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鄭成功,臨死前下了一道匪夷所思的命令,殺死自己的長子

2020-12-19 貓咪歷史館

滿清入關後,大明已是日薄西山,隨著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大明正式滅亡。只是,雖然明朝已經滅亡,但在我國南方,大明的依然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因此短暫有過南明政權的存在。在南明政權對抗滿清這一過程中,鄭成功與他的父親鄭芝龍可謂是中流砥柱。尤其是鄭成功,由於他的英年早逝,讓他那沒有完成的復明大業成為其最大的遺憾。他雖然失敗了,但他驅除荷蘭人,收復臺灣等成就,依然無愧為一位受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只是在他臨死前,曾下了一道令人難以理解的命令:殺死自己的親兒子。

鄭成功的祖籍是福建南安,他的父親鄭芝龍原本一名海盜,在日本做生意時與一名普通的日本女子生下鄭成功。雖然鄭成功是鄭芝龍的長子,但由於他的母親地位低下,鄭芝龍對這個兒子並無太多看重,因此鄭成功小時候與母親生活在一起。在鄭成功6歲時,鄭芝龍被朝廷招安,且國內的正妻已經死去,鄭芝龍這才想起自己還有一個兒子,於是把鄭成功從日本接回中國。雖然他也想把鄭成功的母親一起接到中國,但被日本幕府阻攔,因而未能成功。已是朝廷大臣的鄭芝龍深知當海盜的艱難,就花重金請了錢謙益培養鄭成功成才。

1644年,大明滅亡,手握重兵的鄭芝龍不願歸降滿清,極力擁護唐王為隆武帝,建立南明政權,而此時已是一方英雄豪傑的鄭成功也在其父的引薦下得到了隆武帝的重用。由於鄭成功的名動天下,加上他的父親手裡有兵,因此隆武帝對鄭成功非常信任。一直以來受儒家文化教育的鄭成功大為感動,在心底發誓效忠隆武帝。父子齊心,擁護隆武帝,為對抗滿清做出了巨大貢獻。只是後來,鄭芝龍投降滿清,坐視隆武帝被清軍殺害,鄭成功一氣之下與其斷絕了父子關係。隨著鄭芝龍投降後也被滿清殺害,鄭成功下定決心獨自反清。

可惜當時的清軍統治中原已是大勢所趨,即便驍勇善戰如鄭成功也無法阻擋。但背負國讎家恨早已將反清復明作為畢生信念的鄭成功選擇了盡人事,看天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將已經被荷蘭人佔領多年的臺灣島攻下,並作為退路。由於他手下的鄭軍對於海戰非常擅長,因此很快鄭成功就收復了臺灣。與清軍有過幾次互有勝敗的交戰後,原以為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鄭成功接到一個消息:長子鄭經與弟弟的奶媽私通,還生下了一個孩子鄭克臧。得知這個消息,將尊嚴和臉面看得比命重要的鄭成功氣得臥病在床。

連年徵戰,復國無望都未能消磨鄭成功的戰意,卻因為這樣一個在他看來奇恥大辱的消息而病倒,並且毫無好轉跡象。也許正應了那句話,最堅固的堡壘往往從內部攻克。深知無力回天,命不久矣的鄭成功在最後一刻給自己的親信下令,將長子鄭經處死。幾天後,鄭成功去世,享年39歲。雖然鄭成功在性格上,有一些缺陷,但他對於大明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這一點任誰都無法反駁。而他驅趕荷蘭人,收復臺灣的壯舉,更是值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尊敬,無愧為民族英雄。

相關焦點

  • 民族英雄鄭成功39歲暴病而死,臨死前決意處死老婆、長子和長孫
    提及鄭成功這個民族英雄,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明末清初的軍事家,抗清明將,曾做出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和創建明鄭的壯舉,但同時,又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鄭成功雖然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英雄,但他卻出生在日本,有一半的日本血統,而且在他39歲暴病而死之前,曾決意下令處死老婆、長子和長孫,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鄭成功去世前,為什麼要下令殺掉自己的長子,妻子和長孫?
    鄭成功的死,有很大的原因是被他的長子鄭經給氣死的。他臨死前之所以下達這樣的命令,是因為他的長子鄭經做了一件讓他「羞於啟齒」的事情,而他的妻子董夫人和那個剛出生的小孫子,完全是無辜躺槍。鄭成功是明朝忠臣,一生致力於抗清,後來延續百年的秘密反清組織「天地會」的創始人就曾經是鄭成功的手下,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結束了荷蘭人對臺灣38年的統治。鄭成功的妻子董氏,是禮部侍郎董颺先的侄女,在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的做主下倆人完婚,婚後第二年生下了長子鄭經。
  • 民族英雄鄭成功39歲病逝,臨終前下令賜死兒子和孫子,是何緣故?
    民族英雄鄭成功39歲病逝,臨終前下令賜死兒子和孫子,是何緣故?說起來民族英雄鄭成功,大家早就聽聞過他的名氣,他一生的戰績可謂是輝煌,可惜英雄早逝,當他剛剛收復臺灣之後,次年便突然發病去世,當時的他年僅39歲,雖然古代的平均壽命比現代要短許多,可身體強健的他怎麼突然暴病呢?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臨終前還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下令處死了自己的妻子以及兒子,還有年幼的孫子,這個舉動是為什麼?
  • 很多人都不明白,鄭成功為何要在臨死前,下令處死自己妻子和兒子
    然而如此人物卻在收復臺灣的第二年就英年早逝,而他在逝世前還下了一個奇怪的命令:處死自己的妻子和兒子! 這是怎麼回事呢? 可惜就在收復臺灣的第二年,鄭成功就英年早逝了,年僅三十九歲,關於他的死亡,史學家一致認為與他去世前下的一道命令有關!這道命令就是處死他的夫人董王妃以及長子鄭經! 二、一道奇怪的命令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鄭成功並非殘忍嗜殺之人,實在是鄭經的所作所為太過「無恥」,令其蒙羞!
  • 39歲的鄭成功猝死,為什麼臨終前下令殺死自己妻子、長子和孫子?
    說起鄭成功,大家都不陌生,他收復臺灣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鄭成功也因此被稱為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但鮮為人知的是,鄭成功年僅三十九歲就暴病而卒,而關於他的死亡背後還有很多故事值得我們探尋。不僅如此,這個鄭經還做出了一件為人所不齒的事情,那就是他與自己的弟弟的乳母陳昭娘存在曖昧關係,兩人還生下了一個兒子鄭克臧。鄭成功影視形象孩子出生,當然要告知自己的父親,鄭經就寫信給父親說自己的侍妾生了一個兒子。
  • 民族英雄鄭成功臨終之謎:自己猝死,又下令斬殺妻子、兒子和孫子
    康熙元年,身在臺灣的鄭成功,收到親家唐顯悅的一封控告信,嚴厲斥責鄭成功治家不嚴,縱容世子鄭經,犯了亂L大罪,與乳母陳昭娘生下一個孩子(鄭克臧)。在親家和文人士大夫們的指責下,鄭成功壓抑不住怒火,責令留守廈門的洪旭,斬殺妻子董氏、長子鄭經、乳母陳氏和孫子鄭克臧。
  • 鄭成功:成功的背後是敢於大義滅親的勇氣,復土復國高於一切!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南明永曆十六年),一代民族英雄鄭成功病逝,時年39歲,本來鄭成功的英年早逝就已經給後人留下了諸多疑團,而在他死前曾發生過的另外一件事更是給這個疑團蒙上了另外一層陰影,這件事便是鄭成功死前曾下過的一道殺妻、殺子、殺孫的命令。
  • 最靠譜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對抗清人不算啥,荷蘭人直接被打懵
    民族英雄這些人之所以不僅僅被稱為英雄,而是被奉為民族英雄,是因為他們曾經帶領自己的軍隊頑強對抗過外國或者其他部落。鄭成功而在眾多的民族英雄當中,鄭成功絕對是當之無愧的一個,很多人說鄭成功對抗的難道不是清朝,他不是在反清復明嗎?事情遠不是這麼簡單的,鄭成功這一輩子做過的事情很多,這一點我們還是從這傢伙的成長時期開始說起。
  • 300年前收復臺灣——民族英雄鄭成功
    1662年(清朝順治十九年,南明永曆十六年)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淪陷38年的中國領土臺灣。鄭成功在收復臺灣前的處境相當不好,1659年鄭成功曾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南京,慘敗而回,損兵折將元氣大傷。之後清政府的步步緊逼,只能困守廈門。鄭成功身後有數萬將士需要供養,廈門一地無法滿足補給。
  • 鄭成功是我國的民族英雄,為何日本人卻十分崇拜他?
    眾所周知,鄭成功是我國的民族英雄,他是一個忠心的臣子。而且他還為國家收復了臺灣,趕走了一直統治著臺灣的荷蘭人。這一行為無疑是振奮人心之舉,也讓世人明白,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誰也別想搶走。
  • 《鄭成功收復臺灣》告訴你民族英雄鄭成功的人生軌跡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經過,認識鄭成功的愛國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2、認識「憎、廈、艦、銘、撰」等生字;積累「憎恨、銘記、撰寫、千軍萬馬、張牙舞爪、走投無路」等詞語。教學難點: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經過,認識鄭成功的愛國精神。教學過程:一、揭題,質疑1、導入:在我們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許多愛國將領、仁人志士、民族英雄。
  • 中國大海盜鄭芝龍:吊打荷蘭人,兒子鄭成功是民族英雄
    鄭芝龍在日本還娶了媳婦,生了個兒子就是後來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所以按照現代詞彙來說,鄭成功是個中日混血。鄭芝龍的運氣其實很好。李旦得病去世後,他侵吞了乾爹的大部分產業,由無名小卒一躍成為東亞海域舉足輕重的人物。
  • 中國「海賊王」鄭芝龍:吊打荷蘭人,兒子鄭成功是民族英雄
    鄭芝龍在日本還娶了媳婦,生了個兒子就是後來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所以按照現代詞彙來說,鄭成功是個中日混血。鄭芝龍的運氣其實很好。李旦得病去世後,他侵吞了乾爹的大部分產業,由無名小卒一躍成為東亞海域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好運氣還遠未結束。
  • 老叛變,滅舊主,他到底是民族敗類,還是民族英雄
    但他又有情有義,甚至為國家統一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君子。不得不說的是,他與鄭成功還保有愛恨交雜的上下級關係。重回明清的歷史現場,作為中間人的他,又是如何串聯起當年一系列的人物關係呢?這股勁頭,又讓他在後來與成為民族英雄脫離不了干係。而施琅當上民族英雄,與鄭成功的三次矛盾激化也有著十分深厚的聯繫。這與他們兩人的性格有關係。鄭成功滿腔熱血,希望能反清復明;然而施琅一直反反覆覆,見風使舵,又覺得清朝統一乃歷史必然,因此應戰清軍的態度十分消極。另外,而他的威風勁兒,則時常體現在平日在軍隊中的表現中,因此鄭成功對其早有微詞。
  • 大英雄鄭成功是如何走上抗清道路的?
    鄭芝龍的長子,就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當他第一次被父親引見給隆武帝的時候,隆武帝便對他讚賞有加,他嘆息著說:「惜無一女配卿,卿當忠吾家,勿相忘也!」。沒辦法成為鄭成功的嶽父了,隆武帝乾脆賜鄭成功姓朱,並把他的名字改為「成功」(鄭成功原名鄭森)。
  • 吳三桂知道造反必輸,為保住自家血脈,他臨死前下了1條命令!
    吳三桂知道造反必輸,為保住自家血脈,他臨死前下了1條命令! 公元1664年,紫禁城的龍椅上坐過三位皇帝:一為朱由檢,二為愛新覺羅·福臨,三為李自成。這一年,有過三個年號,一為明崇禎,二為清順治,三為大順永昌。
  • 鄭成功收復臺灣,一座城池久攻不下,俘虜上前說:「我有辦法」
    其實鄭成功收復臺灣,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順利,反而鄭成功收復臺灣是一個無奈之舉。於是在經過了充足的準備之後,鄭成功於公元1661年4月29日率領2.5萬人組成的部隊,渡過臺灣海峽,開始了收復臺灣之戰。對於鄭成功的到來,荷蘭總督揆一很是驚訝,因為早在30多年前,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就曾向荷蘭人許諾,允許荷蘭人永久佔領臺灣。
  • 1662年1月28日,鄭成功在高山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收復臺灣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又名福松,本名鄭森,字明儼,詣明末大儒錢謙益時受字大木。是明末清初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稱鄭國姓、國姓爺。南明桂王永曆帝封他為延平郡王,故又稱鄭延平。
  • 鄭成功北伐與溫州
    南航 攝張聲和5月10日,溫州市鄭成功文化研究會成立,鄭祥政當選會長,鄭方偉當選秘書長,研究會將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鄭成功的愛國主義精神,挖掘鄭成功在溫州的文化遺蹟,促進溫州與臺灣文化合作交流和溫州的社會經濟發展。民族英雄鄭成功與溫州頗有淵源,其抗清鬥爭中,三次北伐都曾到過溫州地區。
  • 海內外鄭成功後人相約成功故裡 共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解說】作為第十二屆海峽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第六屆國際(南安)鄭成功文化節11月11日在「成功故裡」福建泉州南安市舉行,近400名兩岸信眾、鄭氏宗親代表共同祭奠民族英雄鄭成功。  【解說】據了解,自2010年以來,南安市已成功舉辦五屆鄭成功文化節,進一步增進了兩岸民眾的血脈親情,深化了兩地文化的交流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