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騎(jì)還是qí?專家說,讀音最重要的還是約定俗成

2021-01-20 澎湃新聞

「鐵騎(jì)」還是「鐵騎(qí)」,「說(shuì)服」還是「說(shuō)服」,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還是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今天,一些漢語字到底該怎麼讀,再次被刷上熱搜。

很多網友表示「接受不了改讀音」,對此,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上海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基地副主任徐默凡。

從語音學專業角度,徐默凡認為漢語讀音一直在演變過程中,語言發展變化本來就具有模糊性,對一些正在演變過程中的讀音,不一定能馬上定出一個「標準答案」,讀音的不同,對大眾日常交流或是欣賞古詩詞也都沒有影響。只有特定行業比如播音、語文教學等,需要一個非黑即白「標準答案」,才會對語音的規範讀音特別敏感。大家對正在變化中的語音,完全可以更寬容的態度對待。

「這次事件起到這麼大爭論,我覺得有很多炒作的因素。背後的道理大家也明白,語音本身不能一成不變,也需要規範,規範也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大家是不是接受,文化傳承,字音字形的關係等等。」徐默凡認為,從語音運作規律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約定俗成」,現在大家認為是正確的讀音,在古代也已經變化多次,但現在稿件裡面流傳出的案例有轟動效應,大家覺得接受不了,這是因為規範走在了社會與約定俗成的前面,步子太快了。比如「騎」的兩個讀音代表的不同意思,大部分人還是分得清的,在這種情況下硬性簡化,就會造成問題。

但從語音本身運作規律方面看,「語言是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聲音和意義的結合很多時候是沒關係的,語言起作用的方式、語音和意義的結合就是沒什麼理據的,只是社會約定俗成。」

現在,隨著公眾普遍教育程度提高,有專門的行政機構,工具書對語音作了規定。徐默凡個人看法是,對語音的規定工作,應該是事後認定的工作,而不是制定一個標準,大家就要照著去做,相關機構也並沒有這樣的權利。一個語音的改變,是要在塵埃落定、大家普遍認可的情況下,再用文件形式規定下來,讓大家有一個更統一的使用規範,起到便於交流的作用。「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統讀讓很多人無法接受,就是因為這個讀音的改變還未塵埃落定。

徐默凡認為這次的爭論反映了兩個極端,一方面是國家語委頒布的審定標準「步子太快」,很多在變化之中、還未成為大家普遍認可的讀音被強行「統讀」,造成了大家的不適應。另一方面,對於有些已經約定俗成改變了的讀音,認為其破壞傳統,應該恢復古音,也是沒有必要的。

「這有點像孔乙己說『茴』字有四種寫法,這個時候大家不一定覺得他很有學問,而是覺得他有點迂。」事實上,現在我們也沒有人知道「茴」字的四種寫法是什麼。

因而,對於文中部分古詩中的讀音,徐默凡贊成對其進行規範處理,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讀作xié,鄉音無改鬢毛衰讀作shuāi。

滬教版小學二年級第一學期語文教科書上的《回鄉偶書》,其中「衰」標註的讀音為cuī。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上的《回鄉偶書》,其中「衰」標註的讀音為shuāi。

「不支持改變的很多認為是不押韻。我認為沒必要,詩歌韻律早就被破壞了,也不是念成xiá就保持了原來的韻腳了。詩歌創作時候的讀音和現在已經完全無法相比了。比如詩歌有平仄,但現在普通話讀音中入聲字取消了以後,平仄已經沒法講了,在這種情況下,還為個別押韻要求保留某些古音,沒有必要。」

這次爭論中,最先是公眾號「普通話水平測試」、公眾號「中國播音主持網」、微博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發文引發大眾關注。徐默凡認為這反映了「語言自然發展的模糊狀態和有的特定行業需要標準答案之間的衝突」。比如播音專業,念錯字要扣錢;中小學語文老師和學生要面對中高考,規範讀音關係到分數;編輯校對行業,錯音關係到行業標準。這幾個行業都是需要非黑即白的東西,對語音變化也是最敏感的。

「對這些行業的東西,我認為是沒辦法的,只能遵守規律。這涉及到我說的,規範步子要慢一點,但一定要統一,包括播音標準、語文教材,一旦規範頒布了,就要嚴格去遵守,不然就很難給出正確答案了。」但徐默凡認為,特定行業的規範對大眾影響不大,對普通大眾而言,對這些讀音不一定非要爭出個子醜寅卯,「『遠上寒山石徑斜』讀xiá還是xié,並不會影響你對詩歌的欣賞。一旦有標準答案,一定會有爭論。其實這也不是專業學理的爭論,就是要一個標準答案的爭論。」

那麼,什麼情況下遵從古音比較適合呢?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銀峰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對於古代文獻,尤其是古典詩詞中的異讀詞,不管是為了區別詞義還是出於平仄押韻,在閱讀這些作品的時候最好遵從古音,如「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讀cuī,「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讀xiá,「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讀jì,等等。

另外,現代漢語中的某些詞文言味較濃,或者用於正式的場合,這時最好也讀古音,如「遊說」、「說客」的「說」應讀shuì;而「說服」本來也應該讀shuì,但因為經常在口語中使用,讀shuō也不算錯。

「不過我認為,古漢語中的某些異讀詞發展到現代漢語,由於讀音的變化,或者由於大眾的發音習慣,只有一個讀音了或者採用了其中的一個讀音,就沒有必要再讀古音了。如 『輕騎』、 『鐵騎』的 『騎』在古代漢語中讀jì,而在現代漢語中讀qí即可,沒必要再讀jì了。」

他表示,對於異讀詞的發音,既要考慮到時代、作品的不同,閱讀古代作品時不能完全迎合大眾。又要兼顧到讀音的變化,對於現在那些廣為接受或通行的讀音應予以承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部分字詞改拼音」是舊聞仍引熱議,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影響語音變化的因素很多,『約定俗成』是最重要社會影響因素。」王暉認為,隨著時代的變化,語音一直在變,大家應用正確的發展觀來看待語言的這種變化。大部分讀音更改字詞尚未最終確定「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南郭居士第二節 古詩詞中「騎」的讀音第一節我們探討了「斜」在古詩詞中的讀音,但如果說人們對「斜」的讀音存有異議,那麼對另一個字「騎」的讀音就可以說是存在爭議了。當然平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詩中的原意。「騎」的本義為跨馬,騎馬。《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文帝從霸陵上,欲西馳下峻阪。袁盎騎,並車擥轡。」南朝齊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今欲專士女於耕桑,習鄉閭以弓騎。」引申為跨坐;乘坐。《莊子·齊物論》:「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又從本義引申為一匹馬(舊讀jì)。
  •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 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經典古詩詞裡一些字的發音「循古」還是「從新」引發爭議  漢字讀音誰說了算?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和載體,古詩詞的字音本身也具有情感和審美價值。古詩詞的字音被改動後,其意境和美感是否會被破壞,這是爭議最大的地方。
  • ...相關權威部門為什麼會少數服從多數把讀音改成qi?為什麼相關...
    這類異讀本身就不屬於「正確」的讀音,取消反而是好事。你後面的兩個問題是指漢字讀音吧?如果是漢字的話,沒影響。音是音,字是字,兩回事。如果指漢字讀音,破讀還是全取消的好。這類異讀本身就不屬於「正確」的讀音,取消反而是好事。你後面的兩個問題是指漢字讀音吧?如果是漢字的話,沒影響。音是音,字是字,兩回事。如果指漢字讀音,破讀還是全取消的好。
  •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字是讀xié還是讀xiá?網友:不能總聽專家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字是讀xié還是讀xiá?網友:不能總聽專家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到底是讀jì還是qí?專家說了算!為了規範現代漢語的讀音與字形,國家成立了專門的機構,並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
  • 為什麼讀「一騎qí紅塵妃子笑」「千騎qí卷平岡」,語文教材回應
    課本上很多字的讀音改得跟以前不一樣了,而且,沒有統一的標準。首先,古詩文中的有些漢字的讀音被改,而用法類似的字的讀音又沒有改。杜牧的《過華清宮》中的一句「一騎(jì)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畫面感很強,一人一馬,在飛揚的塵土中,載荔枝而來。
  • 普通話讀音標準是怎麼來的
    審音委員會的多位專家告訴記者,修訂稿在徵求意見後又修改多次。「審慎一點,更審慎一點。」審音委員、南開大學教授石鋒說。     審音,即是審定字的讀音,制定標準語的規範。近代中國標準語的制定自清末開始,民國時期有兩次審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有三次。1955年審音時,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得以確定。
  • 鬧得沸沸揚揚的「古詩改讀音」,你怎麼看?
    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 ,一騎(jì)紅塵變成了一騎(qí)紅塵,鬢毛衰(cuī)變成了鬢毛衰(shuāi),粳(jīng)米變成了粳(gēng)米……2月19日,公眾號「普通話水平測試」發表的一篇《注意
  • 字詞拼音被改: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謠言」來
    突然,邊上的拙荊大吼一聲,說我讀錯了,一騎(jì)應該讀 「一(qí)」。我一下愣住了,然後說她沒文化。她反而說我沒文化,說是她剛看到一篇文章,裡面說是這個「騎」的讀音已經被改了。這下,我楞了一個晚上。時隔一千多年,自己詩句裡的讀音被後人改了,不知道詩人杜牧會作何感想。「長安回望繡成,山頂千門次第開。
  • 這些重要官職的讀音可別念錯,一起了解一下
    隨著文化的進步、時代的變遷,許多官職名字逐漸被淘汰、被取消、以至於後世的人們對其中的讀音不甚了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快歷史第八期,認識古代官職的正確讀音。此外,同樣讀qí的官職還有活躍於三國時期的騎qí 都尉、活躍於唐朝的散騎 qí 常侍。【不要讀成biāo騎或biāojì了哦】
  • 這些字詞的拼音要從原來的正確讀音改成錯誤讀音,學渣表示改晚了
    一騎【[jì]→[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cuī]→[shuāi]】。↓↓↓杜牧、賀知章聯名哭泣:「我這絞盡腦汁的千古佳句啊!嗚呼哀哉!腦闊疼!」當然了,詩句都難逃一改,更別說那些改得更加口頭話的字詞了。
  • 「鄉音無改鬢毛衰」以後讀音是shuai,是時代變化還是文明讓步?
    圖片來源於網絡:衰的注音一、糾結的讀音1、常見的謬誤漢語被視為全世界最難掌握的語言之一,漢字也因為自身的複雜而被視為最難掌握的文字,當然,中國人使用久了這種語言文字,會覺得漢語言文字十分簡潔。而本文最初提到的「衰」,其實也是因為標準音的改革而發生的變化,類似這種情況還有很多,比如「一騎紅塵妃子笑」、「鐵騎突出刀槍鳴」的騎,以前讀作jì,但是,最近這些年的改革將這些字的讀音改成了qí。
  • 你知道嗎,這些漢字的讀音變了
    有人說,新版注音是對「文盲」的妥協。即:對於人們常常讀錯的一些字詞,新的官方注音,按照讀錯的方向更改了。顯著的一個就是「拜拜」,不少人發音為bái。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拜」的正確讀音是bài。然而在第6版,「拜」增加了注音bái。另一個詞語「確鑿」經常被讀成què záo,在詞典中原本的正確注音是què zuò,但新版從俗,改為què záo了。
  • 古詩裡的「衰、斜、騎」等改讀音引熱議!網友:我!不!同!意!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老黃說事轉載請註明來源古詩裡的「衰、斜、騎」要改讀音了,網友:太不負責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到底是讀「jì」還是「qí」?1/古詩裡的聲音要變調?漢語言是種活的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字詞的含義、甚至讀音都在改變,這是規律。但是,最近卻有人發現,新版教材中的古詩的原有讀音也被改動了。
  • 鐵騎(qí)、斜斜(xié)……這些字的拼音改變了,讀古詩詞的時候...
    其中比較常見的有「鐵騎」、「呆板」等等,有的網友查看了自己悄然發現,以前一些在考試中會被判定錯誤的讀音悄然已經成為了正確的讀音,一些多音字已經被改成了單音字。這樣的修正對于欣賞中國古代詩詞的美感的確會出現一定的影響。
  • 坐騎走了,說服也走了……這些字讀音在悄悄發生變化
    所以,語文老師會不厭其煩地在課堂上強調一些多音字、異讀詞的讀音。比如:參差、確鑿、呆板、說客、顫慄、強迫、軋鋼、骨殖……為什麼?因為這些看起來書寫難度並不大的字,在歷史上讀音卻不斷發生變化。不同時代的人,接受的教育不同,父母教給你一個讀法,老師教給你另一個讀法。所以,很多人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怎麼讀。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字始終存在不同的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