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於藍去世,她說文藝創作最牢靠的辦法就是紮根人民

2020-12-25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

據悉,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於27日晚在北京病逝,享年99歲。

從影70餘年,於藍最經典的銀幕形象,是曾經在1965年上映的電影《烈火中永生》所扮演的「江姐」一角,此外她還有代表作《龍鬚溝》《革命家庭》《偵察兵》等。

結束演員生涯後,於藍又一手組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並擔任廠長,為開拓中國兒童電影事業繼續發光發熱。

這位走過將近一個世紀的老表演藝術家在晚年時說,「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

於藍去世的消息,由她的小兒子、著名導演及演員田壯壯首先在朋友圈中確認。

田壯壯於28日凌晨在朋友圈發文:「媽媽走了,現在你的感官不再起作用,你的心獨立,赤裸,清明且處於當下……感謝所有關心媽媽的人,我想獨自安靜幾天。」

隨後,中國電影集團、於藍同志治喪委員會發布訃告稱,於藍於6月27日晚21點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病逝,享年99歲。因疫情期間,將遵照家屬意願,喪事從簡。

於藍的去世引發了業內外人士的緬懷。

八一電影製片廠原廠長、電影表演藝術家王曉棠在悼念書中寫道,「於藍是『中華民族優秀兒女』,是我敬重的前輩。於藍是『最美奮鬥者』,是中國電影界的驕傲。」

導演馮小寧說:「正是因為於藍老師對年輕一輩電影工作者的提攜幫助,才讓我們有機會施展自己的熱愛,她是一位沒有一點架子、真正的藝術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怎麼去做一名藝術工作者。」

網友們也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自己的哀思,「永遠的江姐,走好」。

於藍從影的生涯與新中國同歲,而她最著名的銀幕形象,便是在電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的「江姐」一角。

因為於藍出色的演繹,「江姐」的形象被定格在了於藍的臉上,而於藍卻說她很少回看這個角色。

「我不敢看,大家老管我叫『江姐』我不好意思,『江姐』走了,我似乎成了她了,我挺不好意思的。」

其實「江姐」的故事能夠被搬上銀幕,正是緣起自於藍的提議,而且於藍的成長經歷與「江姐」也十分相似。

比「江姐」江竹筠晚出生一年的於藍是「江姐」的同齡人,兩人還於同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於藍1921年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於藍便跟隨繼母逃難到河北張家口。

1937年「七七事變」後,華北陷落,於藍就輟學了。

於藍曾經被日本憲兵隊抓捕過,被他們拿皮鞭抽、用腳踢,早早就在心中埋下了革命抗日的種子。

見到日本的裝甲車在城裡橫行,於藍「感覺車輪就像碾過自己的胸口一樣」。

1938年,17歲的於藍決定與革命青年一起步行前往延安。

出發前,於藍同窗好友的母親把她的原名「於佩文」改為「於藍」,喻意為「青出於藍」。

到達延安後,於藍先後在抗日軍政大學和女子大學學習,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於藍調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實驗劇團,成為了一名話劇演員。

1949年,於藍主演了自己的首部電影《白衣戰士》,電影之路從此開始。

1961年,於藍在生病住院期間看到了小說《紅巖》的連載,她被其中的英雄事跡所感動,於是萌生了把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想法。

在於藍的牽頭下影片啟動,她不僅擔任副導演一職,更是當仁不讓地成了「江姐」的扮演者。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在開拍前的兩三年當中,於藍多次前往北戴河、重慶、成都、貴州等地進行調查,採訪了《紅巖》的作者和「江姐」生前的戰友,留下了30多萬字的筆記。

她還記掛著編劇夏衍對自己的提醒:「你可不要把江姐塑造成劉胡蘭、趙一曼式的英雄。」

最終於藍將「江姐」塑造成了有血有肉的經典人物,她在赴死前安然自若地繡著紅旗的動人形象,她大義凜然說出「頭可斷,血可流,共產黨員的意志,你永遠打垮不了」的臺詞,都成為中國影史上的經典。

周恩來總理在看過影片之後很高興,並提議給這部片子定名為《江姐》。於藍說,江姐不是惟一的。

最後於藍聯想到葉挺的詩句「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在周恩來總理的拍板下定名為《烈火中永生》。

他對影片高度評價說,「你們贏得了觀眾」。

相關焦點

  • 最美「江姐」,經典永存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兒子田壯壯及眾多文藝工作者紛紛悼念 在電影《烈火中永生》裡塑造了經典角色「江姐」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於6月27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 唱首《紅梅贊》 惜別「永遠的江姐」於藍
    這些年,那首歌一直不變,那就是《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沒想到,今天卻傳來一個噩耗,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獲悉,曾在電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經典角色「江姐」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老師,28日凌晨在北京去世。
  • 永遠的「江姐」於藍:嫁給二婚大明星田方,從心酸苦澀到相濡以沫
    如今,他們當中年齡最長者於藍也離開了我們。據悉,6月28日凌晨,曾經在電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經典角色「江姐」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老師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她的兒子,我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之一田壯壯在朋友圈發文證實了這個消息「媽媽走了,現在你的感官不再起作用,你的心獨立,赤裸,清明且處於當下,你以前從未經歷過,現在經歷的一切,這即是佛。
  • 兒子田壯壯確認著名演員於藍去世,今年2月曾被誤傳病逝
    曾經在電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經典角色「江姐」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6月2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她的小兒子、著名導演田壯壯在朋友圈確認了這個消息。1938年由天津奔赴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學習,在決定去延安之前,於藍的同窗好友趙書鳳的母親把她的原名「於佩文」改為「於藍」,喻意為「青出於藍」。延安的歲月中,於藍白天上抗大讀書,晚上點著汽燈參加文娛演出,從打小堂鑼跑龍套開始,到主演《一二·九》、《火》,於藍在實踐中提高自己。1940年入魯藝實驗劇團作正式演員,是中國共產黨培養的第一代文藝戰士。
  • 99歲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兒子田壯壯發文證實,惹陳數曹可凡悼念
    6月28日,據報導,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享年99歲,其兒子著名導演田壯壯證實了這個消息,凌晨寫道:"媽媽走了,感謝所有關心媽媽的人,我想獨自安靜幾天。"於藍作為著名表演藝術家,她塑造的"張寡婦"、"江姐"等形象深入人心,先後獲得了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等,德藝雙馨。
  • 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27日晚逝世,享年99歲
    新京報訊 (記者滕朝)6月28日凌晨,導演田壯壯在朋友圈發文稱「媽媽(於藍)走了,現在你的感官不再起作用……感謝所有關心媽媽的人,我想獨自安靜幾天。」新京報記者獨家聯繫了導演江平,對方確認了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的消息,稱於藍老師於昨晚(6月27日)九點零七分去世,享年99歲。
  •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 享年99歲|於藍|東北電影製片廠|烈火...
    據長影集團官方微博今天消息:長影(東影時期)的著名電影演員、我國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老師病逝,享年99歲。她是影片《烈火中永生》中的革命烈士江姐,她是影片《白衣戰士》中的醫療隊長,她是影片《革命家庭》中的革命母親……據紅星新聞記者了解,於藍老師病重期間,她的兒子田壯壯導演一直陪在身邊。
  • 謝芳:於藍老師是當之無愧的人民藝術家,希望後輩多學習
    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27日晚逝世,享年99歲。6月28日晚,同是「22大電影明星」的謝芳特意致電新京報記者,表示有些話想對大家說。「22大電影明星」田華、於藍和謝芳(從左至右)常常一起參加活動。「我是今天得知於藍老師去世的消息,聽聞之時痛心疾首。
  • 紮根人民繁榮創作 文藝百花再譜新篇
    紮根人民繁榮創作文藝百花再譜新篇——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工作綜述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以文學藝術的形式熱情謳歌我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和體制機制「大轉型、大改革」進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動描繪全市幹部群眾在「生態立市、旅遊強市」發展進程中史詩般的動人畫卷,為繁榮我市文學藝術事業、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作出積極貢獻。
  • 魏明倫追憶於藍:多年好友,為她寫過《於藍壽銘》
    6月28日凌晨,導演田壯壯發文,稱「媽媽(於藍)走了」。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了著名作家、當代戲劇家魏明倫,他表示,於藍99歲去世,屬於正常老去,是喜喪,「前陣子好像是她的兒子田壯壯在醫院守護著她,因為在這個疫情(背景)下,於藍有些直系親屬也不好到醫院去守著。」魏明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 於藍老師的作品你看過幾個?這幾部作品代表了她的一生,值得你看
    於藍的電影你看過幾個?於藍原名於佩文,著名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她的一生出演了很多著名且經典的角色,於今早去世,享年99歲。對于于藍來說她的這一生可謂是十分傳奇,在世99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經典的作品,雖然現在電視劇電影都在發展,規格模式都在變化,但是於藍所代表的作品卻也是永不過時的,對於國家永不過時,對於我們後輩的教育也永不過時。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於藍的代表作,你有沒有看過,有沒有想在刷一遍的衝動。
  • 98歲著名電影演員於藍被爆去世鬧烏龍?著名演員李雪健竟是她侄子
    2月6日下午,長影集團官方帳號發博稱98周歲的著名電影演員於藍病逝,然而隨後又更正信息稱於藍老師只是病危,"已經經過了最為驚心動魄的搶救",並為之前的信息錯誤表示歉意。於藍原名於佩文,出生於1921年6月3日。
  • 老照片:於藍30個精彩瞬間,充滿傳奇的老藝術家
    後來我發現,於藍就是這樣的人。說到於藍,真是一位充滿傳奇的老藝術家。此刻,讓我們再次翻開於藍的老相冊,通過一張張老照片,來看看於藍的30個精彩瞬間,來向她致敬,來再次感受一下這位老藝術家的堅定信念和執著追求吧。1921年6月3日,於藍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原名叫於佩文。在她兩歲時,就隨父母移居哈爾濱了。
  • 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辛普森一家》白人演員不再為有色人種...
    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辛普森一家》白人演員不再為有色人種角色配音|毒家周報 時間:2020.06.29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毒眸
  • 文藝傳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時代發展變化給文藝創作與傳播帶來的新情況與新問題,首次系統回答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傳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提出了許多具有時代性與實踐性的新理念與新觀點。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看來,一切文藝變遷和觀念變革的終極原因,都應當到生產方式、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因此,從本質上說,文藝活動就是一種傳播活動。
  • 20天中國電影界痛失四位大師:吳素琴 劉廣寧 於藍 林默予
    6月25-7月1日6天,幾位電影界頂級藝術家相繼去世!中國電影界痛失3位大師:配音大師劉廣寧表演藝術家於藍、林默予,加上6月10日去世的吳素琴老師,也屬於大師級人物,這20天我們已經失去了4位在中國電影藝術尤其是電影表演藝術領域貢獻卓越的藝術家!
  • 讓文藝之花為時代和人民綻放
    貳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是人民的文藝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切文藝創作的總前提和「總開關」。源自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最根本的立場和最鮮明的特徵。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對文藝和文藝工作都提出過一系列戰略思想和決策部署,但一以貫之的,是突出人民在社會主義文藝中的根本地位。
  • 我所感受的於藍精神
    於彥夫、張圓夫婦幫我出點子,用了12天時間,我和王浙濱寫出了劇本《鴿子迷的奇遇》,兩天後傳來好消息,於藍同志召開兒童電影廠務會,劇本審查通過了,讓我們和導演去雲南採外景去,這是我從事35年劇本創作中通過最快的一部。當時雲南邊防自衛反擊戰打響了,於藍老師交給我一個任務,能不能寫一個邊防軍人和孩子的故事。
  • 深入現場 觸摸鄉村精神肌理 - 河北日報-11版:文化周刊·文藝評論...
    如今,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我省作家積極深入脫貧攻堅一線,用心記錄、用情書寫,創作完成十餘篇(部)長篇小說、報告文學、中短篇小說,生動再現了我省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湧現出的先進經驗、典型人物、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