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兒子田壯壯及眾多文藝工作者紛紛悼念
在電影《烈火中永生》裡塑造了經典角色「江姐」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於6月27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6月28日,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於藍同志治喪委員會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事業家,中國兒童電影事業的開拓者於藍同志於6月27日晚21點07分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病逝,享年99歲。因疫情期間,將遵照家屬意願,喪事從簡。」
於藍曾被文化部評選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她主演的影片有《翠崗紅旗》《龍鬚溝》《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1962年,於藍憑藉《革命家庭》榮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同年被選為「新中國人民演員」。於藍在《烈火中永生》裡飾演的「江姐」一角更是深入人心。
2009年,於藍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近年來,已經年過九旬的於藍還出演了《那些女人》《一切如你》等影片。2019年9月,於藍榮獲「最美奮鬥者」稱號。
悼念:「生命雖逝,經典永存」
於藍逝世後,全國眾多文藝工作者紛紛悼念這位人民的藝術家。86歲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王曉棠寫道:「電影家於藍,2020年6月27日,逝於一個最特殊的仲夏。一如她1938年奔赴延安時,舉國萬眾一心抗敵,奪取勝利的崢嶸歲月稠。於藍作為演員,創造了光輝的人物形象,億萬觀眾熱愛她;於藍作為事業家,是新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的首任廠長,嘔心瀝血作出突出業績,億萬孩子受益於她。於藍是『中華民族優秀兒女』,是我敬重的前輩。於藍是『最美奮鬥者』,是中國電影界的驕傲。於藍永生!」
年輕時的於藍
李少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追憶道:「我媽媽和於藍阿姨在北京電影製片廠時是同事,我媽媽稱她為大姐。1970年左右,我媽媽離開北影,從五七幹校送她走的也是於藍阿姨。時隔十幾年,第一次邀請我獨立執導電影的也是於藍阿姨。那是1983年,我已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於藍阿姨在兒童電影製片廠,她說你來獨立執導一部兒童片吧,但我當時還在給謝鐵驪導演做副導演,沒辦法馬上放下手頭的工作,沒敢答應。我雖沒去成,但得到於藍阿姨的肯定和鼓勵,給我了很大的勇氣。」
於藍逝世後,馮遠徵、孫紅雷、蔣勤勤、黃曉明、陳數、萬茜、劉濤、張一山、哈文、馬蘇、高鑫等影視圈晚輩也通過社交網絡悼念她。黃曉明發微博道:「見證風雨滄桑,精神傳世不朽,敬愛的於藍老師,您一路走好。」萬茜說:「生命雖逝,經典永存,敬愛的於藍老師,您一路走好。」張一山則動情地回憶了與於藍的幾次見面:「今聞噩耗,一時恍惚。這麼多年,每次見面您都會摸摸我的臉,拉起我的手,問問我近況,就像奶奶疼孫子。還記得兩年前和您重聚,我拉著您的手。不想今日,天人永隔。」
生平:最美「江姐」,紅遍全國
於藍,原名於佩文,1921年6月3日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於藍一家逃難到關內,幾經輾轉到北平。她被送進一所貴族學校,但只待了二十幾天就離開了,她當時的唯一願望是參加抗日。1939年,她在抗日軍政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巧合的是,她的入黨時間,與「江姐」江竹筠是同一年。當時,她同窗好友的母親為她改名為「於藍」,喻意青出於藍。
1961年,於藍生病住院,她在病床上閱讀了小說《紅巖》連載,被裡面的人物形象深深打動,於是牽頭把「江姐」搬上銀幕,電影片名《烈火中永生》也是她想出來的。為了演好江姐,在電影開拍前兩三年,於藍多次去北戴河、重慶、成都、貴州調查,採訪了《紅巖》的作者和江姐生前戰友,留下了30多萬字的筆記。1965年,《烈火中永生》上映,紅遍全國,之後的很多年間,觀眾心目中的「江姐」就是於藍。
除了江姐,於藍的經典角色還包括《革命家庭》中的堅定革命者周蓮、《翠崗紅旗》中的紅軍家屬向五兒、《龍鬚溝》中的程娘子、《林家鋪子》中的張寡婦等。於藍曾說,她很感激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民群眾:「他們是我的好友,也是我的老師,給了我創造的依據和創造的活力。」於藍如此總結自己的表演:「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周恩來總理也曾讚揚於藍在《革命家庭》裡的表演:「於藍演了一個好媽媽。」
《革命家庭》
《林家鋪子》
改革開放後,於藍受命組建兒童電影製片廠並成為首任廠長。於藍那時身患乳腺癌,剛做完手術不久,身體尚在恢復,但接到委任後二話不說便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她曾在受訪時說:「60歲應該退休了,但黨和人民需要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沒有半點猶豫。」於藍任廠長期間,兒童電影製片廠共拍攝了19部彩色故事片,包括《四個小夥伴》《應聲阿哥》《少年彭德懷》等獲得國內外大獎的作品。直到近年,於藍在媒體採訪中也從來不忘為兒童電影發聲:「希望國家的相關部門,認認真真地、有實效地去解決與推動兒童電影的發展。」
家庭:一家影人,三代同堂
於藍的小兒子是著名導演田壯壯,他最早公開確認了於藍逝世的消息。田壯壯在朋友圈寫道:「媽媽走了,現在你的感官不再起作用,你的心獨立、赤裸、清明且處於當下,你以前從未經歷過,現在經歷的一切,這即是佛。感謝所有關心媽媽的人,我想獨自安靜幾天。」
田壯壯
於藍的丈夫和兩個兒子都是電影工作者。丈夫田方是知名電影演員,大兒子田新新是一名優秀的錄音師,小兒子田壯壯則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於藍自述》中,詳細介紹了於藍的家庭。田方比於藍年長10歲,最為觀眾熟悉的銀幕形象是1964年在影片《英雄兒女》中飾演的王政委。於藍和田方結識於1938年的延安:有一次,於藍在觀看文工團演出的舞臺劇《到馬德裡去》時,發現了舞臺上那個她一直敬仰的演員田方。1939年,兩人被調到魯迅藝術文學院,建立了革命情誼。1940年11月7日,於藍和田方選擇在蘇聯十月革命勝利紀念日這天舉行了簡樸而莊嚴的婚禮。1974年8月27日,田方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63歲。
1947年12月18日,於藍和田方的第一個孩子田新新在黑龍江佳木斯出生。這時,於藍28歲。四年之後,小兒子田壯壯出生了。兩個兒子成年後,都選擇從事文藝工作。田新新成為一位優秀的錄音師,曾參與李谷一、毛阿敏、韋唯、劉歡、蔡國慶等歌唱家的演出錄音工作,還參與了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的錄音工作。田壯壯是著名導演,代表作有《相親相愛》《盜馬賊》《藍風箏》《小城之春》等。
田方與於藍
一家四口舊照
田新新和田壯壯是出了名的孝子。周末,哥兒倆都會輪流接送於藍到他們各自的家裡去度過兩天的愉快時光。每個節假日,都有雷打不動的家庭聚會,田新新、田壯壯兩家人再加上於藍,三代同堂,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這是於藍晚年感到最快樂幸福的時刻。
【多加點料】
這些女演員也演過「江姐」
昨日上午,陳數在微博發文悼念於藍:「因為在《故事裡的中國》節目裡扮演『江姐』,我做了一些準備功課。即使我看過『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的照片,但一提到『江姐』,我的眼前浮現出的只有您!英雄的形象是您的江姐告訴我們的!在許多觀眾心裡,您就是江姐的代名詞。於藍老師,您和江姐一樣永生。」
除了於藍,中國影視史上還有幾個「江姐」的經典形象。瀋陽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教授楊維忠,曾在歌劇《江姐》中飾演江姐,尤其是1978年在電影歌劇《江姐》中成功塑造的「江姐」形象,在全國產生極大反響。
1984年,國家一級演員李宗華在10集電視劇《紅巖》裡飾演江姐。該劇改編自羅廣斌、楊益言創作的長篇小說,它以重慶渣滓洞、白公館監獄為背景,真實反映了地下革命者驚心動魄的革命鬥爭。該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後引起強烈的反響,在全國形成了「紅巖熱」,李宗華因此名聲大噪。
在1999年的《紅巖》中,國家一級演員宋春麗飾演江姐一角。
宋春麗飾演的江姐
之後新一代「江姐」是丁柳元。2009年,她在電視劇《江姐》中飾演江姐,該劇以江姐的地下鬥爭生活為主線,講述她與彭詠梧的情感故事。該劇與小說《紅巖》沒有改編關係,而是根據歷史資料創作的一部電視劇,劇情懸念叢生,充滿諜戰元素。丁柳元對「江姐」的刻畫,也獲得了觀眾肯定。
丁柳元飾演的江姐
2012年,丁柳元再次飾演「江姐」,她主演了電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該片將重點落腳於江姐的友情、愛情、親情,同時運用紀錄片表現手法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江姐形象。
編輯:慧玲
本塘原創,抄襲必究
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