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上的人興許知道,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經周總理提議,我國曾評選出了「22大電影明星」。
當年,「22大電影明星」含金量十足,幾乎個個都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
但隨著歲月的流逝,「22大電影明星」都已經是九旬左右的老人,還健在的已經寥寥無幾。
如今,他們當中年齡最長者於藍也離開了我們。
據悉,6月28日凌晨,曾經在電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經典角色「江姐」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老師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
她的兒子,我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之一田壯壯在朋友圈發文證實了這個消息
「媽媽走了,現在你的感官不再起作用,你的心獨立,赤裸,清明且處於當下,你以前從未經歷過,現在經歷的一切,這即是佛。感謝所有關心媽媽的人,我想獨自安靜幾天。」
田壯壯的心情現在想必是異常複雜的吧,他悲傷母親離開自己,又為母親高興,因為時隔46年,母親終於能與父親團聚了,在另一個沒有戰亂和病痛的世界。
01
於藍原名於佩文1921年出生,是土生土長的的東北人,大概是地域環境和家庭變故的緣故,於藍從小就個性率真、潑辣、堅強。
8歲母親去世後,她搬去瀋陽和祖父一起生活。
在祖父的帶領下,她讀過曹雪芹、施耐庵、羅貫中、高爾基、託爾斯泰等名家作品,開拓了眼界,打下了堅定的文化基礎。
但這樣幸福安寧的生活並沒有維持多久,1931年東北爆發戰亂,於藍和家人逃離了家鄉,顛沛流離到了北平。
但在北平安定沒多久,另一個舉世震驚的運動爆發,打破了全中國的寧靜。
被人欺負到了家門口,於藍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口氣,「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她要為將來的新生活努力。
就這樣,於藍離家出走了,和好友趙路一起步行千裡,翻越高山結伴赴延安投身革命。
為了家人的安全,在出發前趙路的母親為她改名為於藍,寓意為「希望她們走在萬裡無雲的藍天下」
幾經輾轉,17歲的於藍終於在1938年的秋天到達了延安的清涼山下,在抗大和女大開始了新生活。
因為自小喜愛文藝,於藍成了業餘話劇團的一員,也成了話劇演出場的常客。
一次,她在觀看話劇《到馬德裡去》時,驀然覺得臺上黃頭髮、深眼窩的「西班牙士兵」十分眼熟。
她眯著眼睛仔細一看,大吃一驚:哎呀,這不是大明星田方嗎?他怎麼也到這裡來了,他不做明星了?
說起來,田方並不是科班演員出身,他因為家境貧寒中途輟學,在朋友的建議下離開北平到上海發展。
因為從小就愛好文學藝術同時普通話又說得好,所以考入了上海天一影片公司,做起了小場記和語言老師的工作。
彼時,中國電影正處在發展階段,影視行業急需,面相端正普通話又好的演員,作為電影廠職員的田方,「近水樓臺先得月」,獲得了許多出鏡的機會。
從《小女伶》《吉他》到武俠片《紅羊豪俠傳》,高大帥氣,又清雋明朗的田方逐漸被人們所熟知。
但讓他成為真正的電影紅星,還是在主演過《壯志凌雲》這部電影後,他的表演樸實而真摯,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也是因為這部電影,15歲的於藍記住了一個叫田方的演員,再也沒有忘記。
如今時隔幾年見到偶像本人,於藍是激動的,也是膽怯的,她不敢找他去說話,又忍不住去探聽他的消息。
原來,運動發生沒多久,田方就毅然放棄了明星的身份和上海安逸的生活,投入革命,一路坎坷來來到了延安。
在這裡田方放下了明星的架子,什麼髒活累活都搶著幹,誰有困難都挺身而出,身邊人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
聽著別人對田方的讚譽,於藍心裡欣喜,與有榮焉,田方的英雄形象在她心中愈發高大。
「少女懷春總是詩」,一向潑辣的於藍在喜歡的人面前也怯懦了,把暗戀深深埋在了心裡,專心投入工作。
02
於藍害羞,有人可坐不住了,她的好友趙路要找田方「表白」。
說是表白,其實這更像是趙路的「試探」。
一天,趙路在後臺找到了正在卸妝的田方,單刀直入,直接表白:
「田老師,我喜歡你,也佩服你的革命決心,想要和你自由戀愛,組成革命家庭共同進步。」
田方已經見慣了女孩的表白,但趙路的表白還是讓他意外,「趙同志,你不要開玩笑了,我們不合適,我不能接受你的表白」
「有什麼不合適的啊?」
田方一本正經的說:「我比你大10歲,都能做你叔叔了,我們不合適。」說完就準備轉身離開
只聽深身後趙路用不大不小的聲音說:「哦.....原來田老師不喜歡比自己小的女孩子,那和我同歲的於藍也沒希望了,我告訴她別傻乎乎暗戀了.....」
田方猛然回頭:「你說誰?於....於藍......於藍和你不一樣....不一樣。」說著就忍不住扯起了嘴角。
趙路忍不住捉弄他:「哦....原來,田老師喜歡我們於藍啊.....」
原來趙路是不忍於藍的暗戀,也看出來田方對於藍不是沒感情,所以借「表白」來捅破兩人之間的那層窗戶紙。
趙路帶回的好消息,讓於藍欣喜不已,之後田方親自來表白更讓她羞紅了臉:
「知道嗎?我第一次在延河邊見到你的時候就愛上你了。」
1940年11月7日,他們在延安的窯洞裡,舉辦了婚禮。那時,田方29歲,於藍19歲。
可他們的婚後生活,不止有曾經暢想的甜蜜溫馨還有更多的心酸苦澀。
多年後於藍毫不避諱提起曾經的矛盾:
「我們走在一起很美好,但真實的生活中必然存在著很多的心酸和苦澀」
在結婚之前於藍就知道田方早前有過一段婚姻,妻子早逝,留給他兩個兒子。
結婚之初,於藍已經下決心要做個好繼母,所以兩人婚後不久於藍就讓田方從上海接來兩個兒子一起生活。
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於藍只是個19歲的女孩,一腔熱血,卻不會生活。
她不知道怎麼做飯,怎麼縫補,怎麼洗涮,特別是面對兩個繼子時,她窘迫的手足無措。
而田方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大男子主義,不擅長家庭生活,也不會說甜言蜜語安慰於藍,這讓於藍最難以忍受:
「他在眾人面前從來不表現對我的溫存和體貼」
田方的忙碌遇到了於藍的無措,兩人的矛盾不可避免的爆發了,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於藍甚至有了離婚的念頭。
而幫助他們度過這段夫妻感情寒冰期的還是電影。
1949年,北平電影製片廠成立,田方任廠長,逐漸遠離了演戲,而於藍卻逐漸在熒幕上大放異彩。
有了共同奮鬥的影視事業,兩人互相學習,互相扶持,感情開始回溫。
田方見證了她一步步的成長,從《白衣戰士》時的稚嫩,到《翠崗紅旗》的熟練,再到《龍鬚溝》「程嫂子」的巔峰。
龍鬚溝
於藍開始明白,戲劇是取之生活的藝術,田方不是不愛這個家,而是太熱愛電影了。
1954年,於藍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成立的表演幹部訓練班,欣喜又躊躇。
欣喜的是她終於能系統學習表演,提高自己的演技,躊躇的是她的兩個孩子都還小。
她與田方生了兩個兒子,田新新和田壯壯,彼時最小的壯壯只有2歲,走路還不穩,想到要離開孩子兩年,她猶豫了。
這時,田方給了她足夠的信心。
得知於藍的顧慮,田方送給了她一個厚厚的筆記本,筆記本的第一頁是他認認真真寫的一句話:要做個好學生!
田方向於藍保證會全權照看家中,囑咐她不要擔心孩子。
於藍相信了田方的保證,帶著安心和思念去深造,之後她才知道田方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在她深造期間,壯壯曾患猩紅熱住院,醫院甚至下了病危通知,為了不影響於藍學習,田方一人承擔起全部壓力,在醫院日以繼夜照看兒子。
最後,孩子痊癒出院了,田方整個人瘦了一大圈。
於藍的星途日益璀璨,1961年,她出演了《革命家庭》中的母親周蓮,從青年演到老年,因含蓄、深沉、內斂的表演,還獲得了第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於藍也被評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
其實這部《革命家庭》也是於藍和田方合作的唯一一部影片,只是田方出演的是個配角綠葉,影響沒有於藍大。
革命家庭
由此也看得出來,田方雖然因行政工作不能經常拍戲,但他從沒有放棄對演戲的熱愛,要麼是配角,要麼是客串。可無論是怎樣的角色,他都十分認真地對待,將每一個人物都塑造得栩栩如生。
這其中田方給人印象最深的角色,當屬《英雄兒女》中的政委王文清吧。
為了塑造好這個角色,於藍和田方一起揣摩人物細節,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這個時候,他們不僅是夫妻,更是互相扶持,惺惺相惜的知己。
而在《英雄兒女》上映的第二年,於藍出演的《烈火中永生》上映,創造了她事業上的又一個巔峰,「江姐」這個人物形象,在一代中國人心目中,幾乎就等同于于藍的那張臉。
於藍和丈夫躊躇滿志,期待共同創造中國電影的輝煌時代,卻不料意外來的突然。
03
1966年「特殊運動」,田方和於藍被批鬥下放到牛棚勞動,無數老藝術家收藏的珍貴電影資料、文學名著毀之一炬。
在某一天修屋頂的時候,身體虛弱的於藍不慎從房頂跌落下來,昏迷了三天後,落下了個左臉不自覺抽搐的毛病,這個一個演員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於藍迷茫了,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她問田方:以後還會不會再拍電影了?
不料田方斬釘截鐵地回答:會的,一定會的,光明一定會到來的。
可惜,田方沒能等到那一天。
1974年的8月27日,田方因癌症去世,享年63歲。
之後無數個夜裡,於藍撫摸著田方的照片落淚,不願接受他離開的事實。
曾有不少人勸她,「你還年輕,找個人作伴度過餘生,能互相照應」。
於藍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田方雖然走了,但是他是帶著遺憾走的,我活著就是要完成他的遺願。
但屋漏偏逢連夜雨,因為臉部抽搐,於藍無奈離開了大熒幕。
於藍沒有氣餒,她轉向幕後,像田方一樣成為中國電影的託手!
1981年,60歲的於藍奉命組建了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並出任廠長,開創中國的兒童電影事業,一幹就是20年,直到80歲才退休。
中國兒童電影學會現任會長侯克明說:「於藍的貢獻不僅僅是在上世紀80年代創造了兒影廠的輝煌,更關鍵是告訴我們應該怎麼拍兒童電影。」
退休後的於藍一直住在兒影廠的宿舍,擁擠的牆角,堆滿雜物的過道,簡樸暗淡的室內裝修,屋內格外搶眼處就是臥室牆壁上掛著那一大幅於藍丈夫田方的黑白遺照。
相隔不遠處並排懸掛著的是畫家吳作人為於藍題畫的本身彩色肖像,它幾乎與田方的照片等同大小,掐指一算,他們相依相伴走過了80個年頭。
於藍的老師熊塞聲曾對她說:「表演可不是玩,這是一個戰場,你就是要死在舞臺上。」
於藍一直牢記於心,也身體力行,她97歲拍攝了劇情電影《那些女人》,98歲還拍攝了公益電影《一切如你》
她說:「我得去!如果死在片場,那是做人民的文藝工作者最大的光榮!」
從舞臺走向銀幕,從演員到電影背後的推手,於藍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電影事業。
她也用自己的餘生完成了田方的遺願,推動了中國電影的前進。
於藍和田方用自己的一生譜寫了一曲「真情絕唱」,好的愛情不一定是如膠似漆,不一定是生死相許,但一定是相濡以沫,互相成就。
儘管有心酸和苦楚,但他們在一起一定是美好的。
再見,於藍!再見永遠的「江姐」!願你在另一個世界能和愛人團聚,平安喜樂!
版權聲明: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