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入關後,大明已是日薄西山,隨著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大明正式滅亡。只是,雖然明朝已經滅亡,但在我國南方,大明的依然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因此短暫有過南明政權的存在。在南明政權對抗滿清這一過程中,鄭成功與他的父親鄭芝龍可謂是中流砥柱。尤其是鄭成功,由於他的英年早逝,讓他那沒有完成的復明大業成為其最大的遺憾。他雖然失敗了,但他驅除荷蘭人,收復臺灣等成就,依然無愧為一位受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只是在他臨死前,曾下了一道令人難以理解的命令:殺死自己的親兒子。
鄭成功的祖籍是福建南安,他的父親鄭芝龍原本一名海盜,在日本做生意時與一名普通的日本女子生下鄭成功。雖然鄭成功是鄭芝龍的長子,但由於他的母親地位低下,鄭芝龍對這個兒子並無太多看重,因此鄭成功小時候與母親生活在一起。在鄭成功6歲時,鄭芝龍被朝廷招安,且國內的正妻已經死去,鄭芝龍這才想起自己還有一個兒子,於是把鄭成功從日本接回中國。雖然他也想把鄭成功的母親一起接到中國,但被日本幕府阻攔,因而未能成功。已是朝廷大臣的鄭芝龍深知當海盜的艱難,就花重金請了錢謙益培養鄭成功成才。
1644年,大明滅亡,手握重兵的鄭芝龍不願歸降滿清,極力擁護唐王為隆武帝,建立南明政權,而此時已是一方英雄豪傑的鄭成功也在其父的引薦下得到了隆武帝的重用。由於鄭成功的名動天下,加上他的父親手裡有兵,因此隆武帝對鄭成功非常信任。一直以來受儒家文化教育的鄭成功大為感動,在心底發誓效忠隆武帝。父子齊心,擁護隆武帝,為對抗滿清做出了巨大貢獻。只是後來,鄭芝龍投降滿清,坐視隆武帝被清軍殺害,鄭成功一氣之下與其斷絕了父子關係。隨著鄭芝龍投降後也被滿清殺害,鄭成功下定決心獨自反清。
可惜當時的清軍統治中原已是大勢所趨,即便驍勇善戰如鄭成功也無法阻擋。但背負國讎家恨早已將反清復明作為畢生信念的鄭成功選擇了盡人事,看天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將已經被荷蘭人佔領多年的臺灣島攻下,並作為退路。由於他手下的鄭軍對於海戰非常擅長,因此很快鄭成功就收復了臺灣。與清軍有過幾次互有勝敗的交戰後,原以為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鄭成功接到一個消息:長子鄭經與弟弟的奶媽私通,還生下了一個孩子鄭克臧。得知這個消息,將尊嚴和臉面看得比命重要的鄭成功氣得臥病在床。
連年徵戰,復國無望都未能消磨鄭成功的戰意,卻因為這樣一個在他看來奇恥大辱的消息而病倒,並且毫無好轉跡象。也許正應了那句話,最堅固的堡壘往往從內部攻克。深知無力回天,命不久矣的鄭成功在最後一刻給自己的親信下令,將長子鄭經處死。幾天後,鄭成功去世,享年39歲。雖然鄭成功在性格上,有一些缺陷,但他對於大明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這一點任誰都無法反駁。而他驅趕荷蘭人,收復臺灣的壯舉,更是值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尊敬,無愧為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