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娃放學回來,她隨手打開了電視機,鎖定了一檔兒童趣味答題節目《瘋狂的麥咭》。她喜歡這檔闖關挑戰節目,因為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具,她喜歡看完學到新東西的飽腹感。
我出於好奇,也跟著坐在沙發上看了 一會兒。正好看到一道好玩的問題,問:「陛下」的「陛」是什麼意思?
被提問的兩個人唐九洲和於莎莎,首先排除掉了B。
但是到底是選A還是選C,兩個人爭來爭去,最後剪刀石頭布決定選擇C,結果當然是輸得很慘,直接被淘汰了。
正確答案是A,也就是說,「陛下」的「陛」的意思是「宮殿的臺階」。
在公布答案之前,場外的幾個人還在爭論,說應該選B。理由是皇帝是在天的下面,稱為天子。哎呀,讀書少真可怕,不能這樣瞎猜。
陛下的本義是臺階,特指皇宮的臺階。如《荊軻刺秦王》有文字記載: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此進至陛下。
但是為什麼要用「陛下」代指皇帝呢?東漢大文學家蔡邕曾經解釋說,皇帝派他的近臣拿著兵器站在宮殿的臺階下,以防不測。
陛下是尊稱皇帝,本來是指宮殿的臺階,又特指皇帝座前的臺階。皇帝臨朝時,「陛」的兩側要有近臣執兵刃站列,以防不測和顯示威風。
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對皇帝說話,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衛者轉達,以示皇權的崇高。「陛下」這一稱呼最早見於西漢司馬遷的《史記》。
除了「陛下」還有很多其他類似用法:
殿下是中國古代對皇后、皇太子、諸王的敬稱,也指現代社會用於對君主制國家王儲、親王、公主等的敬稱。
麾下是對將帥的尊稱。麾,本是指古代指揮軍隊的旗幟。
閣下是舊時對人的尊稱,盛行於唐代,當時是對高級官員的尊稱。因為古代高級官員的官署往往稱閣,如龍圖閣、天祿閣、東閣、文淵閣 等等,故以閣下相稱。也常用於書信中,後來逐漸演變為對至友親朋間尊稱的敬辭。今多用於外交場合。以示對對方的尊重。
足下在古代,下稱謂上,或同輩相稱,都用「足下」,大概相當於「您」。
在下自稱的謙詞,古時坐席,尊長在上座,所以自稱在下。
在中國古代社會的諸多敬稱詞中,陛下、閣下、殿下、麾下、足下等詞,是使用最為普遍的。隨著歷史的發展,「陛下」、「閣下」、「殿下」3個敬稱詞在使用上約定俗成,逐漸規範化。
時至今日,在外事活動中,凡對方是國王、皇帝或君主,均敬稱為「陛下」;對方是政府最高行政長官,均敬稱為「閣下」;如對方是皇太子或王儲以及其他皇室、王室成員,則均敬稱為「殿下」。
用房屋來代指人,中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有個房地產媒體人曾經創作了一個段子,從現代角度解讀這些詞語背後的深意:
「房事」自古就很糾結。古人把無房的泥腿子稱為「足下」,把有房的稱為「閣下」,把有豪宅及多套房子的稱為「殿下」,把擁有天下房地產的稱為「陛下」。古人娶老婆也是以房子為標的物。大老婆稱為「長房」,小老婆稱為「二房」,三姨太稱為「三房」。有房行房事,無房行苟且。古人把無房的稱為「流」,無地的稱為「氓」,無房無地的稱為「流氓」……
此段子一出,無數網友轉發點讚叫絕。還是讀書人的腦洞大,看來還是要多讀書啊!
媽媽陪女兒考研雙雙被錄取: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陪孩子終身學習
青島15歲女孩疑似弒母:我想要園丁式母親,可媽媽偏要做木匠!
孕期你盼著生男還是生女?宋慧喬電影現身說法:請愛孩子如其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