有關於書的「軟」文化,讓各色人物帶著他們的著作或藏書輪番登場,讓讀者得以從字裡行間捕捉歷史的銀瓶乍破。 

每一本舊書都有一個舊時的故事,挖掘每本書後湧動的情感,也是諸多藏書家的淘書之樂,也被薛冰記錄在《書事》之中。 

比如,自江蘇走出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與書之間,便有美妙的故事。在得到1986年10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初版《江村經濟》時,薛冰通過對比研究發現,「在書的前襯頁上,費孝通先生以墨水筆寫下這樣一首詩:『愧赧對舊作,無心論短長。路遙試馬力,坎坷出文章。毀譽在人口,浮沉意自揚。涓滴鄉土水,匯歸大海洋。歲月春水逝,老來羨夕陽。盍卷尋舊夢,江村蠶事忙。』後署:『題《江村經濟》中譯本贈通華同志/費孝通/1986年12月15日』。此後又有受贈人朱通華寫在括號中的附記:『於金陵飯店。陪卡拉漢訪問淮陰』。」卡拉漢時為英國工黨領袖,卸任首相,這次專程到江蘇訪問,就是費老所促成的。薛冰在書中提及:「《江村經濟》中譯本的出版,距1939年此書英文初版問世,已經相隔了47年。此間波折坎坷,費老在此書《著者前言》中說得很清楚,可以說這本書在半個世紀中的經歷,也就是費老人生的縮影。」 

而一張如今習以為常的書籍版權頁,也經歷過時代變遷的洗禮。「雕版印刷時期,盜版的花費巨大,所以幾乎不見盜版。而隨著西方印刷術進入中國,逐漸有了早期一批爭取版權保護的實踐者。」在最早的一批實踐者中,上海以及江蘇的出版從業人士佔了多數。在二十世紀初期,很多教材上貼著蘇州、松江兩府衙門頒發的告示,當作當時的「版權保護證明」。 

隨後,版稅票也成為版權憑證之一。設計多出自高手的版稅票,足供欣賞,遂也成為藏書界搜尋的對象之一。「最典型的要數魯迅先生的版稅票,印章刻得好,又鈐在專用紙上,堪稱藝術品,向來為人所重,往往被人從書上揭走。」一張版稅票比書更讓讀書人愛不釋手,這樣的情形,如今也很難再見到。 

版本的變化,也帶來閱讀方式的變化,豎排轉向橫排的閱讀變化中,也有著趣聞。「中國傳統圖書的版本文字,是自上而下豎排成行,自右向左逐行閱讀,極少差異。這傳統,大約形成於先秦的竹簡時期。」薛冰解釋,「但是當外語字典等雙語讀物在中國出版之後,中西文化大交流,直接影響到版面文字的排列方式。」一本用方言注音的「漢英字典」讓橫排本逐漸走入中國。 

不斷革新的製版印刷技術,不斷提高的圖書裝幀藝術,不斷完善的版權保護辦法,幫助產生了極其豐富的圖書版本形態,也造就了圖書出版史上版本形態變化最為繁複、進步最為迅速的時期。在這些版本的趣聞中,薛冰打撈時代中鮮活的歷史文化細節,多角度地觀摩科技發展與社會變遷,更能體味當時的時代氣息,增添一份讀書之樂,也梳理出近現代中國出版的宏觀途徑。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

相關焦點

  • 填補河北寶卷研究空白!「南宮宣卷」入選《中國活寶卷調查》
    作為繼保定易縣《后土寶卷》個案調查之後,針對地方活寶卷(宣卷)的一次系統調查,「南宮宣卷」的入選,填補了河北省寶卷(宣卷)研究的空白。大義顯微末,禮失求褚野。2019年,在《中國活寶卷調查》書稿殺青之際,該書作者,中國寶卷研究學者,年近古稀黃靖先生不計幸苦,由江蘇靖江奔赴河北南宮,對「南宮宣卷」進行了長達數日的摸底調查,寫成了兩萬六千多字的《南宮民間廟會寶卷初探》,並在陝西師大召開的「中國寶卷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俗文學學會年會」上對南宮宣卷進行了專題分享,使南宮宣卷(寶卷)初步為學界所知;如今,《中國活寶卷調查》的出版,正式填補南宮宣卷乃至河北宣卷研究的空白
  • 櫻花季,寧波「櫻花王子」出了本櫻花專著,填補了國內櫻花研究空白
    近日,一本由海曙區櫻花種質資源保護團隊負責人、中國櫻花協會(籌)秘書長、海曙區農業農村局櫻花專家嚴春風主編的《櫻花應用指南》由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櫻花文化的起源、中國櫻花與日本櫻花各自文化發展脈絡、櫻花品種的識別、運用古詩詞給櫻花造景等,書中都做了介紹。
  • 《中國傳統曲式學》:填補了中國傳統音樂理論體系的空白
    《中國傳統旋律與曲式》(全四冊)中的《中國傳統曲式學》,近日由中國出版集團現代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國傳統曲式學》是李西安教授攜趙冬梅教授集多年研究成果撰寫的一部中國傳統曲式與曲式學理論的重要著作。這部著作不僅填補了中國傳統音樂理論體系的空白,也可以使研究者擺脫我國長期以來用西方音樂理論分析中國傳統音樂的方式,對我國的傳統音樂的基礎理論研究與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讓我們非常悲傷和遺憾的是,李西安教授沒能等到新書出版,便駕鶴西去了。
  • 新發現史前物種填補早期演化史空白
    該發現填補了早期演化史上的空白,而其解剖學特徵將增進我們對鱗龍型類早期演化的理解。 鱗龍形下綱是最大、多樣性最豐富的四足動物譜系之一,有超過1.05萬個物種。作為現代蜥蜴、蛇和爬行動物楔齒蜥屬的祖先,鱗龍形下綱的樣本只在一些三疊紀遺址發現過,而對它們早期演化的大部分認知尚處於空白。
  • ...知名科普作家王爽:嫦五若取回月壤 有望填補月球研究一大空白
    原標題: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知名科普作家王爽:嫦五若取回月壤 有望填補月球研究一大空白   嫦娥五號將承擔什麼「職責使命」?它將取得哪些技術突破?
  • #買票錄202033#現代版畫會藏書票九種
    眾所周知,中國藏書票歷史只有短短百十年。其中民國知識分子實際貼用的藏書票,委身書中得以零星留存至今;而以李樺為師長的現代版畫研究會成員創作的中國第一批版畫藏書票,歷經國難僥倖在世的更是寥寥。作為另一項書證,江蘇古籍出版社的《版畫紀程:魯迅藏中國現代木刻全集》把「魯迅生前珍藏的中國現代木刻作品全部蒐集於此」,「原來一些成集的封面等裝幀……均一併收入」。(見《版畫紀程》「凡例」)如此整全收錄方式,也沒有這部《藏書票集》。倒是在《版畫紀程》第五冊「木刻作品散頁」子目下,收錄了唐英偉的十款木刻藏書票,以及1936年3月13日,唐英偉寄給魯迅的信封。
  • 周家莊墓地填補冀中南地區商代後期的歷史空白
    周家莊墓地填補冀中南地區商代後期的歷史空白 周家莊墓地填補冀中南地區商代後期的歷史空白  經過河北省文物局近一年的勘探和搶救性發掘工作,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的周家莊墓地累積發掘墓葬22座,出土了青銅簋、爵、觚、兵器及玉器等器物。
  • 中國現代文學館:喚醒人文情懷的神聖殿堂
    茅盾《子夜》的手稿以及巴金、冰心、蕭軍、劉白羽等大家的珍品都無償捐給了中國現代文學館。巴金在開館時把自己的稿費也捐贈了。梁斌的《紅旗譜》手稿上世紀80年代就有西班牙收藏家要以百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但梁斌一口回絕,毫不猶豫地捐給了文學館。詩人王辛笛不僅捐出了全部手稿、書信及藏書、字畫等,而且連同泡黃梅酒的罈子也捐出了。
  • 湖北省蛋雞新品種「欣華2號蛋雞」填補國內空白
    原標題:湖北省蛋雞新品種填補國內空白fPr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近日從湖北省首屆禽業發展大會上獲悉,「欣華2號蛋雞」配套系成為湖北省首個獲得國家認定的蛋雞新品種,同時填補了國內地方矮腳雞品種空白。
  • 大漠紫光填補國內黑番茄種植空白
    大漠紫光填補國內黑番茄種植空白 2017-11-27 13:06:25   來源:東方網
  • 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填補中國太陽同步軌道能力空白
    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攝影:趙利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12月22日12時37分,中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填補空白,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12月22日12時37分,北緯19度,東經110度,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圓滿成功。這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本次飛行任務為一箭五星,其中包括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的新技術驗證七號衛星。
  • 紐瀾地黑牛:填補國內優質肉牛品種資源的空白
    淄博市高青縣地處北緯37度黃金緯度線,素有「中國黑牛城」的美譽,擁有高青黑牛、高青大米等地理標誌農產品19件,是中國溫泉之城、中國白酒名城,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為高青黑牛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作為國內頂級牛肉新品種,高青黑牛在2009年通過了國家高檔肉牛新種質鑑定,不僅填補了國內優質肉牛品種資源的空白,也填補了我國沒有高檔牛肉產品的市場空白。
  • 海爾智家發布應用層全場景標準 以填補行業空白
    12月18日消息,今日,海爾智家正式發布了以《智慧家庭空間分類及設計導則》為主的智慧家庭標準體系,填補了行業應用層全場景標準的空白,對智慧家庭進行明確定義。此次,海爾智家繼主導設備層標準、主要參與連接層和平臺層標準制定後,在應用層全場景標準方面再次填補了行業空白,建立起全場景體系化標準布局。據悉,海爾智家此次發布的《智慧家庭空間分類與設計導則》、9個智慧場景標準以及2個智慧家庭作業系統標準,共歷時2年完成。
  • 填補行業社會團體空白 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微生態分會在長沙成立
    紅網時刻12月21日訊(記者 周曼)12月20日,由湖南明醫科技有限公司等數10餘家企事業單位共同發起「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微生態分會成立暨益盾計劃啟動儀式」在長沙盛大開幕,該分會的成立將在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填補微生態領域在國家級社會團體的空白。
  • 長徵火箭再度升空,成功部署引力波監視器,填補重要領域空白
    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發射「嫦娥五號」並且順利降落月球。而且還從月球成功取回2公斤土壤,這在中國航天史稱得上裡程碑式的進步。此外我國長徵十一號固體火箭再度升空,這是該火箭第11次發射任務,主要是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全天監視器送入太空,也就是熟知的GECAM監視器。
  • 中國首座海外大橋,填補了中國建橋史上一項空白,宛如蛟龍出海
    中國首座海外大橋,填補了中國建橋史上一項空白,宛如蛟龍出海中國有很多大橋,像武漢長江大橋、清瀾大橋、膠州灣跨海大橋、廈門大橋等等。其中名氣最高的要數2018年開通運營的港珠澳大橋,它是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劍橋史上的裡程碑,除了它之外,中國還有一座橋梁也是裡程碑的存在。
  • 日本漢學家承諾將畢生藏書捐給川大 首批近萬冊珍貴文獻已來蓉設立...
    封面新聞記者從川大文新學院院長、川大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李怡教授那裡獲悉,由巖佐昌暲教授捐贈的第一批藏書,已經來到四川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被設立為四川大學設立的「當代學人文庫」之「巖佐文庫」。2020年11月14日,記者來到四川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參觀了「巖佐文庫」。巖佐文庫的文獻巖佐昌暲教授1942年生,長期擔任日本九州大學教授。
  • 填補青島空白!山東港信期貨有限公司獲證監會正式批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尚青龍近日,山東港信期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信期貨」)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正式批覆。這意味著時隔二十多年之後, 全國重新開閘設立的第一家期貨公司落地青島,青島市在法人期貨公司方面實現零的突破,填補了青島市金融領域的法人期貨業態空白,是青島發起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攻勢的重大戰果。港信期貨註冊資本人民幣10億元,業務範圍為商品期貨經紀,由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國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青島上合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
  • 33歲美女科學家離美回國,填補中國醫學界空白,她說出國就為回來
    不過總會有一股清流,就比如吳丹,她年僅33歲就離美回國,致力於填補中國醫學界的空白,這是何等的偉大呀!!!那她為何如此年輕就選擇回歸祖國呢?下面就給我一起聆聽吳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