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作為古中國奇珍異物的大百科全書,讓讀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古時候的生態環境和古人對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像,也方便我們對古人奇妙想像力作進一步的解讀,它裡面的異獸更是不計其數。
神話故事一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傳播方式之一,自從人類產生至今,無數不可思議的傳說夾雜著讓人驚奇而又敬畏的內容自然而生,在人們口中代代相傳。我國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神話的國度,尤其是距離我們現在年代比較遠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藝術文化渲染,其魅力和玄幻更是歷久彌新,讓人回味無窮。——三百六十五個神位的來歷。
日本產生較晚,但也有著眾多鬼怪故事,因和我們中國的歷史淵源,其內容也帶著很多中國元素,比如最為著名的三大鬼王——酒吞童子、大天狗和玉藻前。他們的某些形象和事跡都能夠在中國的文獻故事中找到痕跡。隨著中國影響力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國家的文化受到我們的影響。
比如說同為天狗,在中國《山海經》裡的天狗和日本傳說故事中的天狗,在形象上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
根據《山海經》裡的記述,「陰山,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
在這裡天狗可以分為三個種類:
1,諦聽:為地藏菩薩經案下伏著的通靈神獸。具有保護主人、驅邪避惡、明辨是非之神威;兼備通曉天地、廣開財路。諦聽原是一條白犬(是不是可以喊他為「小白」?),這是因為地藏法門以孝道為基。狗性忠誠,就如同文殊之雄獅表智慧。同樣,我們在《西遊記》裡也能看到這一神獸。
2,禍鬥:常指居住在南部的少數民族,所到之處皆發生火災,所以被看作不祥之兆。禍鬥原是一條黑犬,為流星碎片撞擊而生。
3,盤瓠:為畲族、瑤族、苗族等先民的圖騰崇拜。盤瓠原是一條五色花犬,曾幫助遠古高辛平定戎狄之亂。
大概的意思就是,在陰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野貓卻是白腦袋,名稱是天狗,它發出的叫聲與"榴榴"的讀音相似,人飼養它可以闢兇邪之氣。
可見,就算是山海經裡的天狗,其實也不是一種「狗」,而更像是貓的形象,只不過發出來的聲音並不是「喵喵叫」,而是「溜溜」叫,似乎也還挺萌是怎麼回事?
而日本的天狗,形象上與中國山海經裡的天狗形象完全不一樣,不過他也跟「狗」的形象完全不同。日本的一般說法認為,天狗有高高的紅鼻子,手持團扇,身材高大並長有翅膀,穿著昔時武將的盔甲,腰際有武士刀,穿著日式傳統高腳木屐,隨身帶著蓑衣以便隨時把自己隱藏起來,和有不可一世的傲慢姿態。日本還有八大天狗。
相信留意過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天狗也經常出現在他們的藝術作品中,比如日漫裡就有較多的天狗形象,無論是海賊王,火影忍者這類民工漫,還是一些經典的番,都能看到天狗的影子。
對比完兩個國家的天狗形象,你是不是對兩個國家的天狗都有了個大致的了解?
是諦聽一樣神獸的中國天狗,還是有著西方天使原型的日本天狗更受你的喜愛呢?相信很多讀者朋友都有了自己心裡的答案。要讓小編來選,還是偏愛山海經裡的天狗,畢竟它代表著我們原創的文化,它代表著我們祖先對未知世界的美好想像和憧憬。
不說《山海經》是最早記錄各種奇聞異獸的冊子,但《山海經》誕生的年代,肯定鮮有其它同類型的書籍。作為古中國奇珍異物的大百科全書,讓讀者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古時候的生態環境和古人對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像,也方便我們對古人奇妙想像力作進一步的解讀。推薦大家閱讀《山海經》,11月來了,一年又快到頭,一年中最適合閱讀的時間就屬農曆春節假期前的這短暫的兩個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