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音無改鬢毛衰」以後讀音是shuai,是時代變化還是文明讓步?

2020-12-24 大咖說史

唐朝詩人賀知章的詩歌裡,有這樣一句:鄉音無改鬢毛衰。其中,最後一個衰字,按照以往的規定,正確的讀音是「cuī」。如果在高考或者中考中,給這個字注音為「shuāi」,那麼丟分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不過,現如今相關部門宣布,從此以後,在這句詩歌裡,標註為「cuī」是錯誤的,而標註為「衰」是正確的。這個規定也引起了一定的爭論,有人認為:這意味著文盲戰勝了有文化的人。不過,也有說法認為:這種改變其實也是一種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體現,那麼,這種情況到底應該如何評判?

圖片來源於網絡:衰的注音

一、糾結的讀音

1、常見的謬誤

漢語被視為全世界最難掌握的語言之一,漢字也因為自身的複雜而被視為最難掌握的文字,當然,中國人使用久了這種語言文字,會覺得漢語言文字十分簡潔。但對於外國人來說,最難掌握的,莫過於漢字中多音字的運用,因為事實上,很多中國人也弄不明白這些多音字的用法。

在生活中經常發現這樣的謬誤,很多人讀一些文字時,會經常讀錯音,比如:「校對」這個詞彙,很多人會把「校」錯讀成「xiào」,但是在這裡,這個字讀作「jìào」。

這樣的錯誤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單獨的單,在當作姓氏的時候,讀作shàn,仇恨的仇,在當作姓氏的時候,被讀作qiú,甚至樸素的樸,在當作姓氏的時候,會被讀作piáo,這些都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讀音錯誤。

圖片:學習漢字劇照

2、被改革的讀音

其實有時候,漢字的讀音標準往往在於人為的規定,這導致或許十多年前語文考試中的標準答案,可能因為這個字的標準讀音被改革了,而成為了謬誤。

比如紀曉嵐的紀,在平常讀作第四聲,但是,在當作姓氏讀的時候,原本是第三聲,但是最近這些年,由於相關部門考慮到適應人們的閱讀理解習慣,而選擇將這個音的標準音改為第4聲。

而本文最初提到的「衰」,其實也是因為標準音的改革而發生的變化,類似這種情況還有很多,比如「一騎紅塵妃子笑」、「鐵騎突出刀槍鳴」的騎,以前讀作jì,但是,最近這些年的改革將這些字的讀音改成了qí。

圖片:騎的錯誤讀音資料截圖

二、改革的探究

1、代溝

這些對漢語詞彙的一些讀音標準改革,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並且,引起的爭議也愈演愈烈,甚至有人認為:這樣的改動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不便。

這樣的改革產生了文化代溝,導致80後和00後之間在文化看法上出現差異,比如80後認為「衰」、「騎」在上述的那些詩歌裡面,讀作cuī、jì才是正確的,這種讀音強制變革是錯誤的,而新生代則認為,這樣的改革是正確的,並不覺得這樣子有什麼不對。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漢字的讀音改革應該採取因地制宜的態度,而不能採取一刀切,因為漢語漢字的形成歷史背景有著自身的特色。

圖片:00後上課劇照

2、漢語言文字背景

隨著人類的發展,語言的發音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舉個最為簡單的例子,倘若現代人真的能夠穿越回古代社會的話,一個問題就足夠讓現代人在古代社會寸步難行,這個問題就是語言壁壘。

現代和古代的漢語在發音上存在明顯的不同,甚至在古代不同時代,漢語在發音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別,比如春秋時代的漢語和隋唐時候就存在著差距,而宋朝時候的漢語和明朝時候也存在著截然不同的情況。

當然,這種情況在其他民族中也發生過,比如中世紀時候的英語,和現代的英語幾乎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語言。而漢字不屬於拼音文字,因此,由於語言的變化,很多漢字出現了多音的情況,而導致一部分多音字出現的原因,就是為了照顧古代詩詞歌賦裡面的押韻問題。

比如「遠山寒山石徑斜」,如果讀作xié,那麼詩歌的韻律美也就沒有了,但如果讀作xiá,無疑就可以讓人感受到詩歌的音律美學。

此外,古代的一些專有名詞的讀音,也和現代出現了明顯的不同,比如古代西域月氏國的月,讀作ròu;再比如印度在東漢時的譯名身毒的身,讀作yuān,龜茲國的龜,讀作qiū。

這些名字的寫法和讀音,在現代人的視角看來無疑是存在差異的,但是在古代人的觀念裡,這些字的寫法和讀音是一致的。因此,從不割裂文化歷史的角度來看,像這些詞彙的讀音,確實不能夠更改,畢竟,文字的讀音變化再大,但不應該改變人家國名的讀音。

總而言之一句話概括:這都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由於漢語的發展導致了漢字讀音的變化。

圖片:龜茲讀音備註資料截圖

3、爭議的結論

有的漢字讀音,可以隨著語言的發展而重新制定標準音,而有的則不應該被重新制定標準音,因為漢語詞彙的複雜性,決定這種情況不能一刀切。

比如歷史名詞(上文說的月氏)以及涉及到詩歌音律美學的讀音,就應該最大化的保證原先的讀音,不能因為這種讀法,導致讀錯的人太多而被迫做出妥協,否則,就真的成了文明向野蠻低頭,文化向文盲讓步。

更何況,文學和學術其實是遠離大眾的,畢竟,能接觸到音律美學和古代歷史名詞的,按照人口比例來說,畢竟是小眾群體,因此,對於這種面向小眾群體的標準讀音,更應該照顧小眾群體,不應該做出變革。

至於其他的情況,比如校正、粳米、說客這些詞彙,由於並不會導致音律美被破壞,以及專有歷史名詞的讀音受到影響,並且大眾使用這些詞彙的頻率很高,這些詞彙可以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重新制定標準音。

圖片:研究文學劇照

總之,應該分門別類,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對待。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原創製作!

相關焦點

  • 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不讀「chi」而讀「shuai」
    《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首詩語言平實,感情真切,第一句用「少小」對應「老大」,第二句用「鬢毛衰」承接上句,第三句和第四則筆鋒一轉,通過兒童「笑問」的情景,反主為賓,引出無窮的感慨。
  • 「鄉音無改鬢毛衰(cui)」,被老師判讀錯,孩子:不懂別亂教
    「鄉音無改鬢毛衰(cui)」,被老師判讀錯,孩子:不懂別亂教琪琪是一位85後媽媽,因為丈夫工作忙,所以大多數時間都是琪琪在輔導女兒寫作業,這天琪琪正常輔導女兒做功課,突然看到女兒做題的時候,「鄉音無改鬢毛衰(cui)」,被老師判讀錯,琪琪瞬間就不高興了,以為是老師判錯了。
  •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怎麼念?老師坦言:家長不懂就別亂教
    「一月離校五月回,童音未改視力衰。同學相見不相識,驚問胖子你是誰?」經歷了四個月左右的「寒假plus」之後,很多人不禁這樣感嘆在朋友圈瘋傳這首被改版後的《回校偶書》。說到被改版的這首詩,我們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原版中的第二句——「鄉音無改鬢毛衰」。
  •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讀cui不對嗎?家長質問老師,卻遭打臉
    文/陪伴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以前我們總說,等孩子上學了就好了,家長餓們就解放了有自己的時間就可以過二人世界了,但是有了孩子以後才知道這些話都是老一輩為了讓你生孩子說出來的一些善意的謊言,就像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說,婆婆為了讓小兩口生二胎
  • 古詩裡的「衰、斜、騎」等改讀音引熱議!網友:我!不!同!意!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老黃說事轉載請註明來源古詩裡的「衰、斜、騎」要改讀音了,網友:太不負責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到底是讀「jì」還是「qí」?1/古詩裡的聲音要變調?漢語言是種活的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字詞的含義、甚至讀音都在改變,這是規律。但是,最近卻有人發現,新版教材中的古詩的原有讀音也被改動了。
  • 這些字詞的拼音要從原來的正確讀音改成錯誤讀音,學渣表示改晚了
    但是,如果你學習了,你會發現知識世界的格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大概是上了個假學。近期很多網友查字典發現,那些曾經勤學苦背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然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cuī]→[shuāi]】。↓↓↓杜牧、賀知章聯名哭泣:「我這絞盡腦汁的千古佳句啊!嗚呼哀哉!腦闊疼!」當然了,詩句都難逃一改,更別說那些改得更加口頭話的字詞了。
  • 鐵騎(jì)還是qí?專家說,讀音最重要的還是約定俗成
    「鐵騎(jì)」還是「鐵騎(qí)」,「說(shuì)服」還是「說(shuō)服」,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還是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今天,一些漢語字到底該怎麼讀,再次被刷上熱搜。很多網友表示「接受不了改讀音」,對此,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上海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基地副主任徐默凡。
  • 語文教材改版,有的詩文改變讀音,有的名篇被移除:遺憾這些詩詞
    隨著語文改成部編版之後,網友發現,有些詩文裡的文字改變了讀音,有些讀了十幾年的文言文名篇被移出教材。小學語文二年級課本裡收錄有杜牧名篇《山行》。這首詩描繪的是動人的秋日山林景色,山路、人家、白雲、紅葉和諧地組合在一起。
  •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家鄉的方言你還記得多少?
    在我們老家話中有不少方言,由於我離開故鄉的時間太久了,一時想不起太多,但對故鄉的思念與牽掛,又常常讓我有意無意間念起那些小時候講過的土話,總想捋一捋自己到底還能記得多少鄉音鄉情。情的東西我就整理成故事短文寫下來,音的東西就歸入到這篇短文中,算是我對故鄉之根的一種紀念吧!
  • 「部分字詞改拼音」是舊聞仍引熱議,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部分字詞改拼音」近日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討論。有微信公號2月18日發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稱,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 蕁從qian到xun再到qian,字音演變,是文化傳承還是時代創新?
    有學生問我,那以後會不會再把它統一改讀為」xun「呢?我隨口回答:」當然不會!」接著有學生問,那為什麼」一騎絕塵「的」騎「,以前讀」ji「而後來又改成」qi「了呢?我一下語塞。是啊,不僅是「騎」,還包括「確鑿」的「鑿」,以前讀讀「zuo」,後來官方改為了「zao」;「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以前讀「xia」,後來又改為「xie」;「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以前讀「cui」,後來官方又改為「shuai」,就連「說服」的「說」也由「shui」改為了「shuo」……對於漢字讀音的
  • 「遠上寒山石徑斜」以後讀xié不讀 xiá,憑什麼要遷就「文盲」?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這樣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通過對比家鄉前後的變化,流露出對生活變遷、歲月流逝的感嘆與無奈之情。整首詩樸實無華卻又充滿了真情實感。對於這首詩的讀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老師教的讀音為「cuī(崔)」,而現在的讀音竟然變成了「shuāi(摔)」,這是我們記憶出現錯誤了?還是說讀音是後來的改的?
  • 普通話讀音標準是怎麼來的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它引發了廣泛關注,轉載者包括多家媒體。目前內容已因違規無法查看。     實際上,類似文章早已在網絡流傳,而文中列舉的大部分讀音並非最近才修改,比如「呆(ái改為dāi)板」、「確鑿(zuò改為záo)」早在1985年就已更改。
  • 漢字的讀音要不要改?我總結出了五大觀點,請大家對號入座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拼音被改」引質疑,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中新社記者 張婭子 攝「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原在本詩中讀「cui」,現改為「shua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由「xia」改為「xie」。「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由「ji」改為「qi」。因為較多人讀錯而做出的諸如此類漢語拼音修改,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拼音被改」引質疑 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毛翊君  本文首發於總第889期《中國新聞周刊》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原在本詩中讀「cui」,現改為「shua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由「xia」改為「xie」。「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由「ji」改為「qi」。
  •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 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經典古詩詞裡一些字的發音「循古」還是「從新」引發爭議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和載體,古詩詞的字音本身也具有情感和審美價值。古詩詞的字音被改動後,其意境和美感是否會被破壞,這是爭議最大的地方。
  • 拼音由cui改成shuai後不押韻,失去韻律美?拜託念完全詩再說!
    所以我非常好奇,拼音裡為什麼會有xia的讀音而不是xie?是粵語和普通話同時變音了,還是說這個「斜」字在古代就是多音字?在句子末尾的時候念xia,在句子中間或者句首念xie?這有待專家考究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