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的一大攔路虎,教你妙招分分鐘降伏,韋達定理的詳細推導

2020-12-22 豆爸講數學

數學大師介紹:弗朗索瓦·韋達(Franois Viète,1540-1603)1540年生於法國的普瓦圖。1603年12月13日卒於巴黎。年輕時學習法律當過律師,後從事政治活動,當過議會的議員,在對西班牙的戰爭中曾為政府破譯敵軍的密碼。韋達還致力於數學研究,第一個有意識地和系統地使用字母來表示已知數、未知數及其乘冪,帶來了代數學理論研究的重大進步。

1965年弗朗索瓦·韋達在著作《論方程的識別與訂正》中建立了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提出了這條定理。由於韋達最早發現代數方程的根與係數之間有這種關係,人們把這個關係稱為韋達定理。

比較熟悉初高中數學知識點設置的都知道,在初中所有包括代數知識點中,一元二次方程是整個初中三年學習任務中的一道大坎,這個知識點具有承前啟後的銜接功能。它向前承接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分式和二次根式等知識點,向後直接又作用於初中數學中最難最複雜的一個知識點—二次函數。在我多年的學習和教學生涯中,我都覺得學好,掌握好一元二次方程這個章節,不僅是學好二次函數的關鍵,也是進入高中後順利熟習數學教材必修一的關鍵。而韋達定理的推導是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因初中數學教材上只給出了韋達定理的結果,並沒有推導過程,導致很多學生做題中不能透徹的理解這個公式的偉大之處,也就不能靈活運用的用在解決數學問題當中。我在此利用百家號這個平臺,圖文並茂的詳細推導一下,方便初高中小孩學習掌握。

上圖所示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它滿足兩個條件,有一個未知數x,未知數最高次冪為二次,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後面有個小括號,寫的是a≠0,這個一定要切記,不要忘記寫,因為如果a=0的話,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具體情況討論如下圖所示:

我們就一般式進行簡單的移項變形,可得下圖:

再根據完全平方和公式基本要求,添加一個項,配成達到完全平方式的條件,當然,數字或式子在等式計算中不可能隨意的加減,固此同時要減去所添加的那一項。可能這部分大家不太明白,因為配方法在教材中也沒有詳細推導步驟,恰好借這次韋達定理的推導中,你可以完整的學到配方法完整步驟,具體來說,配方法就是韋達定理推導的前半部分。

我們做到上面這一步,直接去括號,但注意並不是全部去括號,而是去一部分,前面一部分還是在一起,目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

在這裡我穿插下初一下學期所學的完全平方和公式,可能有部分學生不太熟悉。

如上圖所示,前面一個公式就是完全平方和公式,後一個是完全平方和公式逆運算,接下來,我們利用後面的逆運算進行配方。如下圖所示:

因為前提是a≠0,接下來把左側小括號在的a除到右側分母位置。

然後,可以看出有這麼幾個結果,如下圖,很好理解。

接下來,我們設置一個數學專有名詞—判別式,用一個希臘字母表示Δ,讀作德爾塔。

現在根據以上配方情況,進行判別式Δ三種情況分別討論結論,當然,我們著重要討論的是第一種情況,即判別式Δ>0的情況,因為這種情況最為複雜。如下圖所示:

通過上圖變化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既然前提是a≠0,那有同學就問了,a>0和a<0這兩種情況變化下,是否能得出同一結論,就此,我做出了深一步的討論。當a>0時,如下圖所示:

當a<0時,相對比較複雜一些,請仔細看清楚。

通過上面仔細對比發現,結論是一致的。綜合如下:

接下來我們簡單進行移項,得到:

因為有正負號的緣故,由此可見x可以分開寫成兩個根的模型。通過簡單加法和乘法得到如下結論,這個結論就是我們書本上的韋達定理公式。

但到此並沒有結束,因為以上只討論了判別式Δ>0的情況,所幸,判別式Δ=0和Δ<0這兩種情況的結論非常簡單明了。如下圖所示:

對於Δ=0 這種情況我補充一點,它不是一個根,而是相等的兩個根。具體為什麼得等學到二次函數這一知識點,學過這一知識點的都知道,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只是二次函數一般式當函數y=0的特殊情況,而二次函數圖像是對稱存在的。即要麼有兩個相等的根,要麼沒有根,不存在只有一個根的情況。毫無疑問,這個細節大家都要牢牢記住,因為或許在之前的一元二次方程定義考查中,你就可能出錯過。

對於Δ<0的情況,我也補充一句話,那就是x只是在實數範圍內無解,隨著大家課程的深入,年級的增長,到高中課程時會學到複數,將會存在有複數解的情況。當然,提前是你得考上高中,最好是重點高中。希望看到此文章的家長都要求自己已上初高中的小孩看後自己推導一遍。

我對韋達定理的推導至此結束,不知道大家是否滿意,能對大家稍有幫助,我定感心滿意足。如滿意歡迎點讚以示支持,如有問題可以留言給我,方便時解答。本文純粹個人原創,適合初中年級學生和高中年級學生學習,歡迎大家轉載。原創費心勞力,大家多關注多支持,如對數學或中小學教育有興趣的家長和學生可以關注我的百家號。

百家號:愛的教育at姑蘇城,一個非知名教育品牌的知名數學教育從業者,新開通的百家號,分享多年教育經驗,助力小孩進步成長。期待大家關注,並歡迎向親朋好友推送。

相關焦點

  • 初三數學:一元二次方程中根與係數的關係——韋達定理
    我們前面學習過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發現方程的解與各個項的係數有一定的內在聯繫,那麼我們在公式法的基礎上又推導了韋達定理,我們來看下韋達定理的基礎內容和它的推導過程。也就是說韋達定理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得求得兩根之和及兩根之積,而不需要具體得去求解方程。
  • 2021年初中數學之三角函數正切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數學之三角函數正切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正切定理   在平面三角形中,正切定理說明任意兩條邊的和除第一條邊減第二條邊的差所得的商等於這兩條邊的對角的和的一半的正切除第一條邊對角減第二條邊對角的差的一半的正切所得的商.   法蘭西斯·韋達(Fran?
  • 初中數學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韋達定理一定要學透
    學習一元二次方程,就必須要提到韋達定理,這個定理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像,和它的諧音一樣,偉大定理。它很形象,很簡便的展示了根和係數的關係。a,b,c的關係,也就是韋達定理。其實證明的過程也不複雜,利用求根公式也可以證明用韋達定理判斷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中,一定需要注意的是△的大小。
  • 初中數學公式:比例線段的數學公式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數學公式:比例線段的數學公式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 比例線段   1.1比與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質   反比性質   更比性質   合比性質   分比性質   等比性質   1.2成比例線段   在同一單位下,兩條線段長度的比,叫做這兩條線段的比,它們的比是一個正實數
  • 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韋達定理)深度解析
    【學習目標】1、學會用韋達定理求代數式的值。2、理解並掌握應用韋達定理求待定係數。3、理解並掌握應用韋達定理構造方程,解方程組。4、能應用韋達定理分解二次三項式。【內容分析】韋達定理:對於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如果方程有兩個實數根x,x,那麼x+x=-b/a,x×x=c/a說明:(1)定理成立的條件b-4ac≥0(2)注意公式x+x=-b/a中的負號與b的符號的區別根系關係的三大用處(1)計算對稱式的值說明:利用根與係數的關係求值,要熟練掌握以下等式變形
  • 2021年初中七年級數學定理:三角函數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數學定理:三角函數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於它的餘角的餘弦值,任意銳角的餘弦值等於它的餘角的正弦值   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於它的餘角的餘切值,任意銳角的餘切值等於它的餘角的正切值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 2021年初中八年級數學定理:相似形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數學定理:相似形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比例線段   11比與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質   反比性質   更比性質   合比性質   分比性質   等比性質   12成比例線段   在同一單位下,兩條線段長度的比,叫做這兩條線段的比,它們的比是一個正實數
  • 2021年初中七年級數學定理:平行四邊形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數學定理:平行四邊形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   1.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2.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   1.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 2021年初中七年級數學定理:比例性質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數學定理:比例性質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c:d   合比性質   如果a/b=c/d,那麼(a±b)/b=(c±d)/d   等比性質   如果a/b=c/d=…=m/n(b+d+…+n≠0),   那麼(a+c+…+m)/(b+d+…+n)=a/b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
  • 2021年初中七年級數學定理:等腰梯形性質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數學定理:等腰梯形性質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等腰梯形性質定理:   1.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1.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相等,那麼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 該面積和韋達定理的紐帶須知
    圖一該題分為兩個問題,第一問是求解橢圓的標準方程,也是第二問中使用韋達定理必要的條件。而第二問是橢圓和直線相交的題,一般這樣的題都是要結合韋達定理來解題,但是該題的問題的是「△F1AB內切圓的面積是否有最大值?」,這就需要將該三角形的內切圓的面積和韋達定理聯繫起來。而建立起三角形F1AB的內切圓的面積和韋達定理的紐帶就是該三角形的面積。
  • 學好數學,需要理解數學的本質
    我認為,只要把學校教的數學,牢牢地掌握了,就足以應付考試了。但是光靠老師和課本是不夠的,老師和課本只能是打基礎,依然需要適當地發散、延伸。不過沒有基礎,就談不上後續的東西。數學的學習,是分次第的,步驟不能亂,踩準一個階梯,才能再上一個階梯。
  • 初中學習方法:數學學習十大技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學習方法:數學學習十大技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配方法   所謂配方,就是把一個解析式利用恆等變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項配成一個或幾個多項式正整數次冪的和形式。通過配方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
  • 九上數學1.6.1: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韋達定理及應用
    而韋達定理所描述的就是一元二次方程這兩個實數根x1、x2與此方程的係數的關係,那它們之間具有什麼樣的關係呢?韋達定理及其逆定理作為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理論在中學數學教學和中考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 2021年初中八年級數學定理:平面幾何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數學定理:平面幾何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勾股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   2、射影定理(歐幾裡得定理)   3、三角形的三條中線交於一點,並且,各中線被這個點分成2:1的兩部分   4、四邊形兩邊中心的連線的兩條對角線中心的連線交於一點   5、間隔的連接六邊形的邊的中心所作出的兩個三角形的重心是重合的。
  • 人大附中班主任:孩子數學想「培優」,這3個小妙招學了能提分
    作為北京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人大附中在基礎教育上久負盛名,在數學教育方面優勢突出。一位在人大附中任教的班主任,同時又是一名數學老師,針對數學科目培優,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之談,傳授了3個數學提分小妙招。1.概念公式要牢記從小學到高中,數學的概念公式定理特別多。
  • 令人拍案叫絕:皇帝總統都來研究,這個初中數學定理吸粉萬千
    在初中數學定理中,勾股定理是解決邊與邊之間的關係的最重要的定理,可以不誇張地說:沒有勾股定理,數學中稍微有一點能訓練思維能力的題都是寸步難行。在數學課堂中,我總會告訴學生:勾股定理的證明過程,主要是通過把直角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矩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直角梯形等圖形,通過面積法進行研究,它對於解決四邊形問題、多邊形問題、對稱問題、圓的問題、三角函數、射影定理(現在初中不要求,但要接觸)、無理數(就是因為有了勾股定理,才有了無理數)、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把這些圖形反轉化成直角三角形,從而讓問題得到解決
  • 2021年初中七年級數學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質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數學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質,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即等邊對等角)   推論1: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並且垂直於底邊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 中考數學備戰032-不用歐拉定理,三個小題也可快求內外心距離
    下面這個題目是求三角形的內心和外心距離,如果你知道平面幾何歐拉定理((d^2)=(R^2)-2Rr,R表示外接圓半徑,r表示內切圓半徑,d表示內外心距離),那這個題目你可以秒出答案,不過即使你不知道也沒問題。我教你通過把下面這道題分解成三道非常非常簡單的題目,也可以很快求出三角形內心和外心的距離。
  • 初中數學:經典公式定理(全歸納),掌握吃透,3年考試不慌張!
    初中數學:經典公式定理(全歸納),掌握吃透,3年考試不慌張!上了初中之後,數學這門學科也有了難度,要學習的知識點增加了,學科知識點的難度也增加了,如果同學們的學習方法不改變,或者還沒有把小學的學習思維轉變過來,那麼成績也是很難有所提升的。