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的人物:範仲淹,「天地間第一流人物」該有啥標準

2020-12-25 大譜師V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在一個月明之夜,範仲淹終於提起了筆,寫下了這幾句話,他的思緒如涼風掠過樹木,不曾停留,漸漸飛揚起來,他自己那艱苦而充實的人生又一一在眼前浮現。

過了一會兒,他將記憶收回,雖然身在河南鄧州,但對著一幅《洞庭晚秋圖》,他似乎能夠聽到洞庭湖的波濤之聲,筆走龍蛇,行雲流水,這一刻是「陰風怒號,濁浪排空」的悲憤,下一刻便是「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的安祥,登樓賞景,把酒忘懷,人之樂事啊!

範仲俺卻筆鋒一轉,他說,有一種古人並不是這樣的心情,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寫到這裡,月光更柔和了,他的胸中一片澄明,窗外的秋蟲仿佛也屏住了呼吸,鳴聲忽歇,範仲淹微微一笑,這樣的人並非儘是憂慮,也有歡樂啊,但這種憂樂必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吧!

最後,他感嘆道,如果沒有志同道合者,我的歸宿又在哪裡呢?這一晚,範仲淹還不知道,他的這篇《嶽陽樓記》已經悄然有了不朽生命力,一直澎湃在無數追隨的仁人志士血脈之中。

其實,這並不是一時興起的文字,而是他一生言行的積澱。這一年,距離範仲淹去世,只有五年了。

電視劇《清平樂》範仲淹形象

一、出身貧寒修其學

範仲淹是個苦孩子,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不得已帶他改嫁。範仲淹早熟知學,在醴泉寺發憤讀書,不僅培養了生活自理能力,還為今後儉樸的生活習慣奠定了基礎。

究竟如何儉樸呢?他在每天晚上都只煮一鍋小米粥,經過一宿,粥便會凝成膠狀,範仲淹將其劃為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再配上一小點醃菜,這就成了他一天的全部食物,其餘時間都用來讀書,日復一日,如此生活他堅持了整整三年,這就是人們所讚譽的「劃粥斷齏」。

範仲淹人窮志不短,自小有大志。有一次,他遇到一個佔卦人,問道:「我以後能當宰相嗎?」佔卦人白眼一翻:「小小年紀,你咋不上天呢?」範仲淹臉一紅,再問:「那你看我以後能當醫生嗎?」這讓佔卦人一口氣沒上來,差點噎著,就好比是你誇一個人買的新衣服,真好看,應該值一千塊錢吧?別人說,沒有那麼多,你立馬接一句,十塊錢應該是值的,你叫人家的話怎麼回?佔卦人很好奇,「你這兩個志願差距咋那麼大哩?」範仲淹卻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兩者皆可救人啊。」佔卦人聽了感動的不行不行的。

範仲淹還很有定力。有一天,宋真宗浩浩蕩蕩的車馬路過,萬人空巷啊,都爭先恐後地一睹真容,惟獨一個學生閉門不出,依然沉浸在讀書中。有同學還特地來喊他:「快去看呀,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豈能錯過?」這個學生頭也不抬,來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晚。」接著專心致志地學習,他就是範仲淹。果然,第二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真是妥妥的高冷學神範兒啊。

二、救災興教煉其行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中年範仲淹任興化縣令,帶著數萬兵民進行扞海堤堰工程建設,誰知當年氣候反常,一場夾雪的暴風過後,又是一場大海潮,竟吞噬了一百多兵民。一時間,恐慌的輿論紛紛,說這是天意,快將工程停下吧。範仲淹卻認為,堤堰若是建不成,會使成千上萬的災民流離失所,必然要百折不撓做成這件利國利民的長遠大事。

在正在施工的堤堰第一線上,風助浪起,浪借風高,一波一波拍在範仲淹的腿上,兵民和官吏們紛紛驚惶失措,但範仲淹面不改色,神情自若,看著同年好友滕宗諒,對,就是重修嶽陽樓的那位滕子京,兩人談笑風生,從容不迫地評論著一段屹立不倒的堤堰,讓眾人大為心折,情緒也安穩了下來。由於範仲淹臨危不懼、身先士卒,用了三年才建成的扞海堤堰工程綿延數百裡,成為了守衛百姓家園的堅強屏障,人們感激範仲淹的功績,把這條海堰稱作「範公堤」。

天聖四年(1026年),其母謝氏病故,範仲淹在服喪期間,得到了晏殊的邀請,希望他參與應天府學教務。範仲淹將學風整頓一新,並注重接濟他人。一次,將一千文錢送給遊學乞討的孫秀才,又過了一年,孫秀才又來拜謁範仲淹,範仲淹又送錢於他,問他為何仍在乞討,不能靜心讀書。孫秀才慚愧地說,「家有老母,難以贍養,若有固定收入,便解後顧之憂。」範仲淹幫他謀了學職,並授以《春秋》。

十餘年後,朝野到處都傳誦著一位德高望重學者的學說,他就是當年的孫秀才,被後世譽為「宋初三先生」的孫復。範仲淹以提攜後輩,善於發現人才著稱,一代名將狄青、一代名相富弼、一代大儒張載等國之棟梁,皆受過他的知遇之恩呢。

三、不平則鳴成其德

範仲淹服喪結束,經晏殊推薦,他榮升秘閣校理,實際屬於皇帝的文學侍從。日子久了,他發現劉太后掌握著朝中軍政大事,並要宋仁宗與百官一起,在前殿給她叩頭祝壽。範仲淹認為,家禮和國禮,不能混為一談,於是上奏直諫。這可把晏殊嚇壞了,他指責範仲淹,你這不是連累我嗎?範仲淹公私分明,沉言道:「我正是受了您的舉薦,常怕自己未能盡職,有愧於您,沒想到今天竟因為錚言而獲罪於您!」晏殊無言以對,範仲淹被貶出京。

幾年後,範仲淹被召回京師,出任右司諫,就是專職的言官,範仲淹所作所為堪比唐朝魏徵。當時,江淮和京東遭遇了旱災和蝗災,範仲淹請求宋仁宗迅速派人去賑災,宋仁宗沒有答覆,範仲淹心急如焚,質問宋仁宗:「宮廷中的人若是半日不吃飯,情形會如何呢?」宋仁宗幡然醒悟,就讓範仲淹前去安撫災民,範仲淹圓滿完成了任務。在歸來時,還給宋仁宗帶回了幾把災民充飢的野草,真乃一面亮鋥鋥的人鏡啊。

範仲淹是一個敢於鬥爭的人,看到不良現象必會批判,在被貶至饒州時,妻子病死,自己又患上了肺疾,他的朋友梅堯臣於心不忍,寫了一篇《靈烏賦》給他,勸範仲淹要學報喜之鳥,不要像烏鴉那樣,報兇訊而「招唾罵於裡閭」。範仲淹心中完全沒有小我,只有為國為民的大我,他回了一篇《靈烏賦》給梅堯臣,斬釘截鐵地表示,「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範仲淹的一腔熱血從未冷卻,正如魯迅所說的:「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四、固守邊關建其功

如果範仲淹僅做了幾次「忠言逆耳」之事的話,也不過只是一介名臣,但宋代邊關的風雲變幻,讓範仲淹又平添了幾份英雄氣概。

寶元元年(1038年),党項族建西夏國,對北宋的邊關進行多次侵擾,範仲淹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趕赴前線,經過深入視察,範仲淹發現宋軍戰陣、後勤及防禦工事等存在諸多問題,需要下大力氣去整頓,他建議以戰略防禦為主。他的同僚韓琦卻不這樣看,採取了冒進的戰略,於好水川口遇伏被圍,宋軍大敗,韓琦悔之不及。

範仲淹的戰略防禦,並非是單純或消極的防守措施。他對軍旅大刀闊斧地裁汰和改編,並調整了應變戰術。最妙的是,有一次,範仲淹引大軍出發,在快要深入西夏軍防地時,他卻突然下達命令,僅用十天,平地修建了那座著名的孤城——大順城,像一個楔子鑲在宋夏夾界間,構成了以大順城為中心,堡寨相互呼應的堅固戰略體系。

此時的範仲淹,已年過半百,兩鬢斑白了。但他為了邊關局勢的安定,仍然長年奔波,不敢有絲毫懈怠。看著徵雁南來北往,他深夜無眠,填下了數闕《漁家傲》,只保留下來這一首: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此詞雄渾不減唐聲,且開創了邊塞詞先河,為北宋豪放詞一派做出了有益探索。

五、勇於改新堅其志

「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尤未悔。」這句話用在範仲身上恰如其分。慶曆三年(1043年),北宋朝廷決定實施改革,範仲淹總結多年來的執政經驗,呈上新政綱領《答手詔條陳十事》,針對時弊,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大舉措,宋仁宗極為贊同,頒布全國,史稱「慶曆新政」。

範仲淹對貪汙腐敗和為官不為者最是痛恨,通過考察,對貪官、壞官及不稱職官「一筆勾之,以次更易」,樞密副使富弼對此有點擔心,提醒他說:「你這大筆一勾,被你處置後,『焉知一家哭耶?』」範仲淹卻回答說:「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世事有是非,得失看民心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與發展是歷史的主流,但這個過程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範仲淹的改革觸動了部分人的利益,守舊派們反對連連,範仲淹又一次被貶出京。這一次,他再也沒有回來。

皇祐三年(1051年),範仲淹在調任途中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宋仁宗親書「褒賢之碑」,諡號文正。後世對他高山仰止,南宋朱熹稱他為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範仲淹並沒有給子孫留下什麼物質遺產,他的所有俸祿都用來興建了範氏義莊,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慈善機構。他的子孫後代也繼承了他的仁德高義,家風純良,人才輩出,世代經營義莊,範氏義莊維持達900年之久。

一個人,生在世間,不過區區百年,本來是渺小的,但因為有了光輝的人格,就變得高大起來,進而成為了亙古不滅的精神,與泰山、黃河一樣,永遠滋養著一個民族的靈魂氣息。( 蔡相龍)

相關焦點

  • 清平樂範仲淹是第幾集出場 範仲淹人物仕途背景作品資料介紹
    清平樂範仲淹是第幾集出場  《清平樂》播出僅一天,前兩集中範仲淹還未出場的時候就一再被提及,這位北宋著名人物的名聲可真是了不得。在第二集的後半部分,範仲淹終於出現,剛剛處理完母親喪事的他衣衫襤褸地來到了京城。
  • 《清平樂》人物譜之範仲淹:將軍白髮,彈劍而歌,絕美的宋詞演唱
    電視劇《清平樂》的原著小說《孤城關》出自範仲淹之手。清朝平樂二十四集,韓琦與範仲淹在軍事戰略和邊防思想上存在嚴重分歧,並在一次爭執後分手。在邊城外,韓寒和範冰冰互相鞠躬離開。韓琦去了馬奈。範仲淹獨自坐在城外的山坡上,撿起一塊石頭,輕輕地拍打著劍身,敲打著節奏,唱著《漁夫驕傲》這首歌。戰爭並不總是像文學和文學作品中描述的那樣激情澎湃。戰場之外,還有孤兒、寡婦和殘疾家庭。血淋淋的戰場,悽涼的秋色,披著盔甲的不眠之夜,帳篷下士兵的眼淚,在任何時候,都難免觸動白髮將軍的心。範仲淹不是戰爭狂。
  • 《清平樂》淡化文治武功,張妼晗後宮逆襲,像範仲淹一樣被贊?
    在當下的全網熱度中,進入前三名,引起網絡熱議。該劇講的是皇帝的故事,但已經和多年前的古裝正劇有很大不同。以前看唐朝的李世民,和明朝朱元璋的歷史劇,觀眾會讚嘆,這些帝王有智慧,有膽識。如果其中描寫了愛情,是錦上添花。但近年來,歷史劇被討論的熱點,可能會淡化皇帝的文治武功,而在重點描寫人物情感方面的發展。
  • 《清平樂》:教科書有誤,範仲淹是傑出文學家,卻不是優秀政治家
    所以,範仲淹是優秀的文學家、思想家,卻稱不上政治家。《清平樂》熱播,除了精美的服飾、化妝和道具,考究的臺詞也值得點讚。更令人欣喜的是:觀看《清平樂》的時候,讓很多人夢回學生時代。因為:《清平樂》中出現的很多大臣,既是北宋名臣,也是文壇大佬,幾乎每一位都有膾炙人口的作品流傳後世,成為現代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這些內容不僅暗含他們的政治抱負,也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學的優雅魅力,成為學生需要背誦的內容,因此,這些人被稱為「背誦天團」。
  • 《清平樂》:結合儒家五倫思想淺析劇中人物的人倫關係及現實意義
    作為一個非常喜歡古裝歷史劇的資深劇迷,無論是《清平樂》中原汁原味再現的北宋市井、朝堂面貌,還是精巧的劇情設計以及恰到好處的配樂,都讓我忍不住拍案叫好。但我最大的收穫是通過觀劇,反思儒家五倫思想,對北宋社會中的人倫關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明白了什麼是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本文對劇中人物的人倫關係進行分析,希望不僅能幫助追劇人兒更好地觀劇、漲知識,還能對如今現實社會中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有所啟示。
  • 齊雲軻:《清平樂》中,宋仁宗器重的範仲淹等人為何皆以悲劇結果?
    在熱播劇《清平樂》中,宋仁宗趙禎的感情生活充滿著許多的不如意,令他頗為傷神。而在歷史上,不僅後宮裡如此,他在前朝上也是如此。像範仲淹、狄青等良臣,都有一腔報國壯志,確實有能力為國效勞,也為趙禎所器重,卻又不得不以悲劇結局,導致宋仁宗君臣們的勵精圖治追求與事實背道而馳、漸行漸遠,盛世大治成了可望不可即的美夢。 一、範仲淹:矢志改革,卻壯志難酬 在劉太后生前,少年皇帝趙禎就對範仲淹很有好感。
  • 盤點《清平樂》的「快進鍵人物」:神憎鬼厭的舞女張妼晗
    事實證明,即使被評價為經典的電視劇作品中也會有不討喜的人物存在,比如《人民的名義》中鄭西坡的兒子鄭勝利,被網友和劇粉戲稱為「鄭快進」,凡遇到有他的戲份兒,大家不由自主的按下了快進鍵。在《清平樂》之中,也有一些這樣的人物,相信若是網友投票,第一選擇就是:舞女張妼晗。
  • 清平樂:宋朝的言官有多猖獗?範仲淹福康公主皆下場悽慘
    網絡暴力的殺傷力有多可怕?其實不用說,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些在所謂「替天行道」的幻覺下,將別人的言論上綱上線的時候,心中是否考慮過別人的感受呢?的確,在言論自由的當下,每個人都可以任意發表,但身為公眾人物的他們除去華麗的外表,何嘗不是一位普通人。
  • 範仲淹出場的那幾句詩句什麼意思 《相鼠》翻譯解釋
    近日,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當中,劇中範仲淹這個人物一出場就以詩句懟小孩上了熱搜,那麼,《清平樂》範仲淹第幾集出場?範仲淹出場的那幾句詩句什麼意思?一起來看一下。 清平樂範仲淹第幾集出場  在電視劇《清平樂》當中,範仲淹是在第二集的後半部分出場的,一出場很多觀眾就被他震撼住了。
  • 《清平樂》為何在當下「吸睛」_第A06版:文化_2020年05月08日_大連...
    劇中對他們在朝堂上下引經據典、縱橫捭闔、諫議國事以輔治國家,以及修身正己、濟世安民的情懷與「寧鳴而死」「舍己求仁」的作為,多有表現,特別是前半部晏殊與範仲淹的形象塑造較具個性神採。惜乎劇中人物過多,情節主線非在於此,因而諸多人物及其事跡的表現尚有失豐滿與生動。然劇作對「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歷史格局,經濟文化日漸繁榮的歷史面貌,表現尚屬全面。
  • 清平樂:範仲淹與滕子京關係如何?《嶽陽樓記》也有滕子京的功勞
    《清平樂》範仲淹與滕子京歷史上兩人關係如何?《嶽陽樓記》也有滕子京的功勞文/無計讀史電視劇《清平樂》昨晚更新的劇情中,大家可以看到範仲淹積極地為自己的好友滕子京求情,鐵證如山時他還力推三個證據證明好友清白。在朝堂上範仲淹與王拱辰等人爭得面紅耳赤,只為一個滕子京。那麼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範仲淹與滕子京的關係如何?
  • 本該大火的《清平樂》為什麼越來越不火了,到底怪誰
    大家好,我是大雪不下山,今天我們來說下現正熱火的古裝劇《清平樂》,它是在《琅琊榜》和《知否知否》火了之後,又一部預期大火的精品古裝偶像劇,原著《孤城閉》也是高度還原北宋仁宗年間的歷史,期間有範仲淹、歐陽修、包拯、蘇軾等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也為《清平樂》的熱播創造了不錯的歷史條件
  • 《清平樂》開篇中只提名而未出鏡的張綸到底是個什麼人?
    作者:許雲輝《清平樂》開篇,興化縣令範仲淹因母喪奏請辭官丁憂,推薦同樣善於治水的張綸接替自己繼續重修捍海堰。張綸於是數次在官家和皇太后的一次對白中,並未出境亮相。張綸到底是個什麼人?在泰州(今江蘇省泰州市),張綸與範仲淹有了首次交集。1021年,進士出身的範仲淹憑出色的政績調任泰州西溪鹽稅官。西溪因瀕臨黃海,常年遭海潮倒灌。唐朝時,李承曾修築一條長達一百五十裡的大海堤,取名捍海堰。範仲淹到任後,見捍海堰因年久失修,多處潰決,海水滷水淹沒良田、毀壞鹽灶,於是強烈多次請求張綸重修捍海堰。
  • 歷史劇創作中的新氣象與老問題 ——以電視劇《清平樂》為例
    從年輕時與生母不能相認的痛苦體驗,到親政後所實施的一系列節儉愛民的治國方略,到平息元昊叛亂後對西夏王子解讀「仁」的要旨,再到起用範仲淹推行「慶曆新政」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論語》中那個晦澀深奧的「仁」字經由趙禎一眾君臣的身體力行,如此生動、如此形象地「活」了起來。此外,盛行於其他一些歷史劇中的「權謀」「厚黑」等元素,也被《清平樂》最大限度地進行了過濾或轉換。
  • 《清平樂》的「權力」想像和後面藏著的社會秘密,你看出了多少?
    最終是晏殊皇陵解圍,勸返「輕狂」尋母中的「官家」。晏殊、範仲淹、歐陽修、韓琦、蘇舜欽、夏竦等等,許多都是婦孺皆知、青史有傳的大文豪。這類歷史人物並不好寫,這也是宋代歷史故事影視改編較少的原因。1.不能做官,就去辦學。無緣做官,那就講學。這也是中國千百年來讀書人的夢想,在宋朝尤為流行。
  • 清平樂:範仲淹為何願以命相保滕子京,還把他寫進《嶽陽樓記》?
    最近熱播的由王凱和江疏影主演的《清平樂》,內容量可謂是無比豐富。官家趙禎的成長史、曹丹姝皇后所在的後宮妃子之爭、朝堂上的「大宋背書天團」跟冗官的明爭暗鬥,這些都是非常有看點的地方。而圍繞以範仲淹、富弼、歐陽修等人慶曆新政,朝堂之間的鬥爭更是牽動觀眾們的心。
  • 清平樂梁懷吉原型人物是誰 梁懷吉的歷史原型人物介紹
    在《清平樂》這部劇中,很多人會覺得梁懷吉和趙徽柔是相互喜歡的關係,雖然原著中也是這樣設定的,但劇版不一定會沿用。梁懷吉一直在默默守護徽柔,至於徽柔對梁懷吉是何種感情,並沒有明說。可能是想給觀眾留有更多想像的空間,因為根據史書記載,的確不能做出兩人是戀人的推斷。當時,梁懷吉只不過是在徽柔需要陪伴的時候,替她排憂解難。
  • 《清平樂》風雅頌的大宋美學
    【知識點】《清平樂》的「樂」字該念「yuè」還是「lè」?《清平樂》是一個唐代教坊的曲子名,後來被用作詞牌。從起源來看,應當讀成「yuè」。儘管按照「清平」二字的詞意,也可以與「樂(lè)」組成詞組,但是在作詞牌名時,還是讀「yuè」更合適。
  • 你在《清平樂》中找到熟悉的「劇拋臉」演員?
    播出的《清平樂》,製作精良,贏得了良好的聲譽。然而在情節的改編上,卻因人而異,智者見智,存在兩極分化的討論。對於單獨行動,演員的表現仍然非常在線。如果你仔細看,你會發現許多演員出現在我們看過的電視連續劇中。
  • 千秋人物記-「君子世無雙,陌上人如玉」-請君喚他範仲淹
    範仲淹在萬千人尖子中博得頭籌,固然與個人努力分不開,更與他的母親謝氏有關。 範仲淹兩歲喪父,一個女人帶著三個黃口小兒艱難爬涉人世間,冷嘲熱諷,青眼白眼,而百折不撓,毅然而然帶著範仲淹改嫁。 範仲淹有了讀書的機會,讀了書,天地間的大舞臺才有了縱馬馳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