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叛變,滅舊主,他到底是民族敗類,還是民族英雄

2020-12-15 孔甲丙

《鹿鼎記》是一代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的經典作品,小說裡塑造了韋小寶這麼一個遊走在天下各大幫會和皇帝大臣中間的人物形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但如果對影片和書籍稍有印象的觀眾,或許還會發現裡面還有一位矛盾交織的人物,大家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有人稱讚他是民族英雄,有人痛斥他是民族敗類。

這位在清朝歷史上的灰度人物,名叫施琅。他鍾愛叛變,出賣朋友,且剷除舊主,是個十足真小人。但他又有情有義,甚至為國家統一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君子。

不得不說的是,他與鄭成功還保有愛恨交雜的上下級關係。重回明清的歷史現場,作為中間人的他,又是如何串聯起當年一系列的人物關係呢?

一、民族敗類:改朝換代中,他是位極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縱觀歷史,對於施琅的評價之所以如此褒貶不一,主要是因為他與鄭成功有著一系列愛恨情仇的複雜關係。

施琅自小就臉大額寬,是拜將封侯的貴人相,加上偏愛習武,註定是個戎馬一生的人。他很早就料到大明氣數已盡,於是下定決心——投奔將來的清朝。施琅的反骨,看來是自小有之。也難怪後人會評價他是一個喜歡叛變,甚至會滅殺舊主的人。

施琅跟的第一位主人是個明朝總兵,叫鄭芝龍。鄭芝龍雖然手握重權,但是他卻胸無大志。他偏好於貿易經商,完成財富的原始積累,至於江山姓甚名誰,他根本不在乎。所以,後來鄭芝龍投降清朝,也就不足為奇了。

施琅作為鄭芝龍的親信,自然也投奔清朝。但後來,他們才發現一切有詐。首先,他的上級鄭芝龍被騙到北京軟禁,他相當於沒有了主人;而他所謂的新上司李成棟則對他諸多排擠,這無疑都讓施琅非常鬱悶。

這個鬱郁不得志的人,終於又作出了一個決定——反清復明。這時候,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位主人,也就是鄭成功。

他們二人,可謂一拍即合:鄭成功的家庭因清朝而變得支離破碎,因此鄭特別希望能剿滅清朝,光復明朝;而施琅正好與他理念十分一致,覺得清朝對他不善,理應殲滅。更關鍵是,鄭的軍隊缺乏戰鬥力,屢戰屢敗,而施琅作戰經驗豐富,十分老道。

施琅的加入,無疑為鄭成功贏得了十分重要的作戰籌碼。但即便是施琅與鄭成功意見相投,能因光復明朝的理想而合作,但也無法改變施琅反骨的本質:一開始,他就希望投奔清朝,因為他認為清朝到來,乃大勢所趨。

但一來二去,受到新朝廷如此對待後,他又投靠新主人,和他一同反清復明。可以看出,施琅就是一個十分勢利眼的人物,這類人忘恩負義,見利忘義。在改朝換代的節點上,他做人反覆,可謂是典型的民族敗類。

二、民族英雄:爭奪疆土中,他是位有情義的軍事謀略家

可是,施琅並非只有「變色龍」的一面。他為人愛憎分明,且忠心耿耿。這股勁頭,又讓他在後來與成為民族英雄脫離不了干係。而施琅當上民族英雄,與鄭成功的三次矛盾激化也有著十分深厚的聯繫。

這與他們兩人的性格有關係。鄭成功滿腔熱血,希望能反清復明;然而施琅一直反反覆覆,見風使舵,又覺得清朝統一乃歷史必然,因此應戰清軍的態度十分消極。另外,而他的威風勁兒,則時常體現在平日在軍隊中的表現中,因此鄭成功對其早有微詞。

第一次矛盾,鄭成功奉上級命令,奔赴廣東出徵。但一向消極的施琅婉拒此次行動,理由是雙方實力懸殊。鄭成功一怒之下,免除了施琅的職位,讓其回廈門待命。

第二次矛盾,是施琅回心轉意,立下大功,但卻不得鄭成功的尊重。由於鄭大軍出徵,廈門空守,施琅趕來增援,守住了軍事缺口。鄭成功連忙班師回朝,施琅滿心歡喜,以為可以論功行賞,官復原職,沒想到只得鄭的二百兩白銀。

鄭成功

如此遭遇,施琅顏面自然掛不住。明擺著是獎罰分明,但有人揣測,是鄭成功覺著施琅威脅到自家勢力,所以才明獎實罰,以滅施琅威風。

第三次矛盾,可謂是間接推動了施琅成為民族英雄的存在。施琅殺掉了叛變到鄭家軍的將領,鄭成功一怒之下,派人兵分幾路,將施琅及其父親等人統統逮捕,最後當眾滿門斬首。

消息傳來,施琅立即歸降清朝。他臥薪嘗膽,希望有日能親手處理鄭成功,為父報仇。施琅叛變後,鄭成功親率戰艦與將士,直奔臺灣,並完成收復工作,建立自己的政權。無獨有偶,康熙也想收復臺灣。

彼時,清朝剛剛完成天下一統,一切恢復平定,但無奈內耗連連,百姓人心渙散,收復失地,不僅由於它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更有助於穩定天下民心。康熙思前向後,收復臺灣,最好人選自然是施琅。

論資歷,施琅是當時最優秀的水軍將領之一,作戰經驗豐富;論經驗,施琅是鄭家軍的叛將,對鄭成功的作戰謀略都極為熟悉。更重要的是,他與鄭成功,有著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施琅希望報仇雪恨,這就是向聖上表忠心的最好證明。

就這樣,施琅成為了後世並不多提及,但在當時卻已聲名顯赫的民族英雄。

這場戰爭,打得毫無懸念。施琅知己知彼,無往不利。不但指揮調度,十分到位,而且船堅炮利,物資充裕。反觀鄭的軍隊,歪七豎八,根本不成氣候。很快,在清軍基本毫髮無損的情況下,鄭家軍就已經失去了抵抗能力。

但誰沒想到,就在這可以摘取勝利果實,一舉殲滅島上其他居民的時候,這位三番四次叛變舊主的人,竟然停止了無休止的殺戮,並說了一句有情有義的話——「我不會拿你們報仇的。」

一向驍勇善戰的他,卻在這時,成為了一位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他並沒有因為個人的愛恨而濫殺無辜。

三、矛盾交織:勞碌一生中,他是位極複雜的不得志之人

施琅一生,可以用「潦草而認真」來形容。

他的前期一直渾渾噩噩,鬱郁不得志。他並沒有真正厲害的戰略眼光,在他看來,哪邊風向好就往哪邊倒。他老叛變,滅舊主,既想投奔清朝,又想反清復明。渾身都是狠勁,但卻過得十分潦草含糊。如果細究起來,他當真得是個民族敗類。

但他的後期一直顯得有情有義,為復仇而活。受康熙的欽點,他率領軍隊到達臺灣,並且成功收復,完成了十分具有戰略意義的歷史舉動。然而他並沒有將自己的殺父之仇無限放大,而是點到即止,並沒有加害百姓。這樣的舉動,也是有大將風度的表現。

人性都是灰色的,對於施琅而言,更是如此。在人生的走向上,他自私自利,但是在歷史的走向上,他又深明大義。這也就不難理解,後人在對他進行評價時,往往也莫衷一是。

相關焦點

  • 衛青和嶽飛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完顏阿骨打同樣也是
    對於民族英雄的概念,至今依然有很大的爭議。《百度百科》給民族英雄的解釋為:「民族英雄,是指維護國家領土、領海、領空主權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在歷次反侵略戰爭中,獻出寶貴生命和作出傑出貢獻的仁人志士。」
  • 他明明是漢人海盜,為何成為了民族英雄?還起個天主教名字尼古拉
    嶽飛、文天祥、張巡、鄭成功……但如果用今天的視野來看,嶽飛似乎破壞了民族大團結,張巡為了保衛大唐王朝居然吃人……這就是歷史的局限性。今天我們談的這位民族英雄,其實明明就是一個海盜,也可以說他是「三姓家奴」,為何後人只知道他是民族英雄,而不知道他海盜的身份呢?更加可怕的是,他曾經組建過一支20多萬人的私人軍隊,擁有三千多艘戰船,是當時東方,乃至世界的海上霸主。
  • 腹黑年下姐弟戀文《是禍躲不過》,斯文敗類男主套路人間天使
    林荍:「你到底想怎麼樣?」霍圾摘下眼鏡,斯文輕笑,「姐姐不愛我,為什麼對我笑?」【片段節選】霍圾看著她,笑了一下,「我也想喜歡別人,可我連敷衍自己都做不到,我滿腦子想的都是你。」林荍聽得整個人都頓住了,根本不知道怎麼回答,他喝醉了和沒喝醉都一樣,說話永遠讓人招架不住。霍圾伸手抱了過來,他聲音微啞,「姐姐,別分手好不好,我是真的喜歡你,不是隨便玩玩。」林荍微微側頭,避開他的吻,心口一陣發悶,結果都一樣的,再掙扎也是一樣。
  • 國足無能,誰捧起大力神杯就是民族英雄,這狹隘民族心理害慘體育
    「民族英雄」這個稱號太尊崇,一般是在民族危亡之際,振臂而呼救民眾出水火的偉大人物,可以是名人,當然也可以是默默無聞卻真切奉獻的群體。」,同樣華盛頓在美國人眼中是民族英雄,但在英國人眼中就是忘恩負義的小人。
  • 嶽飛不是「民族英雄」?專家:希望取締,日本人卻敬他如神靈
    推薦語:一提到"民族英雄"這四個字,大概大家想到的第1個人就是嶽飛,相信大家對嶽飛的故事都非常熟悉,它的歷史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可最近專家卻建議取消掉嶽飛"民族英雄"的頭銜,這是為什麼呢?有趣的是日本人非常喜歡嶽飛,認為他是中國有歷史以來的第一大戰神,這又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來聊聊。
  • 左姓名人——民族英雄、民族靈魂脊梁,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左姓文化左姓,中華古老姓氏之一,是一個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周穆王姬滿執政時期,設有左史戎夫,左史老。楚威王熊商執政時期,設有左史官倚相。為官左史的後代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後簡化為左氏。3、春秋時期,諸侯國有很多複姓「左師、左行、左軍、左宮」等姓氏,其後裔引為姓氏,後多改為單姓氏為左。
  • 他是我國民族敗類,日本人歌頌上百年,在中國建雕像後被砸
    對於中國人來說,他是民族敗類、是賣國賊;可對於日本人來說,他帶來了先進的文明與戰爭設備,促進了日本國家的統一,引導日本人的涅槃。他便是明朝時期的一位商人、海盜——汪直。
  • 冉閔:被大肆吹捧的民族英雄,為啥進不了教科書?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在五胡亂華時期頒布《殺胡令》,殺得異族人頭滾滾,拯救漢人於危難之際的「武悼天王」冉閔了,然而他究竟值不值得被稱為民族英雄呢?然而就像漢獻帝不會聽從曹操的掌控一樣,新皇帝也是如此不甘於受冉閔擺布,他聯合貴族勢力對冉閔展開了討伐,不過最後的結果倒是和漢獻帝沒什麼兩樣都是國滅人亡。
  • 男主是斯文敗類的小說推薦,對這類男主毫無招架之力
    醫生與小妖精/大叔與少女/暗黑向/有年齡差/互撩 女主:周 落男主:韓 珉《擁抱分你一半》作者:不止是顆菜文案:時隔多年再遇康沉,許幸拔腿就想跑往後許多騷動的夜裡,他身體力行地向她證明,她錯得有多麼離譜。.熱帶地區,病毒肆意,炮火紛飛,隔著驚地而起的塵土,他風塵僕僕而來,帶著滿腔情深。一如過往,讓她輕易心動。.看到你的第一眼後,醒來的每一個清晨,我的夢裡都有你。烙在骨血深處,經年不滅。
  • 從英雄到「敗類」:蘇聯羅斯科索夫斯基元帥塑像在波蘭遭「斬首」
    事實上,在二戰期間和戰後初期,羅科索夫斯基也一度被波蘭視為國家英雄和民族驕子。1949年至1956年,羅科索夫斯基應波蘭政府邀請並經蘇聯政府同意而出任波蘭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防部長,被授予波蘭元帥軍銜。世易時移,上世紀90年代波蘭加入北約之後,波俄關係漸趨惡化。波蘭官方認為,蘇聯和德國一樣,都是二戰的發起者,是侵略波蘭的罪魁禍首。
  • 男主重活一世,逆轉乾坤,殺盡一切叛變之人,成就最強妖龍古帝!
    卻因融合各大修為層次,走火入魔,形神俱滅。手下叛變,摯愛沉睡,好友被追殺!重活一世,定當捲土重來,逆轉乾坤,殺盡一切叛變之人!精彩片段:龐清不敢相信:「蘇寒公子,這些該不會都是你殺那些妖獸得到的吧?」 蘇寒回頭看了一眼,輕輕一笑:「我說天上掉下來的你信嗎?」「可是……可是這也太多了吧?你殺了一百多頭一階妖獸?」
  • 星際文,甜寵,他從黑暗中爬起來,變得強大,只為守護他的小姑娘
    因為大家不僅不知道她到底死沒死、死在了哪裡,還不知道她/他到底是男是女,CP到底是隊裡的軍師柏景煥還是隊裡的女性治療師艾黎。古兆的小媳婦:其實都有可能啊,這三個人不論古兆男神是男是女都能組不少cp了,大家有什麼不能滿意的。古兆的小公主:我男神必須是工攵!古兆我媳婦:上面的滾粗!
  • 林則徐不為名為利,捨身取義,他是民族的大英雄!
    林則徐是民族大英雄嗎?什麼民族英雄,所有在外敵入侵之時,堅決抵抗的,大概都算?但無知世事,茫目排外,且從不審時度勢,一味只是憑著情結,蠻幹胡攪的,提倡又何益呢?其實,當初英國下院,就為了和我們大清的戰、和一事,爭吵個不休,後來還是那個,老早隨馬嘎爾尼到天朝來的翻譯小斯當東,一句:「這是個聽不懂商業語言,只聽得懂槍炮聲音的民族。」的一錘定音,才讓維多利亞女皇,下定了開戰決心,且英國佬,從來都認為這只是一場因貿易糾紛,產生的不入流戰爭!
  • 明末清初著名水軍將領施琅,算不算完成了祖國統一的民族英雄?
    52 來源: 坐在墳頭調戲鬼 舉報   明末清初著名水軍將領施琅,算不算完成了祖國統一的民族英雄
  • 2003年後,歷史教材為何不再稱嶽飛、文天祥為民族英雄?
    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一曲滿江紅,讓無數國人記住了嶽飛。從小到大,嶽飛便是耳熟能詳的愛國將領。在抗擊金人,光復國家的徵途中,他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在那個昏庸的南宋年代,以嶽飛為首的愛國將領照耀了天地。抗金英雄在課堂中,嶽父的詩詞膾炙人口。在大街小巷中,嶽父的故事婦孺皆知。在影視劇中,嶽飛的形象也讓人熟悉。
  • 太極雷雷痛罵八極拳掌門:欺師滅祖的敗類,不敢應戰的懦夫
    介於仇寶龍前不久發文再次含沙射影地抨擊雷雷,加之自媒體的發酵,還稱「雷雷此前拉攏過抽仇寶龍」,這讓雷雷堅決不能答應,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自己的雙商還在線,不可能自降身價去拉攏一個敗類。雷雷表示:「我是打輸了一場比賽,但是智商沒毛病。我拉攏一個欺師滅祖的敗類?我拉攏一個挑戰殺玉狼卻不敢應戰的懦夫?
  • 那些說洪秀全是民族英雄或者邪教頭目的人進來看看
    洪秀全影視形象頭條悟空問答有人提問:洪秀全是民族英雄還是邪教頭目?因此,作為拜上帝教的創建者的洪秀全,把他冠以「邪教頭目」標籤,這是片面、偏激的。其次,洪秀全是不是民族英雄的問題。討論民族英雄,不能撇開時代歷史背景。
  • 越南歷史學家把二徵姐妹當民族英雄,那把中國當什麼,侵略者嗎?
    漢朝實行的封建制度,交趾土著實行的是奴隸制度,這兩種制度截然不同,於是,在以郡守和縣令為代表的封建地主階級與交趾奴隸主貴族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二徵起義的性質應該定義為階級鬥爭。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後,主要做了兩件事情:其一,廢除了雒將制度,將郡縣制度進一步延伸到縣級。其二,廢除了奴隸制的法律,推行封建法制。
  • 太極雷雷大罵八極拳仇寶龍:酒肉度日的吃貨,欺師滅祖的敗類
    自己怎麼可能會拉攏仇寶龍這樣一個欺師滅祖的武林敗類,挑戰了殺玉狼卻龜縮不敢應戰的懦夫,整天就知道酒肉度日的吃貨肥佬。馬保國可能是老年痴呆,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打,這個仇寶龍好一點,知道自己本事不行,所以就只能躲在屏幕後面吹牛。真要是有人來挑戰他了,他立馬就跑了。筆者認為,雷雷雖然有些毒蛇,但是仇寶龍最好也能爭口氣好好打一場。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震乾坤。
  • 名副其實的民族英雄,但卻有人說他:書生誤國,害死近百萬人
    自從吳三桂開關放行之後,滿清進入中原勢不可擋,最終成為中原皇帝,明朝滅亡之後,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權,他們一心想要反清復明,自然是清朝的眼中釘,順治二年,清軍將領多鐸率軍南下,打算一舉滅了南明弘光政權,完成江南的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